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B.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C. 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D. “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楼的,还是随便摔?”
2、对人物的描写和其他诗句不同的一项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D.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B.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我的那个大鱼取来。”
C.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
D.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意思填词语。
神( )妙算 ( )不自胜 抓耳挠( ) 天造( )( )
伸( )缩颈 ( )齿排班 力倦神( ) 自( )自( )
(1)高兴得自己不能控制。( )
(2)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
5、比一比,组词。
布( ) 醒( ) 憾( ) 痛( ) 嘱( )
怖( ) 星( ) 感( ) 恸( ) 属( )
6、看拼音,写词语。
bān shou gū dōng jiē dà huān x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láng zhōng zōng zhǐ liǎn shēng bǐng q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嘎子”是作家________的儿童小说《________》中的主人公。《摔跤》这个片段通过对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性特点,表现了胖墩儿________的特点。
2.《刷子李》一文中“刷子李”高超的技艺表现在: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3.《我的朋友容容》一课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个典型事例,细致刻画了容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8、回顾课文内容。
1.绿遍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乡村四月》
2.《梅花魂》运用了______的写作手法,表露出一位华侨老人___________之心?
3.《田忌赛马》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对比中,体会到孙膑_________的道理。
4.古往今来儿童的世界总是那么天真烂漫,你瞧有宋代杨万里带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孩子剜冰的样子;有范成大描写的乡村儿童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的优美诗句,“________,_______”;有田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牧童。更有九岁就_____的杨氏之子。
5.在这学期,我们了解到威尼斯是____的一座古城,在这里,____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感受到了被称为“水之国”、“花之国”的_____,在绿色的草原上有数不清的牛羊,所以也称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君子与小人的价值指向不同。
9、阅读理解
一朵蒲公英
①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挑选扮演一部剧中的王子。母亲知道后十分高兴,和我一起对台词。然而尽管在家里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到舞台上排练,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老师不得不撤换了我的角色。她解释说剧中还需要一个叙述者,让我去担任。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仍然使我难过。
②那天回家吃午饭时,我并没有告诉母亲所发生的一切,可是她已经察觉出我的不快。母亲没有提出背台词,而是问我愿不愿意到院子里去散散步。
③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架下的玫瑰花叶正在转绿。我们来到大榆树下面,可以看见黄色的蒲公英在草地里一串串地散开,好像为我们的院子轻轻地抹上了一层黄色。母亲在一丛蒲公英边蹲下,提议道:“孩子,我想还是把所有的草拔掉。从现在开始,我们的花园就只留下玫瑰花好了。”边说边用力连根拔起一棵蒲公英。
④“可我喜欢蒲公英,”我反对说,“妈妈,所有的花草都是美的,蒲公英也不例外!”
⑤这时候,母亲脸色严肃地看着我说:“是的,每一种花草都有各自争奇斗艳的方式,对吗?”她若有所思地问我。我点了点头,为自己能说服她而感到高兴。
⑥“孩子,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母亲十分动情地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王子’,所以大可以不必为此而感到难为情。”我眼睛一热,情不自禁地倒在她怀里哭了起来。
⑦“你完全能演好新角色!在戏中,叙述者和王子一样重要。”她鼓励道。
⑧演出的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有点紧张。就在戏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苏珊娜,你妈妈请我把这个转交给你。”
⑨这是一朵蒲公英,那样的金黄漂亮。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口袋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信心倍增。演出结束后,我欢快地回到家里。母亲和我热烈拥抱,夸奖我演得好。她随后将已经有点发皱的蒲公英轻轻摆弄好,放进一本大词典中。
⑩很多年过去了,但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
【1】在文中找出三个词语填写在括号里,反映出“我”心情的变化。
( )→( )→( )→(欢 快)
【2】“我”在剧中扮演的角色由 换成了 ,调换的原因是
【3】开始,“我”不同意拔掉蒲公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珍藏蒲公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借蒲公英想告诉“我”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③小节画线句子是环境描写,它的作用是
A. 说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
B. 表达“我”非常喜欢蒲公英。
C. 预示“我”的心情即将发生变化。
10、阅读《冬阳·童年·骆驼队》选段,回答问题。(12分)
爸爸和它讲好价钱了。人在xiè méi( ),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哩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来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总起来,铛、铛、铛地响。
“为什么要系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戴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幼稚的心灵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您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不喝以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jì mò( )的旅程,才给骆驼戴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学,你的想法更美些。”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划上“——”(2分)
