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胎(péi)    天 B.迷(chī) 困jiǒnɡ

C.始(yǐn)    祸huàn D.huò)  肉(jiāo

2、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例: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A.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B.他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C.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

D.小胖墩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3、下面作品与作者、国籍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指》—丰子恺—中国

B.《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俄国

C.《威尼斯的小艇》—马克·吐温—美国

D.《跳水》—列夫·托尔斯泰—俄国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填空。

( )有成竹        跃跃( )       ( )勃勃

( )划策        风平浪( )       ( )胆战

(1)钢丝绳上的特技表演看得人( )

(2)表示很有把握的词语是( )

5、看拼音,规范正确地写词语。

qì fēn gǎn  rǎn   yǔ  zhòu tíng bó   bǎo  mǔ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_

shēn  shì   huá  xiào bān lán   sōng chí àn  mó

___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______

(2)他不注意他的模样。______

(3)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______

(4)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______

7、回想课文内容填一填

1)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____,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______________

2)阿炳用这_____________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________他度过一生的音乐,他爱那_____________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_______________ 的月光……

3)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人总是要死的,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

4)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___________,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________

8、我是火眼金睛,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选段,做练习。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儿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1】画“_____”的句子属于对人物的_____描写,从描写中可以体会到老战士的死因是_____。

【2】从人们的表现中可以猜测出老战士的身份是________________。

【3】将军发怒的原因是什么?(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老战士能够和将军对话,他可能会说些什么?(试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加油站

最后,说说气体燃料那一家。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煤气和天然气。天然气的老家是在矿井和油井里。一般说来,它必须经过提炼,去掉杂质,才可以输送到需要的地方去。煤气呢?它是炼焦炉里的副产物。如果我们在烧热的焦炭上喷一些水,也可以得到煤气。煤气是最干净的燃料,它能发出强烈的蓝色火焰,它可以通过煤气管,来到我们的厨房,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是它与天然气一样都容易走火,引起爆炸。所以我们在使用时得提高警惕。

1.最后,说说气体燃料那一家。这就是鼎鼎大名的煤气和天然气。请简要说说这两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2.请用“Ⅱ”给这段话分层,然后归纳层意。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煤气、天然气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11、非连续性文本(共5分)

新叶村位于浙江省建德市,几百年来,叶氏家族在这里建起了大片住宅,至今仍完好地保存16座古祠堂、古大厅、古塔、古寺和200多幢古民居建筑,像总祠堂——有序堂、祖庙——西山祠堂,都是其中的典范。因此,新叶村也被人们誉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在村口有一组特别的建筑,抟云塔、文昌阁和土地祠,三者紧紧相邻,反映了叶氏家族”耕读传家“的理想和追求。其中,抟云塔是新叶村的标志性建筑,代表了新叶人读书的志向。每年农历三月三,当地的百姓都会聚集在一起,举行祭祀大典。庆典的压轴大戏就是上百位书法能人挥毫泼墨写楹联,写得最好的楹联将留存于有序堂,缅怀先祖,启迪后代。

1图文对照,从总祠堂出发,去参观文昌阁内的书院,下列路线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有序堂—是亦居—种德堂—崇仁堂 B.西山祠堂—抟云塔—牌坊—是亦居

C.有序堂—进士第—牌坊—抟云塔 D.西山祠堂—双美堂—永锡堂—有序堂

2三月三,人们在祭祀大典上写楹联,如果上联是“耕可致富”,那下联最贴切的应为( ) 。  (1分)

A.读能聪明 B.读可发家 C.读能富强 D.读能荣身

3看图读文,你发现新叶村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 的村落。(用四字词语概括)(1分)

4新叶村建筑群被誉为“中国明清建筑露天博物馆”,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进行介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分析。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好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车黑的,但通过好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第一段中作者刻意描写外祖母的黑衣服她的眼睛,主要运用的写法是什么?其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外祖母说话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外祖母在我心中是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剥豆

一天,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碗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了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碗向我面前推了推。

看着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可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选择。”

一丝喜悦悄悄在心里散开,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此想,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在加快。

儿子的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间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速度不觉间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碗的豆很快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重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了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地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过分了,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该有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他都应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我们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片虚假的生存空间,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1文中画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

(1)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主要采用的描写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把文中的材料各举一例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表现得十分鲜明,其突出的两点是比赛时的_________和比赛后的__________

5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五官

每一个健康的人都有五官。五官长在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姿态。

耳朵有瘦有肥,瘦耳朵精干,肥耳朵有福。但无论肥瘦,都必须“耳听八方”。如果没有耳朵,我们将面临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

眉毛的样子有很多种,有秀眉、慈眉、柳叶眉、八字眉等。眉毛默默地为眼睛遮风挡雨。如果没有眉毛的挺身而出,我们的眼睛就会受到很多伤害。

眼睛有的炯炯有神,有的美眸善睐,有的顾盼生姿。无论大小美丑,眼睛天天让我们“眼观六路”,看见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模样。如果没有眼睛的“眼见为实”,我们将坠入无知的黑暗。

鼻子有挺拔的,有扁平的。鼻子每时每刻都在默默工作,吐故纳新,维持生命。如果没有鼻子,我们将无法呼吸,我们的生命也将无法延续。

口有大有小。无论大小,口都能让我们摄取食物,并让我们用语言表达自己。享用美味离不开口,口若悬河离不开口。如果没有口,我们就不能吃也不能说了。

耳、眉、眼、鼻、口各有特点,各具姿态。它们对于我们同样重要。有了它们,我们才能延续生命、认识世界。所以,请珍爱我们的五官吧!

