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在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齐威王 地问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 了?”
A.奇怪 出谋划策
B.好奇 出谋划策
C.好奇 运筹帷幄
D.奇怪 运筹帷幄
2、以下《西游记》回目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B.浮屠山玄奘受经 车迟国猴王显法
C.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D.长庚传报魔头 狠行者施为变化能
3、选词填空。
报仇 报复
1.武工队抄了镇上鬼子的老巢,鬼子几天后采取了疯狂的( )行为。
2.奶奶被鬼子害死了,嘎子为了给奶奶( )踏上了寻找八路军的道路。
引进 引导
3.导游小姐( )我们参观革命老区。
4.张嘎把鬼子( )屋里,想俘虏他们。
4、读拼音,写汉字.
装shì(____) huò(____)福 fù(____)部
气pò(____) 蚂yǐ(____) 长páo (____)
养cán (____) 大bà(____) xù(____)日
5、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田忌采用孙膑的jì cè(_____),yíng(____)了齐威王。于是,他向齐威王yǐn jiàn(_____)了孙膑,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6、读一读,填一填。
(___)不自(___) 默(___)(___)声
(___)尽脑(___) 随(___)所(___)
7、猜字谜。
1.三人同日来,喜见百花开。(______)
2.宝玉不在姑娘在。 (______)
3.草堆下面两只狗。 (______)
4.加倍才算多。 (______)
5.一人不算小。 (______)
6.又到村中。 (______)
7.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______)
8.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______)
8、写出下列象形字相对应的汉字。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9、课外欣赏。
老军人
初春的一天,我在火车站前等公交车时,几乎是被人拥上了公共汽车。一上车,我的目光便被一位靠窗坐的老军人吸引住了。他年近七十,军帽下露出如雪的鬓发,在鲜艳夺目的领章帽徽衬托下,显示出一种军人的威严。∥
车到了广场站,我终于轮到了一个座位,站得僵直的双腿得到了解脱,这时,上来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车厢里立刻响起售票员的声音:“哪位同志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我是个年轻人,本想站起来,可又感到站立的滋味实在难受;迟疑之间,那稳重、沉默的老军人突然第一个开口了:“请到这里坐吧!”他扶着椅背吃力地站起来,拉过妇女坐到他的座位上,那军人头顶上的红五星仿佛是一朵鲜红的云霞,在车里闪闪发光。
此刻,我身下的椅子像长出无数钢针,使我疼痛难忍。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的滋味比站着的难受得多,于是我就悄悄地离开了座位,让更需要的人去歇歇吧!谁知,车子猛一停,强大的惯性使我失去了平衡。我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裁栽去,一脚踩在老军人的脚背上,可是他竟一点儿知觉也没有。∥
终点站到了,人们蜂拥而下,老军人最后一个走出车门。此时,我看到他的左腿直挺挺地朝前挪动,发出“咯吱”的响声。啊,原来那是假肢!我不由得站定了脚步,望着他那一跛一跛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里……∥
【1】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老军人外貌的句子。
【2】当售票员喊“哪位同志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时,“我”为什么迟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当作 来写,表现出老军人的 。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我”为什么站定了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当时就在车厢里目睹了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头孢氨苄胶囊 【用法用量】成人剂量: 口服,一般一次250——500mg(1—2粒),一日4次,最高剂量一日4g(16粒)。 儿童剂量:口服,每日按体重25——50mg/kg,一日4次。(详见说明书) 【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避光并不超过20℃)处保存。 |