磨(mó mò) 嚼(jué jiáo) 系(jì xì) 沾(nián zhān)
(2)在括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2分)
(3)用“﹏”画出描写骆驼外貌和咀嚼时样子的句子(1分)
用“—”画出说明骆驼能沉得住气的句子。(1分)
(4)就骆驼脖子底下系铃铛这个问题,“我”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爸爸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你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爸爸说:“你的想法更美些。”的理由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摔跤(节选)
起初,A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B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么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选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文中加点的词表现了小胖墩儿_______的特点。
【2】选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比喻句,A处形象地写出了小嘎子_______的特点;B处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要体现出事情的经过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动物。
【2】作者有时看到的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有时看到的是“绿色的草原”,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一处属于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处属于动态描写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选文中有一句话重复了好几次,请把这句话找出来写在下面。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杯弓蛇影
晋朝有个当官的名叫乐广,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个朋友常到他家来喝酒、聊天。可是有很长时间,不见那个朋友来家做客了。乐广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登门后,只见朋友卧在病床上,样子很憔悴,便关心地问道:“你怎么病得这样啦?好些了么?”那朋友有气无力地回答说:“前次去你家做客,刚端着酒杯喝酒时,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十分厌恶。可是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座,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总觉得恶心,不知怎么就病倒了。”
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在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弓。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弓的影子( 1 )在酒杯中了。
看罢朋友,乐广回家。为了医治朋友的病,便在原地置酒招待那位朋友。当他把那位朋友请来时,乐广便扶他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 2 )地请客人喝。那朋友连连摆手说:“杯里有蛇,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原委,那朋友豁然明白,眉头舒展,疾病顿时痊愈。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1】文中所括号位置选择合适的词语。
(1)(________)A.倒影 B.倒映
(2)(________)A.崇敬 B.恭敬
【2】朋友很久没去乐广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3】乐广再次请客,那朋友又看到_____,实际上是________。乐广用_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治好了他朋友的疾病。这真是“心病还得__________,解铃还需__________。”
【4】跟“杯弓蛇影”意思相近的成语有____,都用来比喻_____。
14、课内阅读。
“是啊,鸴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 低)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蘑 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 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用“√”画出。
【2】在选文中“ ”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给选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梅花的秉性是怎样的?在这段话中用横线画出写梅花秉性的句子。
【5】选文中连用四个“愈”字,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5、阅读理解。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反义词。
拥挤一(__________) 倒退一(__________)
【2】“挤过去”中“挤”的正确解释是( )
A.(人、物)紧紧靠拢在一起。
B.在拥挤的环境中用身体排开人或物。
C.用压力使之从空隙中出来。
D.排斥、排挤。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手忙脚乱:________________
(2)操纵自如:_________________
【4】“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描写了_____(a.动态 b.静态)的画面,说明_______________
16、附加题。
读《西游记》中的片段,完成相关练习。
这大圣收了金箍棒,捻诀念咒,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海东青,飕的一翅,钻在云眼里,倒飞下来,落在天鹅身上,抱住颈项嗛眼。那牛王也知是孙行者变化,急忙抖抖翅,变作一只黄鹰,返来嗛海东青。行者又变作一个乌凤,专一赶黄鹰。牛王识得,又变作一只白鹤,长唳一声,向南飞去。行者立定,抖抖翎毛,又变作一只丹凤,高鸣一声。那白鹤见凤是鸟王,诸禽不敢妄动,刷的一翅,淬下山崖,将身一变,变作一只香獐,乜乜些些,在崖前吃草。行者认得,也就落下翅来,变作一只饿虎,剪尾跑蹄,要来赶獐作食。魔王慌了手脚,又变作一只金钱花斑的大豹,要伤饿虎。行者见了,迎着风,把头一幌,又变作一只金眼狻猊,声如霹雳,铁额铜头,复转身要食大豹。牛王着了急,又变作一个人熊,放开脚,就来擒那狻猊。行者打个滚,就变作一只赖象,鼻似长蛇,牙如竹笋,撒开鼻子,要去卷那人熊。
【1】请给选文加以个恰当的题目:______
【2】选文中孙悟空与牛魔王斗法千变万化,请将他们的变化梳理在下面的鱼骨图上。
【3】你认为孙悟空和牛魔王谁的法力更高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7分)
“报……今天的晚报!”清脆的童音在刚降临的暮色中显得格外清脆,寒风把她的声音送向远方。每当她卖掉一张报纸时,她那红红的脸上便漾满笑容。
不知道是怜爱这个冷风中的女孩,还是被她那清脆的声音所吸引,我掏出两角钱:“小姑娘,给我一张。”她迅速地抽出一张报纸,恭敬地递给我,又从小口袋里掏出零钱数着找给我。这时公共汽车开过来了,我刚迈步,小女孩连忙喊:“阿姨!等一等……钱!”我想把那八分钱留给小女孩,就头也没回地上了公共汽车。 我刚坐下,那清脆的声音又在我耳旁响起:“阿姨,你的钱!”我吃了一惊,为了那八分钱,她竟然上了车,真不可思议。
阿姨 找给你八分钱 还有十块钱
十块钱 怎么回事 我诧异了
“嗯,你刚才买了报纸掏手套时,钱掉在地上了。”她把八分钱和十块钱塞到我的手里,并轻松地长舒了一口气。顿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我被她的纯真打动了!我暖着小女孩的双手:“你为什么要出来卖报?”
