兰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恰当的句子是(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下列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A.在荒凉的沙漠里,将士们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钢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肃清,就决不解甲归田。

B.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关将士戍边的艰苦和不赶走敌人誓不收兵的决心。

C.表达了作者对边关将士的同情,对战争的不满。

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A.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

B.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表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C.这两句诗写景中包含着戍守边疆将士思乡的悲伤之情。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A.被金统治的宋朝老百姓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B.诗句抒发了对金人统治下人民的同情,对无力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C.诗句表达了金人统治下的南宋百姓希望跟南宋军队一起奋勇杀敌的决心。

4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

A.“忠骨”指忠臣的骨骸,在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马革裹尺”就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C.这句话的意思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D.毛泽东借古人龚自珍的名句,表明了自己的心志。这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充分显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博大胸襟。

3、下列加点字读音和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妒(jì) 锻练 雷鼓呐喊

B.威(xià) 荣辛 肃然起敬

C.弱(báo) 茏罩 兴致勃勃

D.船(shāo) 胸膛 养尊处优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看拼音,写词语。

dù jì______ duàn liàn______ cí xiánɡ______ hóu lónɡ______

línɡ dānɡ______ shēnɡ chù______ sāo yǎnɡ______ niǔ kòu______

蝴dié____ 碗dié____ mào____子 相mào____

5、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列文学常识填空。

1. ____________: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2.及笄:指女子满________岁。

3.弱冠:指___________左右的年纪。

4.___________:描指人三十岁。

5.___________:指人四十岁。

6.花甲:指人___________岁。

7.________:指人七十岁。

8.期颐:指人__________岁。

6、看拼音写词语。

ɡōnɡ jiàn__________   wěi tuō__________   dù jì__________

tàn tīnɡ__________    jī è__________   shēn qǐnɡ__________

xiōnɡ tánɡ__________  bàn jié__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_____   帘_____   猴_____   腮_____   隐_____)  

_____   窗_____   候_____   思_____   稳_____

8、填空。

①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取一个来放罢。”

②黛玉见风力紧了,过去将籰子一松,只听“豁喇喇”一阵响,登时线尽,风筝随风去了。

两段话分别从语言和动作的角度,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处细节,从中能体会到林黛玉_____________的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傍晚,小珍在后院瓜棚下做功课.凉风送爽,飘来一阵阵袭人的茉莉花香。

小玲起身到花坛边,见到满枝洁白的茉莉花儿.有的张着花瓣,有的打着苞蕾。她不由得凑近花儿闻了闻,可是不小心作业本被茉莉花枝戳破了。小珍忽然想起教语文的张老师:他身体不好,但经常废寝忘食地备课,批改作业。一次,他牙疼,连续三个晚上彻夜未眠,但每天还照常给学生上课,同学们真是又心疼又感激。想到这些,小珍不由自主地摘起茉莉花来。不一会儿,就摘了许多,她用心爱的花手帕,小心翼翼地把茉莉花包好,决定送给张老师。

到了学校,办公室亮着灯。张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小珍怕打搅老师,就轻手轻脚地走近窗台,踮起脚把茉莉花放在窗台上,让茉莉花香解除老师的疲劳。小珍退到一棵树底下。张老师似乎闻到花香,发现窗台上放着的茉莉花,便捧在手里,脸上露出了笑容。小珍看到这情景,。心里十分高兴。 

 回到家,小珍浮想联翩:老师不正是辛勤的园丁吗?他们用汗水培育了祖国的花朵,一旦鲜花开放,造福人民,老师将感到多么欣慰啊!她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要做一个对建设祖国有用的人才。

1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须用上茉莉花一词)

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各段小标题。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描写小珍________“‘辛勤的园丁”“祖国花朵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说说文章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索性:  

闻讯: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塌陷( 鏖战(   顿时( 呐喊(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句话原句是  

   

这段话主要   ,赞扬了我人民子弟兵的   的精神。

 

