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的意思是(  )。

A. 天气暖和 B. 使温暖 C. 身体暖和 D. 心情愉悦

2、下列对人物、出处及特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嘎子 《小兵张嘎》 争强好胜

B.诸葛亮 《水浒传》 才智过人

C.祥子 《骆驼祥子》 结实健壮

D.费奥多罗夫 《童年的发现》 大胆探索

3、下列汉字都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

A.休 刘 明 鸟

B.凤 凰 虫 星

C.花 供 简 堡

D.林        丛 清 国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查字典的知识填空。

“禁”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部,再查____画。“禁”是个多音字,在“禁止”这个词语中读___________,在“情不自禁”这个词中读。“禁”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制止 ②忍住。“情不自禁”应选解释________

5、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那天晚上,母子三人为保护绝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及结果。

伯诺德夫人:( )结果(  

大儿子杰克:( )结果(  

小女儿杰奎琳:( )结果(  

 

6、课文内容回顾。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表现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诗中的“____”字,流露出诗人对____________的赞扬。

2. ________________,山衔落日浸寒漪。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3.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作玻璃碎地声。

4.《祖父的园子》一文通过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里的景物的描写以及作者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的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

5.《月是故乡明》中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的怀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

6.《梅花魂》通过对身居海外的__________生前对一幅__________和祖国的一些往事的追忆,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一年一度的风筝节开幕啦!我和小伙伴们xìng zhì bó bó( )地来到沙滩上观看风筝比赛,各个代表队的选手们已经放飞了各种各样的风筝。突然,飞得最高的两只hǎi ōu( )风筝一会儿下坠,一会儿上升,有时还差点碰到海面了,看得我xīn jīng dǎn zhàn( )……天上的风筝越来越多,我们也mó quán cā zhǎng( ),yuè yuè yù shì( ),希望让自己的风筝也飞上天去。

(2)一sōu( )船在大海上háng   xíng( ),船上一只猴子非常fàng sì( ),把一个孩子的mào   zi( )挂在了wéi gān( )上,孩子yǎn      ( )地望着。

8、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谁言寸草心,_________ 

(2)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3)_________,夜静春山空。  

(4)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 

(5)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 

(6)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俯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

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来回穿梭(suō)。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1文中划线句说“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

2文中母亲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母亲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个字)。

答:①慢下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快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刻画人物采用的主要描写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的性格特征表现得十分鲜明,其中最突出的两点是:________________

5文末加点的“瞻前顾后”一词能否换成“优柔寡断”?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主旨可从多角度去领悟,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不超过20字)。

答:本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在故乡只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賞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呀!

1作者写朗润园的美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说说你对故乡的理解。

故乡是荒漠里的一片绿洲,让独行者感到一丝希望。

故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借月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请写出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揣摩最后一段,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中来,她立(即既)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地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本一颗对未来充满憬憧的心,已经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冰冷。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回来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zhèng zhēng)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关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拜子的东北姑娘。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pí pái)、清新如诗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如飞。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流着一位慈(祥 详)老人的汗水,____________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画“√”。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画“√”。

(1)目无亲:①向上抬,向上托;②全;③推选;④发起。

(2)一见如:①原来的;②原因;③老,旧,过去的;④故意

【3】“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回来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心里的冰块”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萧红的成长离不开鲁迅先生的帮助,请你模仿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补充一句。

【5】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2、课内阅读。

啊,体育,你就是美丽!你塑造的人体,变得高尚还是卑鄙,要看它是被可耻的欲望引向堕落,还是由健康的力量悉心培育。没有匀称协调,便谈不上什么美丽。你的作用无与伦比,可使二者和谐统一;可使人体运动富有节律;使动作变得优美,柔中含有刚毅。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落(duò zhuì   (chēng  chèn)

2从这段话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8分)

洪涝灾害的成因

① 近年来洪涝为什么如此频繁呢?洪涝灾害频繁,既有“天”即大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要说天,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太阳黑子爆发、热带风暴频发等,够可构成持续的梅雨或特大暴雨,这在目前人们还难以控制。要说人的因素,那是人不恰当地干预了自然,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至今还在吃40年前“开荒开到山顶上,插秧插道湖中央”造成的苦果。

