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阳泉市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飞扬”(如图)的设计采用液氢作燃料,由于手持火炬内部空间狭小,需要通过高压储存氢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炬燃烧时会产生耀眼的白光

B.高压储存氢气是因为氢气分子间有间隔

C.火炬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D.高压储存氢气是通过压缩使氢气分子体积变小

2、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在化工、医药、纺织及交通运输行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甲醇(CH3OH)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属于氧化物

B.甲醇由6个原子构成

C.甲醇中含有2个H2

D.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3、经过各方救援力量奋力扑救,北碚区缙云山山火得到有效封控。在这场与山火的拉锯战中,“以火灭火”的方式,助力了阶段性胜利时刻的到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林发生火灾时,应逆着风向跑离火场

B.用水灭火的原理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防止大火蔓延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D.“以火灭火”可隔绝山火燃烧所需要的氧气和可燃物导致火熄灭

4、10℃时,将3g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如图1),充分溶解后,甲中有固体剩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C.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由线为b

D.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从两者混合液中分离出甲物质

5、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无色透明的固体

B.金刚石、石墨和的化学性质差异大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6、锶(Sr)常用于制造合金、光电管、照明灯,其化学性质活泼,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锶。结合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Sr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氧原子的质子数是16

C.Sr原子的质量主要由构成其原子核的质子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决定

D.氧化锶的化学式为SrO

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下列做法有利于控制PM2.5的是(  )

A.植树造林

B.燃放鞭炮

C.露天焚烧垃圾

D.工厂排放烟尘

8、下列关于水资源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故供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水资源极为丰富

B.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应当爱惜它

C.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水量少

D.水资源的不足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

9、“达菲”主要成分为莽草酸(C7H10O5),对抗流感病毒有很好的疗效。下列有关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是174g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

10、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各组物质所用试剂或方法选择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CaO中的CaCO3

高温煅烧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点燃

C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

D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

A.A

B.B

C.C

D.D

11、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操作)

A

除去氯化钾粉末中少量的氯酸钾

加适量二氧化锰后,充分加热

B

鉴别空气、O2、CO2三瓶无色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燃烧情况

C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氧化铜粉末

通入足量的CO,加热

D

区分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滴加肥皂水

A.A

B.B

C.C

D.D

12、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a

B.H

C.

D.

13、《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三七素(C5H7N2O5)是传统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有关三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七素属于氧化物

B.三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g

C.三七素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D.三七素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14、在实验室,取适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化学用语与其含义不相符的是

A.2O2——两个氧分子

B.K+——钾离子

C.K2MnO4——高锰酸钾

D.——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4

【2】下列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有关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点燃酒精灯

C.加热高锰酸钾

D.收集氧气

【3】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后的固体一定是混合物

D.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15、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6、下列实验目的通过对应实验方法无法实现的是

A.鉴别H2和CH4一点燃后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干燥的冷烧杯

B.鉴别硬水和软水一加入肥皂水,观察是否有大量泡沫

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一伸入燃着的小木条,观察火焰情况

D.检验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否为可燃物一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白烟

17、下列从不同的化学观念对物质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能用于制取氧气的物质,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分类观:空气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所以空气是混合物

C.结构观:CO和CO2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二者化学性质不同

D.变化观:氮气经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液态,此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18、下列关于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C.工业上炼铁的化学方程式是

D.从微观看,铁由铁原子构成

19、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约能源。如右图所示的四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中最节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从宏观、微观相联系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学科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能分解

B.金刚石很硬,石墨很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地运动且间隔发生改变

D.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21、为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应做的实验是(图中的小花为浸润过石蕊后烘干的纸花)(  )

A.①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氢元素

比较铁、铝金属活动性

根据反应前后总质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23、以下四个图像与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C.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铝粉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D.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

24、2023年10月26日中国神州十七号飞船发射成功。其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该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2

B.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7:6

25、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化学成就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屠呦呦 —— 发现青蒿素

B.门捷列夫—— 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C.张青莲 —— 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D.拉瓦锡 —— 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6、“绿色中国”可持续影响力大会于2023年12月30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主题为“践行绿色理念,共话中国责任企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积极回收利用,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B.提倡绿色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发展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灯照明

D.增强比赛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现有下列物质:①氧气②氢气③河水④镁⑤氧化镁⑥空气⑦水。

(1)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

(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8、请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CO具有可燃性而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其原因是_____

2)工业上用焦炭和石英制备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不仅生成氧化镁、氮化镁,还有少量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镁的氧化物和另一种单质。

①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氮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

②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9、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了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可以燃烧的温度而采取的两个主要措施是        

 

30、用化学符号表示:

(1)空气中最多的气体______

(2)2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

(3)3个亚铁离子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氧化物______

(5)农村使用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6)氢氧根离子______

(7)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______

(8)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31、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2)天然气不仅可以作燃料,而且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①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

③用不同催化剂可使合成气合成不同的物质。下列物质仅以合成气为原料不可得到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甲醛(CH2O)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⑤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____

(3)煤化工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煤等物质转化为H2、CO和炭黑等一系列重要化工原料的生产过程。

①在点燃转化形成的H2和CO之前,应先______ 

②煤燃烧时排放岀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某电厂为防止环境污染,用石灰石浆来吸收二氧化硫,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2、2019年国庆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屠呦呦“共和国勋章”称号。她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在水中几乎不溶,加热易分解。

①青蒿素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写一条)。

②青蒿素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写一条)。

33、食品防腐保鲜有多种方法。

(1)减少食品保存环境中的氧气含量,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下列几种方法中,利用此原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抽真空               B 冷藏或冷冻

(2)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可防腐,原因是_______

34、工业上以空气为原料制备氧气的流程图如下:

(1)工业氧气属于________(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2)能利用上述方法分离氧气和氮气的依据是________

35、化学与生产、生活、能源、环境、健康息息相关。84 消毒液、医用口罩、医用酒精在新冠病毒防疫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84 消毒液的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表面活性剂和水等,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医用口罩对细菌、病毒有较强的阻隔作用。口罩贴合鼻梁部位的铝条很柔软,属于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

(3)75%的医用酒精可以消杀新冠病毒,其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6、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字母):

A.氮气B.液氧C.金刚石D.酒精E.活性炭F.石墨

1)可作火箭助燃剂的是_____

2)常用作电池电极的是_____

3)可作实验室燃料的是_____

4)可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某同学设计的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中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1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请你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在A-E中应选取装置______,若利用F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字母)端进入。如何检验CO2________________,若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现象是_______,小红对装置A进行了如图G的改进,这样改进后的优点有_____

(2)一段时间后,小明观察到棉球①、④变红,而棉球②、③不变色,由此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细心的小红发现棉球______(选填①或④)先变红,由此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

38、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

1A实验中用10mL量筒量取6mL蒸馏水,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A图中_________(填“a”或“b)的刻度线保持水平;

2B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 (填序号)

①红磷过量或足量

②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③装置气密性好

④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⑤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3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4D实验试管1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填名称),电解时常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电解所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g

反应前

35.6

反应后

34.8

(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结果精确到0.1g,下同)。

(3)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

 

40、请分析粗心同学下述实验失误的原因。

1)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药品时药品粘在试管壁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试管里固体药品加热试管破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蒸发操作时,蒸发皿内液滴飞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