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1分)

A、抚摸 天崖 翠色欲流 巾飘带舞

B、幻稚 纺碍 绞尽脑汁 随心所欲

C、盗贼 出息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D、销烟 祭奠 同归于进 势不可当

 

2、下面这句话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A.动作描写

B.心理描写

C.外貌描写

D.语言描写

3、选词填空。

连续 陆续 继续

(1)早晨,同学们从四面八方(   )来到学校。

(2)那毛毛细雨,(   )下了两天两夜。

(3)我们要(   )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当然 虽然 既然 竟然

(4)你(   )答应和他一块看,就应该准时去。

(5)在科学不发达的时期,人们(   )不可能正确解释日出日落的现象。

(6去年种了一株桃花,不料今年(   )开了几朵花,(   )少得很,但总算已经开花了。

不仅………… 不但……而且…… 如果……就…… 即使……也……

(7)   )你考试得了一百分,(   )不能骄傲。

(8)他(   )聪明过人,(   )学习也很用功。

(9)   )明天晴天,我(   )到你家来。

(10)这座建筑(   )形式优美,结构(   )非常坚固。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字表写汉字。

__________ zhà_____ wēng_____ yīng_____

_____ xiā_____ chǎn_____ chú__________

chéng_____ shuān_____ piáo_____ guàng_____

5、我爱积累。

1.本单元的古诗词带我们走进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向我们展现了农村夏忙时,儿童学着大人劳作的情景;“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儿童在冬天的一场有声有色的游戏;“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__”向我们展现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本单元的课文引领我们走进了作者们的童年往事之中。读《祖父的园子》,仿佛走进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一切都是________________,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欣赏《月是故乡明》,那月下的童年趣事——________________、捉知了、看月亮、________________,寄托了作者多少思乡之情啊!

3.当我们想报答母亲的恩情时,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___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1.《童年》是__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我的大学》《在人间》。

2.节日狂欢中,通常由__________弹琴,____________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3到外婆家,最喜欢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其中印象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故事中的人物 

4.在____________ 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5.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___________ 

6.阿廖沙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 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7.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8.阿廖沙对打架不太在乎,但他特别厌恶 _________________ 

9.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___________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童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他是一个坚强、勇敢的人。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   半____________   肃然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半____________   一针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jì sì     chú tou     sāng shù     qīng tíng

( )   ( )   ( )   ( )

chú fáng     chù sheng     yīng tao     chéng rèn

( )   ( )   ( )   ( )

shuǐ piáo     cì wei

( )   (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听短文两遍,完成练习。

①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一定可以夺得冠军。

②出乎意料的是,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了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双方竭尽全力出招攻击。当对打到了中途,搏击高手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的破绽,而对方的攻击却往往能够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

③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搏击高手惨败在对方手下,也丢失了冠军的奖杯。

④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傅,一招一式地将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再次演练给师傅看,并请求师傅帮他找出对方招式中的破绽。他决心根据这些破绽,苦练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招,决心在下次比赛中,打倒对方,夺回冠军的奖杯。

⑤师傅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要他在不能擦掉这条线的情况下,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⑥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有像师傅所说的办法,能使地上的线变短呢?最后,他无可奈何地放弃了思考,转向师傅请教。

⑦师傅在原先那道线的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两者相比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变得短了许多。

⑧师傅开口道:“夺得冠军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就如原先的那条线一样,也就在相比之下变得较短了。如何使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⑨在夺取成功的道路上,在夺取冠军的道路上,有无数的坎坷与障碍需要我们去跨越、去征服。人们通常走的有两条路:

⑩一条路是侧重攻击对手的薄弱环节。正如故事中的那位搏击高手,欲找出对方破绽,给予致命一击,用最直接、最锐利的技术或技巧,快速解决问题。

另一条路是全面增强自身实力。就是故事中那位师傅所提供的方法,更注重在人格上、在知识上、在智慧上、在实力上使自己加倍地成长,变得更加成熟,变得更加强大,使许多问题不攻自破,迎刃而解。

听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噼噼啪啪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俅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1这个片段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丧尽天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投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林冲进庙门和冲出庙门时的一系列的连续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短文,回答问题。   

(1)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美极了糟透了”(节选)

我等呀等,好不容易等到七点半,爸爸这才气冲冲地回到家中。他回来后铁青着脸大发(脾气 牢骚),(诅咒 埋怨)同事们不跟他好好配合。

“不过,巴德创造了一个奇迹,”妈妈劝慰道,“他写了一首诗!写得真美!”