|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药品名称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 性 状 本品为淡黄色至黄色或淡橙黄色颗粒。 作用类别 本品为感冒用药类非处方药品。 规格型号 12袋。 禁 忌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用法用量 温水冲服。儿童用量见下表。
成分 本品为复方制剂,每袋含对乙酰氨基酚12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0.5毫克,人工牛黄5毫克。辅料为蔗糖等。 不良反应 有时有轻度头晕、乏力、恶心、上腹不适、口干、食欲缺乏和皮疹等,可自行恢复。 |
【1】图一“头孢氨苄胶囊”,一个成人吃这种药,一天最多吃______粒。
【2】图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一句中“禁用”改为“慎用”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图一和图二,儿童服药标准有什么不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
一天,我在车站等车。走进候车室,迎面一个青年引起我的注意。他正埋头读书,读得很入迷,人们来往走动,吵嚷,他全不在意。
这青年很一般,只是他的耳朵与众不同。那耳朵很独特,宽大厚实,光泽红润,嫩白透明,上面长着一层淡淡的茸毛,肉乎乎的;耳垂很长,像《三国演义》中的刘备,颇具福相。整个耳朵往前拢着,既像一个五彩大海螺,又像一扇金黄色的小瓢。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
“好漂亮的耳朵!”我在心里想。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我很羡慕那青年,羡慕他的耳朵。
车来了,人们骚动起来。那青年仍在潜心读书,毫无所动。我担心他误车,走上前说 车来了 你坐哪一趟车 他像一座雕像 丝毫不动 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他终于抬起头来 莫名其妙地看着我 似乎有点不满 车来了你坐哪趟车 我忙说 并向外指指 他眨眨眼睛,指指耳朵,摇摇头。他是聋子。我走出候车室,车已开走了。
(1)第二段中“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这种形状”指的是 (3分)
(2)第三段中“只有这种最佳型的耳朵,才不枉占着耳朵的位置”,“最佳型”指的是 (3分)
(3)第二段末句“从科学角度讲,这种形状的耳朵最聚音,最利于收听声音”的主要表达效果是( )。(2分)
A.强调这耳朵的作用。
B.突出羡慕的心理。
C.与下文点明“聋子”形成强烈对比,突出文章主题。
D.指出科学依据,概括上文。
(4)这篇小说所揭示的深刻意义是( )。(2分)
A.在现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才。
B.不能只追求外表美,更要做到心灵美。
C.做事要讲实际效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D.干任何事情,不应当追求优越的条件。
(5)给第四段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3分)
(6)给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2分)
(7)你认为青年读书入迷的原因是什么?(3分)
(8)当车子开走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4分)
12、阅读短文,完成下列练习。
幽默感
今天看电视时,我发现儿子居然说得出每位体育明星的名字,甚至连他们的家庭生活也知之甚详,便开玩笑地问:“喂!请问迈克尔·乔丹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儿子居然反问:“对不起,爸爸!我不知道,但打听很久了。你知道吗?快告诉我!”
我大笑起来,惊讶地发现,儿子居然也有幽默感。
在许多国家里,有幽默感是对人极高的赞赏。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幽默的语言可能会化解尴尬的场面,也可能于谈笑间有警示的作用,更可能作为不露声色的自卫与反击。换句话说,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
譬如在某国的议会里,曾发生过议员之间争斗的事,有人提议入场者应该把拐杖挂在门口。议长觉得左右为难,若是表决,无论结果如何,总是不愉快的。于是他急中生智,笑着说:“如果为了防止不正当的动作,就必须把拐杖挂在会场门口,那嘴也该挂在门口,手脚也该摆在门口。”闻言全场大笑,提议者也在一笑之间摆脱了尴尬的处境。
譬如伏尔泰总是赞赏某人的作品,而那个人却总是刻薄地批评伏尔泰,当有人向伏尔泰说这件事时,他只是一笑:“我们双方都弄错了!”不过短短几个字,就用幽默化解了尴尬的场面,又做了有力的反击。但是我必须强调,幽默并不是讽刺,它或许带有温和的嘲讽,却不刺伤人;它可能是以别人和自己为幽默对象,在这当中,便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
我曾经看到一个秃头者,在别人幽默地说他的头发时,当场变了脸。这一方面可能因为对方的幽默不得体,刺伤了他,更可能是因为他原本因秃头而自卑。相反,我也见过一位秃头的报纸主编,当别人笑称他聪明透顶时,他居然笑着回答:“你小看我了,我早就聪明‘绝顶’了!”你想,若不是他有相当的自信,又怎么可能接着别人的话,幽自己一默呢?