11、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西北第一哨”热血铸军魂

①被誉为“西北第一哨”的新疆白哈巴边防哨所,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防区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接壤(rǎnɡ)。这里气候严寒,交通闭塞,每年大雪封山长达6个月之久,“雪海孤岛”的边防官兵常年守卫着祖国172公里的边防线。

②天色微亮,第一缕晨光越过山巅,照在“西北第一哨”的岗亭上。如果你站在两位年轻战士的身旁,可以看到壮美的自然景观。特别是秋天,山脚下火红的桦树叶和淡黄的落叶松针叶,山岗上一片褐红的草甸,再配以白雪覆盖的雪峰、飘着白云的蓝天,构成了一个奇妙的色彩斑斓的童话世界。

③更为引人注目的还是驻守在这里的白哈巴边防连官兵。自1962年9月建连以来,一代代官兵,训练、巡逻、站哨。他们56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日夜守护着祖国的西北边陲。他们的脸上永远书写的是坚毅与忠诚。“一心向党、一心戍边、一心为民”是连队的优良作风,“守得住寂寞、吃得了艰苦、扛得起责任”是人民对连队战士的夸赞。连队建站之初,老一代戍边人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挖地窝、筑工事、搭建木房,靠炒面、馕饼充饥,靠蜡烛、煤油灯照明。连队官兵不畏艰难困苦,始终牢记使命任务,积极练兵备战。如今,边防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4ɡ信号已覆盖营房的各个角落。连队大力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架设边境管控信息系统,对边防线实施全天候监控,有效提升了连队备战执勤和边境管控能力。

④白哈巴边防连队不仅严守边关,还热心为当地群众服务。一次,一位牧民的孩子发高烧,执勤的官兵二话不说,马上把孩子带回连队及时治疗。这样的故事在边防连举不胜举。连队先后与村里20多户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科技兴农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针对冬季牧民看病难就医难的情况,连队每周派军医走村入户义务巡诊,免费送医送药,修建具有现代风格的“便民理发室”,开通“便民澡堂”“便民医务室”,受到驻地群众的一致好评,被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连政府”。与牧民融洽和谐的关系让连队完成边防任务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坚实后盾。

⑤“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这是诗人李白对新疆天山周边天气的描述,突出古代军旅生活的苦寒。如今,这里早已今非昔比。在这里,能处处感到春潮的涌动,那是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身影;在这里,能处处看到山花的烂漫,那是由“西北第一哨”戍边守疆战士热血铸就的军魂!

(摘自《央广网社会》报道记者赵清建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的词语。

(1)闭塞:________________

(2)举不胜举:_____________

【2】用“ ”在第②自然段中画出一个描写景物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自然段中“连队的优良作风”指的是什么?(     

A.靠炒面、馕饼充饥,靠蜡烛、煤油灯照明。

B.一心向党、一心戍边、一心为民。

C.守得住寂寞、吃得了艰苦、扛得起责任。

【5】摘抄第④自然段中的过渡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文章结尾,根据理解在下面横线上作简单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野生动物的天堂

青藏高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藏雪鸡、藏黄羊等野生动物活跃在这片广阔的高原上。

藏羚羊的腿细而小,全身的毛丰厚柔软,体态优美,矫健敏捷。母羊没有羊角,公羊有两条竹节状的犄角垂直竖在头上。它们的胆子很小,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四散逃开,消失在高原深处。

相比之下,藏野驴的胆子就大得多。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在高原上昂首遨游。这时你会觉得,它们才是高原真正的主人。有时,调皮的藏野驴还和汽车赛跑。藏野驴的速度真快!一般时速45千米左右,有时甚至达到60千米,可谓高原赛跑冠军。

野牦牛要在较高的山地上才能见到。它们全身呈黑褐色,体侧腹部和四肢都有柔软细密的体毛,几乎要挨着地了。它们喜欢结伴而行,组织纪律严明。当大队牛群静卧休息时,必定有一两个“哨兵”放岗站哨,一旦看见危险的情况,便发出信号,迅速逃窜。

