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以下语句停顿正确的是(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下列人物与情节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B.林黛玉——含泪葬花儿

C.贾宝玉——含玉而生

D.宝钗——协理荣国府

3、“匪”按汉字书写规范,第二笔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______

(2)故乡的小河清如水晶,那一排排搭石,像嵌在水晶里的宝石……______

(3)为什么不在一起玩儿呢?男孩子们不要他们——瓦尼亚是胆小鬼,安德留沙打仗又派不上用场,他才刚刚会爬着走。______

(4)沙堆上只剩下小安德留沙一个人,他四肢着地能爬多快呀?______

5、给加点字注上拼音。

( )       ( )     ( )       

( )     ( )       ( )     

( )       ( )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便下襄阳向洛阳。

3.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春春作伴好还乡。

5.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7.在《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诸葛亮有胆有识、_________________。在《景阳冈》中,我们欣赏了_________________精彩的打虎场面。

7、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①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淸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________

②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________

③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________

8、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无缝     精神( )        膀大( )     ( )眼快

半信半( )     全神( )     ( )有味     ( )面朝天

上面的词语中,与“没精打采”互为反义词的是( ) ,与“深信不疑”互为反义词的是( ),意思是“各方面都非常完美,毫无缺陷”的词语是( ),形容动作迅速,眼光敏捷的词语是(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跳水》,回答问题。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同时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小男孩处境危险的句子。

3船长为什么要让孩子跳下来,这体现了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子中“40秒”,明明时间很短,但是为什么大家却觉得时间太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晏子见了楚王  楚王瞅了他一眼 冷笑一声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回答  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  就是一片云  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1给片断加上标点符号。

2根据意思写词语。

1)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2)大伙儿甩一把汗 就是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  脚尖碰着脚跟。(

3写出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并给这个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其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的句子用了_______手法。

5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shù),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yǐng)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yán)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选文中描写“哭”而不含“哭”字的词语很多,请写出四个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每段的主要内容梳理相应情节。

曹操设计骗徐庶——刘备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刘备(       )的心理。(填序号)

A.残暴

B.不舍

C.悲伤

D.生气

【4】请结合选文中的具体事例,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徐庶、刘备两人的特点。

徐庶:____________             刘备: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结尾,你推测下面的情节会是(       

A.煮酒论英雄

B.桃园结义

C.空城计

D.三顾茅庐

12、阅读《和田的维吾尔》,回答问题。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___那大大小小___五颜六色___形态各异的衣服___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___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___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和田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不限,有时给巴朗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

1在文中加上合适的标点。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______那大大小小______五颜六色______形态各异______ 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______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______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2第一段话运用______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了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______

3最后一句话运用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和田维吾尔聚餐的特点是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暖冬

①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②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③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④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⑤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⑥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⑦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照应的一句话,用“ ”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1)在“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④自然段连用三个“小心翼翼”,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多选,填序号)

A.思念家乡

B.怀念童年快乐生活

C.对母爱的赞美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资料显示,中国内地大城市7至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100个男生就有12个超重,5个肥胖。100个女生就有7个超重、3个肥胖。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近几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学生体质量下降趋势。

材料三: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固有哪些?

(1)专家指出,国民整体能量摄入提高,洋快餐、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增加是重要原因。

(2)饮食过量,吃得过饱,也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因米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多食可在人体内转化成脂肪而积聚在皮下。

(3)肥胖儿童的营养不均衡问题非常严重,超重者的饮食习惯往往不良,摄入过多高热、高脂食物,却又排斥蔬菜、水果等有益身体的食物。

(4)运动不足。国运动初期是消耗体内的糖类,只有较长时间的运动才能消耗贮存的脂肪。如长跑、跳绳、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爬山等活动。

【1】材料一中两幅图片表达了什么信息?请用材料二中的一句话概括,用“﹏﹏﹏”画出。

【2】材料二中面“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3】明明是个小胖墩儿,你会建议他采取哪些具体的减肥措施?(至少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下面的句子,完成填空。

他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一点儿也没有听到妻子在后面的呼唤。

其中一点儿也没有表达了什么?

   

 

16、课外阅读。

暖 冬

(1)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人蹿上去,兴奋得尖叫;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满载着童年的快乐。

(2)照例是午后。照例,他是唯一的舵手,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却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那冰已经破裂,在他的两腿之间,裂开一条半尺宽的口子。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他急了,怪叫一声,扔掉竹竿,人却掉进河里。冰水像无数把刀子,扎得他浑身刺痛和麻木。

(3)好在河水不深,仅没到胸。他颤抖着牙关爬出来,缩成一团,高呼救命。恰好有村里的老人经过,把他放上独轮车送回了家。

(4)他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说怎么不淹死你?母亲说棉袄棉裤都湿了,晒不干,你明天穿着炕席上学?他缩在炕头的棉被里说,我明天不上学了。母亲说你敢?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不去上学?你敢?

(5)母亲把他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他,愁眉不展。

(6)那些年月,家里不可能有多余的棉衣棉裤。是啊,明天,冰天雪地的,他怎么上学?

(7)他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他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他知道自己得一直呆在炕头,直等到他的棉袄棉裤彻底干燥。

(8)夜里他醉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9)早展他被母亲推醒。母亲说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他惊奇地发现,母亲竞给他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他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他。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他,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10)那天他突然长大了。他不再爬墙上房,不再去冰河划船。那一天,母亲年轻的容颜永远并深刻地烙进他的记忆。

(11)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12)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类风湿。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他的身上。

(13)然后,整整一个冬天,母亲没有自己的棉衣。

【1】从文中找出与题目对应的一句话,用波浪线画出来。

【2】第7自然段中“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及愁苦的原因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他,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句子,感受景物动、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并仿写。

①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②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句①是对景物的(动态 静态)________描写,句②是对景物的(动态 静态)________描写。

【2】下列对句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写出了由动及静的过程

B.“消失”和“暗”渲染出一种寂静的氛围。

C.“最后一抹”和“整个”说明天色十分暗,令人害怕。

D.最后一句中,狗、牛、马的表现将傍晚的静寂推到顶点,给人以万籁俱寂之感。

【3】请你仿照句②,写出景物的静态美。

清晨,下了一夜的雪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于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中的“绝望”是指________。文中的“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指黑人孩子_____________

2理解文中两个“跪”字的含义。

小男孩“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老船长“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请你结合文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厉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笔直、茂盛。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在生活中,别人什么样的神态令你印象最深刻?请仔细回想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把这件事写具体,注意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描写方法反映人物的内心。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