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通常CO有剧毒、可燃,CO2无毒、不可燃——分子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电解水实验产生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2、了解防灾减灾知识有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
B.家用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C.一旦发生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119
D.森林发生火灾,可在大火蔓延的线路上砍掉一片树林设置隔离带来灭火
3、向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入稀硫酸,该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N点时的溶液一定呈红色
B.M→N过程中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
C.P点时的溶液能与铝发生反应
D.M→P过程中生成的硫酸钠不断增加
4、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3)会致癌,已被禁用,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A.+1
B.+3
C.+5
D.+4
5、缺锌会导致生长迟缓,如图为锌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锌原子的质量为
B.锌的原子序数为30
C.锌原子核外有四层电子
D.锌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6、下列活动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烤肉
B.剪纸
C.酿酒
D.呼吸
7、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是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B.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可延长食品保质期
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化工厂加高烟囱可以减少空气污染
8、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棉纱织布
B.伐木造船
C.烧制陶瓷
D.甘蔗榨汁
9、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石灰石
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碱溶液使无色酚酞变红,则使无色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10、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丁烷气体,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松开开关,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丁烷分子的体积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11、下列文物中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清代瓷盘
B.明代书画
C.西周铜鼎
D.宋代石函
12、“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下列民俗活动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抛绣球
B.蒸五色糯米饭
C.对山歌
D.打铜鼓
13、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洗洁精可以将油污溶解除去
C.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用明矾杀菌消毒
D.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4、下列图象与对应操作一致的个数有
|
|
|
|
①分别向等质量的氧化镁、氢氧化镁固体中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 ②向一定质量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至过量 | ③分别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形状大小相同的镁、铝 | ④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钙加入饱和石灰水,再恢复至室温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15、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可用于发射火箭。下列物质不可能是高氯酸铵分解后的生成物是
A.O2
B.CO2
C.C12
D.H2O
16、已知反应:X+CuO→Cu+Y(反应条件已省略),X、Y均为纯净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Y中,同一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同
B.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小于生成的Y的质量
C.常温下,X、Y一定是气体
D.若X是单质,则Y一定是氧化物
17、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能生成(a-b)g氧气
B.P点处固体成分是氯酸钾和氯化钾
C.在反应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
D.在0-t1时段,MnO2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不断增大
18、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以下关于物质的构成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水分子构成
B.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C.铁由铁原子构成
D.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19、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
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
20、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原子结构模型
C.单质和化合物关系
D.微粒与元素的关系模型
21、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观点对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观: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
B.微粒观: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
C.变化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D.守恒观:2g氢气和2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4g水
22、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作出猜想:金属铜锈蚀的条件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必须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23、云南拥有丰富的钛资源,是国内主要钛矿产地,下列有关钛(相关信息如图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
B.钛属于金属元素
C.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为阴离子
D.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24、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25、工业上合成氨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前后氢原子个数改变
D.该反应中涉及两种单质
26、“秘色瓷莲花碗”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陶瓷的制造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练泥拉坯
B.印、利、晒坯
C.刻花施釉
D.烧窑彩绘
2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2)图2的集气瓶中加入的液体可能是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8、给下列物质分类,将编号写在横线上。
①二氧化硫 ②氮气 ③红磷 ④净化后的空气 ⑤氧化汞 ⑥加热高锰酸钾后试管中的固体物质 ⑦矿泉水 ⑧蒸馏水 ⑨硫 ⑩过滤后的海水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
29、1.8g水通常状况下为1.8mL,加热变为水蒸气后约为2240mL,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本身___(填“发生了”或“没有发生”)改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____(填“不变”“加快”或“减慢”),水分子间的间距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这个过程发生的是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0、在人们熟知的化合物中,对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莫过于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认识水的组成:
其中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电解水实验中,通过检验生成的气体得出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研究属于________研究。(填写定性或定量)
(3)生活中的用水因可溶性钙、镁含量不同可分为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_方法来使硬水软化。
(4)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是造成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碳酸氢铵(NH4HNO3)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肥料,请列出NH4HNO3中氮元素质量分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
31、汽油________(填“是”或“不是”)石油加工的产品。乙醇(C2H5OH)俗称酒精,属于__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其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2、如下图,A、B、C、D、E各代表铁、水、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D 。
(2)写出B与C反应的方程式 。
(3)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 _ _。
33、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1)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______。
(3)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34、生活中许多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
(1)透明的金刚石、深灰色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石墨和金刚石化学性质相似,由此推知金刚石可能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形似足球的石墨烯(C60)可以用于超导、催化领域,它是由_____(填“原子”或“分子”)构成的。
(3)木炭、活性炭都具有___________的结构,因此都具有吸附能力,请写出活性炭的一种用途________
35、2019年,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
(1)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2)写出+6价硫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
(3)标出H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4)硫酸钠(Na2SO4)中所含阴离子的符号为______。
36、电解水实验时,与一个电极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10mL,则另一支试管中的体积为_____。
3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A、E装置连接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_(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时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__,化学性质__,__。
38、下图是初中常见的实验装置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②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来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小组同学收集了一瓶氧气,进行硫燃烧的实验,实验后向瓶中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从A~E中选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与水蒸气,欲将混合气体通过两个F装置得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则第一个F装置中盛放足量___________(选填序号:①饱和氢氧化钠溶液、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第二个F装置中盛放足量___________(填药品名称)。
(4)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氨气,已知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选择F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该从___________口(填“a”或“b”)进入。
39、碳家族是是化学世界里最大的家族,一直受到人们关注。
(1)甲烷(CH4)— 最简单的含碳化合物。
①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已知在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22CO2;CH4+2O2
CO2+2H2O。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的CO和1米3的CH4,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③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H2和C2H6 B.H2和C2H2 C.CO和C2H6 D.C2H2和C2H4
④甲烷和水反应后可以制成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反应后所得的水煤气是混合物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种 D.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2)CO2 — 常见的含碳化合物
①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实验室逸出CO2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②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转化为CO2和N2,该反应中CO和NO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用下图装置检验气体是否是CO2,瓶内装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若用右图装置收集CO2,CO2应从______通入。
④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本次实验中所用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把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 | 剩余固体的质量 |
第一次加入10g | 4.0g |
第二次加入10g | 3.0g |
第三次加入10g | 2.0g |
第四次加入10g | Xg |
第四次加入10g | 0.5g |
请计算:
Ⅰ.表中X的数值是______
Ⅱ.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
Ⅲ.这些样品完全反应共产生CO2的质量是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g)
40、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干洗店都是使用四氯乙烯(C2C14)作干洗剂。四氯乙烯干洗剂并不是理想的干洗剂,它已经被国际研究机构列为2A致癌物。残留在衣服上的四氯乙烯可以部分进入人体,对人造成伤害。请你根据四氯乙烯化学式计算:
(1)四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2)四氯乙烯中碳元素与氯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3)83 g四氯乙烯中所含碳元素质量与多少g酒精(C2H5OH)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