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写道:“1400—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贸易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对这一时期白银的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

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棉花、棉布

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的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

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

2、下列属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投产的是(  )

A.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B.湖北汉阳铁厂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D.大亚湾核电站

3、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人和农民,使工业和农业,紧密地联系起来。决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如果这样想,那是完全错误的。但是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毛泽东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B.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C.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4、东汉末年,民间兴起了乡闾清议品评并形成了一种传统。到了曹魏时期出现“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这可用于说明(     

A.选官制度改变利于激发官民责任感

B.九品中正制标准是门第

C.曹魏统治者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

D.曹魏亟需人才巩固政权

5、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密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A.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反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

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

6、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

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C.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

D.有效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

7、严复选择用文言翻译西方书籍。他的文言书写是使其译本在士人阶层流行开来的一块敲门砖,而且历史表明他的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他的翻译作品在晚清风行二十年之久。这表明(     

A.西学成为社会主流

B.民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语言认同助推思想传播

8、唐贞观初年,户不满300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籍户数380万户。而隋朝强盛时期的户数为891万户。到玄宗天宝十三年,有962万户,户数超过隋朝,此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达到了唐朝的极盛。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隋代户口数量有夸大成分

B.“贞观之治”名不符实

C.唐代的户口统计更为精确

D.户口数量反映社会盛衰

9、自筹办北京冬奥会以来,我国完成了12个主竞赛场馆建设,并通过了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基础设施投入运营;我国组建了场馆医疗救治团队,建立赛时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积极推进氢燃料、5G通信、云转播、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示范应用,北京、张家口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网全覆盖。北京冬奥会的高效筹办主要得益于

A.“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B.冰雪运动的建设和推广

C.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D.大力推行绿色经济模式

10、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以下主张属于荀子的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D.“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11、下面材料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秦朝

以郡统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

废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

形成道、州、县三级制

A.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B.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中央政府对地方分层的决策存在矛盾与困局

D.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12、下面是读书活动中一段关于“罗马帝国”的笔记,笔记中所能反映的信息是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B.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D.帝国源于爱琴海区域

13、史学家戴逸论述:“汉唐宋明均以关内富庶之区为立足点,北筑长城,抵拒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康熙不同……不以长城为内外之界,而是平定青海,安抚西域,驻兵于乌里雅苏台和巴里坤、哈密一带。”对康熙皇帝上述作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A.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B.为清兵南下统一中原扫清道路

C.放弃长城使北方地区战事频繁

D.大规模用兵导致清朝财力衰竭

14、古希腊城邦不断对外殖民活动,希腊移民与他们居住在希腊半岛上的同胞信仰同样的神。他们也讲希腊方言,同母邦之间保持着商业联系。古希腊人的上述行为

A.有助于希腊城邦共同体的建立

B.促进了希腊统一国家的建立

C.推动希腊城邦思想文化的发展

D.突显希腊城邦的集体责任感

15、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16、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不少菜肴的做法来自外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政权更替频繁

B.封建国家分裂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

17、从图1到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可以提炼出

A.五四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18、“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19、关于黄巢起义前藩镇的作用,宋人认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之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

A.肯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积极作用

B.认为藩镇是唐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

C.基本否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作用

D.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正反双重作用

20、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这表明,五四运动(     

A.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B.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C.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

D.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21、南北朝时期的典籍记载了很多北方迁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言行作派,及其受南人崇拜模仿的事例。细如服饰用具,琐至音容笑貌,都被人悉意效拟。南方上层人士改操中原洛阳之音,也成为南士标榜身份的一种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方的语言逐渐趋于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消弭文化差异

C.经济文化实力影响社会风尚

D.南方社会的包容性强于北方

22、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23、下表为1956~1961年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这些反思与突破

时间

反思与突破

1956年

提出应在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基础上去发展重工业

1958年

提出“两条腿走路”: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

1959年

提出安排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思想

1961年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A.优化了工业发展方针

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

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D.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

24、《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

A.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

B.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

C.秦的暴政不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D.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科技兴邦

近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崛起之路,虽条件各异、情况不同,但都离不开科技革新。

(1)1782年,英国人   研制了   。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2)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的工业革命在   地区展开。初期主要仿制   国的机器,不久即开始独立设计和制造。

(3)19世纪30、40年代,德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9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到   ,德国工业仅次于   国,居世界第二位。

(4)日本的工业革命基本与欧美国家   革命同步。   时期引进欧美科技,国家工业生产实力迅速增强。

(5)通过科技革新增强国力,融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流的国家还有    

 

26、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________”。此后美苏“________”开始。

 

27、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叫做________

 

28、________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内阁。

 

29、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________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________,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30、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1、宋朝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利,增设   ,作为副宰相。

 

32、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被称为“新经济的胜利”。美国的“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一种以________为基础、以________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3、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而告终。________是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________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也是日本战败、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

 

3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国家的宏观调控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36、苏联工业化成就有哪些?

37、古代朝鲜的建立以及统治状况如何?

38、西欧封建制度的是怎样建立的?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39、文化多样性地位是怎样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