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这则字谜的谜底是(       

A.日

B.也

C.曼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抽屉   恰似 忌讳 晦气 B.宽敞 袭击  手帕  巴不得

C.绞丝旁  桥墩 姊妹 金钗 D.嫣然 睃眼  风筝  七手八脚

3、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伤疤(shānɡ bā)     吐痰(tù tán)      铸成(zhù chénɡ

B.腮边(sāi biān   难堪(nán kān)   揩眼泪(kái yǎn lèi

C.颧骨(quán ɡǔ)   神圣(shén shènɡ) 露馅(lù xiàn

D.包袱(bāo fu)   屏障(pínɡ zhànɡ) 有诈(yǒu zhà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要求填空。

1.古诗语言凝练,寥寥数语绘出一幅幅画卷:“草满池塘水满陂,___________”描绘了乡村傍晚的美景:“绿野山原白满川,_____________”展现了江南农村初夏的风光:“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描绘了北方的壮丽山河;“黄河远上白云间,___________”展现了边塞壮阔、荒凉的景色;“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勾画出山高月小的美景。(古诗句填空)

2.文言文,言简意丰,或蕴含深刻道理,如《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______,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______________。”或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如?”其人__________;或闪现智慧的火花,如《杨氏之子》;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

3.关于“为人”,《孟子》中写到“_________,仁之端也”;《朱子语类》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有羞耻之心,不该做的事情不能做。

5、按要求改写句子。(5分)

(1)老师对我说:你先回去吧,我把剩下的作业处理完后就走。(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2)这半截蜡烛非常重要。我们要不惜代价守住它。(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3)《杨氏之子》一文,表现小孩回答巧妙的语句是: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这种   ,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   。(仿写句子)

(5)天下没有学不会的本事。改为反问句

 

(6)老师的话语像春天的雨露一样滋润着孩子的心田。(缩句)

 

(7)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8)同学们迎着清晨的朝阳认真地做广播体操。修改病句

 

(9)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难道你不知道吗?(改为陈述句)

 

(10)这样的工作一定要停止。(改为双重否定句)

 

 

6、拼一拼,写一写。

qīnɡ tínɡ juàn liàn wēi yán qīn fàn shǎnɡ shí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fànɡ sì chén jì jùn mǎ miǎo xiǎo huī fù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7、 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四大名著中的一些故事,《景阳冈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_______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挑战课外阅读。

修车师傅

①我家门对面有个露天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聋哑人,虽然我每天上学放学总要经过这个修车铺,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在我眼里他如同街边的枯树,路边的残草。

②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呼啸。“咚咚”,我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只见站着一个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的人,脸上手上沾满油灰——正是那位修车师傳。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划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我怎么也不能明白他的意思,心里还有些害怕,赶紧关上门。隔着门,我听见他又敲响了邻居家的门。

③晚上,爸爸突然想起,中午他把自行车推到修车铺修理,到现在还没拿回来。我突然想起修车师傅敲门的情景,恍然大悟,他在一家一户寻找车主啊!我和爸爸跑到修车铺,只见黑暗中那位修车师傅正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搓着双手,踩着双脚,不时地往手上哈气,旁边放着的正是我家的自行车。他不声不响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塞进爸爸手中。爸爸紧握修车师傅的手说:“真是太谢谢你了!您把车锁上就可以回家了呀!”修车师傳好像听懂了爸爸的意思,用冻僵的手从口袋里摸出纸和笔,在手心里嗦嗦地写了几个字:我怕你晚上要用车。

④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想到他挨家接户寻找车主的情形,想到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地等待车主的画面,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变得高大起来。寒风依然凛冽,回头望去,他却像苍翠、高洁的松柏屹立在街头。

1用“   ”画出一处对修车师傅的外貌描写。

2第②段“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划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修车师傅“焦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的句子是对修车师傅的_________描写,说明修车师傅在寒风中感到很_______ ,但是他依然为了________________而没有离开。

4文中多次描写凛冽的寒风,对其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渲染爸爸着急用车的心情。

B.衬托修车师傅的形象。

C.象征街坊四邻冷漠的心。

D.只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10、课外阅读

蚂蚁和玻璃杯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他俩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他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他们开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的唯一的路。然而,玻璃的表面实在太光滑了,他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往上攀登。很快,他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跌得重,比哪一次都跌得疼。

