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钦州市八年级质量检测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三江源地区是亚洲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我国计划于2020年正式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图为“三江源地区”。三江源地区( )

A.三江源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珠江

B.三江源地区的众多湖泊都是淡水湖

C.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有发展生态经济

D.三江源地区的景观特征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我国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的是( )

A. 秦岭   B. 太行山   C. 祁连山   D. 大兴安岭

3、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是(  

A.雨热同期

B.春旱严重

C.热量不足

D.土地贫瘠

4、下列对辽中南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建议,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A.靠海地区可发展造船业

B.着重开采矿产资源,为后续发展储备充足的资金

C.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面振兴创造条件

5、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是:

A

B.

C.川或蜀

D.云或滇

 

6、舟山渔场所在的海域是(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7、下列同样图幅的地图,所用比例尺最小的是(     

A.学校

B.县市

C.中国

8、有关我国农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畜牧业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B.四大牧区是新疆、青海、内蒙古和宁夏

C.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西北

D.种植业主要分布在西南

9、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数字与所代表的工业基地对应正确的是(     

A.①—辽中南工业基地

B.②—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③—京津唐工业基地

D.④—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光谷”位于珠江三角洲

B.中关村位于长江三角洲

C.多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

D.主要分布于中小城市

10、全国青少年地理夏令营开营的第一项活动是介绍自己的家乡,请根据四位同学的描述,选出正确的选项(     

A.小丽来自内蒙古自治区

B.阿里来自台湾省

C.小明来自海南省

D.小玲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地跨东、西半球

C.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D.地跨南、北半球

12、三河牛、三河马代表哪个牧区的优良畜种(  )

A.内蒙古牧区

B.新疆牧区

C.青海牧区

D.西藏牧区

13、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A.在上游建设水电站

B.在下游开挖河道,拓宽入海口

C.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D.在中游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植树造林

14、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原因是

A. 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B. 农村人口多,城市人口少

C.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D. 人口增长快与经济发展不适应

 

15、西部旅游资源丰富,但在西部旅游时欣赏不到的是( )

A. 丝路驼铃   B. 雪域高原   C. 苗寨风情   D. 卢沟晓月

16、关于西北和青藏两区域的农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靠黄河水灌溉农业

B.察尔汗盐湖位于准噶尔盆地

C.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

D.在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人们很好地利用了高山冰雪融水来发展农业

17、夏季、我国气温最高的地区是(   )

A.长江三角洲 B.吐鲁番 C.台湾岛 D.海南岛

18、小明在网上购买了几本书,收件人地址如下:湖南省茶陵县虎踞镇镇中学小明(收),收件人地址中,最小的行政单位是( )

A.湖南省 B.茶陵县 C.虎踞镇 D.虎踞镇镇中学

19、下图中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的(     

A.经线

B.纬线

C.等高线

D.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分界线

20、暑假期间,小明进行了一次终生难忘的旅行,旅行路线如图所示,结合地理知识完成问题。

在敦煌,小明见到了历史悠久的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冷光灯照射下如同刚画好的一样。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壁画色彩得以保存悠久的原因是(  

①古人绘画技艺高超,颜料特殊②气候干燥,保护了壁画的色彩③当地人对文化遗迹的保护很好

④现代人对壁画的修复技艺高超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全国的行政区划,基本分为________、   、______三级。

 

22、台湾岛隔台湾海峡与________省隔海相望。

23、________ 是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2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2)流经长株潭城市群的主要河流b是________(河流),该河流流向________,最终注入a________(湖泊)。

25、重庆市的简称是_______,在我国三级行政区划中重庆属于______级。

26、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________

27、北京故宫是   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请你再写出两个北京的名胜古迹  

28、我国自然资源总量 ,人均 。为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国家把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其具体内容是:  

29、三江源地区位于   省的南部.

 

30、汉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______ 部和 ______ 部.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读黄河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决定诗中描写的黄河、长江流向的原因是________

(2)黄河发源于________的巴颜喀拉山北麓,蜿蜒曲折,流经九个省区,最后在________(省区简称)注入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外流河”或“内流河”)。

(3)划分黄河上游和中游的地点B是________,黄河的支流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图示字母A代表的支流是________,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________,黄河下游几乎无支流汇入,其原因是________

(4)黄河的部分河段初春或初冬时节往往容易形成________

(5)黄河上游地区重点开发的能源资源是________,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

32、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受此条件影响本区农业以 为主,而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地带。

(2)本区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原因是 。其著名的地热能发电站名称是                                                   。为了保护长江、黄河、澜长江的水源地,国家在本区设立了 自然保护区。

(3)图中C山脉是本区和四大地理单元的 地区分界山脉。本区南部边缘有世界最高的山峰

(4)图示铁路线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它是 铁路,它在途中经过了该区的 盆地。   

(5)图中字母H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是 ;字母D省的简称是

33、下图为澳大利亚和美国农业带及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国地形剖面图,归纳两国共同的地势特点。____

(2)美国的乳畜带和澳大利亚的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____

(3)两国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是____

(4)美国农业高度发达,许多农产品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但仍需进口大量热带农产品,其原因是____

(5)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矿石出口国,其中两种矿石的出口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试描述这两种矿产的分布特点____,这种分布有何好处?____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的主导产业都发生了变化。澳大利亚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____;而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____

34、阅读下面材料和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7年3月22日,是第15个世界水日和第20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的宣传主题为应对水短缺,中国开展宣传的主题是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

材料二:我国水资源从时间分配看,夏季降水集中,汛期河水暴涨;冬春季节则降水少,河流进入枯水期。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1)漫画反映的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解决问题的措施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

(2)由材料一可知,2007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__________;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__________。

(3)请你为节约用水出两个金点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材料二可知,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解决措施是__________;

 

3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号码代表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①____________

(2)④代表___季风(请填写东南或者西南)。

(3)我国世界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_____

A.纬度位置的影响很大   B.海陆热力差异

C.地形因素的影响   D.地势西高东底的影响

(4)一个人外出旅游,当他到达目的地时,原来装满一旅行袋的衣服都穿在身上。此人旅游的路线最有可能是_________

A.哈尔滨—武汉 B.武汉—乌鲁木齐

C.拉萨—哈尔滨市 D.海口—哈尔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