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日照市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5题,共 125分)

1、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B.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有限

C.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任何溶液的溶剂都是水

2、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下列有关常见酸、碱、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稀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B.熟石灰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C.农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3、钛和钛合金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金属钛(Ti)呈灰色,强度高且质地轻,韧性超过饨铁两倍。钛合金具有强度高、耐腐蚀、耐热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用金属材料等领域。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值为8

B.钛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22

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D.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金属及其合金的用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特性。下列对钛及其合金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金属钛韧性强,用作导线

B.钛合金密度小、强度高,用作航空航天材料

C.钛合金强度高、耐腐蚀,做医疗器械

D.钛合金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制造人造骨骼

【3】为探究钛合金中钛、铝、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甲试管中钛片无明显变化,乙试管中钛片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B.

C.

D.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为2:1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无误的是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品红在冷水中比在热水中扩散更快

C.木炭与氧化铜粉末加热反应生成红色的铜

D.往滴有酚酞的水中通入氨气,溶液变红

6、某有机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物中二氧化碳、水蒸气、二氧化硫,下列对该有机物的推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硫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氧、硫元素

7、化学为生活服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用于制造卫星天线的形状记忆合金属于复合材料

C.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8、某小组用NaCl固体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称量氯化钠固体6g

B.实验中选用25mL规格的量筒

C.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漏斗

D.用量筒量水时俯视液面,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9、我国古代人民用汞来溶解矿物中的金,得到金汞齐(一种合金),再从中提取出黄金,在物质分类上金汞齐属于

A.单质

B.混合物

C.化合物

D.氧化物

10、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变化观:醋的酿造和铁丝燃烧都是氧化反应

B.微粒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守恒观:10 mL水和10 mL酒精混合后体积为20 mL

D.结构观:铝原子和镁原子都具有3个电子层,都处于第三周期

11、如图是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将物质加入到 水中充分搅拌,得到 的饱和溶液

B.点表示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时等质量的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D.将 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升温至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为

12、高锰酸根()在水中呈紫红色,高锰酸根()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4

C.+6

D.+7

13、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14、水煤气中的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加

C.生成物丁的化学式为CO2

D.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3

15、布洛芬(C13H18O2)是一种家庭常备解热镇痛药,常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肌肉痛等,也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下列关于布洛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洛芬由3种原子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206g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

D.一个分子中含有33个原子

16、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将在北京2022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制冰过程中投入使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在跨临界直冷循环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没有发生变化

B.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D.二氧化碳分子不再运动

17、下列物质在O2中充分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A.C2H2

B.NH3

C.C2H5OH

D.CO

18、宏观的物质都是由微观的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

A.医用酒精

B.硫酸铜溶液

C.冰水共存物

D.黄金

19、如图所示,某同学向NaOH溶液中滴加了一定量的稀硫酸。实验结束后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探究NaOH溶液和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中和,该同学从烧杯中另取样于四支试管中,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加入Na2CO3粉末,无气泡产生

B.加入锌粒,无气泡产生

C.加入B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

D.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试液不变色

20、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浓硫酸稀释

B.闻气体气味

C.液体的倾倒

D.检查气密性

2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与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倾倒液体

D.过滤

22、下列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醋酸、纯碱、氯化钠、过氧化氢

B.硫酸、氨水、小苏打、干冰

C.碳酸、熟石灰、氯化镁、水银

D.硝酸、烧碱、生石灰、氯酸钾

2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氧气验满

C.连接仪器

D.添加稀盐酸

24、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2

B.O

C.NO2

D.Hg

25、“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B.使用一次性碗筷,方便快捷

C.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提倡绿色出行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二、(共1题,共 5分)

26、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项归纳合理的是

A.化石燃料

B.CO的化学性质

C.氮元素的化合价

D.水的净化方法

三、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我国科学家开发出新型催化剂,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微观示意图如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

(2)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应采用__________结晶法提纯甲。

29、我们做过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

(1)写出硫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是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会闻到刺激性气味,这是由于分子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

30、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1)黄河水浑浊是因为水中含有______(选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

(2)河水是软水还是硬水,可用_______检验。

(3)“引黄人晋”工程解决了我省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字母)。

A.使用节水型马桶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31、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下列成语的原意与燃烧不相关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卧薪尝胆   B釜底抽薪   C火上浇油   D煽风点火

(2)古籍《天工开物》就有“煤饼烧石成灰”的记载,指高温条件下碳酸钙转化为生石灰。

①“石”转化为“灰”的反应属于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灰”遇水成浆Ca(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2、(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安全依靠于规范的实验操作和良好的实验习惯。请回答下列的实验安全问题:

(1)实验中闻气味的正确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A扇闻

B把鼻孔凑到试剂瓶的瓶口上方

C方法不讲究,只要能味到气味即可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朝前方  

B不要对着自己和别人  

C朝自己

 

33、水可以造福于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预防和消除对水源的污染,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举两例)___

34、填表

元素名称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元素符号

_____

Cu

_____

Ne

_____

Na

_____

Ca

_____

Ag

 

 

35、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已知:“●”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

请回答:

1ABC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过程I中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过程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 分子种类改变 B 分子间隔改变   C 物理变化   D 分子个数未变

36、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图3中x的数值是______

(2)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含义。

①构成某硫单质的分子中含有8 个硫原子______

②硫原子易得电子形成硫离子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仪器的名称a______,b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3)小王同学想用F装置收集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那么小王在操作过程中应先______后将产生的气体从F装置的______端(填“c”或“d”)通入该气体进行收集。

(4)装置B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相比较装置G而言,装置B的优点是______

(5)装置G可用于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则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

(6)请阅读表中资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制取气体的药品

制取气体的反应条件

气体的物理性质

氯气

MnO2固体和浓盐酸

需要加热

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室制取氯气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装置A或B,理由是______

38、有实验室里,常采用下列实验装置制取合收集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选择A装置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在实验室里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制取氢气时,选择装置F作为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某同学制取二氧化碳时,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进气管应该为___________(填字母);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五、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木炭、硫等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氧气中剧烈。由此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

(2)请设计实验,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______

(3)化学反应有多种类型,氧化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氧化反应又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两种。请你举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缓慢氧化的事例_____

40、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前后涉及的化合物共有_____种,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分析微观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还有(各写一条)

宏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