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氯元素的化合价从低到高顺序排列为:HCl,Cl2,X,HClO2,KClO3,那么X应是下列物质中的
A.NaClO
B.NaCl
C.HClO3
D.KClO2
2、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8,相对原子质量为226,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226
B.88
C.138
D.314
3、2023年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下列做法有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鼓励驾驶私家车出行
C.发展清洁能源
D.露天焚烧生活垃圾
4、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室内火灾,立刻开窗透气
B.电器着火时先断电
C.燃气泄漏时打开电风扇
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5、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生石灰:CaO
B.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C.2个锌离子:2Zn+2
D.60个碳原子:C60
6、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左端上升,该物质应是
A.硝酸铵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蔗糖固体
D.氯化钠固体
7、分别加热等质量的两种样品,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样品1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分离出样品1反应后的固体乙,与24.0g甲混合并加热,固体质量变化曲线与样品1的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24.0 | 2.0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2.0 | x | 1.9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x=20.1
C.该条件下丙和丁均为气体
D.乙是催化剂
8、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①;②3C60;③
;④
A.①中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B.②中表示分子的个数
C.③中表示离子的个数
D.④中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9、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楼道里禁止堆放纸箱等易燃物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10、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含义,其中正确的是
A.O2-中的“2”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CO2中的“2”表示一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
C.中的“2”表示一个钡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2N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1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氧
B.磁铁矿
C.铁锈
D.生铁
12、王安石用“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写梅花,能从远处闻到梅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由原子构成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闻气味
B. 量筒读数
C. 添加酒精
D. 连接橡皮塞和试管
14、某品牌加碘食用盐标签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2】下列关于该食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食盐为混合物
B.一袋该食盐中含KIO3(7.2~13.2)mg
C.炒菜时,最好在菜熟后加入该食盐调味
D.使用后,该食盐应放在密封、干燥的容器中保存
15、下列认识或做法正确的是
A.要把10g5%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为2.5%,可加水5g
B.洗洁精洗去餐具上油污的过程发生了乳化现象
C.将浓硫酸稀释可将水慢慢倒入浓硫酸中
D.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由于它们都含有金属阳离子
1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17、生产航天服的原料之一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Cl5H10N2O2),关于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氧化物
B.含有1个氮分子和1个氧分子
C.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18、属于氧化物的是
A.液氧
B.氧化钙
C.碳酸
D.氯化钙
19、下列物质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氮气 氧气
B.面粉 空气
C.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D.甲烷 氢气
20、下列关于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错误的是
①2NH3②SO2③O④
A.①中数字“2”表示2个氨分子
B.②中数字“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
C.③中数字“2”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
D.④中数字“2”表示一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21、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药品
B.添加酒精
C.从滴瓶中取液体
D.闻药品气味
2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装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属于氧化物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23、双氢青蒿素为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现有2.84g双氢青蒿素燃烧生成6.6gCO2和,则双氢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A.5:6
B.63:5
C.5:36
D.5:37
2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取用固体粉末
D.熄灭酒精灯
25、如图为碳和氧化铜反应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发生了反应
B.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生成的CO2
C.酒精灯上罩的网罩是为了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D.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26、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下列不符合“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北京倡议理念的是
A.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
B.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促发展可先污染后治理
D.加强绿色能源领域合作
27、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他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1)它们的水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 ___________;都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写出铁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2)浓盐酸有挥发性,敞口放置的浓盐酸,一段时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浓硫酸有 ___________性,实验室可用作气体干燥剂。
