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七台河市八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小亮开始实验时水量少了点,于是在沸腾后又往烧杯里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图中能反映小亮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2、喀什东湖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图,坐落在湖中心的城市规划展览馆水影相应,关于水中倒影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漫反射形成

B.光的折射形成

C.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D.光的镜面反射形成

3、在测量物质密度时,小明测出了四种固体的质量与体积,并将它们标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ρ1=ρ2ρ3=ρ4

B.ρ1ρ2=ρ3ρ4

C.ρ1ρ2ρ3ρ4

D.ρ1ρ2ρ3ρ4

4、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4:5,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  )

A.4:3

B.5:2

C.2:5

D.6:5

5、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铁块的温度升高时,其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C.一罐氧气用掉一部分后,氧气罐内氧气的质量和密度都变小

D.水结成冰时,其质量不变,密度会变大

6、如图所示,在下面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B.   屏幕上的“手影”

C.   水中筷子“变弯”

D.   街头路口的“凸面镜”

7、如图的条形码是商品的“身份证”,扫描条形码可识别商品信息,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扫码设备是接收白色条块的反射光来识别商品的

B.扫码设备是接收黑色条块的反射光来识别商品的

C.黑色条块的较粗部分比较细部分的反射光弱一些

D.黑色条块的较粗部分比较细部分的反射光强一些

8、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是赞美泉城济南趵突泉美景的佳句.其中“波涛声震大明湖”形容了泉水喷涌时产生的声音( )

A.音调非常高

B.音色非常美

C.响度非常大

D.节奏非常快

9、如图,将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红、蓝圆环粘成“8”字,将其竖直放入水中,下边的蓝环刚好浸没。关于在水面上方看到的现象,判断正确的是(  )

A.水中的蓝环是光的折射所成的虚像

B.红环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实像

C.红环在水中的“倒影”比水面上的红环更明亮

D.红环在水中的“倒影”和看到的蓝环完全重合

10、下列设计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是(       

A.磁悬浮列车

B.传动轴承加润滑油

C.饮料瓶盖上刻有花纹

D.签字笔笔尖安有滚珠

11、陶埙,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中国最原始的吹奏乐器之一。最早文献记载始于《诗经》“如埙如篪”,还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诗句。如图所示是演奏者正在吹奏陶埙的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是由于陶埙振动产生的

B.用力吹陶埙,改变陶埙声音的响度

C.上音乐课时,音乐老师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是噪声

D.吹奏陶埙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12、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粗铜丝拉伸后变成了细铜丝,密度变大

B.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冰后密度变大的缘故

13、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下列诗句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笛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我们能分辨“鸟语”和“泉声”,是因为响度不同

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诗人“放歌”时声带没有振动

14、青少年学生一定要多参加户外运动,这是因为太阳光中的某一种光波可以促成维生素D的活化,从而促进骨骼对钙的吸收,这种光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红色光

D.绿色光

15、不同材料制成的甲、乙两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B.若甲、乙质量相等时,

C.若甲的体积为时,其质量是60g

D.若乙的质量为15g时,其体积是

16、我国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智能配送机器人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取货码、扫描二维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如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下面涉及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是光源,发出的光照亮手机

B.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进行识别

C.机器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D.“刷脸”时,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形成虚像

17、下列对中华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花明月暗笼轻雾——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秋阴不散霜飞晚——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18、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从8cm逐渐变为4cm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保持不变

B.铅笔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逐渐增大

C.铅笔的像的高度逐渐增大

D.铅笔的像的高度保持不变

19、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20、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如图是远处物体在某人眼睛里成像的光路图,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2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时涉及的声学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

A.调节琴弦的松紧是为了改变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

B.琵琶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琵琶声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优美动听的琵琶声不可能是噪声

22、小西正用新买的一款5G智能手机与同学通话,这款手机的质量最接近(  )

A.20克

B.200克

C.2000克

D.20000克

23、我国古代青铜器在世界上出类拔萃。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工匠先将铜料加热,制成铜液,然后将铜液灌进模具,冷却成型,铸造初步完成。铸造青铜器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熔化后凝固

B.先液化后凝固

C.先熔化后凝华

D.先汽化后升华

24、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教室的高度是1.8m

B.人步行速度为5m/s

C.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3s

D.普通人跑100m所用时间为15s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如图所示为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的成像示意图,矫正时所配戴眼镜的镜片应是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26、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叫机械运动。小鸣在上物理课时,从座位上去讲台前“演板”,他相对讲台是___________的。

27、中考考场静悄悄,穿高跟鞋监考的老师在考场巡回监考,发出“咯哒咯哒”响声,这是因为鞋跟敲碰地面___________而产生的。为避免影响考生答题,监考时规定,老师不准穿高跟鞋来监考,这是从___________处控制噪声的。

28、小明调节如图所示的教学投影仪,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楚的画面。这时,教室后排的同学请他将屏幕上的画面调得再大一些,则小明的操作应当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少”)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向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29、在如图所示的漫画中,黑、白两个蜗牛在进行爬行比赛,它们同时从起点O出发,终点为A.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知时间相同时,通过的路程越______,运动越快;分析比较甲、乙、丙三图可知通过的路程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______,运动越快.物理学中用______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0、身高为1.7m的小明,站在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高度为1.5m的平面镜前6m处,则小明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m,镜中的像的高度为________m;如果小明向平面镜走近2m,则镜中的像到小明的距离为________m,像的高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透镜向左移动______cm,光屏上会再次出现蜡烛清晰的像。

32、如图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以烟雾,倒扣在桌面上,在杯底放一个凸透镜或凹透镜,用手电筒射出一束平行光束,垂直照射透镜。此过程在探究透镜___________问题,杯中充以烟雾是为了___________。由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__作用。

33、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转播速度是_______m/s,地球的周长约4×107m, 电子邮件在光缆中绕地球一周大约需要_____________s(保留两位小数)。

34、如图(a)、(b)所示反映了力的作用效果,(a)图主要反映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b)图主要反映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他们都是利用控制力的大小、方向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达到的。足球最终落到了地面上,这是因为足球受到_______________作用。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如图甲所示)。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地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测力计,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________;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________(前两空填增大”“减小不变”)。比较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变化量FA和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变化量FB,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________(“>”“<”“=”)FB′。

(2)通过分析,你认为应提醒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甲、乙两图的两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山地车轻便实用,很受人们喜爱.一辆整车质量为10kg的山地车,车架由碳纤维材料制成,其体积为2500cm3,质量为4.5kg.运动员骑行时,山地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1.2×105Pa,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cm2•g10N/kg.试问:

1)山地车在设计和使用上应用了很多物理知识,请写出其中一条:

2)碳纤维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运动员的质量是多少?

4)若运动员在平直公路上以5m/s的速度匀速骑行了10min,所受阻力为32N,则运动员的骑行功率是多少?

 

37、为探究机动车刑事冤违章驾驶的危害性,招募支援记者进行了如下实验。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如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 0.4s 。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 20m / s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33m ,求:

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减速经过的距离;

2)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仍以原来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 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

38、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图像。若分别用甲、乙两种物质制成质量均为100g的实心物块,将甲、乙两物块叠放,用一根轻质细绳把它们牢固的系在一起后,放入大容器的足量水中。g取10N/kg。

(1)请通过计算判断:系在一起的甲、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的状态;

(2)求:系在一起的甲、乙物块在水中静止时,排开水的总体积V排总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在图中作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

40、如图,一架飞机正在空中水平匀速直线飞行。请在图中画出飞机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力的作用点画在O点)。

41、如图,木块A沿着斜面下滑,请在图中画出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