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宝葫芦的秘密》中,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第一个愿望是( )

A.变出房子

B.变出鱼

C.变出熏鱼

D.变出卤蛋

2、下列说法与课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月是故乡明》的作者季羡林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怀乡之情。

B.《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自编课文,图文并茂,形式活泼。

C.《红楼春趣》一文选自《红楼梦》,讲述了宝玉、黛玉、宝钗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D.《跳水》一文写船长用枪逼儿子从桅杆顶上跳进大海,这是他慌乱中的错误选择。

3、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着(jiā jiá  进(chōnɡ chònɡ) (yuē  yāo (zhó zhōnɡ)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补充成语,按要求答题。

五彩( )纷 色彩( )斓

五( )六色 多( )多彩

(1)上面的四个成语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选择其中一个成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下面诗句中任选一句先写出诵读诗句时想象到的画面再分析从中感受到的诗人的情感。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加点的字注音。

1.自相__________

2.其人_____能应也

3.楚人有_____盾与矛者,_____之曰:“_____盾之坚,物莫能_____也。”

7、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加一笔变新字,再组词。

____________  尤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予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文言文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___________。”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本文的题目是《_______》,选自《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空。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之曰__________)   (2)__________

(3)不可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离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清贫(节选)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guā guà)库,与几双féng fèng)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 )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用“__”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传世宝______________

(2)齿冷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岂不要叫哪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文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11、火车票票面信息阅读。

下面是刘飞的火车票,请根据这张车票完成下面各题。

【1】火车票上有一些数字,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呢?在括号里写出来。

2019年12月04日07:48开——(_________

¥443.50元——(_________

【2】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本次列车是由北京南站开往南京南站的。(____

(2)刘飞乘坐的列车是G102次。(____

(3)刘飞拿着这张车票上车后,坐在了08车12C号的二等座上。(____

(4)本次列车的检票口是A7。   ____

(5)刘飞当天没赶上这列车,他可以第二天再用这张票坐车。   ____

12、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给予是幸福的

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失迷了方向,他饥饿难忍,快要支持不住了。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人住了,风吹日晒中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就用力抽水,却一滴水也没有。他失望到了极点。

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了。壶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满满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

他思索再三,最后,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吸水器中果然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两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摇摇欲坠—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

2“你只有把一己之利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甜关的泉水”这句话中“置之度外”的意思是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3这篇短文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如果他把这壶水喝了,会发生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本段文字选自课文《祖父的园子》,作者是______

【2】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这些事物的自由,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作为一代理学宗师的代表人物,朱熹在闽北“琴书五十多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可谓“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目前,南平市共有朱子文化遗存140处和一条古街(五夫里街),馆藏可移动朱子文化遗存23件,非物质文化遗产73项。

(材料二)

“大话熹游”是由福建省南平市三位青年主创策划,通过以宋代理学家朱熹为原型的“卡通朱子”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形式,创作的一系列图片、动画短片等互联网新媒体宣传作品。自2016年团队成立之日起,先后推出了《大话熹游》系列动画短片、《大话熹游——二十四节气》系列宣传图片等。截至目前,新浪微博话题“大话熹游”曝光量超过1亿次,《大话熹游》动画短片的网络总播放量超过6000万次。

(材料三)

南平市相关部门特邀南平新媒体青年设计了“卡通朱子”形象,如右图。

(材料四)

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7年7月21日表决通过了《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的决定,于2017年9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从法制上解决了朱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福建省各地纷纷采取措施,保护和传承朱子文化;福建省通过新媒体推送等方式广泛宣传推介朱子文化。如,福建省在央视打出的“清新福建”旅游推介广告,在“清新福建”之后加上“理学圣域”的字眼,不仅把福建文化特质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也为朱子文化在更大范围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南平也着力打造朱子文化旅游精品路线,如朱子文化寻根之旅、朱子书院之旅、万亩荷塘看活水、读经品禅茶、重踏朱子八闽足迹等,凸显朱子文化旅游的特质和品牌地位。此外,恢复举办中国(武夷山)朱子文化节,使之成为海内外朱子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是南平市政府近年来努力推广的一项活动。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朱熹在闽北一带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B.2017年9月1日,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

C.“大话熹游”是利用互联网新媒体通过“卡通朱子”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作品。