所以,越是开放而文明的社会,人们越富有幽默感;越是胸襟宽广、充满智慧的人,越富有幽默感。看来,成为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拥有完善健全的人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不露声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表现儿子幽默的句子,其“幽默”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阐述“幽默是巧妙地解决问题的法宝”这个观点时,举了两个例子,请用
简练的语言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阐述“幽默显示了幽默者与被幽默者的胸襟与自信”这一观点时,运用______________的写法,写了两个人对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情况的不同态度。
【5】为什么说“有幽默感的人会受到人们极高的赞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你对幽默的独特感悟。
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是瞬间的灵思。
幽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幽默的语言确实能化解尴尬,显示自信。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请写一写你自己的幽默时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理解。
上天种的花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不是一般的植物。它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③它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这究竟是什么?没人种植,怎么凭空长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世上还有和肉一样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破碗扣着它,我们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
⑥往日只洒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身上。
⑦后来就格外留意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等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什么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慈祥地笑着。
⑩怪不得只我们家有,我们骄傲地昂起头。母亲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我们欣然接受。是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
⑪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我们再也不争抢。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与身边的每个人相处。
⑫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1】在院子的墙根处,这异样的植物是什么?( )
A.蘑菇
B.灵芝
C.野花
D.“狗尿苔”
【2】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姐弟先后做了哪些事?( )
①搭建小篱笆 ②找来破碗扣着 ③日夜严加看守 ④揭开碗看生长的进度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3】阅读短文,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小时候,我们家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日子过得很清苦。
B.第一次品尝到这不一般的植物,没有如母亲说的肉香味,我们感到很失望。
C.文中第②自然段通过描写植物的样子,写出我们对它由衷的喜爱。
D.文章中画线句子是过渡句,突出母亲的话带给我们巨大影响,使我们注意言行,变得乖巧。
【4】结合短文,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发展过程 | 发现蘑菇→( )→( )→品尝蘑菇 |
人物内心变化 | 惊奇欣喜→( )→小心翼翼→( ) |
【5】阅读短文,说说第⑨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汉字赞》选段,回答问题。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狂草奔放,凤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1】观察/辨别字体,根据文段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
A.楷书 B.草书 C.小篆 D.甲骨文 E.行书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2】你能猜出这个用繁体字书写的词语是什么吗?写在括号内。
愛國——(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生活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商场:轻仓处理( ) 全场八拆( ) 饭店:供应早歺( ) 稀饭曼头(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青青庭院
①故乡青青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
②宽大的庭院到处都染满了绿,除了北边屋前,四壁倒有三面被绿簇拥着,中间被父亲的花草和母亲的菜畦装点起来,并不显得空旷。因为庭院的绿太浓,于是在我的意识里,庭院仿佛一年四季都是绿的。而这绿又是摇曳多姿的,空灵而深邃的,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探到你的心里。
③每到六月的时候,北屋前的石榴树就急急地缀满了火红火红的花朵,躲在油亮的深绿里逼着你的眼。蜂儿嗡嗡地闹着,贪婪地吮着花蜜。儿时的我总是很馋,却不晓得蜂蜜要经过蜜蜂的酿造才可以吃,以为捉到一只蜜蜂就可以吃到甜甜的蜂蜜。我常常寻一只敞口不是太大的玻璃瓶子,轻手轻脚地靠近树身,耐心地等待蜜蜂停落到花儿上,钻进花心,然后悄悄地把瓶口移近,猛地一扣,蜜蜂一惊,就会落入瓶底,接着迅速旋紧盖子。怕蜜蜂死掉,就在瓶盖儿上扎个眼儿,且看蜂儿在瓶中辗转,腹部一鼓一鼓的,淡淡的黄的翅风车一样的振动,找不到出去的路。看到后来,却觉得蜂儿可怜,索性打开瓶盖儿,看蜂儿飞走,吃蜜的念头早已忘掉了。有时手指被蜇得又红又肿,就翻来清凉油抹上。但很快就忘了,就再去捉,再被蜇。
④时光如同缎子一般在不知不觉中滑过。及至后来我离开故园到外地求学,再参加工作,再成了家,故园离我渐渐远了。但故园的绿却始终留在我的心底,如同儿时父母慈爱的目光始终浸润着我的心田。
【1】“我”认为庭院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明了石榴花的特点,请你在句子旁的方框里作简要的批注。
【3】阅读第③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一段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2)下列对这件事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作者儿时的乐园。
B.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庭院深深的怀念之情。
C.表明了“我”被蜜蜂蜇后十分后悔。
D.间接写出了庭院绿得生机盎然。
【4】下列对文中画“ ”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表明作者难以忘怀故园的绿,感激故园的绿给自己的精神滋养。
B.这句话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C.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眷恋之情。
D.这句话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作者儿时的乐园,表明了作者儿时的生活充满活力。
【5】回忆《祖父的园子》一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暖冬
小的时候,是那么疯。数九寒天的,跑到村东小河上砸开一块冰,蹿上去,拿一根细竹竿撑着河床,那冰就行驶开来,成一条冰船。
那是一个午后,我把一根竹竿挥得虎虎生风,突然从脚下传来断裂的咔嚓声。低头一看,一块冰分离成两块,慢慢漂向相反的方向。我急了,大叫一声,人掉进了河里,好在河水不深,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跑回了家。
我被母亲大骂一通,屁股上,落了母亲恶狠狠的笤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母亲把我的湿衣裤拿到院子里晒。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些衣服很快冻成冰棍。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那些年月,家里没有多余的棉衣棉裤,冰天雪地的,明天怎么上学?
