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政治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M公司单方面将赵某的底薪降低,同时将岗位津贴设置为考核工资,未完成考核则不能足额发放。赵某不同意此做法,M公司便找借口辞退了赵某。赵某要求M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由此可见(     

①M公司侵犯了赵某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赵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前必须与该公司签订仲裁协议

③薪资调整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原则

④赵某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崇德向善添福气,敬老孝亲暖榕城。“拗九节”是福州十邑独有的重要传统节日,集感恩与孝道、和谐与友善、平安与祈福等价值理念于一体,扎根民间已有400多年历史。每逢“拗九”,不少身处海外的福州侨胞仍不忘品味拗九粥,追忆思乡情。由此可见,“拗九节”(     

①以拗九粥这一客观事物,承载感恩和孝亲等主观联系

②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维系福州侨胞的精神纽带

③作为孝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因

④批判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延续着孝敬长者的中华美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我国共设立了五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②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州和自治县

③自治机关主要是指自治地方的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

④民族自治地方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逍遥镇胡辣汤”“潼关肉夹馍”等地理标志维权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就地理标志司法保护相关问题指出,地理标志属于区域公共资源,相关组织作为商标注册人通过诉讼收取所谓“会员费”以及类似费用的做法,不符合商标法的规定,依法不予支持。这表明最高人民法院(     

①作为法律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

②依法行使职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行使司法权,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④切实维护群众和小微企业合法权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杨某顺,30岁,身体健康,系杨某洪、吴某春夫妇的儿子,出生后一直随其父母在农村同一房屋中居住生活。该房屋经拆迁征收补偿后置换楼房三套,出售一套房屋所得款项用于帮助杨某顺偿还赌债,一套出租给他人,一套供三人共同居住生活。后因产生家庭矛盾,夫妇不再允许杨某顺在二人的房屋内居住。杨某顺遂将夫妇诉至法院,请求对用于出租的房屋享有居住的权利。法院的判决和依据应该是(     

①驳回,子女强行“啃老”,侵害了父母的民事权利

②驳回,杨的诉讼请求于法有据,但有违传统美德

③驳回,司法裁判要维护公平,引导人们自立自强

④支持,父母必须履行对子女的抚养和保护的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大也有大的难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关注和思考“大党独有难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通过巩固执政地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保持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

②永葆初心本色,践行使命担当,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③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提升党的全面领导和执政能力

④作为重要的国家机关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无不遵循一个普遍的规律:随时代而行,是时代的反映和产物。下列作品与反映的时代背景一致的是(     

 

作品

反映的社会时代背景

《炎黄始祖》

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产品,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红楼梦》

冶铁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地主占有所有土地,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

《诗经》

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

《焦裕禄》

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巴黎圣母院》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

8、《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需要(       )

A.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地位

B.坚持以个人为中心,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C.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实现共产主义

9、14周岁的原告李某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某平台先后七次从被告经营的网店“X游戏”购买374个游戏账号,共计支付36652元,上述游戏账号内的装备都是皮肤、面具、小花裙子等。原告父母发现后,及时与被告经营网店的客服人员联系,表示对原告购买游戏账号及付款行为不予追认并要求被告退款。该案中(     

①家长因疏于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而造成的损失,只能自己承担

②李某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游戏账号的行为无效

③网店可以“购买游戏账号的行为与李某某年龄、智力相适应”为由拒绝退货

④李某某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游戏账号行为必须经过家长追认才有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有一种速度叫中国速度。这十年,中国速度一次次惊艳世界(下图)。中国速度展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促进了综合国力和民族自信的与日俱增。这充分表明(     

①新时代十年的变革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发展

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③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④中华民族正经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特区立法权是全国人大授予海南等经济特区的权力。海南建省办特区 30年来,利用特区立法权,制定了 40 多项特区法规,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的同时,也为国家立法提供了宝贵经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经全国人大授权,海南省人大行使地方立法权

②海南省人大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为海南发展服务

③经全国人大授权,海南省人大行使国家立法权

④海南省政府充分行使特区立法权为海南发展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全国人大对政府工作报告行使审议权

