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乌鲁木齐市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B.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C.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这是重要的化学观念。下面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用作钻头

B.氧气有助燃性—用作燃料

C.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保护气

D.钨的熔点高—用于制作灯丝

3、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倾倒液体

C.添加锌粒

D.溶解氢氧化钠

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则质子数相同的一类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B.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铁制品比铝制品容易生锈,所以铁比铝的化学性质活泼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读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   

D.固体药品的取用   

6、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分子的体积变大

B.端午时节粽子飘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晴天湿衣服比阴天干得快——晴天气温高,分子运动速率快

D.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7、有关物质的量,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的符号是“M”

B.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微粒数

C.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D.物质的量可将宏观质量与微粒数量建立联系

8、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

A.金属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作导线

B.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的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C.水变成水蒸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受热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

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吸附性强,可用做冰箱除味剂

9、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本身的体积受热增大,遇冷缩小

B.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二手烟”—微粒在不断运动着

D.金刚石不导电而石墨导电—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0、实验课上,同学们设计了如下4个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证明CO2密度大于空气

B.探究CO2能否与水反应

C.验证铁的锈蚀与氧气有关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1、推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素养之一。下列宏观实事与解释或结论不一致的是

A.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B.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出现银白色的固体,可推测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比较大,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12、火灾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发现天然气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

B.室内起火时要赶紧打开门窗通风

C.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把电动车推进室内长时间充电

13、在以下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的是

A.NO2

B.N2

C.HNO2

D.NH3

14、2022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中,把实验中用到的“石棉网”全部改用“陶土网”。石棉网中的石棉纤维主要成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五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由14个原子构成

C.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2

D.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6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氢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C.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D.原子中,由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16、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还原性

B.熔点高

C.难溶于水

D.常温下呈固态

17、2023年9月23日在杭州举行的亚运会开幕式活动表演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击鼓迎宾

B.歌唱祖国

C.国旗升起

D.火炬传递

18、5角硬币的外观呈金黄色,它是铜和锌的合金,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下列鉴别方法中错误的是

A.加盐酸

B.看颜色

C.加氯化铜溶液

D.测密度

1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胆矾研碎

B.粮食酿酒

C.干冰升华

D.冰雪融化

20、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21、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验证蜡烛燃烧产物有水

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实验设计

   

   

   

   

A.A

B.B

C.C

D.D

22、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节假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鼓励开私家车出行,带动经济发展

C.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D.为满足社会用电需求,更多地进行燃煤发电

23、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2KMnO4K2MnO4+MnO2+O2

B.4P+5O22P2O5

C.2CuO+C2Cu+CO2

D.NaOH+HCl=NaCl+H2O

24、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B.室内起火,立即开窗通风

C.进入加油站,禁止吸烟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乘电梯迅速逃生

25、科学思维是在化学学习中基于事实与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对不同信息、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与批判,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是化学核心素养。下列示例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性质相同

B.分类:氮气、二氧化碳都能用作食品包装时的保护气,故它们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C.载人飞艇用氦气而不用氢气,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性质比氢气更稳定

D.归纳: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氨分子是由氨原子构成的

26、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结构观: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

B.分类观: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C.变化观: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D.微粒观: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生活、生产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约占空气体积的21%的气体是______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来鉴别软水和硬水。

(3)通过_________的办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

28、知识的归纳与整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知道有下列反应:

①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②硫+氧气二氧化硫

③镁+氧气氧化镁   ④一氧化碳+氧气 二氧化碳

1)写出这些反应的两点相同点:

其一:__________________;其二:_______________

这些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反应,同时也属于_________反应。

2)还有反应:⑤ 氧气+氢气,反应⑤所属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反应⑤和反应①都有氧气出现,这两种情况氧气的区别是____________

29、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石蜡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石蜡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硬度_______(较大或较小);密度比水______(大或小)。

(2)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_______,可能含有的元素是(填名称)_______

30、家庭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中小餐桌有的是用玻璃钢制作的。玻璃钢属于___________(填“金属材料”“合成材料”或“复合材料”)。

(2)厨房中常用的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材是___________

(3)厨房中常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洗洁精的___________作用。

31、化学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

(1)食品包装采用充气包装,其中的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回答一条即可)。

(2)自来水煮沸后有较多水垢出现,推测自来水为硬水,可在自来水中加入______进行检验;煮沸自来水,除了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还可以______

(3)日常生活中钢铁容易生锈,铁生锈是因为铁与______(填化学式)同时接触而导致,而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用文字表述)。

(4)给物质加热时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______扑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32、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元素______

22个汞原子______

33个水分子______

4+5价的磷的氧化物______

5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33、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①KMnO4 ②KClO3 ③H2O2 ④H2O,完全分解后所制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相同质量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含分子个数之比_____________

34、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液体取______,固体只需要_________。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常用的仪器是_________、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35、1是三种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由图1可知,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50℃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填名称)。

2)图1所示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

3)若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选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4)现有4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4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硝酸钾的______氯化钠的(选填“>”“=”“<”)。

5)若abc分别代表上述三种物质,图2是在室温下,烧杯中a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b物质的溶液和试管②中c物质的溶液的状态。当从室温升至60℃时,发现烧杯中a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试管①中b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c物质析出,写出abc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b_____c____

36、2019年是国际化学周期表年。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其中缺少的一项信息是___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周期。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某化学课外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A实验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移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表面变为黑色(CuO),细铜丝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沉”)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小气球先变鼓再变瘪。其中变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D三组实验充分反应并冷却至室温后最终天平不能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在B实验中,锥形瓶中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中进行。

(5)实验拓展: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如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制取液氮时,在氮气液化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分子的大小

②分子的质量

③分子间的间隔

④分子的数目

38、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____填序号),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用收集的氧气完成图F铁丝燃烧的实验,集气瓶中预先放入少量水的原因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

3)图G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用该装置不能完成的实验是___(填序号)

A 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氧气

B 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 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 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倡导低碳生活.要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三条即可)

1_____

2_____

3_____

40、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有错误,请改正。

(1)Ne____________;(2)H G____________;(3)绿Cl____________;(4)MN____________;(5)Mg____________;(6)Cd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