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A.抗日游击战争

B.北伐战争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反蒋抗日

2、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表是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1924-1930年),据表可以窥知(     

1924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

5-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

1927年

7-9月,参加八七会议,并领导秋收起义

1928年

2月,建立中共最早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

1月,写给林彪的回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B.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C.革命统一战线由建立到破裂

D.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最终成熟

4、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5、图1、图2是中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这两幅图反映当时我国(     

A.工业的区域分布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实行战略调整以应对严峻国际形势

D.调整工业布局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

6、1913年,张謇出任农林、工商总长后总结自晚清兴办公司20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推原其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于是在他主持下,农工商部很快颁布了《矿业条例》《商人通律》《公司律》《关于利用外资振兴实业办法》等法律。张謇意在(     

A.加大经济统制的力度

B.完善近代法律体系

C.巩固北洋政府的统治

D.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7、明朝嘉靖年间,政府征发永顺、保靖、西阳等土司家族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明末土司秦良玉也受命参与镇压张献忠农民起义“征贼”、“平叛”战争,冉氏土司将治下的重庆酉阳李溪官坝、铜鼓潭等称为“忠孝坝”,土司衙署称“忠孝堂”、“忠义堂”。这反映出当时

A.汉族与其它民族间的隔阂消除

B.儒家伦理治国思想的确立

C.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

D.朝廷注重提高土司的地位

8、下表为1956~1961年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这些反思与突破

时间

反思与突破

1956年

提出应在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基础上去发展重工业

1958年

提出“两条腿走路”: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

1959年

提出安排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思想

1961年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A.优化了工业发展方针

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

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D.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

9、对比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统治结构示意图(大王后来改称“天皇”),可以看出“大化改新”后

   

A.政府机构更加精简

B.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

C.豪族地主转化为政府官僚

D.武士集团力量不断壮大

10、武则天以皇帝的名义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入谱,只以官位定尊卑。同时,增加“殿试”,把初唐每年4—7个进士的录取名额增至20人,然后让这些人去巡视各地,并负责选拔推荐人才。这些做法的相同目的是

A.打击门阀贵族,加强皇权统治

B.削弱李氏家族,抬高武姓势力

C.提高官员地位,弱化宗法观念

D.扩大科举范围,笼络天下英才

11、以下表格中,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

B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中国义务教育体系形成

C

2001年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

D

至2020年年底,在现行贫困标准下,我国贫困发生率降至为零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A.A

B.B

C.C

D.D

12、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  )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

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导致了暴政统治

13、公元前221年,秦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该时间可表述为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

C.公元前2世纪末期

D.公元前3世纪末期

14、明清时期,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内阁的出现

B.南书房的设立

C.宰相制度的废除

D.军机处的设置

15、《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

A.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

B.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

C.秦的暴政不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D.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

16、南北朝时期的典籍记载了很多北方迁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言行作派,及其受南人崇拜模仿的事例。细如服饰用具,琐至音容笑貌,都被人悉意效拟。南方上层人士改操中原洛阳之音,也成为南士标榜身份的一种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方的语言逐渐趋于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消弭文化差异

C.经济文化实力影响社会风尚

D.南方社会的包容性强于北方

17、“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18、唐贞观初年,户不满300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籍户数380万户。而隋朝强盛时期的户数为891万户。到玄宗天宝十三年,有962万户,户数超过隋朝,此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达到了唐朝的极盛。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隋代户口数量有夸大成分

B.“贞观之治”名不符实

C.唐代的户口统计更为精确

D.户口数量反映社会盛衰

19、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由此,贾谊建议汉文帝

A.实行“推恩令”

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

C.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

20、据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仍有发展

C.抗战前轻工业产量得到迅速提升

D.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21、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期成为较普遍的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拓展了中国疆域

C.推动了官僚政治

D.实现了国家统一

22、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23、立春,是春天之始,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历代将立春作为重要节日加以庆祝。如隋代,每年立春前五日,在各州府大门外的东侧,造青牛两头及耕夫犁具。这说明统治者

A.鼓励商业发展

B.加强中央集权

C.重视农业生产

D.强化思想控制

24、《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 (     

A.强化对落后边缘地区控制

B.笼络监视殷商贵族

C.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D.弘扬儒家仁政思想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________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打出________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26、罗斯福新政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帮助各州进行直接救济或  

 

27、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______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和______,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8、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________、汕头、________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9、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  

30、请正确选择对应的选项

(1)青铜时代   A.战国时期

(2)铁器时代   B.商周时期

(3)蒸汽时代   C.第二次工业革命

(4)电气时代   D.第一次工业革命

(5)危机时代   E.美国“大萧条”

31、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被称为“新经济的胜利”。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2、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________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1995年,为解决中低收入的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国家启动了“________”。

 

33、________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也叫治外法权。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借土地居住则成为________的来源。

 

34、新时期奉行的________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什么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成长历程非常艰难,试分析其原因。

36、殖民体系崩溃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7、日本武士和武士集团形成的背景、目的和地位各是什么?

38、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有观点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开始启动了。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二战后,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请指出该体系的三大经济支柱。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反全球化运动出现。如何理性看待反全球化运动,请谈谈你的认识。

39、苏联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