C.国务院要对全国人大负责并受其监督

D.全国人大代表对政府的工作提出质询

13、下图漫画《生命是一场马拉松,并非每一段路都比拼速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面,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面对挫折、考验

④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中国提出了《二十国集团数字创新合作行动计划》,强调要将数字经济作为全球发展倡议的重点合作领域。G20宣言中也强调“鼓励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国际合作,继续完善跨境支付合作”。这表明(     

①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落脚点

②二十国集团成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平台

③我国为促进世界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具体方案

④二十国集团各方有意愿激发数字合作活力,普惠共享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2北京冬奥会点燃了全国人民的冰雪热情,带火了吉祥物“冰墩墩”。同时,针对“冰墩墩”的侵权行为也时有发生。下列行为构成侵权的有(     

吉祥物“冰墩墩”是北京冬奥组委的重要财产,北京冬奥组会对“冰墩墩”的形象依法享有著作权、注册商标专用权,外观设计专利权,对“冰墩墩”中英文名称还依法享有往册商标专用权。

——节选自《北京冬奥组委关于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使用规范》

①某美甲店为顾客设计制作“冰墩墩”形象的美甲图案

②某同学在美术课堂上对“冰墩墩”进行临摹、绘画

③某记者在报道冬奥会时将拍摄到的“冰墩墩”用于新闻稿

④某画家利用“冰墩墩”的形象、设计元素进行漫画创作并公开发表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6、下列中学生的活动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是

①参与校园卫生大扫除活动②就交通问题向交警大队写信反映情况

③参与班委会选举活动④向政府部门提出保护古建筑的建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马克思在论述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时说过,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起点,虽然它是现实的起点,因而也是直观和表象的起点。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段论述旨在说明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与综合

B.归纳与演绎

C.抽象到具体

18、2022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申遗成功。该项目世代传承,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成熟发达的传统技艺,体现了中国人所秉持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对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项目申遗成功(     

①是中国茶文化进一步得到世界认可的明证

②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涵养着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特质、价值追求

④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某市在一批边远且经济相对落后的村、社区设立人大代表工作室。以此为依托,人大代表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工作室功能有利于(       

①协助所在地方党委改进和推进工作            

②人大代表在村、社区行使国家权力

③加强群众、政府、人大之间的联系            

④人大代表在人大闭会期间依法履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国这么大,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对同一件事也会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要通过沟通协商凝聚共识。14亿多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这告诉我们(   

①价值判断和选择是主体差异性与一致性的统一

②去异存同达成共识才能形成人民群众大团结

③不同主体总能形成相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凝聚起来的人民群众是历史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缺林少绿时,希望城市尽快绿起来;绿色增多时,又有了“飞絮年年飘”的烦恼。为治理飞絮,北京今年首次研发飞絮防治APP,精确到每条街道、每段路,逐一录入杨柳雌株的位置、生长状况等,为后续治理提供依据;首次向市民发布杨柳飞絮预测预报信息。这表明(     

①矛盾普遍存在又推动事物变化和发展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③科技进步是方法和手段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④实现创新必须立足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23年1月12日,2023中国数字经济投资及创新展望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正由数字经济大国坚定地向数字经济强国迈进。数字经济给我国以及世界经济带来了强大动能。但是,在数字经济向完全智能化、数字方向发展的时候,它就不可避免地会跟传统行业产生碰撞或结合,引发一些潜在的问题。像外卖系统和外卖员的关系,外卖员过多依赖系统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人工调配有时候也消除不了恶劣天气下系统缺陷带来的负面影响。这要求我们(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善于把握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把抓住主要矛盾作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奋发有为的,我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所以,我是奋发有为的。”下列选项与这一推理所犯错误一致的是(     

A.外语系学生都是学外语的,小明是学外语的,所以,小明是外语系学生

B.我国的大学是分布全国各地的,北京大学是我国的大学,所以,北京大学是分布全国各地的

C.文学是艺术,舞蹈是艺术,所以,舞蹈是文学

D.小说是文学作品,诗歌不是小说,所以,诗歌不是文学作品

24、近五年来,我国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不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各地创新方式加强外资促进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力度。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条数分别压减51%、72%,制造业领域基本全面放开,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上述材料表明,我国(     