② 开荒开到山顶上,山成了光秃秃的无树木的山。一有降雨,水土流失,一滴水也留不住,以太湖流域为例,其周边山地由于滥砍乱伐,不仅山地蓄水功能大减,还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加剧了太湖和通向太湖的河川淤浅。与此同时,湖泊大量缩小或湮没,太湖流域累计围了530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围掉了100平方千米,太湖面积日益减少,蓄水量大减,至少减少10亿立方米。山林、湖泊蓄不了过多的水,大江大河和密如蛛网的小河小溪还是能把盛不下的水泄出去排入大海的。问题是人们除了伐木开荒、围湖造田、连大江大河、小江小溪也不放过:在河流的河漫滩,乃至堂而皇之在河流拦河作坝,侵河成地。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条,现在只剩下219条,其中具有泄排水功能的仅54条。就连这些河道也大多泄水不畅。

河流泄水不畅,稍有山洪爆发,水位即猛升,湖南的浏阳河,30年一遇的径流,涨起了50年一遇的水位;广西西江流域30年一遇的径流,酿成百年一遇的高水位。

③ 除了地生态的因素之外,我们还得重视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全球变化、温室效应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人类的不当活动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气温上升。首先会造成台风明显北移。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频度、强度大为增加,而由其引起的风暴潮往往具有很大的破坏能力。或是摧毁江湖海堤岸,或是携带海水越堤而过。90年代以来,广东湛江、浙江温州就多次因台风、风暴潮酿成重灾。

④ 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上升,还会促使南北两极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引起全球海面上升,这就提高了河流的基准面,增加河流泄水入海的难度,加剧了内涝的产生。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之后,上海临近的东海海面将要上升51厘米,加上上海市地面还在持续沉降,那么上海的内涝也将是不可轻视的一个洪灾隐患。

1文章第②段运用了说明方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概括导致近年来洪灾频繁的人为因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减少洪涝灾害,你有什么建议,请写出两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荷兰散记

细细长长的运河,清澈如镜,一道一道纵横去来。弯弯的拱桥,多情地把柔美的影子留在潋滟的波光里。干干净净的屋子傍河而立,一幢一幢小巧玲珑,好像是奶油做成的,可爱绝顶。微风过处,一架一架傲然挺立的风车,便自得其乐地大转特转。

这里,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站在运河旁边,我心神(恍惚 侊惚)根本分不清眼前的一切究竟是真实的景致呢,还是我不小心掉进了荷兰著名画家凡高的名画里。

风车,可以说是荷兰最大的标志。荷兰地势低洼,大部分土地低于水平面,需要不断地排水,风车因此应运而生。根据粗略的统计,全荷兰大约有两千架风车。过去,风车除了用来排水外,还同时兼有榨油、锯木、灌(概 溉)、碾磨农作物等用途。时转势移,风车原本担任的这些工作,已经由其他更先进、更现代化的方法取代了,目前“仍操旧业”的风车,只有四五百架,其他的,已变成旅游业不可或缺的点(缀 掇)品了。

春天的荷兰,着实美得令人心醉神迷。郁金香狂炽盛放,黑紫色的花心,被倒卵形的鲜花瓣小心翼翼地裏着;纤纤细细的花茎,托着风情万种的花瓣,为大地增添无限异彩。

而披上冬装的荷兰,却又另有一番迷人的风姿。雪花落在运河旁边那一幢一幢色彩缤纷的小屋上,纵然是黑夜,却处处闪着晶亮的光芒,那种美丽,是安(恬 甜)而又宁静的。啊,美丽而令人心醉的荷兰!

【1】用“/”把短文中不恰当的字词划掉。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澈——_________ 宁静——_________

【3】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展现了荷兰的美丽。

【4】用“﹏﹏”画出文中描写郁金香的句子。

【5】荷兰最大的标志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目前它的大部分功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完文章后你的心情是否和作者一样呢?请简要地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家乡的蒿笋

在我的家乡——武进市,有一种“专利特产”——蒿笋。它有一个奇怪的特性,就是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过了这个地段,穿乡过村,也难以寻觅它的踪迹了。家乡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当年王母娘娘下凡云游人间,来到我们这鱼米之乡时,看到这儿物产丰富,风景秀丽,人民善良,心里留恋不舍,离去时便把头上的银簪留在了江边。从此以后,这里就有了洁白美味的蒿笋。 

每年初春,江边的芦苇刚刚发芽,蒿笋便随之探出了小脑袋,到了春夏之交,芦苇在河滩上织成青纱帐,蒿笋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变得白白胖胖了。它们把身子隐藏在芦苇丛中,等待人们去采集。人们把新鲜的蒿笋剥去了一层外皮,便露出了里面洁白无瑕的笋芯,鲜嫩得仿佛吹弹可破——这便可以用来制作鲜美的菜肴了。 