“我?”她有些不好意思,“我的邻居张奶奶病了,我放了学就替她卖报。”说着,她眨巴着晶亮的眼睛冲我笑了。
车到了下一站,小女孩跳下车,钻进人群里,她瘦小的身影消失了。她那清脆的童音却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耳旁。
啊,多好的孩子!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1)给短文加一个小标题。(2分)
(2)给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加上标点。(3分)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立即( ) 响亮( )
居然( ) 特别( )
(4)如果你是一名记者要采访小女孩,你会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小女孩可能会怎么回答?(4分)
问:
答:
(5)文中通过两件事说明小女孩“有一颗金子般”的心。(4分)
第一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星光
童年已成过眼云烟,回忆起来,只是一片迷惘,但我永远忘不了童年时候,依偎在母亲身边的情景——唉,童年的回忆中,母亲的怀里,似乎还有许多星光,一眨一眨地在闪烁呢!
第一次知道星星的名字,是在家乡的庭院里,菜瓜花棚下,母亲的膝上。记忆中,月光像水中的冰块,泻了一地幽凉;星光在微风拂动的花丛间,忽明忽灭,好似含羞的眼睛;稀疏的花叶,投在母亲的脸上、身上。回忆中,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
“妈妈,我要那星星,我要那星星玩。”
多少个夜晩,多少次的愿望,我指着那天上的星星向妈妈说。但妈妈总是轻轻地拍着我,笑着说道:“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
今晚的星光还是昨夜的星光,星光明灭中,我不知不觉的,已经由母亲的膝上爬下来,背着书包上学校了。
学校离家很远,每次放学回家,常常已是黄昏,或者黑夜。一路上尽是不知名的树,和高过人头的蔗园;每到夏天的晚上,树丛间、蔗园里,都有萤火虫来往穿梭着。我第一次看到它,以为是星星,便放下书包,在树丛间、蔗园里,追呀追的,要抓一只萤火虫回家,告诉母亲,说我已经抓到星星了。
但抓到萤火虫时,已经在树丛间迷了路,我找不到出口,怕了,便放声大哭。母亲和家里的人打着灯笼来找我,不知道是谁,找到我时,就是一巴掌,亏得母亲赶过来抱住我……
回到家时,我悄悄地跟母亲说:“妈妈,我抓到一颗星星了!”
拿给母亲看时,萤火虫已死在我捏紧的手里,母亲紧抱住我,没说什么。但我看到母亲含在眼内的泪光,那么晶莹,那么清澈,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
“妈妈,你的眼泪像星星哩!”
妈妈笑了,笑容渐渐扩大。我沐浴在微笑的旋涡里,忘了留住童年,也忘了留住母亲的青春。等到母亲的鬓丝渐渐变成银白,我才豁然惊觉,我已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1】作者用____________这件事串起了全文,并采用了第____人称的叙述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说明时光流逝的语句。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那是一幅不曾褪色的图案啊!”“不曾褪色”是因为这件事刚刚发生。( )
(2)“我”非常喜欢星星,母亲也支持“我”去找星星。( )
【4】对文中画“﹏﹏﹏”的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看到被“我”当作星星而紧捏在手中的萤火虫,想到她曾经说过的“只要你长大,要摘几颗就有几颗了”的话,非常感慨和激动,因此流了泪。
B.找到“我”时,有人打了“我”一巴掌,母亲赶过来抱住“我”,非常心疼,因此流了泪。
C.“我捏了一滴,但马上碎了”这句话与前面妈妈说的“星星是仙女的眼泪变的,谁也不能帮你摘,一摘就碎了”相照应。
【5】作者最后说“我已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北京的色彩
章武
我像一片云,从四季长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
在到北京之前,有人告诉我:北京是红色的海洋,从紫禁城的宫墙到孩子们嘴中的糖葫芦,全是红彤彤的。
我带着南方人一种特有的绿色的骄傲,步入了北京城。然而,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
首先把我征服的,是北京的树叶。从机场进入市区,夹道的松柏,高高的白杨树,全是绿的。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随后,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
我登香山,探访那秋日里最后一批黄栌树的红叶。我又发现,在那残留枝头和铺满地上的红叶中,竟也有我在南方所想象不到的层次:金黄、橘红、曙红、猩红……几乎没有两片树叶是同色的,就是一片叶子,也往往是柑黄中渗透着桃红,丹红中凝结着玫瑰紫……
北京城这彩色的秋林啊,你终于使我明白:大自然并非只有一种绿色,也并非只有一种黄,一种红……
我攀登长城,漫游故宫。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冷峻;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威严。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年来拔地而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热烈明快、因而也更使人感到亲近。我常常把脸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和大海的蔚蓝……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北京城里无数个有色彩的音符,都能使人想起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是一片云,从彩色的北京又飘回绿色的东海之滨。
人们问:北京的色彩如何?
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的城墙 (________)的草原
(_________)的沙漠 (________)的大海
【2】分别用“ ”和“﹏﹏﹏”画出短文中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各一处,说说这些句子写出了什么。
【3】从短文中找出最能概括北京的色彩的两句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两句话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木桥开始___________,开始________。 (补充拟人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傻事我不会再做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操场扩张了不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我们时常接触形形色色的人,老师、同学、邻居,还有路上遇见的公交车司机、交通警察,还会从电视、新闻中熟知一些抗疫英雄……这些人中总会有人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一个人写下来。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这个人的特点,注意灵活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