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名言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像这样一位海纳百川的君子,又怎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呢?

A.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下面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老虎的威猛气势。

B.“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这个句子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鲁肃,他的性格忠厚,诚实守信。

C.“驿站”的意思和现在的“旅馆”不相同。

D.《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诗中以动写静的诗句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将下面的句子插入文段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

说时迟,那时快,小孩儿突然伸出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将它夹住。

①蜻蜓飞累了,停在树枝上休息。②此时此刻的蜻蜓全身放松,警惕性低。③它也顾不上身边有个庞然大物,威胁着它的生命。④淘气的小孩儿蹑手蹑脚地接近它。⑤蜻蜒拼命挣扎,但为时已晚,它已经成了孩童手中的“俘虏”。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看拼音,写字词。                                         

shuāi jiāo(_________        lǒng  zhào(_________      yāo  he(________      

xīn jīng dǎn zhàn(__________ fù yōng(________          jì(________           

fàng  sì(_________       yǎng zūn chǔ yōu(_____________

(1)táng 胸(______ 池(______      (2)líng 年(______ ______)铛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归来饭饱黄昏后,________

(2)怪生五雨都张伞,________

(3)大儿锄豆________  , 中儿正织________。最喜小儿________  , 溪头________。这三首诗分别描写了作者对童年________  , 表现了作者喜欢________。

(4)《再见了,亲人》一课中那么多朝鲜人民前来送行,为什么只写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

6、词语超市辨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拼音,写词语。

zhàn  yì(  )  è  hào(  )  dà  sǎo(  )  páo xiào(  )  nínɡ  xiào(   )

shēn  yín(   )   xiōnɡ  tánɡ(   )   jì  diàn(  )   xuě zhōnɡ sònɡ tàn(   )

8、 将词语补充完整。

凤(   )麟(   )   (   )(   )不安   开(   )破(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西藏

祖国的西藏,山河壮丽,资源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藏是个高原,那里有无数的高山,珠穆朗玛峰海拔近九千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高原上的天空经常透蓝透蓝的。那光洁的蓝天,像琢磨得十分光滑的蓝宝石,又像织得异常精致的蓝缎子。看上去,它好像离你很远,怎么也不能接近,又好像离你很近,只要一举手就可以摸到。

高原上( )有许多高山,( )有好些湖泊。有的湖大得像海一样,一眼望不到边。近处,挨着湖的是墨绿色的密密的丛林;远处,连着天的是终年不化的皑皑的雪峰。这些一块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西藏高原森林资源丰富。据估计,光是茂密的地方的森林就有55万亩。森林里的大树很多,有的直径达3米。用这么粗的树干做成独木船,一条船就可以载三四十人。

高原的物产,有珍贵的毛皮;有熊掌、鹿脯等稀有食品;还有雪莲、鹿茸等珍贵药材。

西藏的地下矿藏,煤、铁、铅、盐……源源不断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走进人民的生活中。

高原上有广阔的草原,如云的羊群在绿茵茵的草原上游动,丰盛的牧草育着成片的牛羊和马群。高原上还有土壤肥沃的平原,青稞熟了,人们跳起欢乐的舞蹈,喜庆丰收。

西藏人民是勇敢、勤劳的人民。他们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伟大的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打扮自己的家乡,使它变得更加美丽可爱。

1这样的词我能仿写两个。

源源不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在④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⑤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4﹏﹏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5文中画   的句子,把 比作 ,写出了羊群   的特点。

6短文中②~④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⑧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选段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威尼斯是______________(国家)东北部的一座______________

2用“/”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3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字词。

4选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________句。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因此,选段的写作方法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

5画“﹏﹏”的句子所说的意思可以用______________(四字词语)来概括。

11、阅读理解。

邻居家的小男孩是我家的常客,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或者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一天,他来到我家,从桌子上拿起一把小刀,又向我要了一只苹果,说:“大哥哥,我要让你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里面是什么。”我瞧着他说。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切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见过还有另一种切法,更没想到苹果里还隐藏着“五角星”!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竞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原指遵守规矩。现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通。( )

(2)很少有人知道。( )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

子(zhuō   zuō)                 案(tú   tū)                 苹果(qiē   qiě)

不多(chā   chà   chāi)     奇(hǎo   hào)            往小说(chǔ   chù)

【3】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清哳——( )        生疏——( )