蒿笋的吃法很多,(      )每种做法各有各的妙处,(      )总少不了鲜、嫩、香、脆这四大特点。 

这个季节,正值长江边上又一特产——籽虾上市的时候。于是,蒿笋烧籽虾也就成为家乡的一道名菜,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银条托金虾”。瞧,白嫩的蒿笋上托着鲜红金亮的籽虾,红白相间,看一眼就会使人心醉;扑鼻的浓香沁人心脾,仿佛渗入了每一个细胞,使人胃口大开,垂涎欲滴;夹一段放入口中,只那么轻轻一咬,随着“咔”的一声脆响,一股奇特的鲜味从舌尖渐渐扩散开来,一直鲜到心里。 

蒿笋(      )香浓味鲜,美味可口,(        )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多种微量元素,还有降低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的功效呢! 

来吧,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勤劳淳朴的家乡人们一定会让您尝尝家乡的珍品——蒿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家乡的蒿笋有个奇怪的特性( )

A.它是王母娘娘的银簪变成的。

B.它要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才能用来制作菜肴。

C.它只产于江阴到丹阳之间沿长江的地段。

3“银条托金虾”中的“银条”指的是( )

A.蒿笋 B.银耳 C.银簪

4用蒿笋做的菜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插入王母娘娘的传说,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文片段阅读。

大(姆 拇)指在五指中,形(状 壮)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湖 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xián xuán),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pēn pèn)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jìn jìng)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sāo shāo)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用“√”选择括号中正确的汉字或读音。

2大拇指样子不美,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3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

4文中通过具体描写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他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的。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这座塔高67.31米,共9层。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又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1这篇短文是一篇(  ) 。

A.散文 B.说明文 C.记叙文 D.童话故事

2我国现存唯一的楼阁式木塔是(  )。

A.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B.嵩岳寺塔 C.密檐塔 D.金刚宝座塔

3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D.“刹”和“塔”是“悉堵婆”的不同称法,“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4文中“它的创作构思”的“它”指代的是(  )。

A.密檐塔 B.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

C.嵩岳寺塔 D.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感

5对“山西佛宫寺释迦塔”和“河南嵩岳寺塔”的共同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起源于印度。②现存唯一。③建筑材料有砖。④塔身平面为12边形。⑤用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⑥塔顶上有“悉堵婆”式的刹。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合的一项是(  )。

A.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的建筑成就。

B.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审美趣味。

C.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建筑中,“塔”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D.从千姿百态的佛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18、阅读:

夜深同花说相思

①她叫秀花,果然手巧,擅长绣花。我有时候笑她,你的名字可真够土的,这时候她总是露出很羞涩的样子,仿佛自己犯了错遭到批评,又自我解嘲地说,土吗?都是这样的名字啊,我妹妹还叫秀莲呢。

②上大学那年,女生宿舍时兴拉床帘。我给她修书一封,不久,一幅床帏就绣好寄过来了,白色的细棉布,彩色的丝线缀着一朵一朵的花儿。我拉上床帘,小小的个人世界也跟着芬芳。可惜,毕业后,那块很长的白色绣花棉布,跟着日子弄丢了。

③我打电话问,干吗呢?她说,十字绣呢。她在绣十八个美女,原来想绣《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可惜那个图案刚刚卖完,她就买了十八个美女,说是绣完送给我搬家用。我心想《红楼梦》我是喜欢的,毕竟有典,您弄十八个没有出处的美女,我挂墙上多俗啊。于是,我委婉地说,您绣那多费事啊,少说也要两三年,再说眼睛、颈椎也受不了啊,我可不落忍,千万别绣了。她不听,还是要绣。我只好放狠话,我不太喜欢的。她讪讪地说,那我就挂自己墙上。

④然而,我还是劝她别绣了,她又说,闲着也没意思。搬家后,她离开了故居旧邻,陌生的环境里,她和夕阳一般孤单,我也就不好再强行阻止。高楼的西窗下,这个叫秀花的女子拿着绣针,在西晒阳光下低头做着十字绣,一针一针,绣着【A】一幅画,绣着寸寸光阴。远远看去,也是【B】一幅画。