D.《大话熹游》系列动画短片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喜爱。

2“大话熹游”是由福建省(   )三位青年主创策划。

A.南平市 B.福州市 C.泉州市 D.厦门市

3请观察材料三中的“卡通朱子”形象,对“卡通朱子”形象的构图要素及意图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武夷山标志性景点为图片背景,旨在宣传闽北的旅游文化。

B.选取代表朱熹思想内涵的《朱子家训》,旨在宣传朱子文化(传统文化)。

C.选取具有闽南特色的武夷山大红袍,旨在宣传、推动闽南的经济发展。

D.宣传标语“绿色发展南平市,乘风再来武夷山”,旨在突出“卡通朱子”形象的主题。

4阅读材料四,说说福建省各地为保护和传承朱子文化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母亲的爱

[美]苏珊妮·凯津

①我生长在一个小镇。从我家走着去那里的小学只要10分钟。

②我至今还记得,每天中午的铃声响起,我总是上气不接下气地冲回家。母亲总是站在楼梯的顶层,向下对我微笑。她的神态告诉我:在她心中,我是唯一重要的。对此,我终生感激。

③我永远忘不了发生在三年级时的一件小事。在校节目演出中,我被选为剧中的公主。母亲煞费苦心地陪我练台词。但不论我在家念得多么自如,一上台,每个词都从头脑中消失了。

④老师终于把我搁在一边。她解释说她已经为该剧设计了一个叙述者,要我担任。她的话是亲切婉转地说的,但仍然刺痛了我,特别是当我看到公主的角色由另一个姑娘扮演时。

⑤那天中午我回家时,没有告诉母亲发生了什么。但她很快觉察到我心神不安。她没有( )我们一起练台词,而是问我是不是想到院子里散散步。

⑥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格架上的蔷薇藤正在变绿。高大的榆树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丛丛黄色的蒲公英钻出草地盛开,宛如一个画家用金色的染料在我们的风景画上涂抹过。

⑦我看到母亲漫不经心地在一丛蒲公英旁弯下“我打算挖掉这些草。”她边说边连根拔起一株蒲公英。“从现在起,我们只在这个院子里留蔷薇花。”

⑧“可是我喜欢蒲公英!”我表示( )。“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

⑨母亲严肃地看着“是的,每一朵花都以自己的方式给人以愉快,对吗?”她想了想问。我点点头,感到高兴,我赢了。“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公主,这并没有什么羞耻。这一点,对花来说是这样: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她补充说。

⑩相信她已经猜到了我的痛处,我开始大哭,告诉她发生的事。她听着,放心地笑了。

“你将是一个可爱的叙述者。”她提醒我,“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完全同样重要。

演出的那天夜里,我很紧张。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到我面前:“你母亲要我给你这个。”她说着递给我一朵蒲公英。它在茎上耷拉着,边已经开始卷了。只看它一眼,就知道母亲正在外边,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那天中午的谈话,精神格外振奋。

演出结束后,我把那朵花带回家。母亲把它放在两张擦脸纸之间,小心地夹在一本词典中。母亲一边做一边笑着说,我们也许是唯一夹留这样花草的人。

多少年了,我常常回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想起与母亲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我一直珍藏着那朵枯萎的蒲公英—那是母亲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1】选择合适的词,填到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只填序号)。

A.建议 B.异议 C.抗议

(1)她没有_______我们一起练台词,而是问我是不是想到院子里散散步。

(2)“可是我喜欢蒲公英!”我表示_______

【2】读读第⑧和第⑨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如此”的意思。

(1)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如此”指的是____________

(2)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⑥自然段的“春光明媚”找一个近义词,最贴切的是( )

A.春风化雨

B.春和景明

C.大地回春

【4】“在后来的几星期里,她不断鼓励我,我逐渐为自己担任这个角色感到自豪。中饭时间被用来念我的台词或者谈论演出时我将穿什么。”这段话应该插入到第______和第______自然段之间。

【5】母亲带我到院子里散步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

A.母亲想带我散散心,看看风景,忘记烦恼。

B.母亲借蒲公英让我自己去发现每一株花都有自己美的一面,从而让我明白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同样重要。鼓励我正视自己,学会自信。

C.母亲带我散步,告诉我蔷薇花和蒲公英一样美丽。

【6】照样子,写出你对文中“母亲”的感觉。

例:我认为,母亲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因为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她总是站在楼梯的顶层,向下对“我”微笑。

我认为,母亲是个_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军大将章邯攻打赵国。赵军退守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并被秦军重重包围。楚怀王于是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副将率军救援赵国。