①坚定地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

②着力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积极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

③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以高水平开放有力促改革促发展

④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实现全球供求关系更加平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探究题(共1题,共 5分)

25、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悲情”与“欢乐”之辩

端午节临近,有人说端午节屈原投江是一个悲壮的日子,不能说快乐;另一方则说端午不止是纪念屈原,还有划龙舟、包粽子,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有关媒体在一档文化类节目中认为:“悲情节日也应有快乐”,对于类似传统节日,只看到悲情的一面,看不列欢快的一面,显然是一种偏见式的文化理解。欢乐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追求;而悲情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快乐。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而不是为了快乐而快乐,更不是毫无底线的喧嚣、热闹甚至“娱乐至上”。否则,“端午节快乐”、“清明节快乐”在“朋友圈”中流行,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的元素;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被广场舞叨扰……诸多让人“感觉怪怪”的举动,就会与节日环境要求、文明诉求和伦理道理相去甚远,无疑是一种群体性的文化没落。

材料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有关媒体所陈述的关于“悲情节日也应有快乐”的观点的合理性。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激活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3)班级举行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辩论赛,请拟定两组辩题。(每组10〜20个字,符合辩论赛要求)

 

三、辨析题(共1题,共 5分)

26、商品的价值是看不见的,必须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

 

四、综合题(共3题,共 15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它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物候、农事、民俗完美结合,千百年来一直被我国人民所沿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更为科学的现代气象预报技术的进步,“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尤其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它所蕴含的古老智慧同样非常有价值。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让更多的国家、社区、群体和个人认识、了解“二十四节气”,努力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探究如何使“二十四节气”这一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认识“二十四节气”

(3)结合材料,就如何传承好“二十四节气”拟出两条广告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短小精悍、朗朗上口,每条字数不超过20字)。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是一次伟大远征,是一部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的壮丽史诗。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却置民族危亡于不顾,向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有生力量,实现北上抗日、民族救亡,各路红军主力从1934年10月开始,相继离开根据地开始漫漫长征路。这一路,艰苦卓绝。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及追兵及队伍严重减员的情况,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凭借崇高理想和坚定革命信念,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反革命力量。这一路,雨水情深,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不拿群主一针一线;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掩护伤员,充当向导......这一路,浴火重生。在用双脚丈量中国大地后,中国的革命火种没有被敌人掐灭,反而越烧越旺,从挫败走向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长征犹如一条红飘带锻造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意志,更熔铸了伟大长征精神。中华文化孕育的精忠报国、勇者无畏、吃苦耐劳等优良品格,在战争烽火砥砺下迸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的知识,分析红军长征从挫败走向胜利、实现浴火重生的原因。

(2)坚定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有人认为,长征已成为历史,长征精神也已过时。请就此批驳长征精神“过时”论拟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具有时代性,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事关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康,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材料一: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率快速下降。近年来中国生育率长期保持在1.4%-1.5%的水平,是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加速、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养老金空账危机、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经济增速放缓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材料二: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进入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正式放开,然而,不少父母对生二孩望而却步,不得不让人担忧二孩政策会再次遇冷,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评论:

“上有四老赡养、下有两孩拉扯、中间无依无靠,压历山大。”

“孩子上个学,随随便便就可能要花上万元。如果再生一个孩子,以后等到他读初中、高中,我们都已经50多岁,那时,再去照顾抚养他,就怕有心无力。”

“从怀孕到哺乳,前前后后我可能要休整两年才能重新进入工作状态,这不仅会让我失去晋升的机遇,同时有可能丢掉工作。”

“我在深圳打工,对于外来人口,城市落户、家庭住房、孩子上学,每一项都是绊脚石。”

“秋冬季节雾霾严重,我希望再怀孕的时候空气质量能好一些。”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新的人口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可能产生的积极作用及其理论依据。

(2)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请根据网友言论总结二孩父母的忧虑因素,并就贯彻落实新的人口政策向政府建言献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