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书名、作者与情节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吴承恩——车迟国斗法

B.《儒林外史》——吴敬梓——两茎灯草

C.《水浒传》——施耐庵——群英会蒋干中计

D.《三国演义》——罗贯中——马谡拒谏失街亭

2、选词填空。

(1)(整洁、纯洁)我们的教室非常(   )。

(2)(战斗、战役)( )打响了,猛烈的炮火向敌人射去。

(3)(温暖、温和)朝鲜妈妈给志愿军战士带来慈母般的( )。

(4)(噩耗、消息)张大爷病很重,( )传来,大家都很焦急。

(5)(清幽、清秀)这里环境比较( ),是个休息的好地方

 

3、在《爱的教育》中,“我”和爸爸去探望受伤的而老人,恰巧卡洛斐也来了,他送给了老人 ,那是他平时费尽心血收集的,他们的行为让“我”很感动。( )

A.明信片

B.邮票册子

C.影集

D.书签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课内外内容填空。

(1)春天里有花: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春天里有树: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春天里有愁: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夏天的雨大: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夏天的花红:________,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的叶落: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冬天的雪大:________,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____,万里雪飘。

(2)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________,他爱那________,他爱那________,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5、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在毛主席的心里,自己的儿子也是一名普通的军人,所以不能搞______

(2)一向______的沃克医生,这次虽不至于手忙脚乱,但双手也有些颤抖,额上汗珠滚滚。

(3)沃克医生的脸上不再严肃,浮出______的神情。

(4)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______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

6、交流平台。

1.我们可以通过作者______________的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我们还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读《祖父的园子》时,带着________________课文,那字里行间饱含的____________的心情就体会出来了。

3.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_______________,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如,《月是故乡明》中,把自己想象成那个在故乡的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不难体会出作者对________、对__________怀念之情。

4.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中描述的__________的事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分析《祖父的园子》中_________的描述,可以体会到作者的_______________;分析《梅花魂》中记叙的关于外祖父的____________,可以体会到他______________之情。

7、解释下列词语,并选一个写一句话。 

饥寒交迫:________________

燃眉之急:________________

轻轻絮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文字常识填空。

(1)课文选自________(国籍)著名作家________的作品《________》。

(2)本课的主人公是________,他的仆人是________。本课主要讲述了________当做________,竟然提着________,骑着________与之战斗,结果被打翻在地的故事。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A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B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C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请将下面三个词还原到文中A、B、C三处。

说话          睡醒

A.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

【2】下列四种动植物中,文段没有描写的是(       

A.蜻蜓

B.蝴蝶

C.黄瓜

D.倭瓜

【3】文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是(          

A.随意。

B.自由。

C.美丽。

D.明亮。

10、阅读理解。

春秋时期,齐景公放荡无度,喜欢玩鸟打猎,并派烛邹来专管看鸟。一天,鸟全都飞跑了,齐景公大怒,要下令杀烛邹。这时,大臣晏子闻讯赶到,他看到齐景公正在气头上,怒不可遏,便请求齐景公允许他在众人之前尽数烛邹的罪状,好让他死个明白,以服众人之心。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便对烛邹怒目而视,大声地斥责道:“烛邹,你为君王管鸟,却把鸟丢了。这是你第一大罪状;你使君王为了几只鸟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大罪状;你使诸侯听了这件事,责备大王重鸟轻人,这是第三大罪状。以此三罪,你是死有余辜()。

说罢,晏子请求齐景公把烛邹杀掉。此时,齐景公早已听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转怒为愧,挥手说:“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

【1】根据你的理解,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文中整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是怎样巧妙地解救烛邹的?如果晏子直接请求齐景公不杀烛邹,结果会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再填空。

“不杀!不杀!我已明白你的指教了!句中的“我”指的是______,“你”指的是______,“我”已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拓展阅读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这,你想过吗?

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

猝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潸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昭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反义词

挺拔如松(                    重于泰山(                   站有站相(                 

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认真,母亲的姿势则是______

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 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犹豫的精神。

C. 潸然泪下反映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悲痛的心情。

12、阅读。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 )        训斥——( )

【2】选文的前两句通过“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的______ ,说明墨梅图在外祖父家中的地位很重要。根据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仿写一句。________

【3】用“_____”画出选文中描写外祖父动作的句子。

【4】选段主要讲了___的事,梅花魂表面是指_____,实际上是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包蛋

一天早展,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有蛋的那晚。“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一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咬下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梅!”儿子又一口,起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俩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无奈。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很紧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要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上边有蛋,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自己碗里也藏卧着荷包蛋。

“不想占人便宝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

1请你概括文中三个情节的共同点,然后填空。 

做面________________总结

2父亲说孔融4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的典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他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________之情。

5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6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下列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

B. 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C. 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长。

D. 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

14、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的结构,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多选)。

A.排比   B.比喻   C.拟人   D.夸张

2仿照上面语段的写法,根据提示写一写。

在班干部中,________的工作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___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说:“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明亮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时,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1给短文起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3“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对“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当时矛盾的心理

B.在病魔面前,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是阿明积极同病魔作斗争的精神是顽强的

C.在死亡面前,生命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想活着

5文中“明亮的灯光”是指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这一次,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1这几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