好半天,他们才喘过气来。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跌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说:刚才,咱们离胜利就只差一步了。说罢,他又开始重新攀登。一次又一次跌下,一次又一次攀登,他终于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墙壁,杯子里的蚂蚁羡慕地问:快告诉我,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杯子外的蚂蚁回答:谁在最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可能赢得成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粉身碎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秘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句子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概括两只蚂蚁的性格特点。

(1)留在杯子里的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爬出杯子的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外婆和鞋

①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穿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平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最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浅灰,鞋底也磨得一边高一边低了……

②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③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幢是我的家,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里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的那一点嚣张,我就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④“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呢。

⑤“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晒晒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啦!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⑥以后,每次上山时,外婆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和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⑦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中好好地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我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的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嚣张:_____________________

泪眼盆盈: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鞋是一双怎样的鞋?用“﹏﹏﹏”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4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5“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我”的心情怎样?请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一句话意味深长,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三轮车夫

深夜,小城仿佛睡着了,只有马路两旁的街灯,还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给寒冷的冬夜带来些许温馨。

她抱着正发高烧的女儿,穿过漆黑的小巷,奔向街口。鞋跟敲打在冻得坚硬的地面上,发出急促而清脆的响声。从这儿到医院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而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儿却变得越来越沉重,她不由得咬咬牙,加快了脚步。

突然,她看见前面街口处停着辆三轮车,旁边还晃动着两个人影。她赶忙跑了过去,见一个中年男子正在和车夫谈着价钱。

她对那位中年男子说:“大哥,让我先坐这辆车好吗?我急着上医院呢!”中年男子看了她一眼,没有吭声。车夫走过来,瞅了瞅她怀中的女儿,问道:“孩子病了?”

“是呀是呀,病得不轻呢!孩子她爸在外面打工,家里就我一个人带着孩子,这深更半夜的真急死人了!”

“孩子看病要紧,你先上车吧。”车夫说。女人感激地刚要上车,没想到被那中年男子一把拦住:“哎,车是我先要的,我也急着要回家呢。”女人停下步,惶惑地看着车夫。

车夫想了想,说:“这样吧,你们谁肯出20块钱,我就拉谁!”“咦,你这不是宰人吗?平时两块钱的车钱,你开口要20,心也太黑了!”

“别啰唆,上不上?”车夫不耐烦了。“太贵了,能不能少点?”那男子还想讨价还价。“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随即,他转身问那女人:“喂,20块钱,你坐不坐?”望着怀里的孩子,她把心一横:“20就20。”说完,她毫不犹豫地抱着孩子上了车。车夫一使劲,三轮车一下子蹿出去好远。

女人坐在车上,心里这才感到有些踏实。她问车夫:“大哥,你这么晚还出来蹬三轮车?”“没办法,厂子效益不好,我下了岗,只好靠这个挣点钱补贴家用。”想到自己和丈夫下岗后的艰难,女人不禁对车夫有些同情起来。要不是为了女儿,她是怎么也舍不得花20块钱坐这三轮车的。

车子很快就到了医院。她抱着孩子下了车,伸手去口袋里掏车钱。

“大妹子,快带孩子进去看病吧!看得出你过得也不容易,两块钱的车钱就不用给了。”“刚才……不是说好20块吗?”“不这样说,那个男人肯让你先坐吗?”车夫咧开嘴,有几分得意地笑了起来。

她还要从兜里去掏那本来该付的两块钱车费,没想到车夫已经迅速调转了车头,用力一踩,转眼就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1】第一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表面上写街灯带来温馨,从全文看,它的含义还有_____________

【2】读下面句子,写出人物的内心想法。

(1)“一分钱都不能少!”车夫斩钉截铁地说。_______________

(2)她把心一横:“20就20。”______________

【3】车夫不要车费这一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你从前文中找出这样安排的伏笔(至少两处),用“﹏﹏”画出来。

【4】从车夫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5】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风雨中的万寿菊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一丝风也没有。乌云压得很低,似乎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多尔先生转车到休斯敦。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一个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可怜可怜,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妇人转(zhuǎn zhuàn)身,怒喝(hè hē)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人发大财呢。多尔先生正思索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向他讨钱。这个乞丐不管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谢谢你,祝你好运!小男孩说道。

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走进一家鲜花店。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买点什么?卖花小姐问。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摸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牧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多尔先生上了火车,他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得单薄(báo bó)。多尔先生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拼音。

2.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3.认真读文章,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破烂(   )紧跟(   )居然(   )

4.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端详:

虔诚:

信步:

5. 文中“”画出的句子用的修辞手法。它让你感到。

6.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多尔先生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这个公墓里埋葬着谁?小男孩要去干什么?