(3)不同的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28、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在生产生活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Ⅰ.南京青奥会开幕式上应用环保烟花,减少了金属粉末的使用,保护了环境。铁粉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在实验室进行此实验时,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Ⅱ.乙醇,俗称酒精,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1)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蒸酒时,去第一锅“酒头”,弃第三锅“酒尾”,“掐头去尾取中段”,是为“二锅头”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能闻到酒的气味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酒精溶液可消毒。如图为常温下,某科研小组测量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所需时间的实验结果。分析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Ⅲ.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某兴趣小组探究了灭火原理: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190℃,蜡烛的火焰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会观察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9、滨州市某供热公司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CaO)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煤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物质组成分类,煤属于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与上述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CaSOx中x的值为____________,其中钙、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30、有一种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少,还有一定臭味的生活污水,将其经过去渣、去臭处理后可作为厕所的清洁用水。问:
(1)除去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及泥少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可除去污水中臭味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其____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把生活污水回收处理,进行再利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______进入检验。
31、含义丰富的化学符号是独特的化学语言。根据下列符号回答问题:
①2N2 ②Na+ ③2H ④ ⑤CO2 ⑥
(1)能表示宏观物质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表示化合价的是______。
(3)①表示两个______。
(4)由②和④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5)⑤中数字“2”的含义是______。
32、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科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方式来实现二氧化碳的转化。
(1)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2)我国研发的“液态太阳燃料合成技术”如下图1所示。
①该过程的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____________能。
②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3)CO2转化为CH4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上图2所示。
①该转化过程中MgO的质量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以下措施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通过露天焚烧秸秆以增加肥效
B.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C.通过生物降解技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33、工整写出下列仪器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 _________
34、下列操作均有一处错误,将操作的错误之处及由此引起的后果填入表中:
| 错误之处 | 造成主要后果 |
A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5、请使用正确的化学符号填空:
(1)2个钾原子_______。
(2)氢氧化铜中的阳离子_______。
(3)天然气的化学式是_______。
(4)3个氖气分子_______。
(5)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_。
36、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 a.不得呈现异色 b.不得有异味 c.应澄清透明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其中“a、b指标”可以使用________物质达到。
(2)生活中可以采用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 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如图为过滤装置,
①写出下列仪器、用品的名称:
A ______ ,作用:________ C __________D ______
②某同学用如上图的装置进行过滤操作,实验后发现滤液仍浑浊,请你写出可能的一点原因:_____
(4)小明家长期饮用“××牌纯净水”,你认为_____________(填”科学”或”不科学”).
37、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利用装置二进行实验,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
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 |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 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55ml | 25ml | 13ml | ____ |
出现上述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______.
(2)装置一、二与装置三对比,其优点是_____.理由是_______
38、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 NaOH 与 CO2是否发生反应,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方案一】从反应物角度探究 NaOH 与 CO2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一]
(1)小诚同学设计图 1 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试管中,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 K,观察到______(填现象),认为 NaOH 与 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小刘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足以证明 NaOH 与 CO2发生了反应,他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二]
(3)小施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图 2 所示装置验证小刘同学的观点。实验时分别迅速将注射器内的液体全部注入到装满 CO2的甲乙烧瓶中,关闭注射器活塞,测得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3 所示。
①乙装置注射器中的液体 X 为________。
②曲线 1 中 b 点压强与 a 点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
③曲线 2 对应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烧瓶内压强变化。
④该实验能证明 NaOH 与 CO2 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
【方案二】从生成物角度探究 NaOH 与 CO2 是否发生反应
[实验三]
(4)小烽同学取实验二甲装置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到________(填现象),证明 NaOH 与 CO2 发生了反应。实验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四]
[查阅资料] 常温下,NaOH 与 Na2CO3在乙醇中的溶解度(g)如下表。
NaOH | Na2CO3 |
17.3 | <0.01 |
(5)小珊同学根据上述资料设计如下表所示实验证明 NaOH 与 CO2发生反应。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将 CO2气体通入到________中 | 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 | NaOH 与 CO2发生反应 |
39、炼铁原理是在高温下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在实验室里,可以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A处玻璃管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C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待A处玻璃管内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该玻璃管。在断开A和B连接处之前仍应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直到玻璃管内的物质完全冷却。若不继续通入一氧化碳,可能出现的后果是______。
40、育才中学实验室模拟工厂治污原理,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一方排出含2%HCl,其密度为1.03g/mL,一方排出含4%NaO0H,其密度也为1.03g/mL,然后在池中混合,充分反应后再排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处理后废水pH为8时,此时控制含NaOH废水的阀门应调_____(填“大”或“小”)
(2)当处理后的废水pH约为7时,如果含HCl的废水流量为8L/s,则含Na0H废水的流量约为________L/s(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