“要是你不介意的话,”爸爸打断了妈妈的(赞叹 赞扬),“还是让我自己来评判吧。”

在他读诗时,我的脸几乎要埋进盘子中。诗只有短短十行,但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我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终于,爸爸将诗稿放回盘子里。接着,他直截了当地(批评 评判)说:“依我看,诗写得糟透了。”

我抬不起头来。我的眼中顿时涌出了泪花。

1选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妈妈对的诗的态度是          ,爸爸对的诗的态度是        

3爸爸似乎读了好几个小时一句说明了(  )。(可多选)

A. 爸爸的批评是用心良苦的

B. 爸爸的确是认真读了的诗

C. 爸爸故意挑刺好批评

D. 等待爸爸的评价的心情很急切,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

12、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火神山医院是首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也是聚集多方力量、诠释“中国速度”的一座医院。几百台大型机械、数千名工人同时作业,施工画面吸引了4000多万中外网民在线收看……广大网友变身“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密切关注医院建设过程。10天10夜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更丰富的抗“疫”经验,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

材料二:无论是非典还是此次疫情,我国皆在第一时间紧急建设专门收治病人的医院,如武汉火神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北京小汤山医院,现将三所医院相关数据对比如下:

医院名称

建筑面积(平方米)

编设床位(个)

建设用时(天)

参与建设人数

火神山医院

3.39万

1000

10

4000以上

雷神山医院

7.97万

1500

14

7000以上

小汤山医院

2.25万

1000

9

7000以上

 

【1】下面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对的打上“√”,错的打上“×”。

(1)“网络包工头”“云监工”可以看出广大网民对医院建设信任度不高。(______

(2)火神山医院是第一个接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专门医院。(______

(3)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医院的建成与使用途释了“中国速度”,是技术创新和中国力量的体现。(______

(4)火神山、雷神山、小汤山三所医院都是为了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______

【2】面对疫情而建的收治医院是如何体现“中国速度”的,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现代文阅读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雨如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要抓住关键词句及标点,品读刘伯承的内心感受,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批注出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2】刘伯承为什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呢?我要结合刘伯承手术之后为国家做的贡献资料,说说我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我是沃克医生,面对此情此景,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

【4】刘伯承是一个军人,沃克医生为什么称他为“军神”?我要从文中找出其他句子来体会。

____________

14、仔细阅读下边的短文,回答后边的问题。.

两个鬼子一面咕噜着,一面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嘎子靠向门,也操着日本腔说:太君,西屋里干净,那里歇歇的干活! 一个鬼子见西屋里的门帘垂着,就挺起三八式,去挑西屋的帘子。帘子一起,只听见咔嚓一声,鬼子兵应声倒地。鬼子军官 哇呀一叫,回头就跑。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 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接着,从屋里冲出一个战士, 地就是一枪,那鬼子军官就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手里的枪,也摔出去一丈多远。

1.用“”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你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吗?

2.读下面的句子,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并体会这些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

 

3.用抓要点的方法归纳这段的主要内容。

 

 

 

 

15、阅读短文,做练习。

                

雪花在城市的上空欢快地舞蹈,寒风在四处流浪。受天气影响,一家小百货商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女店主无所事事地为自己的双手美容,修了修指甲,又涂了红色的指甲油,然后望着漂亮白皙的手陶醉了。

②这时,店门上厚重的棉门帘被掀开,一股寒流裹着一位妇女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进入店里,他们那陈旧且笨重的衣服上堆了不少雪,看上去是一对母子。女店主从自己修长的指甲上移开目光,热情地迎向她大半天才等来的第一批顾客。

③母亲问有没有手套卖。女店主说有,便热情地介绍有羊皮的、绒线的、针织的。母亲说拿几双男式手套看看。女店主很快把几种男式手套摆在了他们面前,母亲和少年左挑右选,逐一问明价格。好一会儿,少年说:“妈,就买一双绒线的吧,便宜些。”母亲说:“天这么冷,你的手都冻裂了,还是买羊皮的吧,羊皮的即暖和又好看。”她选了几款羊皮手套一一给儿子的左手戴上,看了看款式,试了试大小,唯有一款不大不小正好合适,母亲便说:“挺好,就买它了。”一问价格,146元一双。母亲便解开上衣衣扣,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摞零钞,先是10元,后5元,再2元、1元,直到硬币,一一点给女店主,结果钱不够。母亲说:“姑娘,我还差5元钱,能不能便宜一点儿,这5元钱就算了?”

④女店主一口回绝说:“不行,一双手套本来就赚不了几个钱,我一上午才等来你们这么一个买主,你再少给5元,我今天吃什么?”面对这位母亲几近哀求的游说,女店主始终无动于衷,一分钱也不肯少。儿子见母亲为难,说:“妈,就买绒线的吧,还能省好几十块钱。”

⑤母亲固执地说:“不,我不能委屈了你的手。”她见女店主不肯降价,又试探着问:“姑娘,我钱不够,能不能给一半的钱,你卖一只手套给我?”女店主十分纳闷:“哪有买一只手套的?”