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我小心翼翼地吃饭,小心翼翼地和母亲说话,小心翼翼地写作业和睡觉……
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光圈和一抹年轻的剪影,那是母亲和她的油灯。
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棉袄棉裤。干燥的棉袄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每一个扣子都亮闪闪的,像从夜空中摘下的星星。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是从冬的缝隙抽出的春的阳光,随着我,静静地织成一条温暖的路。
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类风湿。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将自己的棉袄棉裤认真地改小,套在他的身上。、
然后,整整一个冬天,母亲没有自己的棉衣。
【1】根据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由于忧愁而双眉紧锁,形容心事重重的样子。(______)
(2)言行举止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______)
【2】“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中,母亲“愤怒”的原因是______;“愁苦”的原因是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与题目相对应的一句话,用“﹏﹏﹏”画出来。
【4】文中说,那年冬天“特别冷”,但“他”却一直认为,“那是他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为什么?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峨嵋道上
前面没有平坦的路了。所谓路,就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来的阶梯。我们一步一步向上爬,非常吃力,停步(仰望 眺望),只见石阶像一架天梯,坚在前面树木葱茏的陡坡上。我们的旅程,就是要攀登这架长长的天梯。
在途中,我们遇到了十几个背竹篓的人。他们把竹篓靠在路旁的岩石上,站在那儿歇息。走近了才发现,每个背篓里都装着一块大石板。背着石板攀登天梯,可真了不起!
我问他们 往山上背石板做什么 一位长者指了指脚下的石阶 操着浓厚的四川口音回答说 干这个 铺路 我疑惑地说
他点了点头,告诉我说:去洪椿坪的那段路被山洪冲毁了。他们在十多里外开山取石,凿成了石板,背上山去重铺(pū pù)冲毁的路。
他们是给峨嵋山铺路的人啊!
峨嵋山光是游览路线就有200多里。铺这么长的路要多少块石板呢?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这数不清的石板,不都是这样一块一块背上山来的吗?山路这样狭窄,不能用机械,只有靠人工。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我们走在别人铺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铺路的人默默地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把一块一块石板背上山,铺成路,全是为了别人的方便。(如果 即使)没有他们的辛劳,没有他们的牺牲,(就 也)没有这用石板砌成的阶梯,就没有脚下的路,也就没有游人的欢乐。
啊,默默地付出辛劳的铺路人啊,你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
【1】在文中括号内划去不恰当的读音或词语。
【2】给短文第三段加上标点符号。
【3】把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成用句号的句子,要求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有一句话写出了“我”内心愧疚的原因,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分成三段,用“‖”在段末标出。
【6】这篇短文通过记叙“我”在登峨嵋山途中的见闻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赞扬了铺路人_______的精神。
18、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1】“沃”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__。
【2】选文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平静”一词是对病人(刘伯承)的__________描写,与第3自然段中沃克医生的“愣住”形成鲜明的___________,更突出了病人(刘伯承)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伯承为什么拒绝使用麻醉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本梳理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从全文看。作者对五个手指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名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五个手指的协调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成肯定句)
(2)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3)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成陈述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花园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在狂怒的海洋上已经战胜了许多困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菊说:“我要像小丽那样关心集体。”(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会看图写话。
请仔细观察:图中画的是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用一二句话写下来,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