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将四个词语填入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高考完的姐姐把卧室重新(  )了一番,增加了不少(  )。每天起床后,放上一曲(  )的音乐,感觉这种(  )的生活妙极了。

A.设计 格局 悠闲 优游自得 B.布置 格局 优美 娇生惯养

C.布置 情趣 舒缓 优游自得 D.设置 情趣 舒畅 娇生惯养

2、“豆蔻年华”指人多少岁,正确的一项是( )

A.女子十五岁

B.女子十三四岁

C.男子二十岁

D.指人三十岁

3、下列句子批注错误的一项是(   )。

A.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

B.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说明此时院子里阳光灿烂。)

C.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D.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作者表面上写倭瓜、黄瓜等动植物自由自在,实际是通过拟人化的描写,寄托了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课文填空并体会所填词语的表达作用。

(1)如果有人问我身边有没有一些积蓄,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 )事。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用怀疑尔惊异的目光,对我( )的望了几遍,就同声命令说:“走吧!”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

5、小丽在学古诗的时候遇到了好几个不认识的字,她想用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些字,却不知道查字典的方法,你来帮帮她吧。

“晓”查字典时应该查音序________或部首________,如果用部首查字法,去掉部首还应该再查______画,它在字典中有四个含义,分别是:①天刚亮的时候。②知道。③使人知道。④姓。它在“稚子金盆脱晓冰”中的含义是_______。(填序号)请你从①②③中选择两个含义组词:__________________

6、照样子,写词语。

1.随时随地(ABAC式)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2.直直落落 (AABB)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7、猜字谜。

1.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______

2.宝玉不在姑娘在。 ______

3.草堆下面两只狗。 ______

4.加倍才算多。 ______

5.一人不算小。 ______

6.又到村中。 ______

7.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______

8.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______

8、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坐在chuán cāng______里,望着fēng píng làng jìng______的海面,我不由得思绪万千:我日夜juàn liàn______的故土,xiàng mào______是否焕然一新了?幼时和我shuāi jiāo______玩耍的小伙伴们,他们还好吗?那位cí xiáng______的老爷爷是否还每天到那颗yīng táo______树下duàn liàn______身体呢?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汉字,最美的文字

红山飞雪

①走进书法展览大厅,流连于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前,仿佛置身于百花盛开的花圃中。看那一幅幅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书法作品,如同朵朵盛开的奇葩,摇曳生姿,争奇斗艳。行草篆隶楷,犹如夜幕上的星辰,熠熠生辉。驻足在巨幅作品前,凝神屏息,细细品味,你会觉得作品中那一个个汉字在飞扬,在律动,在含情,在妩媚。各呈妖娆,各具情态。

②这就是我眼中的汉字,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③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像一条滚滚的长河,在人类历史的河床上奔流不息。从最初的甲骨文到今天的行书楷书;从原始的记录工具的今天的书法艺术,伴随着我们的先人一路从北京的山顶洞中走向平原,河畔,走向高雅的艺术殿堂。汉字在不断进化,嬗变,趋于完美。文人墨客借助于它寄情山水,吟风弄月;才子佳人借助于它把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向千里之外,写入那个人的心头。而那些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们,更是将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挥洒的墨香淋漓,满纸龙蛇舞。

④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如此含情脉脉,千娇百媚呢?你看那一个个篆字不就是一幅幅绝美而神秘的图画吗?将篆书“鱼”字放在你的眼前,是不是觉得它在畅游,自由而活泼。那“井”字,“车”字无不表情达意,如书如画。汉字的形态美是无与伦比的,汉字的情态美更是举世无双。“妙”字由“女”“少”组合而成;由“女”“少”意会而成的“妙”字,其情态之美真是妙不可言。类似的字还有很多,如“歪”,“尘”,“鲜”等。真可谓观其字而会其意,读其句而达其情。