 

(2)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为什么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

 

7.读了这篇短文后,你认为小男孩是个怎样的人?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阿芳(节选)

我家里有个童仆,我们姑且叫他阿芳,因为阿芳不是他的名字。由某兑换铺雇来时,阿芳年仅十五,最多十六岁。现在大约十八岁了。但是骨子里还是一身小孩脾气,加上他的绝顶聪明,骂既不听,逐又不忍,闹得我们一家的规矩都没有,主人的身份也不易支撑了。阿芳能为人所不能,有许多事的确非他不可,但是做起事来,又像诗人赋诗,全凭雅兴。大约一星期间,阿芳打破的杯盘,总够其余佣人打破半年的全额。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而且在厨房里,他也是可以称雄称帝,不觉中几位长辈的佣人,也都屈服他的天才。也许是因为大家感觉他天分之高,远在一班佣人之上。你只消听他半夜在电话上骂误打电话人的口气,便知道他天生是一副少爷的身份。

叫阿芳做事,又是另一回事了。比方叫他去买一盒洋火,一去就是两个钟头,回来带了一只新布鞋及一只送给小孩的蝗虫,但是没有洋火。一收拾卧房,就是三小时,因为至少有一小时须喂笼鸟,或者在厨房里同新老妈说笑。“阿芳,你今年十八岁了,做事也得正经一点。”我的太太说。但是有什么用?还要看他摔破杯盘,把洋刀在洋炉烤焦了,秽箕放在饭台上,扫帚留在衣柜中,而本人在花园里替小孩捉蝗虫。现在我的茶碗没有一副全的了。到了他预备早餐时,厨房里又是如何一阵阵“乒————乓”的声音,因为他相信做事要敏捷。早餐本来是厨子的事,但是不知如何,已变成阿芳的专利。

(有改动)

1“然而他心地又是万分光明,你责备他,他只低头思过。”这句话中“万分光明”的意思是___________,刻画出一个________的人物形象

2“便知道他天生是一副少爷的身份”中的“他”的真实身份是______,作者这样写,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内容,填写表格,然后写出结论。

阿芳做事内容

买洋火

收拾卧室

摆放器具

预备早餐

结果

____

____

____

____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阿芳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4文中表达了“我”对阿芳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别别别的

有一天,学校开大会向同学们宣布了一条新规定,内容是“除了校徽,胸前别别别的”。同学们听了感到莫名其妙。

上课时,王老师解释说“:这三个‘别’字意义各不相同。第一个‘别’字是 的意思,第二个‘别’字是 的意思,第三个‘ 别’字是 的意思。”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1】文中三个“ 别”字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回到故乡

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別已久的山村故乡。傍晚,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的快乐。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一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颈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

1用“ ”画出文中一处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文中一处动态描写的句子。

2读句子,回答问题。

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这句话分别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者按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了描写。

B.作者抓住了雨后山村景色的特点,突出了乡村生活的热闹,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C.作者抓住了雨后山村景色的特点,突出了乡村生活的恬静、迷人,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17、阅读。

童年河

【材料一】

【材料二】后记选摘

我的同辈人,读这样的小说,也许会心生共鸣,因为他们熟悉那个时代。现在的少年人,大概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小说。因为,不管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些情感和憧憬是不会变的,譬如亲情,譬如友谊,譬如对幸福人生的向往。

感谢画家万芾,为我的小说精心创作了插图。她对小说的时代和情境是熟悉的,她的插图很生动地展现了小说中的场景,也为这本书增添了色彩。

——赵丽宏,作家

【材料三】书评撷英

评论一:赵丽宏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把自己的童年记忆变成了文字——无论是对小读者,对大读者,还是对他本人,都是很好的一部著作。

——金波,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评论二:《童年河》是赵丽宏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一个意外收获。小说追求一种深入心底的真,这是经过生命体验和岁月淘洗的记忆,是以过去岁月为题材的面向当下的活的文字。