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满,于是要求进军决战,解困赵国。但宋义却希望秦赵两军交战后待秦军力竭之后才进攻。

但此时军中粮草缺乏士卒困顿,而宋义仍旧饮酒自顾,项羽见此忍无可恐,进营帐杀了宋义,并声称他叛国反楚。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候。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项羽在全军渡黄河之后,他下令把所有的船只凿沉,打破烧饭用的锅,烧掉自己的营房,只带三天干粮,以此表决一死战,没有一点后退的打算。已无退路的大军到了巨鹿外围,并包围了秦军和截断秦军外联的通道。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大破秦军。而前来增援的其他各路诸候却都因胆怯,不敢近前。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看项羽。

后来□皆沉船,破釜甑(zèng)□一句逐渐演化为成语□破登沉舟□

1“□”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破釜沉舟”意思的句子。

3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认为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正确说法的后面打“√”。

(1)生性豪迈,勇敢无畏的人。(   )

(2)刚愎自用,霸道蛮横的人。(   )

5项羽的“破釜沉舟”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阳光下的守望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 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 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A.母亲脸上早已流淌着豆大的汗珠, 汗水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略带些白的头发 凌乱地贴在前额 上。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一尊雕像。

②树荫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有人劝母亲挪到树荫下,B.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浅浅的微笑,说道:“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考场,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③没人笑她痴,没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④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处的茶摊,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C.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半个小时,也许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⑤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然紧闭着双眼,经验丰富的医生 微笑着告诉众人:“看我怎样弄醒她。”

⑥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了句:“学生下考场了。”

⑦D.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 怎么样。”

⑧我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学生说,这个故事抵得上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守望:______________

炙热: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一处描写最让你感动?用“﹏﹏﹏”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感动。

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母亲在阳光下守望的是什么?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孙悟空巧取芭蕉扇(片段)

那毛女即便回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听见“孙悟空”三字,便似撮盐入火,火上烧油;骨都都红生脸上,恶狠狠怒发心头。口中骂道:“这泼猴!今日来了!”叫:“丫环,取披挂,拿兵器来!”随即取了披挂,拿两口青锋宝剑,整束出来。

行者在洞外闪过,偷看怎生打扮。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辑。”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的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牛魔王,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闻公主是牛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

罗刹道:“你这波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行者满脸陪笑道:“嫂嫂原来不察理,错怪了老孙。令郎因是捉了师父,要蒸要煮,幸亏了观音菩萨收他去,救出我师。他如今现在菩萨处做散财童子,实受了菩萨正果,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与天地同寿,日月同庚。你倒不谢老孙保命之思,返怪老孙,是何道理?”罗刹道:“你这巧嘴的泼猴!我那儿虽不伤命,再怎生得到我的眼前,几时能见一面?”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此旧时标致,还当谢我。”

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若受得了疼痛,就借扇子与你;若忍耐不得,叫你早见阎君!”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是必借扇子用用。”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有十数下,这行者全不认真。罗刹害怕,回头要走。行者道:“嫂嫂,那里去?快借我使使!”那罗刹道:“我的宝贝原不轻借。”行者道:“既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

【1】本文选自长篇小说《_______》,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_______》合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可知,第二自然段中加点词“令正”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上面文段是《孙悟空巧取芭蕉扇》的片段,根据你对原文的阅读积累,孙悟空此行的结果是( )

A.顺利地借到了真扇子。

B.借了假扇子回去,结果火越烧越大。

C.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借到了扇子。

D.被罗刹女用芭蕉扇扇到了很远的小须弥山。

【4】读一读画线的句子,想一想孙悟空在借芭蕉扇时,采取的做法是( )

A.针锋相对

B.先礼后兵

C.蛮不讲理

【5】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塑造了很多经典的故事,班级的“名著故事大赛”上,作为参赛选手,你会选择讲四大名著中的哪个故事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1】文中“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中在“忠骨”指___________,这里指_________。毛主席引用这句名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透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2)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改为肯定句:

(3)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反问句:

(4)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惊呆了。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5)《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修改病句:  

 

21、写句子,把句子写生动。  

1.雨下得很大。(改为比喻句)  

2.太阳落山了。(改为拟人句)  

 

 

22、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与表达。

题目:______给我带来的快乐

提示与要求:同学们,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会有许多快乐的事情(如:一种爱好,一堂课,一项活动……)给你带来无限的乐趣。请你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项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选材要真实,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