1短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来安排文章段落的。

2五官各有什么作用?请在文中分别找出四字词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第2至6自然段的段末都有一句“如果没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篇文章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幼  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  映)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鹰  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莺)。总之,美丽的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啊唷唷!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它会使你想到了若不是有了它,你就永远不会联想到的种种事情!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所看到的一切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实在!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找出文中两对反义词。

  (   )——(   )   (   )一(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慰藉——(   )  猛烈——(   )

  神奇——(   )  真切——(   )

4.填空。

  “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指的是_________,说它神奇是因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感谢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直线画出文中的一句排比句。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成语与广告

国内最先运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至今还令我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语结成了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的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有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授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________ 默默无“蚊”________

“骑”乐无穷________ 一“明”惊人________

【2】广告人使用“‘骑’乐无穷”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貌合神离”和“一举多得”在文中的含义。

“貌合神离”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举多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文中写到哪几种意见?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还有哪些广告语用了成语或俗语?请举出两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学字与做人(节选)

五岁那年,我开始学写汉字。读和认字并不难,没过多久,我就能认好多汉字了,但是写汉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我写的字不是上下脱节就是左右分家,很难合到一块儿去。

一天,妈妈让我抄一首唐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她指着我写的字说:“看你写的字真成了‘相见时难’了。”我总是把那些合体字拆得七零八落,这次还是这样,“相”写成了“木目”,“难”写成了“又佳”,所有的部件都互不相让,各自为政。“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因为你写字时从不想着其他的部分。写字的原则是要时时想着它的邻居。这个‘相’字,写时,‘木’字的右脚不能伸得太长,它还有个邻居‘目’呢!”妈妈一边在纸上写,一边讲着道理。

“凡事替他人想,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写汉字也同样。”

我学会汉字,更学会了做人。

【1】我能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ē  jié)    (chāi  cāi)得    (qī  qí)他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各自为政”的意思,并用它写一句话。

________

【3】画出你感受最深的话,再谈一谈你的想法。

________

【4】你的字写得怎么样?展示一下吧!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________

你还知道李商隐的哪首诗?________

18、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傍晚,小珍在后院瓜棚下做功课.凉风送爽,飘来一阵阵袭人的茉莉花香。

小玲起身到花坛边,见到满枝洁白的茉莉花儿.有的张着花瓣,有的打着苞蕾。她不由得凑近花儿闻了闻,可是不小心作业本被茉莉花枝戳破了。小珍忽然想起教语文的张老师:他身体不好,但经常废寝忘食地备课,批改作业。一次,他牙疼,连续三个晚上彻夜未眠,但每天还照常给学生上课,同学们真是又心疼又感激。想到这些,小珍不由自主地摘起茉莉花来。不一会儿,就摘了许多,她用心爱的花手帕,小心翼翼地把茉莉花包好,决定送给张老师。

到了学校,办公室亮着灯。张老师正在批改作业。小珍怕打搅老师,就轻手轻脚地走近窗台,踮起脚把茉莉花放在窗台上,让茉莉花香解除老师的疲劳。小珍退到一棵树底下。张老师似乎闻到花香,发现窗台上放着的茉莉花,便捧在手里,脸上露出了笑容。小珍看到这情景,。心里十分高兴。 

 回到家,小珍浮想联翩:老师不正是辛勤的园丁吗?他们用汗水培育了祖国的花朵,一旦鲜花开放,造福人民,老师将感到多么欣慰啊!她决心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要做一个对建设祖国有用的人才。

1给文章加一个恰当的标题。(须用上茉莉花一词)

2把文章分成三段,并写出各段小标题。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3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描写小珍________“‘辛勤的园丁”“祖国花朵用的是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说说文章中画线的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满分5 manfen5.com

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真高!”

从早晨玩到下午,我们还是歇不下来,牵着风筝在田野里奔跑。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却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一抬头,看见远远的水面上半沉半浮着一个巨大的木轮,不停地转着,将水扬起来,半圈儿水在闪着白光。那是我们村的水磨坊。

那儿找过了吗?

没找过,说不定幸福鸟就落在那儿呢!大家说。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

(1)在第3自然段前三句话中,用“标出描写“我们”放风筝时动作的词语。

(2)短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3)这只被称为“幸福鸟”的风筝,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每句1分)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为陈述句)

——————————————————————————————

(2)星期五下午我们在体育馆里体操大赛。(修改病句)

——————————————————————————————

(3)母亲不识字。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

(4)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改成夸张句)

——————————————————————————————

(5)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缩句)

——————————————————————————————

 

21、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小艇穿过石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的夜晚,池塘里的青蛙叫个不停。(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对鲁肃说:"我来请你一起去取箭。(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上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喂!老头,去博物馆怎么走?(改换成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巨响把我吓了一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说:我明天去书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雪花落下来。(至少两处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同学们总是虚心热情地帮助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改为双重否定句,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花性格孤僻。他在学习上有股钻劲。(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溪水多么清!(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同窗多年的情谊,我们不能忘记。(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你爱吃零食吗?你偷吃过零食吗?你为零食生过气吗?你藏过零食吗?你缠着爸爸妈妈买过零食吗?你和零食有什么故事吗?请你写一写你和零食的故事吧。

要求:1.自拟题目。2.要有具体事例,真情实感,叙述具体,语句通顺。3.字数在400字左右。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