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分别为某实验小组探究“根哪一部位生长最快”实验时的红小豆根尖描线及根尖结构示意图,m对应的是根尖结构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关于生物分类及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多为黄种人,英国人多为白人,南非人多为黑人,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B.动物栖息地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源因之一
C.抗姜黄病大豆与易染萎黄病大豆属于两个不同的种,多次杂交可以改良作物种类
D.引进外来物种,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人体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需及时排出体外。下列器官中不能排出代谢废物的是( )
A.大肠
B.肺
C.肾脏
D.皮肤
4、下列对诗词中的动物叙述不准确的是( )
A.“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兔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龟可在水中游泳,也可在陆地上生活,属于爬行动物
C.“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的运动器官是鳍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鹊是鸟类,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5、“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下列关于健康、免疫及急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健康包含身体上、心理上及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B.分析图Ⅰ可知第二次注射疫苗后,体内产生抗体的速度加快
C.第一次接种疫苗后,人体获得了抵抗病原体的持续免疫力
D.三种血管血流速度如图Ⅱ所示,若乙受伤,应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止血带按压止血
6、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传,生生不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可将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B.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C.植物的营养生殖属于无性生殖,能保持亲本的性状,后代生活力不会下降
D.昆虫的生殖属于有性生殖,其发育类型可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7、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逆江而上的鱼群
B.下雨之前,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
C.蝗虫群啃食庄稼
D.麻雀成群飞到收割完的麦地集体觅食
8、不同动物在形态、结构等方面各有特点,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哺乳类仅生活在陆地上
B.爬行类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C.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
D.鸟类身体大多呈流线型,体温不恒定
9、2023年6月14日是第20个世界献血者日,我国世界献血者日的活动口号是“捐献血液,分享生命”,活动主题是“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无偿献血是生命的接力,是希望的曙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血液的分层实验”时,将新鲜鸡血放入试管中,如下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抗凝剂
B.②是血浆
C.③是红细胞和血小板
D.④是红细胞
【2】下图是人的血细胞形态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红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功能
B.②白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C.②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做血红蛋白
D.③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的功能
【3】学习了输血与血型的知识,小丽归纳了以下几点,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输血前应先对受血者和输血者的血型进行鉴定
B.输血时优先输同型血
C.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mL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D.初中生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奉献爱心
10、下列生物的分类等级中,所包含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和最少的分别是( )
A.界、种
B.属、界
C.科、目
D.种、界
11、中国西南的横断山脉,藏匿着一群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特动物——滇金丝猴。它们可以生活在海拔4500米的地区,是世界上栖息地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与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近亲相比,它们四肢短小、躯干健壮、皮毛厚实,这都是为了在刺骨的寒风中减少热量损失而发生的进化。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滇金丝猴四肢短小、躯干健壮、皮毛厚实等性状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B.滇金丝猴进化的结果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C.环境的变化使滇金丝猴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变异
D.滇金丝猴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12、中国医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石决明、海螵蛸都是中药,来自于某类动物的壳,你推测它们来自于( )
A.环节动物
B.软体动物
C.鱼类
D.两栖动物
13、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和大小可以鉴定是细菌菌落还是真菌菌落
B.冰箱冷藏保存食品主要利用低温杀死食品中全部的微生物
C.醋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制作酸奶的容器要密封
D.夏天受潮的衣物容易长霉,是因为衣物可以产生霉菌的孢子
14、“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是第20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颁布法律和文件
C.建立水族馆和动物园
D.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15、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古细菌的个体很小,要用放大镜观察
B.古细菌的适应能力很强,分布广
C.古细菌无法适应恶劣的环境
D.古细菌只能生活在高温的火山口
16、下列哪项不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
A.环境污染
B.外来物种的入侵
C.森林大面积的消失
D.生物进化
17、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②是神经元的轴突
B.图中②③④是突起,它们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C.兴奋或神经冲动只能由③进行传导
D.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18、蝌蚪的呼吸时靠( )。
A.皮肤
B.肺
C.鳃
D.肺和皮肤
19、甜美多汁的桃肉、小巧玲珑的西瓜籽分别是由下列哪项发育而来的( )
A.子房、子房壁
B.子房、胚珠
C.子房壁、胚珠
D.胚珠、子房
20、据图判断,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Ⅰ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图甲中Ⅲ可表示体内受精
C.图乙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B是幼虫,则D是成虫
D.图乙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A是受精卵,则B是幼蛙
21、生物学家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将它们分成不同等级单位。生物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
22、填图并回答问题.
(1)把上图精子、卵细胞、受精卵补全
(2)图中的“”代表 ,A和a代表 .
(3)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过程中,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的 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4)母亲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23、生物的生殖方式有 ______ 和 ______ 两种.有性生殖是指由亲体产生的 ______ 结合成 ______ ,由 ______ 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后代的优点是 ______ .
24、染色体是由_____和_____两种物质组成,它是储存遗传物质_____的主要载体.
25、环境的______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
26、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__以及__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__。
27、蜥蜴的生殖发育可以完全摆脱对_____环境的依赖,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_____.
28、鸟适于飞行生活有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等多方面原因,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__,有适于飞行的羽毛.在体型上,鸟的身体呈__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__.
29、在市场上买鱼,如果鳃的颜色是_____,则是新鲜的鱼,这是由于鳃里面有_____,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30、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31、请将下列食品或药品与其制作时所用的细菌或真菌连接起来。
32、如图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用具,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图示的正确操作顺序是:a→b→c→d。______
(2)甲图中当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②。______
(3)操作步骤c滴的是清水,步骤b滴的是碘液。______
(4)口腔上皮细胞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缺少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液泡______。
33、下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模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是丙中三种生物。据图回答:
(1)若“玉米→田鼠→蛇→猫头鹰”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则玉米是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丙中的______(填字母)代表蛇。
(2)图中C和B之间存在______关系和______ 关系。从理论上分析,若大量捕杀A,一定时间内B的数量先______,后趋于稳定。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少,其自动调节能力______。
34、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属于变温动物是[_______];生殖发育特点为胎生哺乳的是[_______]。
(2)图中,[_______]属于最早出现的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它的体表有_________覆盖,卵表面有_________的保护。
(3)C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它的幼体用_______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用_________辅助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