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摔跤》这一片段,主要通过人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B.《两茎灯草》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形象。

C.《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本文所选片段中的“他”就是指祥子。

D.《刷子李》一文中刷子李手艺高超,他敢穿着一身白衣服刷墙。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隐(mǎn)地(yù)

B.潜(tíng)铁(sháo)

C.咽(hóu)牌( dùn 

D.拌(jiǎo) 水(tāo)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翻书页 蘸药末 掏耳朵

B.抹鼻涕 拉胡琴 打算盘

C.拧电铃 扳机枪 揿螺丝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祖父的园子》节选自______的《___________》。

2.《草船借箭》是根据名著《________》中的故事改编而成,书中智慧的化身是_______,请再写出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____________

3.回忆课文《田忌赛马》,指出齐威王和田忌赛马的对阵安排。

齐威王 田忌 齐威王   田忌 齐威王   田忌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指出下面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这里的山,都是一座座的孤峰,有的像竹笋,有的像玉簪,有的像宝瓶,有的像剑戟,有的像公鸡,有的像骆驼,有的像观音,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吸水的大象,有的像横卧的花瓶……

(2)这么秀丽的山水是怎么形成的呢?传说是秦始皇为取长生不老药而赶山形成的。(

(3)南宋另一位大诗人范成大对桂林山水的评价也是: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

 

7、拼音我最棒。

①沃克医生bù jīn_____shī shēng_____喊道:“了不起!你是真正的nán zǐ hàn______。”

②这么重的shāng shì________,只有军人才如此zhèn dìng________

8、 将词语补充完整。

不可(   )(   )   不(   )一顾

没(   )打(   )   (   )不绝口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______ 倒退——______

【2】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3】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______________碗,______________床,_______过来,_______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1将下列动词还原到文中。

              

跳过桥头,一个个________________碗,________________床,________过来,________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写出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力倦神疲:________

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梅花赞

有人曾赞美过娇艳的牡丹,因为它美丽,能与百花媲美,在百花中夺魁;有人喜欢短暂的昙花,因为它只是开放一个晚上,所以令人格外珍爱;而我唯独钟情于那小小的梅花,它朴实,但在平凡中,它又有着一股万花不能比的精神。

“墙角数只梅,_____________。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是呀!在百花凋零,万物都失去了勃勃生机的时候,只有梅花,坚强地挺立着,与寒风顽强地拼搏着。愈是寒冷,花开得愈香,我想这大概就是大多数中国人喜欢梅花的道理吧!

我爱梅花,不仅仅是因为它那坚强不屈的品质还有就是它的朴素。春天来临的时候,百花竞相开放,它们不停攀比着。而梅花只是低头躲在那花丛中,过着与世无争、自由快乐的生活。只有到冬天,其他花儿都谢了,它才会出来开出那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好一个“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已是悬崖百丈冰,_____________。”梅花就好比是我们的革命烈士一样,在风雪的面前坚强不屈,在敌人的面前表现出那一份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可真令我佩服不已,我一定要学习它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1补充文中的诗句。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分外——____)     顽强——____)     高兴——____

3作者为什么喜欢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哪些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梅花精神在他们身上有怎样的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类文阅读

捡酒瓶的孩子

满分5 manfen5.com

半夜火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乘客们昏昏欲睡一个年轻的扒手悄悄将手伸进别人的口袋恰巧被巡逻的乘警发现了乘警追过来扒手只得往餐车方向逃去

餐车里非常安静只有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孩钻在桌底下捡酒瓶餐车过去就是卧铺________进入卧铺车厢扒手________成了瓮(wèng)中之鳖他想跳车可是火车在飞奔跳车只会摔个粉身碎骨他无路可逃了

正在这时火车突然急刹车扒手瞄准一个敞开的窗口正要飞身扑上去与此同时响起一声尖叫“哎呀!我的眼睛!”扒手下意识回头只见那个孩子脸上鲜血直流原来急刹车时男孩撞在酒瓶上破碎的酒瓶________刺伤了他的脸________刺伤了他的眼睛

扒手略一犹豫从窗口退了下来抱起满脸是血的孩子往乘警方向奔去——医务室就在那头

男孩得到了及时抢救扒手却被乘警铐走了乘警问扒手:“本来你可以跳车逃走,为什么要救他?”