⑥母亲解释道:“哦,是这样,我儿子原来的手套丢了一只。”女店主直摇头:“绝对不行!剩下的一只我卖给谁?”母亲无奈,便遗憾地从儿子左手上脱下那只羊皮手套,放在货柜上,对儿子说:“咱们到别的店看看吧。”她拉着儿子向店门外走去。当他们掀开厚重的门帘时,一股冷风“呼”的一声灌进店里。女店主忽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女店主陡然一惊,身上的某一处神经被深深触动,就在他们刚刚迈出门的一刹那,她大声喊道:“请等一等!”母亲和少年回过头来,女店主说:“我卖给你们一只手套。”

⑧母亲付了73元钱,让儿子心满意足地戴上了一只羊皮手套,然后千恩万谢而去。

⑨女店主再次端详自己的双手,那双手健康而且修长。她猛然发现,这双可以创造无数财富和人生意义的手是多么宝贵,尤其是那些失去了一只手的人,剩下的一只手更需要加倍珍爱和精心呵护,唯利是图与富有同情心是人性的两个层面,一个死抠的是价钱,一个展示的是价值。女店主虽然赔了钱,却感到十分欣慰,人往往挣再多的钱都没有满足的时候,而做了一件小小的善事,却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便是价格与价值的区别。

【1】阅读这篇短文,我会连下面内容。

开端              女店主被深深触动,卖一只手套

发展              母亲和少年千恩万谢离店而去

高潮              母亲和少年走进店里挑手套

结局              母亲买羊皮手套钱不够,被女店主回绝

【2】填空。

(1)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景物描写方面属于_______________描写。

(2)画横线的句子在人物描写方面属于_______________描写。

(3)加点的句子在人物描写方面属于_______________描写。

(4)试在文中“__________”上补充合适的内容。

【3】用“唯利是图”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命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_________”上。

【5】根据阅读理解,试与女店主聊天。

自己:_________________

女店主:________________

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

女店主:_________________

16、现代文阅读。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①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②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 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 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 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 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就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 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③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写了一万二千多 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④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路。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精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将第二自然段分为两层。

【3】把具体介绍毛主席认真读书的句子用“___________ ”画出来。

【4】找出短文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父亲的爱

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给了一块糖果。爸爸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荡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妈。爸爸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爸爸听了便叫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爸爸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妈跑过来扶我,爸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是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没有我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妈来接。”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涕,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爸爸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爸爸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妈。”文章开头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A.总领全文

B.总结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2】“爸爸听了便叫嚷道”,“叫嚷”一词表现了(     

A.爸爸嗓门大。

B.爸爸性格暴躁。

C.爸爸对“我”摔断腿的不满。

D.爸爸送“我”救治时的急切心情。

【3】“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给他点颜色看”指的是(     

A.“我”十分生气。

B.“我”决心教训爸爸。

C.“我”决心让爸爸生气。

D.让爸爸知道没有他,“我“照样行。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说明妈妈认为孩子偶尔犯错可以谅解。

B.对于爸爸总是不用语言表达爱。“我”很不满,因此文中充满“我”抱怨的话。

C.本文中的爸爸比较不善言辞,他对孩子的爱是通过一些不易发现的言语、行动来表达的。

D.文章用疑问的方式结尾,意在告诉读者,爸爸已用种种不易察觉的方式表达爱。只要细细体会就能感觉到。

【5】第7自然段中面线句子含蓄地表达了爸爸对“我”的思念。爸爸内心真实的想法可能是什么样的呢?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下来。

___

【6】第2自然段写“我”偷了一块糖,爸爸不但让“我”送回去,而且还要“我”帮助卖糖人拆箱卸货作为赔偿,爸爸这样做是否有点小题大做?为什么?

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节选)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已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1)三顾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塞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的比喻句。

(1)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___

(2)“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读文章完成练习。

(1)这篇文章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写_________。第三自然段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的经过。我们从文中“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快步走进”等词语可以体会出刘备重视人才。第四自然段写表现出诸葛亮是________,表现出诸葛亮是_______的一个人。

19、阅读加油站

另外,当天烧的水最好是当天喝完。因为,水烧开后放置的时间过长,会变成老化水。老化水中的有毒物质会随着水贮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有实验显示,喝自然冷却、搁置时间不超过6小时的白开水, 对人体健康最有利。

1.用_______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什么是老化水?老化水有什么特点?

 

3.喝怎样的水对人体健康最有利?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8)

(1)我奶奶退休了奶奶经常去居委会为大家服务。(连成一句话)

   

(2)孙明特别喜欢踢足球和篮球(修改病句)

     

(3)我散步(扩句)

    

(4)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仿写)

 

 

21、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都会产生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我不会怕廉将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突然瞅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枪声低回在角落。(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掩埋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改写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展示。

歇后语大家都很熟悉,如: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砌墙的砖头——后来者居上;芝麻开花——节节高……其实每则歇后语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歇后语,发挥想象,写一个生动的故事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