【4】苹果里的五角星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选段阅读。

土地即与同进,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

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

旁有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

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哪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选自《西游记》第五回)

【1】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

【2】结合文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从擅吃仙桃可以看出大圣不受束缚的特点。( )

(2)从变做小人睡在浓叶间可以看出大圣如同稚子,十分顽皮。( )

(3)大圣一被惊醒就从树上跳下来,拿出金箍棒,可见大圣十分胆小。( )

【3】全书充满了丰富奇特的想象,请结合文段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失去记忆的老人

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条主要街道上,上下班时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在街角站立。他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像一尊雕塑。我到瑞典不久,人们就建议我去看看这“街头一景”。

那是立春后的一个早上,我匆匆去上班,果然在那个街角看到了他。在我驻足的一两分钟里,他向右踱着碎步,头偏向右方,做着“向右看齐”的动作,然后又甩过头,保持垂首并脚的立正姿势,“他可能是个退伍军人。”我脑子里一下子闪过这个念头。我向路过的几个行人打听,这位老人是谁?为什么站在这儿?他们不是摇摇头,就是摊开两只手。

瑞典夏天阵雨多。有一次我经过那位老人身边,正赶上下雨。他既没穿雨衣,也没打雨伞,仍然笔直地站在街角。雨水顺着他的头发流到面颊上,他好像根本不知道似的。我立即将伞撑到他的头顶上,直到雨住了,才离开,他没说一句话,甚至也没看我一眼。

后来,我去了丹麦,入冬才返回瑞典。第二天上班经过那条街,没有碰到他,心里空落落的,下班后,飘起了大雪.我急急地赶到那个街角。老人正在那儿站着,帽子上落满了雪,胡须上挂着白色的雪花,活像一位圣诞老人,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在他身边抓雪玩.眼光不时飘向老人,我便走过去问那男孩:“你认识这位老人吗?”“他是我爷爷,”我猜中了,便又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说:“我猜你爷爷在给什么人站岗、是吗?”“给国王。”孩子脱口而出。我便顺着孩子的思路、故意逗他往下讲:“可是.国王不是住在皇宫里吗?你爷爷怎么在这儿站岗呢?”孩子眨了眨眼睛,像在想什么,但他什么也没说,又去抓雪玩。当时我真想走过去同老人谈一谈,但望着他那庄重的神情,这个念头立刻打消了。

我一直被老人的“谜”困扰着。有一天,因工作需要,我请所在地区的值勤警察吃饭。无意中,我提到了那位奇怪的老人,警察们听后面面相觑,空气好像一下子凝住了。我不知道自己闯了什么祸,正想把话题岔开,一位警官缓缓站起来,整了整自己的制服。神情庄重地说:“他是我们的前辈本德森,是一位干练的皇家卫队军官,受过多次嘉奖,三十多年前,他统领的马队受惊,为了士兵和其他人的安全,他死死拉住惊马,被拖出去几百米远,险些丧命。”我屏住呼吸听着,心像灌了铅一样沉。那位警官停了停,接着说道:“从此,他失掉了记忆,但他唯一没有忘记的是自己的职责。”我的眼睛湿润了。

【1】解释下列词语。

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

面面相觑:______________

【2】画“—”的部分对警官进行了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此时他的内心想法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第五自然段中,为什么“我”“心像灌了铅一样沉”,后来“我的眼睛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文中的本德森老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写写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章,理解句子含义。

我一直被老人的“谜”困扰着。

“谜”指_________,“谜底”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一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疾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中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真英雄。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但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也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了解了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

1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恶如仇     ________不平     冲锋________     耐人寻________

3写出下列人物被逼上梁山的原因。 

①阮氏三雄:________

②解珍、解宗:________

③鲁智深:________

④武松:________

4文中写吴用献了哪些计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选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读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是形容孩子可爱的词语,在这里用在蜜蜂身上,体现了作者对小动物的_______和自己______的心情。

(2)这句话写出了蜜蜂的_____

A.习性   B.样子   C.样子和姿态

3作者笔下的蜜蜂是那么可爱,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种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18分)

我将青春献戈壁

第一次知道他的大名,是到新疆那年的秋天。那时政治处编印的《丰收通讯》上,连续报道了他深夜跳进干渠堵水修堤和下水救人的事迹。后来在场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我才见到他。他姓杨,是三连的司务长。粗壮敦实的身躯,一双有神的眼睛,不太爱说话,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由于心眼儿实在,脾气好,又能把连队生活精心安排好,所以大家都叫他二嫂