⑤和她住在同城,却也不总见面,为此我常常自责。忙碌了一天,下班后只想回家,休息日只想放松,只觉得精力不够,不够再去腾出心打点一份感情,然而她有。

⑥我接到她的电话,说已经坐公交车到了单位门口,我急忙跑出去。看到她穿着齐整,站在银杏树下,在过往的人流中冲我笑,又露出那点少女般的羞涩。她的手里拎着沉重的布袋书包,都是吃的,牛肉蒸饺、炒花生、山楂酱、红烧肉、柿子、白萝卜。她从西向东,穿过多半个城市,只为给我送饭。有时候时间晚了,也会在我回家时路过的公交站点下车,于尘埃中等我。我接了沉重的布袋书包,开车绝尘而去,留她在黄昏的暗影里,继续等候开回的公交车。

⑦衣柜里的衣服换了一茬又一茬,压箱底的是一件紫色缎面棉坎肩,她亲手缝制的。床上的床品换了一套又一套,压床底的是一床粉色缎面的棉被,她亲手缝制的。有些东西,不可再生,而你却贪婪地想此生永远拥有,只好压在箱底。

⑧有时候,我想,如果我有能力,就给她建造一个世界,好比秦王的阿房宫,唐王的大明宫,我要把她妥妥地雪藏起来。有时候我又想,她的整个世界,无非是我开放的平安幸福花。如此深情如此夜,我真想热热地唤一声,娘。夜深同花说相思。她叫花儿,我的娘亲,已经老去,正在更老。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母亲秀花为我做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⑷段中A、B两处的“一幅画”分别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想像作者写到第⑥段时心里最想对母亲说些什么(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揣摩文章第⑧段饱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日

我埋头忙碌了一个冬季的工作之后,终于获得了两个礼拜的休假。我老早就计划好要利用这个机会到一个风景宜人的观光胜地去,上音乐厅听听音乐,交些朋友,喝些好酒,随心所欲地休息一番。

临行前一天下班回家,我十分兴奋地整理行装,把大箱子放进轿车的车厢里。第二天早晨出发前,我打电话给母亲,告诉她我准备去度假。母亲说:你能不能顺路经过我这里,我想看看你,和你聊一聊天,我们很久没有团聚了。

妈妈,我也想去看您,可是我忙着赶路,因为同人家约好了见面的时间。我说。好吧,你回来后再到我这儿来吧!”母亲说。

当我开车正要上高速公路时,忽然记起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于是,我绕回一段路,停在一个花店门口,打算买些鲜花,叫花店给母亲送去,因为我知道母亲非常喜欢鲜花。

花店里有一个小男孩,正挑好一把玫瑰在付钱。小男孩面带愁容,因为他发现自己带的钱不够,少了10元钱。

我问小男孩:你买这些花是做什么用的?”

小男孩说:送给我妈妈,今天是她的生日。

我拿出钞票为小男孩凑足了买花钱。小男孩很快乐地说:谢谢你,先生,我妈妈会感激你的。

我说:不用谢,今天也是我妈妈的生日。

小男孩满脸微笑地抱着花转身走了。

我选好一束玫瑰、一束康乃馨和一束黄菊花,付了钱,给花店的老板写下了我母亲的地址,然后发动车,继续上路。

仅开出一小段,转过一个小山坡,我就看见刚才碰到的那个小男孩。他跪在一个小墓碑前,玫瑰花摊放在碑上。我下了车,小男孩看见了我,挥手说:先生,我妈妈很喜欢我给她的花。谢谢你,先生。

眼前的情景,让我心头一震。我将车开回花店,找到老板,问道:那几束花是不是已经送走了?

老板摇摇头说:还没有。

不必麻烦你了,我说,我自己去送。

【1】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   

A.小男孩

B.我的母亲

C.我

D.花店老板

【2】最后,“我”决定自己将花送给母亲的原因是(   

A.怕花店老板不能准时送到。

B.与别人约好的度假时间还没有到。

C.母亲家的地址写错了。 

D.受到小男孩热爱母亲言行的启发。

【3】本文要告诉我们的是(   

A.应当孝敬老人。

B.理解和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要,是十分重要的。

C.对人要慷慨一些,要乐于助人。 

D.小孩子比成人更有孝顺长辈之心。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新天地。

1.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威王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的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你也来挖苦我吗?(变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风的时候,湖面非常平静。(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的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晏子的巧妙回击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起面孔讲人的起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练习

1.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鲤鱼消失在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真情写作。

1)温馨提示:生活中处处有真情,同学间真诚的帮助,老师不厌其烦的教诲,长辈无微不至的关怀,在你困难时陌生人伸出的援手……请把让你感受到这份真情的人或事写下来,表达出你内心的真实感受吧!

2)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