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梧州市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CO中混有的C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除去CuO粉末中的碳粉:空气中灼烧

C.除去Cu中的CuO:加入过量的碳粉并高温

D.除去CO2中混有的CO:在氧气中点燃

2、化学行业中把材料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等。金属材料在现实生活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金属材料的运用与金属所具有的性质不一致的是

A.制造白炽灯灯丝——熔点高

B.制造飞机——坚硬而质轻

C.制造锅具——硬度大

D.用不锈钢制作手术刀——耐腐蚀

3、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如图是载人航天器中发生的一微观反应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只涉及一种氧化物

B.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分子种类不变

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可能不变

B.反应过程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甲物质的化学式为C4H12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7

5、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下列图标适合贴在存放浓硫酸的药品柜的是

A.

B.

C.

D.

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Cl

B.N

C.S

D.H

7、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双氧水(H2O2

B.二氧化硫(SO2

C.二氧化碳(CO2

D.液态空气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9、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空气能被压进车胎内,是因为分子受压变小了

B.氢气可以燃烧,而氮气不可以燃烧,是因为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C.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是因为原子间的间隙随温度的改变发生了改变

D.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和电子所带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

10、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节假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B.鼓励开私家车出行,带动经济发展

C.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D.为满足社会用电需求,更多地进行燃煤发电

11、下列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手工刺绣

B.矿石粉碎

C.粮食酿酒

D.木制雕刻

12、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一定量的镁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向盛有一定量MnO2的烧杯中不断加双氧水

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制氧气

A.A

B.B

C.C

D.D

13、以下是“铜绿性质实验”的操作抓拍,规范的是

A.取用铜绿

B.塞紧瓶塞

C.加热铜绿

D.处理废渣

14、“吃出营养、吃出健康”是人们普遍的饮食追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和瘦肉中蛋白质含量丰富

B.人体所摄入必需元素越多越有利于健康

C.常吃水果、蔬菜,可以预防坏血病

D.不吃霉变或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15、如图所示是一些概念或物质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下列选项中的内容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选项

A

纯净物

化合物

氧化物

B

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C

导体

金属

D

固体

非金属固体

硫磺

A.A

B.B

C.C

D.D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过程得到自来水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CO2和CO的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D.电解水实验中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7、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葡萄糖

B.加碘盐

C.赤铁矿

D.食用醋

18、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O

B.Al

C.N2

D.C60

1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验证H2的燃烧产物

B.鉴别H2O和H2O2溶液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除去N2中的O2

A.A

B.B

C.C

D.D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B.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D.用排水法可以收集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21、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选项

归类

内容

A

常见合金

青铜、硬铝、不锈钢

B

常见溶液

盐酸、碘酒、蒸馏水

C

微量元素

钙、铁、碘

D

可燃物质

氢气、氧气、天然气

A.A

B.B

C.C

D.D

22、下列生活用水的四个情景中,描述错误的是

A.将自来水煮沸可降低其硬度

B.茶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中生物靠易溶于水的氧气呼吸

D.用水灭火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3、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干冰易升华,可用于人工降雨

B.氧气具有氧化性,可作为燃料

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为保护气

D.石灰石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生石灰

24、为了将二氧化碳中混入的一氧化碳除去,得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四位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将混合气体点燃,使一氧化碳充分燃烧

B.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

D.将集气瓶口朝上,移开玻璃片使一氧化碳气体逸出

25、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防锈一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

B.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一洗洁精能将油污溶解

C.石油气被液化储存于钢瓶一分子之间的间隙改变

D.日常生活中用活性炭净水一活性炭可以消毒杀菌

26、布洛芬(C13H18O2)具有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下列有关布洛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33个原子构成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相对分子质量为206g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18:2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金属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物,是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1)《天工开物》中记载铁器淬与胆矾水中,即成铜色也。书中提及的胆矾水为硫酸铜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公元1世纪时,铁在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然而一般铁制品容易生锈,一种防锈的方法是在金属表面喷漆,其防锈原理是_______