2文中哪两个词语最能表现齐威王的神态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赛马,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学习《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我们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  )

A.只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B.孙膑的智谋帮助田忌取得了胜利。

C.在对抗赛中,胜败不仅仅取决于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着重要作用。

D.像齐威王那样骄傲自满,轻视别人的人必然要失败。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把被子往上一铺,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劈劈啪啪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只见草料场起了火。那火借着风势越来越大。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外面有人说话。原来,太尉知道在野猪林没有害死林冲,大发雷霆,又派了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牢头,趁着这场大风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的死罪!”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他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了这三个仇人。

这样,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投奔梁山泊。“逼上梁山”一词由此而来。

【1】林冲进庙门的一系列动作有______;出门时的动作有______

【2】草料场着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

【3】“逼上梁山”的意思是______。从文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______的人。

18、阅读理解

秦兵马俑(节选)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良  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神  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画出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2这段话主要突出了兵马俑的_______。(选用片段中的一个词)

3这段话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选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请仿照片段的表达方式,试在“……”处补写一句______________

4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这句话说明了______________

19、阅读

奇妙的火星

随着太空时代的来临,关于火星的种种遐想都被残酷的现实所取代——那个巨大的冰盖不是水冰,而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那些笔直的运河被后来的科学家证实是对望远镜中火星的一种误读。因为温度和大气压很低,火星表面没有液态的水,即使水在火星上存在,也只能以水蒸气或者冰的形式存在。

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力不到地球表面大气压力的百分之一。由于火星离太阳比地球远,火星接收到的太阳光只有地球的40%。火星上的平均温度比地球要低.低到零下63度,在两极就更低了,难怪那里的二氧化碳都结成了干冰。由于大气稀薄,白天和晚上的温差非常大,比如夏天的正午,温度可能超过30度,而到了晚上温度就在冰点以下了。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有体温和地球人接近的火星人生活在火星上,中午要开空调制冷,晚上还要开暖气。

( )没有液态的水,也没有运河,( )科学家依然猜想火星可能存在着简单的生命,这是为啥呢?

2014年,好奇号火星车监测到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在两个月内大幅增加,随后又很快消散。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它主要是由生物活动产生的,比如天然气中的甲烷就是由动植物的尸体分解产生的。“甲烷含量变化”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到现在还是一个谜,不过这让科学家又开始猜想火星生命存在的种种可能。

在四十六亿年前到三十七亿年前的这段时间,火星表面温暖湿润,火星那些看起来像是水冲刷出来的地貌形态也显示,当时的火星表面存在大量江河湖泊,而且最新的研究还表明,这些江河湖泊通过一个地下水系统连成一体,也就是说,水都是相通的。这些丰富的水资源加,上浓密大气层,使火星就像今天的地球一样适合生命生存。

曾经温暖湿润的火星,经过亿万年的演化,为什么会变成了今天的一片荒漠?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太阳的太阳风。

太阳本身有非常高的温度,表面的等离子体会像水蒸气一样脱离太阳重力的束缚,形成高速的等离子流。这些粒子和火星相互作用,使得火星的大气从火星上逃逸,形成像彗尾那样的粒子流。

地球因为有内禀磁场,所以能束缚大多数粒子,从而保住地球的大气层和各种生物。但火星的大气层非常稀薄,只有一个薄薄的电离层。太阳风和火星粒子相互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怎样导致火星粒子的逃逸过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现在都是未知的谜。

2019年3月3日,我国的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在回答两会记者提问时提到,我国将要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火星。这项计划包括一个降落在火星上的着陆器和一个环绕火星飞行的环绕器。火星着陆器将会继续研究火星过去的地下水系中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环绕器上搭载了一台粒子探测器,通过探测各种粒子的速度,以及这些粒子的速度变化规律,研究火星粒子的逃逸之谜。

期待我国火星计划的实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火星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节选自“学习强国”订阅号“科普中国”,本文专家:刘勇有删改)

【1】给文章画“______”的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填写在括号里。

【2】以下对火星描述不正确的是(       

A.火星上一片荒凉,没有生命,只有偶尔落下的陨石在火星表面砸出大大小小的坑。

B.因为温度和大气压很低,火星表面没有液态的水。

C.火星的大气非常稀薄,大气压力不到地球表面大气压力的百分之一。

D.由于大气稀薄,火星的白天和晚上温差非常大。

【3】下列句子和短文讲的不一致的是(       

A.火星上那些笔直的运河被后来的科学家证实是对望远镜中火星的一种误读。

B.即使水在火星上存在,也只能以水蒸气或者冰的形式存在。

C.2014年,好奇号火星车监测到火星大气中的甲烷含量在两个月内大幅增加,随后又持续增加。

D.我国将要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探测火星。

【4】“由于火星离太阳比地球远,火星接收到的太阳光只有地球的40%。火星上的平均温度比地球要低,低到零下63度,在两极就更低了,难怪那里的二氧化碳都结成了干冰。”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这里的“主要”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

(2)他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

(3)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翻阅影集、日记……回忆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有没有某一瞬间、某一件事情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请你写一件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