藏雪鸡是高原上较古老的动物之一。它们并不是真正生活在雪地上,而是栖息于高山上裸露的岩石中,一般三五成群,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藏黄羊则是所有动物中最常见的。静止时藏黄羊不容易被人发现,但奔跑起来就两样了。它们屁股后面的白斑是非常醒目的标志。这块白斑成为猎人和其他捕猎者最好的瞄准点,使藏黄羊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危机。

青藏高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可近年来不断出现藏羚羊和藏黄羊等动物被猎杀的情况。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只有和它们和谐相处,才能共存于同一片蓝天下。

【1】藏黄羊的特点是( )

A.组织纪律严明。

B.赛跑速度很快。

C.屁股后面有白斑。

D.胆子很小。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一般时速45千米左右,有时甚至达到60千米,可谓高原赛跑冠军。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中的“一般”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青藏高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一句标语,呼吁捕猎者不要捕杀野生动物,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故事,完成练习。

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挥师出祁()山,准备一举攻灭曹魏政权。但是由于蜀将马谡()失守街亭,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使他非常被动,他只好率领大军退守西城。

司马懿攻占街亭、列柳城之后,率领十五万曹魏大军,直奔西城杀来。这时,诸葛亮身边已经没有得力战将,只剩下一些文官。他带来的五千军马,已派走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两千五百士兵留守在城中,以备不时之需。官员们听说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杀来,个个吓得大惊失色,魂不附体。诸葛亮于是登上城楼一看,只见东北方向尘土扬天,显然魏兵已向西城杀来。诸葛亮仔细分析了一下,觉得逃跑已经来不及了,如果要拼死抵抗又缺兵少将,形势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诸葛亮并没有慌乱,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然后就下令:把城头的旌旗全部藏起来;诸将各自坚守岗位,不得慌张,否则立即处死;大开城门,让一些士兵装扮成老百姓,在街道上洒扫,也不得惊慌乱动。诸葛亮自己则端坐在城门楼上,羽扇纶(ɡuān)巾,焚香抚琴,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来到西城之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烧着香,弹着琴,还有两个童子伺候两旁,城门内外,也只有二十多个百姓,只顾低头洒扫,脸上毫无惊慌的神色。司马懿见此情况,怀疑城中有重兵埋伏,于是就急忙下令退兵。

1这个故事写的是著名的(   )。

A.空城计 B.声东击西 C.西游记 D.连环计

2从这篇文章中找出三个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的歇后语中有两句与本故事有关,分别是________

①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②半夜里弹琴——暗中作乐

③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司马懿的大军来到西城之下时,看到诸葛亮在做什么?把有关句子画上“   ”。

5为什么诸葛亮使用空城计能骗到司马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从办公楼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了。我顺着街心公园边的小路,在昏暗的路灯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走到一棵树下,一个人影闪了出来,吓我一跳。

借着微弱的灯光,我才看清眼前是个女孩儿。她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头上扎着一条小辫子。我镇定了一下情绪,正准备走,那女孩儿急切地对我说:“叔叔,叔叔,请等一等!”我疑惑地打量着她。“叔叔,您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摊买份晚报?”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五十米远的地方(居然 竟然 果然)有个报摊。

“买晚报?”我有些惊讶。

“嗯,买份晚报。”女孩儿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 放 递)在我手里。

我很诧(chà)异,心想:“你自己怎么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这点儿小要求哪能拒绝。我走向报摊,把硬币递给卖报的妇女,取了报,转身回来。

“你怎么还站在树后面?”我问。

“怕被我妈妈看到。”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你妈妈?”

