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对如图的解读准确的是

①西方列强开始在非洲建立殖民地   ②西班牙是非洲的最大宗主国

③英国和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区域大致相当   ④整个非洲几乎被全部侵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3、对比日本“大化改新”前后的统治结构示意图(大王后来改称“天皇”),可以看出“大化改新”后

   

A.政府机构更加精简

B.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建立

C.豪族地主转化为政府官僚

D.武士集团力量不断壮大

4、图1、图2是中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新建工业分布示意图。这两幅图反映当时我国(     

A.工业的区域分布重心已经发生转移

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实行战略调整以应对严峻国际形势

D.调整工业布局以期推进西部大开发

5、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密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A.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反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

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

6、下面是读书活动中一段关于“罗马帝国”的笔记,笔记中所能反映的信息是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B.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D.帝国源于爱琴海区域

7、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

B.途径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8、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文件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告台湾同胞书》

D.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10、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11、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在游说君主时,往往强调“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的观点,即是将仁、义视为“王、伯(霸)之道”的根本。这说明(     

A.诸子百家存在相互借鉴

B.儒家治国理念成为共识

C.社会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D.思想领域呈现百家争鸣

12、下图为中国邮政于2019年12月20日 发行的《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3枚。二十年前,我国从哪国手中收回了澳门主权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美国

13、马克思在阐述对未来社会的构想时,曾提到: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按照共同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失。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由此可知,马克思旨在

A.通过国家手段促进社会公平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C.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14、严复选择用文言翻译西方书籍。他的文言书写是使其译本在士人阶层流行开来的一块敲门砖,而且历史表明他的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他的翻译作品在晚清风行二十年之久。这表明(     

A.西学成为社会主流

B.民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语言认同助推思想传播

15、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16、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17、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

A.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

D.妇女参政意识增强

18、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

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C.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

D.有效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

19、顾炎武说:“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任意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B.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

C.其绘画理论受西洋画风影响

D.顾炎武反对空谈,努力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

20、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有学者评价民国的某时期:时间虽不长,却“完成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模式”,也原则上完成了“以争取独立、民主为主要任务到以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性转变”。下列事件,属于该时期的是

A.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B.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C.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

D.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2、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

23、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B.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24、古希腊城邦不断对外殖民活动,希腊移民与他们居住在希腊半岛上的同胞信仰同样的神。他们也讲希腊方言,同母邦之间保持着商业联系。古希腊人的上述行为

A.有助于希腊城邦共同体的建立

B.促进了希腊统一国家的建立

C.推动希腊城邦思想文化的发展

D.突显希腊城邦的集体责任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1917年________的爆发,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26、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________的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打出________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27、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________国家。

 

28、中国的抗日战争为________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9、宋朝时期: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突破了________的限制。有利于________的发展,也便利了百姓生活

 

30、新时期奉行的________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1、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________基本形成。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成为________,也是世界贸易中心。

 

32、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是________的重要标志。

 

3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34、________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________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推动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结合所学,请回答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6、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技术革命的最突出表现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农业经营模式?

2)近代工业革命发端于西方。18世纪晚期,哪一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动力结构?第一次工业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9世纪晚期,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什么时代?

320世纪中期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打开了序幕。其中产生的新经济模式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哪一国家?并指出该模式的主要特点。

37、两极格局的形成影响。

38、19世纪以来,西方文学领域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请各举一位作家及其代表作。

39、阿拉伯帝国是如何建立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