我开始和他接触是在第二年开春。当时我在县医药公司买药回来,正在办事处找车,这时二嫂赶着大轱辘马车来了。他戴着一顶羊皮帽,披着光板羊皮大衣,脸上一层灰沙,样子怪可笑的。他告诉我,这次是送一位同志住院的。见我有困难,就答应第二天帮我把药品拉回去。

南疆三月,春寒料峭。那天,我们清早就出发了。马车在稀泥路上缓缓前进。过了中午,正在人饥马乏之际,马车又一次陷入泥潭。马扬头奋蹄,车轴断了。面对满车药品及遥遥归途,我满脸愁云,焦灼万分。二嫂却不慌不忙地卸了马,和我一起搬下药品,将空车拉了出来。随后他从附近老乡家中买来车轴,借来工具,折腾了两个多小时,总算又上路了。我发现外形粗犷的“二嫂”内心是挺细腻深沉的。他告诉我,他爱读唐诗爱写作,还给我背诵了进新疆时写的诗:“……我将青春献戈壁,戈壁还我满园春……”他对农场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几年后的一个冬天,从三连传来噩耗:“二嫂”因公外出,在结冰的河面上骑车,不慎连人带车跌进冰窟窿,不幸殉职。多年过去了,“二嫂”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他赶着马车,戴着一顶羊皮帽,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4分)

喜讯——(   )  粗犷——(   )

(2)短文中画“____”处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画  ”处的双引号表示________。(2分)

(3)杨司务长是男同志,可人们却叫他“二嫂”,这是因为( )(3分)

A.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

B.他心眼儿实在,脾气好,又能把连队生活精心安排好。

(4)杨司务长做了哪几件好事?请用简短的语言写下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我将青春献戈壁,戈壁还我满园春”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好几处写到了杨司务长的外貌,请用 ”画出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

A. 外貌描写   B. 神态描写   C. 动作描写

3爸爸的话中体现出白杨树的哪三个外在特点?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表白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己的心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精彩片段。

大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和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瘙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大拇指形状特点不美,作者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2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了表达这种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松坊溪的冬天》片段,回答问题。

  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溪上有一座石桥。溪中有好多溪石。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去。

  溪底有好多鹅卵石。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像蓝宝石般发亮的。

  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秋天里,蓝色的雏菊在岸边开放,溪中的流水照亮它们的影子。

  我每天都要经过溪上的石桥,听见桥下的溪水声,唱得真快乐。日光照在溪中。我常常觉得这是一条发亮的、彩色的溪。

1“——”在文中画出描写鹅卵石的颜色的词。

2选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读完选文,你觉得小溪怎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山洪淹没了村庄

①改为字句

②改为字句

(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或反问句。①洞里空气稀薄,怎么能工作呢?(改为陈述句)

②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改为反问句)

(3)用关联词把下面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加倍珍惜时间。

(4)广场周围,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招展。(修改病句)

(5)长城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改为比喻句)

(6)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改为拟人句)

(7)这幢楼真高啊!(改为夸张句)

(8)威尼斯入睡了。(把句子写具体)

(9)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缩句)

(10)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间接叙述)

22、加上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你没有告诉我。

我知道了。

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下面这篇文章是一个四年级学生所写的日记,请仔细阅读这篇习作,然后完成后面的题目。今天是个阳光灿烂的一天,这一天即将迎来的是期末考试和春节。昨天我们考了科学和英语,今天考语文和数学,其实,只要不紧张正常发挥就一定能考好的,你别说我不还真觉得这张试卷和平常做得卷试差不多,也不是很难。还有,自己要给自己加油,也要自信,如果,你没了自信,就会考不好,如果你有自信,就会考好。如果,你仔细的话一定会发现这两个字“检查”。今天考试,我就用到了这两个字,我细心的检查发现了许多写错的地方,比如:每年迅期,山洪爆发,溪水猛张。叫我们从这句话里找出三个错别字,改过来,把正确的写在三个空格里,我写了“讯”“暴”和“涨”,可我在检查时发现了,不是通讯的讯,于是我就改成了三点水的讯——汛。

1.写一篇短文,对这篇习作进行比较全面的评析。

2.为这篇习作拟写一则简短的作文评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