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运用
中国传统节日我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________,_________,冬雪雪冬小大寒。
3、照样子,写词语。
碧绿(表示颜色)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叮叮咚咚(AABB式)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恋恋不舍(AABC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根据积累填空。
(1)有关诚信的名言,我知道《_______________》中的“轻诺必寡信”,《左传》中的“_______________”,还有《韩非子》中的“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传统节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的节日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春种一粒栗,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具有优秀品质的人物,如认真植树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雷锋和______________的羿。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神州,称________,________美,可________。
(2)重阳节这天,人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
(3)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________,很________,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
6、看拼音,写词语。
quàn gào zuān chū tū rán diū diào
zuò wèi lì kè yuàn yì jiāo liú
7、判断对错。
【1】《蜘蛛开店》里,蜘蛛老板经常换商品是因为他的编织水平不高。( )
【2】“遇”的第八画是竖。( )
【3】《青蛙卖泥塘》里,青蛙不再卖池塘是因为他把烂泥塘改造成了美丽家园。( )
【4】《小毛虫》的作者就是世界著名的画家达·芬奇。( )
8、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南边,化得慢的是北边。(__________)
【2】《小马过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尝试。(__________)
【3】“祖先的摇篮”指的是原始森林。(__________)
【4】《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出了问题以后,要想办法补救。(__________)
【5】我们在端午节这一天踏秋赏菊和登高。(__________)
9、我能判断。
【1】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_________
【2】“炒、烤、蒸、煮”带偏旁“火”,多与“火”有关。_________
【3】按照时间的先后排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_________
【4】子牛、午羊、申猴是十二生肖中的。_________
10、根据所学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狗、猴、猪、猫、鼠都是十二生肖中的动物。______
【2】中国汉字真有趣!用“贝”作偏旁的字都与钱财有关,用“月”作偏旁的字都与月亮有关。______
【3】“我从学校回家的时候会经过一家超市。”这句话中的“经过”是“穿过”的意思。______
【4】《大象的耳朵》一文中,大象最后还是决定让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因为它明白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个道理。______
11、精彩回放。
小枣树(温柔 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 荫)下乘凉,那有多好啊!”
【1】把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或字打上“√”。
【2】比一比,填一填。
春天,小柳树比小枣树绿得_____。秋天,小柳树落叶比小枣树_______。小柳树比小枣树长得_______,小柳树不结果子,小枣树能结________。这让我们明白了尺有所短,____________的道理。
12、小阅读
种植春天
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情冷酷。他的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花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盼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
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的门前。她恳求国王给她一点食物和一个睡觉的地方,她实在太饿太累了。但是国王从来都不愿意帮助别人,他叫随从把少女赶走了。
少女在寒冷的风雪中走进了森林。在森林中,她遇到了一位厚道的农夫。农夫急忙把她扶进屋,让她睡在温暖的火炉边,给她盖上毛毯,然后用仅有的面粉为少女做成了面包和热汤。当他把面包和汤端到少女面前时,才发现少女已经死了。
农夫把少女埋在了田野里,并把面包和汤放进去,还为她盖上了毛毯。第二天一早,奇迹出现了:尽管其他地方仍旧是白雪皑皑,但是在少女的坟墓上,竟然开满了五彩斑斓的小花——这里的春天来了!
原来,这个女孩便是春天。农夫接纳了她,诚待了她,滋润了她,安息了她。于是也便享受了她。
原来,只要付出,一切都会有收获,无论你付出得多么早,或者是多么晚。
原来,没有什么可以真正死去,除了一颗冷酷的心。
原来,春天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静静地等待我们去把它种植、诞生和创造出来,等待我们用爱作中介,把冰凌百丈变为繁花万朵。
也许,这样静静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
【1】对待流浪的少女,国王的态度是__________;农夫的态度则是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表现了农夫待人________,更加烘托出了国王的性情________。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
A.那个少女就是春天,善待她就能拥有春天。
B.待人要冷酷无情,只要不热情友善地对待他人,就能得到回报。
C.这样静静等着我们的不仅仅是春天,还有生活。只要我们善待生活,珍惜生命,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那么幸福就会永远属于我们。
【3】“也许,这样静静等待我们的,并不仅仅是春天。”你觉得除了春天,还会有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文综合阅读。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1】“街”是_________结构的字,它的部首是_________,除了部首还有_________画。
如果用音序查字法,它的音序是_________,音节是_________,我可以用它组一个词_________,并且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_________
【2】“先人”指的是( )
A.先生
B.先前的人
C.死去的前辈
【3】“花灯”指的是( )
A.灯笼。它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工艺品。
B.用花扎成的灯。
C.元宵节这天所有的灯。
14、读课文,回答问题。
1、《揠苗助长》中的那个人,见到自己禾苗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为什么说是错的?
2、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为什么再也没有得到野兔?
4、从这则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5、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呀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的小毛虫 (________)的翅膀 (________)的花纹
【2】选文中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表现了小毛虫发现自己变成蝴蝶后的心情。
【3】看到“它飞呀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我想对小毛虫说:____________。
16、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
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的一起叫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练兵场。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焚:用火烧。
若:像,似。
等闲:平常。
清白:品行纯洁。
1. 根据注释和诗句解释加线的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2.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后两行诗的意思。
3.这是一首咏物诗。歌咏的对象是( )。
4.诗的前三行都是写石灰经受的磨难和考验,面对这些磨难,石灰“若等闲”“全不怕”,石灰为什么会这样呢?
18、连词成句。
教室里 写 我 小明 在 看见 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情境写句子。创新题
1.当你看到一位同学把咬了一口的馒头扔到了垃圾箱里,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六一”儿童节到了,请你邀请原来的班主任王老师来参加班级的联欢会,你应该这样对王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主题练笔
春天来了,睡在大地妈妈怀抱里的小种子快醒了,让我们一起告诉小种子外面的春景有多么美吧!
小种子,快醒醒吧,外面的景色可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