因为因为……”

你大胆说

因为我 我小时候也是一个在火车上捡酒瓶的脏孩子 没人理 也没人管 

扒手的回答让乘警一愣接着乘警的话更让扒手一颤:“真是幸运!你那一瞬间的选择不仅救了那个孩子同时也救了你自己你知道吗?你要跳车的地方是万丈深渊!”

(1)在短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 里加上合适的标点

(3)到底谁救了谁?( )

A.将男孩送去诊治扒手救了男孩

B.抓住扒手警察救了扒手

C.因为救捡酒瓶的男孩所以扒手没跳下万丈深渊孩子救了扒手

D.因为同情男孩宁愿被抓也要救人爱心救了孩子也救了扒手自己

 

13、课外阅读。

在逆境中成长

英国某小镇上,有一对贫困夫妇,生了一对双胞胎,但家庭条件使他们没有能力负担这对双胞胎。于是这对夫妇发出启事,愿意把一个儿子送给别人抚养。一对年老的百万富翁夫妇,好心地收养了双胞胎中的哥哥。而弟弟则继续留在原来的家中。20年后,哥哥(沦落 流落)为街头的流浪汉,而弟弟却进了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学习深造。原来在这20年中,这对双胞胎兄弟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哥哥在进入富裕的家庭后,过着所谓的上流社会的生活,被花花世界冲昏了头脑,不思上进。最终,愤怒的富翁老夫妇没有把遗产给他,而他又毫无谋生技能,所以只能流浪街头。弟弟始终过着(贫穷 清苦)的生活,甚至连最基本的读书都不能完全(保障 保证),但在父母的激励下,成功地通过了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

卢梭曾说过:“一只雄鹰在练习飞行时,总是随风而飞,如果遇到危险就转过头来逆风而飞,反而飞得更高。”你知道种子吗?即使落在瓦砾中、悬崖上,也不(悲观 悲伤)和气馁,照样生根发芽。科学家研究表明,种子在发芽时,竟可以承受起超越自身几十倍的压力。

大自然创造了万物,一切生物都是有灵气的,逆境中前进是生物的进化本能的反映,其他的生物都能如此,我们又为何不能做到如此呢?

【1】联系上下文,用斜线划掉文中不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用两个事例证明了在逆境中有利于成长,请你将这两个事例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年后,哥哥成了街头的流浪汉,如果你是他的弟弟,你将怎样劝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从石头缝中长出的小草在逆境中成长的情景,用拟人的手法写一段话。

小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景阳冈(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风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读下面的句子,猜一猜加点词语的意思。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梢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是写______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是闪和躲,这些动作写出了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语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作者重点描写这一部分的用意是(       

A.介绍老虎有捕食绝技。

B.呼应前文,表示武松后悔了。

C.为文章增加趣味性。

D.从动作描写方面来表现老虎难打。

15、课外阅读。

刮骨疗伤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

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疗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设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边喝酒,边下棋,谈笑风生。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1关羽的胳膊是怎样受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华佗计划怎样给关羽治疗胳膊?实际上是怎样治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本文,分析一下本文的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选段巧理解。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        )着他猴儿似的(          )来(        )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        )着腰,(       )了裆,(            )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走马灯似的(        )了三四圈,终于三(        )两(        ),(        )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        )(        )(        )(        ),硬是(        )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        )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        )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        ),咕咚一声,小嘎子(       )了个仰面朝天。

【1】补充括号里的词语。括号里的词都是描写______的。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到括号里。

欺侮—( )          马脚—( )

【3】这个片段写的是_______的情景。

【4】用“——”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从这个片段中可以读出小嘎子 的特点。

【5】你喜欢小胖墩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隔岸观火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其中,曹操将皇帝软禁在许都,常常借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但是大家都知道皇帝只是傀儡,皇帝的命令实际上就是曹操的命令,所以有的不听从,有的阳奉阴违。于是曹操就又借皇帝的名义讨伐这些藐视命令的人。