⑤世界上又有哪一种文字可以和汉字媲美呢?西方文字那简单的线条无论如何也结构不出任何可以言美的图画,更无法上升为艺术。我们的邻国不甘心口说东洋话却书写我中华的汉字,于是,对汉字进行拆减和变异,原本栩栩如生的汉字被肢解的支离破碎丑陋不堪,就像一个个脸上涂抹一层厚厚粉脂的艺伎,无任何美感可言。所以,在日本,那些推崇真正艺术的书法家们,他们的书法作品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汉字,从这些充盈着无穷魅力的真正汉字中,他们才会领略到书法的精粹和艺术的纯粹,才会欣赏到文字的美感和创作的乐趣。这样的书法才会生机勃勃,令人沉醉。

⑥经历代书法家们潜心创作,不断推陈出新,汉字已演变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不断演变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创新的汉字,都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文明的天幕中。不必说篆书的图案美,也不必说金文的娟秀和华贵,那隶书的古朴妩媚,魏碑的森严遒劲,楷书的疏朗端庄,行书的闲适飘逸,还有那草书的恣肆昂扬。更不必说行楷,隶意楷书,隶意行书等等奥妙无穷的书写形式,无不彰显出汉字艺术之美,令人如痴如醉,欲穷尽其美而食不甘味。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如此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呢?

⑦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在由工具升华为艺术的进程中,造就了灿若星辰的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张旭……一个个星光闪闪的名子,将中华文明的锦绣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也成就了有别于世界文明的独特景观。除中华而外,你见到过谁以写字而闻名于世的吗?你听说过哪一种文字被人们书写成艺术,悬挂于厅堂,被流传,被珍藏,被尊为国宝吗?文章之美世人皆知,而文字之美唯有龙之传人创造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中华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

⑧列夫托尔斯泰被尊为世界文豪,但丁被称之为伟大的诗人,他们都以诗文名动天下。王羲之以书法被尊为“圣”,这在他国是无法想象,也是难以做到的。《兰亭序》得以流传不朽,到底是得益于书法的精湛还是文章的精彩呢?文章的确非常之美,但书法的造诣更高,书法和文章双玉合璧,相得益彰,这岂不是千古美谈?

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而文字就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没有属于自己本民族文化,还可以长盛不衰,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有了自己的文化,却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文字来传播,来表达,那是一个残缺的民族,至少不是一个完美的民族。

⑩因此,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美不胜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汉字的评价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鱼”、“车”、“妙”、“鲜”等汉字,解说了汉字哪些独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8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列夫•托尔斯泰,但丁,王羲之,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汉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可以改变的是态度

  有位老妇人请了一个油漆匠到家里粉刷墙壁。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可是男主人开朗乐观,所以油漆匠在那里工作的几天,他们谈得很投机,油漆匠也从未提起男主人的缺陷。

  工作完毕,油漆匠取出(帐  账)单,老妇人发现比原来谈(托  妥)的价钱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她问油漆匠:“怎么少算这么多呢?”油漆匠回答说:“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所以减去的那一部分,算是我对他表示的一点谢意,因为他使我不再把工作看得太苦!”

  油漆匠对这位太太的丈夫的推崇,使她淌下了眼泪。因为这位慷慨的油漆匠,自己只有一只手。

  态度就像磁铁,(   )我们的思想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我们(   )受它的牵引。而思想就像鞋子一样,使我们朝一个特定的方向前进。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毕竟,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字。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大方——(   ) 推重——(   )

3.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填空。

  (1)“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一句中,“自己的境况”具体指______________。

  (2)初见男主人的时候,油漆匠对他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男主人______________;后来,油漆匠对男主人的态度变为______________,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哪两句话说的是同一个意思,在括号里打“√”。

  (1)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人生观;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心境。(   )

  (2)油漆匠一走进门,看到她的丈夫双目失明,顿时流露出怜悯的眼光。(   )

  (3)你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

  (4)我跟你先生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使我觉得自己的境况还不算最坏。(   )

 

 

11、读《军神》选段,完成练习。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写出两个带“如”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2用“  ”在选文中画出描写病人手术时表现的句子。

3沃克医生为什么会吓了一跳呢?