“就是那卖晚报的。”

“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晚报呢?”我怔怔地盯着女孩儿,不解地问。

女孩儿低着头说:“我晚上给妈妈送饭的时候,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小时……”

我看着小女孩说不出话来的时候,她妈妈已在收摊儿了。小女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你看吧。我回家了。”说完,她像一个小花瓣一样从树影下飘远了。

【1】请给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在后面括号里打“√”。

A.一枚硬币( ) B.最后一份晚报( ) C.晚归路上( ) D.请人买报的小女孩( )

【2】文中括号里用哪个词最恰当?用“ ”画出来。

【3】对“我”心理变化的词语排序正确的是( )

A.惊讶——疑惑——不解——诧异——恍然大悟

B.惊讶——疑惑——诧异——不解——恍然大悟

C.疑惑——惊讶——诧异——不解——恍然大悟

D.疑惑——不解——惊讶——诧异——恍然大悟

【4】小姑娘要“我”去她妈妈那里买报纸的原因是( )

A.她想看报纸。

B.她想让妈妈多一点收入。

C.她想让妈妈早点吃晚饭。

D.她想让妈妈早点卖完报纸回家。

【5】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下来。

表示看的词语:_____ ______ 表示奇怪的词语:_____ _____

【6】“我看着小女孩说不出话来”,但是“我”的心里想对小女孩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相信你能答好下面的问题。 

吃西瓜

前几天,爸爸买了两个又大又圆的西瓜。晚上,天气闷热,爸爸招呼我和弟弟一起吃西瓜。

我和弟弟看着这两个西瓜,就仿佛看见里面鲜红的瓜瓤。爸爸切开了第一个瓜,啊,是个生的,黄里微微泛有白色,瓜籽也是白嫩的,我和弟弟好失望。可是,爸爸一声不吭,若无其事地切开了第二个,啊,鲜红的瓜瓤,又黑又饱满的瓜籽,诱人的瓜汁往外渗着,渗着。

吃吧,吃吧。爸爸把两片瓜推到我和弟弟面前,笑着说。弟弟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刚要吃,突然发现爸爸拿起了一片生西瓜,咬了一口,嚼了几下,眉头一皱,硬咽下去了。这时,他发现我正盯着他,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你吃你的吧,这生瓜也很好吃呀!”这时,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手中小小的一片西瓜突然变重了许多。我又低头咬了一口,可怎么也咽不下去。于是,我放下了手中的熟瓜,拿起一片生瓜咬了一大口,清淡无味,但我还是把它吃下去了。

这件事过去很多天了,但我的心还是甜甜的。我觉得在这件小事中,我得到了一种宝贵的东西。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闷热——( ) 饱满——( ) 清淡——(   )

2解释下列词语

若无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淡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爸爸吃瓜的动词有________

4我得到了一种宝贵的东西,这种东西是(在正确的后面写”).

(1)西瓜的营养(  ) (2)父子的情谊(  )

(3)父亲的疼爱(  ) (4)团结的力量(  )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晴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揪,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1】选段中用“//”把短文分成了三个层次,即武松打虎的三个回合,请根据提示为一、三回合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2】“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动作描写了老虎______的特点。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写武松“打折了梢棒”,联系上下文说说对梢捧的这一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文《晏子使楚》片段(18分)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1)比一比,再组词。(4分)

淮( 赔( 窃( 酒(

准( 陪( 窍( 洒(

(2)照样子写词语。(4分)

笑嘻嘻        

得意扬扬        

(3)请用“——”画出表示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意思的句子。(2分)

(4)齐国人到楚国做盗贼的原因是什么?(2分)

 

(5)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3分)

 

 

 

(6)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3分)

 

 

 

18、课外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类风湿。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他的身上。、

然后,整整一个冬天,母亲没有自己的棉衣。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

【2】“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画出来。

【4】文中说,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却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为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1】“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缩写句子。

(1)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一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挺立在戈壁滩上。(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是由简单的生命进步来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不必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玛妮忘怀。(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乐园。

从古至今,有许多名言警句广为流传。请你将令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句名言警句写出来,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认识。题目自拟,不少于45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