袁绍政权是当时非常强大的一支力量,但是袁绍很骄傲,疑心重,优柔寡断,并且不善于使用人才,结果被曹操打败,人也又气又病,一命呜呼。袁绍死后,几个儿子不团结,被曹操打得节节败退,大儿子袁谭被杀,二儿子袁熙、小儿子袁尚刚在幽州(大致在今天的北京市、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当时袁熙驻守在那里)喘了一口气,曹操马上就追过来了。袁熙袁尚没办法,于是投奔乌桓(古代居住在东北的一个少数民族)。曹操马上向乌桓进兵,占领了乌桓,袁氏兄弟只得又去投奔辽东(泛指辽河以东的地区)太守公孙康。

这个时候,曹操的大将们主张乘胜追击,消灭袁氏兄弟,并借此机会平定辽东。大将夏侯惇(dūn)代表众将请战,说:“辽东太守公孙康,一直以来都不听命令,现在袁熙、袁尚又去投奔,肯定后患无穷。不如趁他们还没行动起来的时候,迅速前往攻打,辽东就可以征服了。”听了夏侯惇的话,曹操笑着说:“不需要麻烦各位施展威风,几天之后,公孙康自然会送上二袁的脑袋。”听了曹操的话,大将们都不信,但是也没办法。

曹操一连几天没动静,有人可急了。有一天,夏侯惇和另一位大将张辽来找曹操,说:“如果不攻打辽东,那我们就回许都去,免得有人趁机攻打。”曹操说:“等二袁的脑袋到了,我们马上回去。”大家听了暗笑,觉得曹操在做白日梦。正在这时,有人报告说,公孙康派人送东西来了。一看,正是袁熙、袁尚的脑袋。大家非常惊讶,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

曹操笑着说:“不出奉孝所料。”奉孝是郭嘉的字,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但不久前去世了,他留了一封遗书给曹操,说:“袁熙、袁尚投奔辽东去了,您千万不要前往攻打。您要是攻打的话,把他们逼急了,他们就会联手反抗,这样对我们不利。如果暂时不攻打的话,公孙康和袁氏兄弟肯定互相图谋。为什么呢?因为袁绍在世的时候,常常想吞并辽东,公孙康一直防备着。现在袁熙、袁尚前往投奔,公孙康肯定会怀疑他们,担心引狼入室。袁熙、袁尚也知道自己的处境,肯定也会图谋除掉公孙康,占有辽东。您只要按兵不动,留出一点时间,他们之间的不信任肯定会升级,必然产生矛盾。这样公孙康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肯定会杀掉袁熙、袁尚的。这样,既不会对我们造成什么损失,也能够借助公孙康与袁氏兄弟的矛盾达到目的。”

就这样,曹操借公孙康之手除掉了二袁,免除了后患。公孙康也顺水推舟,表示服从曹操,辽东也兵不血刃地被平定了。《三国演义》上称这段为“郭嘉遗计定辽东”,它充分展示了郭嘉的智慧。

“隔岸观火”的本义是说隔着河观看对岸的火灾,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烧不着,却能够在别人形成损失的时候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在军事上,就是要按兵不动,不急于进攻,等待敌人内部发生矛盾,等到敌人自相残杀,力量削弱时,我方就可以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1】填空。

(1)曹操通过几次重要的战役最终打败了袁绍,其中最重要、最著名的一次战役是____________

(2)第五自然段说“奉孝”是郭嘉的“字”,除了姓名以外还取字是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例如,关羽,字______

【2】文章中出现了一些成语,按照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来,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1)比喻把敌人或坏人引入内部,招来灾祸。( )

(2)武器上没有沾血。指没有经过激战就取得了胜利。( )

(3)指今后的祸害及忧患没有穷尽。( )

(4)黑夜时间长,做梦的次数多。比喻时间拖延下来,事情可能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 )