(3)“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一些部件使用镁铝合金制造,主要是利用其_______性质(写一条)。镁和铝熔炼成合金的过程中,只能在真空中进行,不能在空气中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写一个)

28、现有下列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C_______、D_______、H_______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要用到_______。(填字母)

(3)量取一定量液体除了图中某仪器,还需要_______。(填仪器名称)

29、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    B氧气   C氮气    D红磷    E干冰    F大理石

1)用于急救病人的是_________

2)可制作照明弹的是_________

3)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的是_________

4)可制用作烟幕弹的是_________

5)实验室制CO2的原料之一是_________

6)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

30、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______光,该反应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

(2)镁带燃烧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特征现象是发出_______

(3)碳酸氢铵加热分解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因此碳酸氢铵应______ 保存。

(4)绿色植物在光和叶绿素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C6H12O6),同时生成一种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的文字或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该过程将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31、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过滤操作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和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步骤Ⅱ中的物质X是     。(填物质名称)

(3)步骤Ⅲ中加入液氯会影响水质,现在使用一种新型净水剂铁酸钠,化学式为Na3FeO4,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4)通常经过上述步骤获得的“净化的水”仍是硬水,生活中可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  

 

32、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

(2)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应先对试管进行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3)如图D所示,清洗试管时,一般先用_____蘸去污粉洗涤,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33、化学与生活、杜会联系紧密,化学为人类提高生活质量做出了巨大贡献,请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全民的健康,我国推广使用强化铁酱油,这里的“铁”指的是______(选填“元素”或“原子”),大米、鸡蛋、青菜中蕴含丰富的营养素,其中鸡蛋富含______

(2)一些城镇家庭用罐装“液化气”作燃料,罐中所装的是液化石油气,它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石油属于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3)“复兴号”动车高速运行离不开铁轨,建造铁轨需要大量钢铁,钢铁属于______(填“合成材料”“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

(4)为了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节约资源,2020年南宁实行垃圾分类回收。通常,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以下物质能扔进绿色垃圾箱的是(填序号)______

A废纸盒                   B果皮               C空矿泉水瓶               D剩饭

34、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气体容易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______;液体,固体不易压缩是因为他们分子间的间隔小。

35、赤铁矿石是常用的炼铁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的化学式为_______,如果用100吨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炼铁,理论上可以炼出_______吨含铁量为96%的生铁。(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假设在反应过程中氧化铁中的铁元素全部转化成铁单质,且杂质中不含铁)

36、20184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我国今年地球日活动周主题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活动周从422日开始至428日结束。人类每年都向自然界索取大量的金属物资源随着金属材料使用量的增加和矿物资源的短缺,人们对金属资源保护的意识日趋增强。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为:(请写出两条)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A所示,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偏转,原因是______

(2)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B所示,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两位同学通过交流反思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装置中进行。

(4)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选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数目 ④分子质量 ⑤分子数目 ⑥原子质量

3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模仿工业高炉炼铁原理,在如图1所示装置中用CO还原CuO制取金属Cu。

(1)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开始前,需要先通一段时间CO,然后开始加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

(3)为确定反应的最佳温度,兴趣小组利用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仪来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的固体物质成分,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该图谱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不同晶态物质出现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400℃时,反应的固体产物中含有Cu和_____

②用CO还原CuO制取纯净的Cu,反应温度至少要控制在_____℃以上。

(4)取纯净的氧化铜80g放在玻璃管中,控制温度在上面中所选②的温度下实验,最终可制得铜的质量是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下列是有关氧气化学性质的三个实验示意图,请填写表中空格。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1)实验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实验Ⅱ中,瓶内预先加少量水的目的___________

3)实验Ⅲ中,检验生成物用到的一种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

4)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而像铁这种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也能够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这说明_________(从分子的角度解释)。

40、水是生命之源,回答下列有关水的知识。

(1)为了解决人们在野外生活和工作时的饮水问题,市场出现一种生命吸管,如图所示①中过滤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填字母),实验室中过滤操作中的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在生活中常采取的_________方法。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异色异味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2)从化学角度认识水: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电解水实验,若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