——刘绪源,儿童文学评论家

评论三:赵丽宏的《童年河》为什么打动人?成年人读了会想起自己的过去从而被感动,儿童读了同样能因感受到童年的纯真而感动,这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

【1】《童年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该书适合阅读的人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本适合慢读、慢品的小说。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童年河》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通男孩的故事。( )

(2)赵丽宏这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自己童年时在北京发生的真实故事。( )

(3)梅子涵、刘绪源、金波三人从不同角度对《童年河》进行了“点赞”。( )

【3】在班级读书会上,你需要向同学们推荐《童年河》这本书,请结合以上材料,写出两个推荐理由。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想象《童年河》的封面会是怎样的?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以“童年回忆”为主题开展班级读书会,除了《童年河》这本书,你还想推荐哪几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馒头的故事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已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附近同中国军队接火。

③在距惠通桥不到50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军用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位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军官。两小时前,他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中国的军队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全体官兵四天没进食物,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再坚守24小时。

④卡车在公路上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两眼血红,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⑤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也停了下来。就在这时候,四野里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也不知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饥民们呼啦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来。

⑥大胡子少校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两眼似乎在滴血,一咬牙,将手里的机枪端起来,只听一片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⑦忽然,大胡子少校盯住了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吓人地撑着皮肉,一双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只,双眼惊骇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⑧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和鬼子拼命的中国军队的将士,一边是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常们哪。前面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

⑨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

⑩小女孩睁着惊恐的大眼睛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和嘴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的手里:“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线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让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

大胡子一下抱起小女孩,只是一个劲儿地点头,他问小女孩叫什么名字,小女孩说她叫小翠。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馒头默默地送上车去,然后用最后的一点儿力气抱起一块块填炮弹坑的石头。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来到陷车的地方,找一个叫小翠的女孩。一位老大娘将他引到一座小坟包前,说,三天前她饿死了,是她家七口人最后一个死去的。

大胡子少校咚地跪在新坟前,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人会为你报仇!”

34年后,这位大胡子将军临死前拿着一个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说:“把这个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1】画“____”的部分对小姑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展现了小姑娘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第⑨段中“所有的人如石雕一般”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处是对小姑娘的语言描写,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从她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小姑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大胡子少校跪了两次,这两次跪的心理是不一样的。第一次跪是( );第二次跪是( )。 

A.出于对饥民的理解同情,看着饿得皮包骨的村民,他是心痛的。

B.因为小女孩选择归还馒头最后自己却饿死了,对此少校是满怀敬意的。

C.因为前线无粮,陷入极端困境,少校恳求饥民能理解他的难处。

D.因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而无法帮助小姑娘,少校感到又歉疚又痛心。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B.“弹跳”“怒吼”“冲”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车速之快,侧面表现了军情紧急。

C.文章主要以大胡子少校的表现颂扬了在民族灾难面前,中国军民所体现出来的高度团结的民族精神。

D.文章最后再次提到有缺口、发黄的干馒头,是要深化这个馒头的象征意义。

19、课外阅读。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晏子站在一旁请求说:是不是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犯了死罪,罪状有三条: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使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就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所以现在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宴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你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请求——   特别——  

严厉——   开导——  

2齐景公没有杀死烛邹的原因是( )。

A. 他发了善心。

B. 晏子宣布的三条罪状不足以定烛邹的死罪。

C. 齐景公听完晏子的话,明白了杀烛邹是错误的做法。

3看完这个故事,你想对晏子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乐园。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一群孩子从公园里挤了出来。(改成比喻句)

3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改成字句)

4黄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改成字句)

5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6老师要求学生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21、按要求写句子。(11分)

(1)射门进球对球迷来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2)晏子对楚王说: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改成转述句)

(3)用三个恰当的关联词,分别将下列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人们保护环境。 能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

(4)田野边,金黄的稻穗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摆。(写成拟人句)

(5)工人高高地举起汽油灯,逐一介绍着洞内形状各异的景物。(缩写句子)

(6)老爷爷讲故事。(把句子扩写具体)

(7)在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8)风一更,雪一更,   。

水有源,故 ;木有根,故   (补充完整)

 

22、按要求写句子

1、改写成被动句。

小丽把红红的苹果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写。

狡猾的狐狸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写成反问句。

我是一名少先队员,必须遵守纪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写成拟人句。

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直接引用改为转述。

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 说说划线词语和诗句的含意。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比邻: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