【3】曹操如何“隔岸观火”在郭嘉的遗书中得到了体现。他让曹操通过怎样做,使自己处在“隔岸”的位置?请用“______”画出来。他“观”的“火”是指什么?请用“          ”画出来。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袁绍政权是当时非常强大的一支力量,但是袁绍很骄傲,疑心重,优柔寡断,并且不善于使用人才,结果被曹操打败。( )

(2)曹操一连几天没动静,还说等二袁的脑袋到了,马上回去。大家听了暗笑,觉得曹操在做白日梦。( )

(3)郭嘉回老家了,回家前他留了一封遗书给曹操,说袁熙、袁尚投奔辽东去了,让曹操千万不要前往攻打。( )

(4)袁绍在世的时候,常常想帮助辽东,公孙康一直非常感谢他。现在袁熙、袁尚前往投奔,公孙康肯定会帮助他们。( )

【5】想象续写。曹操按兵不动,不攻打辽东,而是等待公孙康与袁家兄弟矛盾的爆发。这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要求曹操有一定的耐性,因为大军在外水土不服,粮草供给都是压力。夏侯惇等人先是要求曹操马上攻打辽东,后来又要求曹操要么打辽东,要么就回去,免得许都(曹操的大本营)有危险。面对手下连续的请求,假设曹操经不住手下们的催促,贸然攻打辽东或者撤兵回许都的话,会发生怎样的事?结果会如何呢?

请写一写,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西游记》节选

①“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这山上果有一妖精。他在云端里,见悟空外出化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吃唐僧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便摇身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拎了一罐斋饭,径奔唐僧面前,说是特地请他们用斋。唐僧再三推辞,八戒却一嘴把个罐子拱倒,就要动口。

②不巧悟空摘桃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举棒当头便打。唬得唐僧忙用手扯住悟空。悟空道:“它是个妖精,专门骗你哩。”说罢又掣铁棒,朝妖精劈脸便打。妖精化身逃走,留下一具假尸首。

③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且来看看罐子里什么东西。”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哪里是什么香米饭,却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只青蛙、癩蛤蟆,满地乱跳。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她是此间农妇,(因为  如果)送饭下田,才路遇我们,怎么栽她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她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紧箍咒,故意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④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念念不离善心,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将来取经何用!你回去吧!”行者道:“师父,你叫我回哪里去?”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唐僧道:“我命在天,该哪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你快回去!”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什么恩?”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俺因 ,致下了伤身之难,被 压在两山界,幸 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行者哀告,却也回心转意道:“(既  即)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

1请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打上“√”。

2短文选自《西游记》哪一回目?正确的选项是( )

A.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B.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D.外道内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3关于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得唐僧忙用手扯住悟空(吓) B.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唆嘴道(挑拨)

C.怎么她个妖怪(诬陷) D.变做这等东西,演幌你眼(晃动)

4在第④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闹天宫  观音菩萨  如来佛 B.大闹龙宫  如来佛  太白金星

C.大闹龙宫  太白金星  如来佛 D.大闹天宫  如来佛  观音菩萨

5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子中,“月貌花容”这个词语,让我们体会到白骨精是个_______的妖怪。白骨精“径奔唐僧面前”,会对唐僧说:“__________________。”

6“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至少有两点理由: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7第②自然段和第④自然段中的孙悟空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干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

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他笑了,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经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

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乔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探询:_____

妄自菲薄:_____

【2】找出文中的任意一个反问句抄写下来,并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画出与文中第1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4】父亲让“我”卖了_____次旧衣服。第一次在_____以_____美元卖掉,第二次在_____以_____美元卖掉,第三次在_____以_____美元卖掉。

【5】这篇文章的题目为“高贵的生命不卑微”,请谈谈自己的理解。

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把设问句改为陈述句

 

 

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沃克医生一针见地说:“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麦子熟透了,田野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王宁说:我要像李永红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圣陶要见我这样一个小学生,我自然当成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漓江的水很绿。 (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潭水很深,没有汪沦对我的情谊深。(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空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南方赶来的美丽的小燕子加入了春天这百花争艳的盛会。(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红柳开出小花。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