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汕尾市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有关氢氧化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质制备:工业上,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钙

B.物理性质:氢氧化钙易溶于水,可配制出澄清石灰水

C.化学性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呼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

D.常见用途:农业上,氢氧化钙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等

2、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不一定是单质

B.反应①的条件一定是点燃

C.反应②属于分解反应

D.反应③常用于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

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则温度越高,氧气的溶解度越小

B.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C.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D.有机物中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有机物

4、在密闭容器中,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反应后,只有丙的质量增加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

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5、“84”消毒液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有效成分中的氯元素为+1价,则“84”消毒液中有效成分的化学式可能是

A.NaCl

B.NaClO

C.NaClO3

D.NaClO2

6、做家务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原理

A

将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

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

煮菜时,发现煤气炉的火焰呈黄色,把进风口的旋钮调大

提供充足的氧气,使其充分燃烧

C

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D

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活性炭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A.A

B.B

C.C

D.D

7、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H2O2H2↑+O2

B.C+CO22CO

C.2H2O22H2O+O2

D.CH4+2O2CO2+2H2O

8、土壤的酸碱度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以下提示,从土壤的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A.茶:最适宜的pH范围4.5-5.5

B.油菜:最适宜的pH范围5.8-6.7

C.西瓜:最适宜的pH范围6.0-7.0

D.甘草:最适宜的pH范围7.2-8.5

9、中国芯彰显中国“智”造。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个甲分子中有三个氯原子

B.乙的化学式是H2

C.在该反应中乙和丙的质量比为1:14

D.该反应中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10、鉴别分别盛装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A.分别倒入澄清石灰水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观察气体颜色

D.将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加入集气瓶中

11、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A.:“+2”表示在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是+2

B.2Fe3+:“2”表示两个亚铁离子

C.CO2:“2”表示二氧化碳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D.S2-:“2-”表示硫元素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

12、保存珍贵文物可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作保护气,该气体是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13、铝合金中主要含铝、铜、镁三种金属,为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明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小亮同学认为乙、丙实验对验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没有作用,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

A.乙、丙都可以省去

B.乙、丙都不能省去

C.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

D.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

14、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少量试剂的反应——试管

B.取用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取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

D.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

15、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16、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1连接的电源正极一端

B.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为O2

C.产生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该实验可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17、取Mg和MgO的混合物6.4g,加入一定质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4.0g(MgO+H2SO4=MgS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B.生成H2为0.2g

C.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40%

D.混合物中金属镁的质量为4.8g

18、2022年11月12日,云海三号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并顺利展开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天线。如图为钛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钛属于金属元素

B.钛元素符号为Ti

C.钛的原子序数为22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1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塞紧橡皮塞

B.倾倒液体

C.过滤操作

D.检查装置气密性

20、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涉及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液氮

B.氨气

C.一氧化氮

D.硝酸(HNO3

21、葡萄糖(C6H12O6)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基本糖类物质,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葡萄糖由3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属于无机物

C.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在几万以上

D.葡萄糖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 1

22、下列实验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叶脉书签

B.自制汽水

C.钟乳石的形成

D.海水晒盐

23、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起在杭州举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奥体主体育场屋面采用的新材料铝镁锰板,属于金属材料

B.主体育场的“花瓣”钢结构造型采用压弯成型技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C.亚运火炬“薪火”的燃料是生物天然气(主要成分H2、CO),利用了它们的可燃性

D.亚运会中国代表团穿着的服装主要成分为涤纶,属于天然材料

24、2023年环境日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

B.大力砍伐树木

C.坚持绿色出行

D.就地焚烧垃圾

25、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织网

B.高炉炼铁

C.钢铁锈蚀

D.湿法冶金

26、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的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A.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B.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C.蜡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回答下列有关的题。

(1)CO可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CO具有   性;

(2)CO与CO2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  

(3)石墨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原因是  

(4)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但性能不同,原因是  

 

28、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或元素的名称。

_____;硫_____;钾_____

Al_____P_____Ca_____

29、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铁原子___________

(2)4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

(3)氯化镁中镁的化合价是正二价___________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0、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宏观现象:__________

(2)生石灰(CaO)经常被人们用于做食品干燥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其作为干燥剂的原因_______

(3)为了检验生活中所使用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最简单可行的办法是使用___进行测试。

31、写出下列化学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反应:___________

(2)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反应:___________

(3)实验室氯酸钾制氧气:___________

(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

32、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煤、天然气和_____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2)随者全球能源使用量的不断増长,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_____(填1种)等。

3)下列关于能源与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 酒精属于可再生能源,适量加入汽油中可作为汽车燃料,减少尾气的污染

B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最常见的就是燃料的燃烧

C 将煤块粉碎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充分

D 使化石燃料充分燃烧,不但能节约资源,还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可作为柴油替代资源的清洁燃料,可由水煤气生成的合成气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请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2CO+_____CH3OCH3+H2O。二甲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33、某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具体操作:在燃烧匙中放少量的硫粉,点燃后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集气瓶底部有较多量的水,观察到实验现象后,回答下列问题: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实验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水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34、用化学式填空:

(1)氢气_______

(2)氧气_______

(3)_______

(4)二氧化硫_______

(5)氧化钙_______

(6)氢氧化钙_______

(7)氯化钠_______

(8)碳酸钠_______

(9)硫酸铜_______

(10)硝酸铵_______

35、按要求解答

(1)请完成下列表格: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______

0

1

1

______

12

______

______

17

18

______

35.5

(2)乙醇是一种未来的清洁环保型车用燃料,其化学符号为C2H5OH,请回答

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______个原子。

②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______个氢原子。

③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C:H:O为______

④已知某原子中共有82个粒子,其中52个粒子带电,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

36、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铜常用作导线是因为具有良好的_______性。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做_______剂。

(3)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_____(填化学符号)。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某兴趣小组根据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参与并回答:

1)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若用B装置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制取氧气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时才能开始收集。

3)写出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判断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要想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需要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

5)已知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很难溶于水,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若实验室要制取少量氢气并收集,最好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

38、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2)A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操作是______

(3)实验室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若需制取多瓶CO2,为了在制取过程中便于补充稀盐酸,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

(5)实验室通过加热浓氨水制取并收集NH3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组合而成的装置。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甲,乙,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是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丙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图一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时,将等质量的A和B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并恢复至原温度后,现象如图二所示。

①图中P点的含义_____________

℃时,5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A______克。

③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_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的溶质是_______(选填“A”或“B”)。

④若A中混有少量B,提纯A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

⑤关于图二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 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B. 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C. 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 将温度升高到℃,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