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宿州市九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某物质的化学式为H2nXOm,X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价,则X元素的化合价是

A.+ (m-n)

B.+ (2m-n)

C.+ 2(m-n)

D.+ 2(n-m)

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燃烧法探究某物质R的组成。质量为6.9g的物质R在充足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3.2gCO2和8.lg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14.4g

B.R中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R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

D.生成CO2和H2O分子个数比是2:3

3、在高原旅游时,导游建议年长者带上罐装的压缩富氧气体。下列关于压缩富氧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分子变小

B.分子之间间隔减小

C.分子停止运动

D.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4、种类繁多的金属材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B.铜合金比纯铜更适合用于制作耐磨齿轮

C.铁锅清洗后未擦干的水可隔绝空气,从而减缓生锈

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既可以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和能源

5、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H6O3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错误的是

A.C3H6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B.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一个C3H6O3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D.C3H6O3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KMnO4

B.O2

C.H2O

D.H2CO3

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研究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科学的方案设计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B.证明人体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中的CO2含量多

C.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D.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A.A

B.B

C.C

D.D

8、2022年11月19日是我国第31个消防日,主题为“抓质量安全,保高质量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B.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C.清理沼气池,进行灯火实验

D.酒精灯中酒精洒出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9、传统工艺美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和审美价值。下列传统工艺美术品的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洛阳彩陶

B.罗山皮影

C.南阳玉雕

D.豫西剪纸

10、燃烧和灭火方法的正确使用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A.“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

B.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辟隔离带,原理是隔离可燃物

C.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D.厨房燃气泄漏,要立即打开排气扇排气

11、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B.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质量比为38:26:23

C.单宁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单宁酸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12、下面是小芳同学笔记中的部分摘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3、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将在北京2022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制冰过程中投入使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在跨临界直冷循环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分子的构成没有发生变化

B.二氧化碳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C.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发生了变化

D.二氧化碳分子不再运动

14、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或现象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用汽油去除油污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C.水加热后汽化

D.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15、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能导热,可用于制造铁锅,说明性质决定用途

B.红磷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C.质子和中子可以构成原子核,所以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在金属中熔合其他的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所以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16、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元素组成的,一种元素可能组成多种不同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石墨可用于制高铁的电刷

B.碳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

C.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D.重要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只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

17、我国在先进高温合金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A.青铜

B.氧化铁

C.不锈钢

D.硬铝

18、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下列劳动实践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整理衣物

B.生火做饭

C.打扫房间

D.择菜洗菜

19、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C.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D.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20、为纪念门捷列夫的功绩,科学家把元素周期表中101号元素命名为“钔”,“钔”的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mD

B.Md

C.MD

D.md

21、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并产生白烟的是

A.P

B.C

C.Fe

D.S

22、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材料中的石墨烯与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

B.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C.洗洁精能够清洗碗碟,利用了其溶解油污的原理

D.铝制品耐腐蚀,因为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23、下列应用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废水             复分解反应

B.用烧碱制纯碱                    复分解反应

C.用烧碱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复分解反应

D.正常雨水显酸性                    化合反应

24、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别天然气与一氧化碳

分别点燃两种气体,检验燃烧产物

B

比较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中O2的含量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种气体中,观察现象

C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通入氧气并点燃

D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将二氧化碳直接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25、实验操作规范严谨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氢气验纯

B.倾倒液体

C.量取液体

D.检查气密性

26、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有如图所示仪器:

请写出如图实验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D___________;F___________; G___________;H___________;I___________

28、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有些村民用地下水作为生活用水,人们常用______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2)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 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

(3)图乙是简易净水装置,除了用到过滤作用外,还用到了活性炭的______作用。

(4)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类不了解水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直到 18 世纪末,人类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下列实验也能证明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煤在空气中燃烧

C.水的蒸发

D.水的净化

29、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使其中的无色液体(足量)与试管中的固体(足量)接触反应,可观察到有气球明显胀大的现象,请写出两个符合图中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

2______

30、(3分)如图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       __;

(2)关闭A装置中的弹簧夹后,从仪器①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①的末端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A装置是否漏气?__   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

3)用C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 ____(填编号)。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3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1)在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任写一种)

(3)要将 t2℃时 60g 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

32、将含有氮气、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和少量水蒸气的混合气体,随机依次通入以下四个装置。(每个装置只通过一次,且反应或吸收充分。碳可以和水蒸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1)若最终剩余气体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则一定是______。(填写化学式)

(2)若最终只剩余氮气和水,则连接顺序可能为______

(3)若连接顺序为甲乙丙丁,则最终剩余气体为______

33、请用相应序号正确表示相连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②H2O        ③2NO                ⑤2OH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

(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______

(3)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______

(4)表示某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4、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和数字表示:

12个钙离子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硫中氧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氮元素______________

4Al2O3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在点燃条件下,9.2g乙醇与16g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一定质量的H2O,同时得到8.8gCO2和agX,则生成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6、(5分)现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C元素的原子失去三个电子后和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D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第三层电子数之和比第二层多1个。则:

试写出:A元素的符号为   ,B元素组成单质的名称为 ,C元素形成化合物时显示的化合价为 价, D元素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A、B、C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水者,万物之本。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

1)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硬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8、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探究,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装置: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2)制取气体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下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看不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

A 将烧杯换成水槽   B 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 橡皮塞未旋紧   D 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填字母),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在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原因是_____

4)为了得到稳定的气流,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应选择_____(填字母)组合成发生装置,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5)若用上述原理制取氧气并用C装置来收集时,若_____,说明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请选择正确的操作及顺序,填编号)_____正放在桌面上。

a.盖上玻璃片   b.将导管移出   c.将集气瓶移出水面

6)利用收集到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的性质实验,现象是____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利用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回答:

(1)栀子花开,香飘十里

(2)将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原因是

(3)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

40、古时所说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五金”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_

(2)锡制品在泉州具有悠久的历史。锡箔的打制是利用了锡的______性。

(3)铁保存不当容易生锈,铁锈蚀是因为铁跟______等物质作用的结果。自行车链条采用_______的方法来防止生锈。

(4)《淮南万毕术》一书中描述了“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某同学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检验滤渣成分时,发现其中有铁粉,该同学的实验方法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

__________

滤渣中含有铁粉

 

根据上述结论,滤液中的溶质______(填“有”“没有”或“可能有”)硫酸铜。

(5)某工业废水中含有硝酸银(AgNO3),加入适量的铁屑进行置换反应以回收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