___________

4写出沃克医生称病人为“军神”的原因。

__________

5选文多处描写沃克医生,这样写的目的是(  ) 。

A.说明沃克是个胆小的医生。

B.说明沃克很细心,反衬出病人的草率、马虎。

C.反衬出病人的镇定、勇敢与从容。

D.让文章更真实,让沃克的形象更生动。

12、   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体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一条小狗,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看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地给人家递上一支烟。

上学后,我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要请家长的地步。当那位戴着“瓶底” 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晃下来 ,  “您就是他父亲 ? 不像不像 !您那宝贝儿子, 哪一点像您 ?把您的脸都丢尽了。 打架、 逃学、  剪女孩的头发……”

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 不言不语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

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小学升初中我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全届第一,参加竞赛获二等奖。“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地接过别人递来的一支烟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打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所说的名片指的是(

A. 父亲介绍身份的证件 B. 父亲的脸面 C. 的表现

3细读文中画 的句子,从写作的角度想一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可多选)

A. 这两处采用了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B. 这两处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C. 这两处采用了说明的写作方法,通过不同的言谈举止,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格尊严。

4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承上启下 B. 总结全文 C. 总启全文

13、课内阅读。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在文段中画出写梅花的特点和品格的句子。

【2】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知道外祖父送墨梅图给作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以“_________”为题,表达了海外游子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文段中谈到“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请写出两个以上这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

①丝调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和欧洲各国的陆上通道。

②张骞作为使者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与商贸文化交流。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召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治铁、造纸、凿井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蚕豆、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草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也变得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③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凝望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的“经绸之路”巨型石雕时,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材料二]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贏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中国“一带一路”网

[材料三]2011年中国、欧洲列车全年开行17列,年运输货物总价值6亿美元。2018年累计开行中国、欧洲列车12000列,年运输货物总价值160多亿美元。

[材料四]“一带一路”促进了国家城市友好与旅游事业的发展。截止到2018年4月,我国与61个“一带一路”国家共建了1023对友好城市。仅2017年一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旅游达6000万人次左右。

2019年4月25-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雁栖潮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近5000名外宾出席本届高峰论坛。

1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古代的丝绸之路、现代的“一带一路”各指的是什么?请你用“______”画下来。

2[材料一]第②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_______”把它画下来。

3下面哪些信息符合所给材料内容,请在(   )里画“√”

(1)“一带一路”能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合作共赢,能增进国家间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   )

(2)“一带一路”力求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

(3)“一带一路”促进了我国铁路、公路等事业的发展。(   )

(4)“一带一路”促进了国家城市友好与旅游事业的发展。(   )

4读[材料三]这里采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其好处是__________

5[材料四]对[材料二]能起到(   )作用。

A.总结作用 B.点明中心 C.承上启下 D.补充说明

6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的“一带一路”有哪些不一样?请结合所给资料,写出一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精益求精话德国

欧美发达国家中,德国人素以勤奋能干而著称。有人甚至把上班一族喻为“公蜂”。在我供职的医院里,医生护士超时工作,科研人员加班加点,早已司空见惯。身为我的“老板”的室主任,周末也时来实验室“公干”。

但有些时候你又不难发现,他们做工似乎“慢慢腾腾”的,与想象中的争时间、抢速度的行为大相径庭,不由得令人怀疑所谓“高效率的德意志人”之说。比如大学里修缮房子,脚手架一支几个月不见卸,其实也就是给墙壁涂涂漆;医院里更换一段路边栏杆,叮叮当当,不紧不慢,捣鼓了将近半年。有时我都替他们着急。然而竣工以后观工程之成色,又不得不叹服其质量之优。原来,不急功近利,一板一眼,精益求精,是他们普遍遵循的信条。办一样事,计在百年。始作时多投入财、力、工时,乍看似有些“浪费”或“没必要”,却保证了完美无瑕、一劳永逸,虽慢犹快,真是高效率。

 应邀访问汉堡时,住在德国朋友家里。那栋私宅是上个世纪的“遗产”,但看上去簇新簇新的。墙皮粉刷了快20年了,仍色嫩如鲜乳。厅内拼色大理石地面,光洁映人;镂花墙板、楼梯扶栏及门窗均油光锃亮,没有一点饱受风霜的痕迹。主人骄傲地向我们介绍着这先人的杰作。恩格思故乡的空中悬吊电车系统,建于百年之前。它逶迤于水面之上、沿河凌空飞架,长约30里,横穿全城。既解决了市内公共交通,又省却了路轨占地,乘客还可以凭窗俯眺,饱餐山城秀色,现已成为该市及全德的著名观瞻景点,可谓一举多得。据介绍,一个世纪以来悬吊电车系统从未出过事故。前人的远见卓识、奇妙构思、精巧设计,以及“铁龙”之耐用,运行之有效,令人赞叹。正是由于不片面追求“多、快”,而注重“一步一个脚印”,尽善尽美,才能够真正做到“好、省”。其与中国古语“欲速则不达”之寓意异曲同工,很值得借鉴。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精益求精:________________

司空见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引号的作用。

(1)有些时候你又不难发现,他们做工似乎“慢慢腾腾”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中国古语“欲速则不达”之寓意异曲同工,很值得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短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中,作者介绍德国人令人佩服的地方体现在哪些事情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篇短文中你看出德国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专项训练。

①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②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一浪接一浪,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两岸的风光。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③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各种芳香的树木杂处一堂,茁壮生长,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苦苹果在树下交错,在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它们从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莽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④丛林中无数的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

⑤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   )声,野兽穿越丛林的(   )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   )声;(   )的流水、(   )的小鸟、(   )的野牛和(   )叫的斑鸠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1认真阅读短文,完成思维导图。

以上内容,都是围绕“__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

2把下面的拟声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啁啾②潺潺③咂咂④沙沙⑤笃笃⑥低哞⑦咕咕

从这些拟声词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圈出画“﹏﹏”的句子中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毛主席的亲情观

毛主席曾把处理亲情问题概括为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主席的这三原则为共产党人的亲情观作了最好的诠释,给世人树立了光辉典范。

毛主席身体力行,在处理亲情方面率先垂范。其他不说,单说对于其爱子毛岸英的严教,就令人感慨万千。

1946年初,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离别十多年的父子团聚,当然是很高兴的。可是毛主席并没有把岸英留在身边。他对岸英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还参加过苏联的卫国战争,可是你还没有上过中国这个革命大学。你对中国的情况了解得很少,缺乏实践,这一课应当补上。你应该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序幕,毛主席东为了送毛岸英上前线,生怕彭老总不同意,备下家宴,为子 “求情”报名。当听到爱子牺牲的消息时,毛主席说“谁叫他是毛主席的儿子。”

亲情是血浓于水的情,是最深厚的情感,人人都有亲情。毛主席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6位亲人,他更需要亲情,他爱自己的亲人,但是他更爱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这是最伟大的亲情观,有什么比这更高尚,比这更动人。(有删改)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率先垂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短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解释——( )    榜样——( )

抛弃——( )    知道——( )

【3】毛主席处理亲情问题的三原则是什么?请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

【4】短文写了毛主席对于爱子毛岸英严教的哪两件事?请用最简短的语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把你的感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______   清晰——______

5给课文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画去文中不合适的词语。

6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7请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名著阅读。

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

1这段文字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原苏联作家____________,文中的指的是小说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为陈述句) 

 

 

21、句子乐园。

【1】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我们班在三月八日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祝妈妈节日快乐的班队活动。(换个说法)

【3】红日升起。(扩句)

【4】蝴蝶飞舞。(扩句)

【5】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仿写拟人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大约三十个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根据句式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赏析“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乐园。

《空城计》一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写一篇读后感。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结合实际,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③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出现错别字;④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