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密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A.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反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

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

2、明朝嘉靖年间,政府征发永顺、保靖、西阳等土司家族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明末土司秦良玉也受命参与镇压张献忠农民起义“征贼”、“平叛”战争,冉氏土司将治下的重庆酉阳李溪官坝、铜鼓潭等称为“忠孝坝”,土司衙署称“忠孝堂”、“忠义堂”。这反映出当时

A.汉族与其它民族间的隔阂消除

B.儒家伦理治国思想的确立

C.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

D.朝廷注重提高土司的地位

3、观察下边示意图,A、B两处可填入的最合适内容是

A.东周、开放与融合

B.战国、分裂与融合

C.东周、分裂与融合

D.战国、开放与融合

4、顾炎武说:“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任意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B.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

C.其绘画理论受西洋画风影响

D.顾炎武反对空谈,努力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

5、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与20世纪20年代的农民运动有所不同。30年代主要是在根据地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开展群众运动;20年代则是成立农民协会....

并配合北伐。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中国革命性质逐渐转变

B.共产党在革命中的地位变化

C.中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D.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6、“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C.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

7、武则天以皇帝的名义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入谱,只以官位定尊卑。同时,增加“殿试”,把初唐每年4—7个进士的录取名额增至20人,然后让这些人去巡视各地,并负责选拔推荐人才。这些做法的相同目的是

A.打击门阀贵族,加强皇权统治

B.削弱李氏家族,抬高武姓势力

C.提高官员地位,弱化宗法观念

D.扩大科举范围,笼络天下英才

8、公元7-10世纪,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移到非洲东海岸,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也随之传入,这里民族文化交融、商业城市逐渐兴起。这表明

A.非洲中古文明发展程度高

B.外来移民促进东非社会转型

C.东非中古文明具有开放性

D.文化交流延续东非古代文明

9、从图1到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可以提炼出

A.五四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10、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文件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告台湾同胞书》

D.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13、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在游说君主时,往往强调“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的观点,即是将仁、义视为“王、伯(霸)之道”的根本。这说明(     

A.诸子百家存在相互借鉴

B.儒家治国理念成为共识

C.社会重视个人道德修养

D.思想领域呈现百家争鸣

14、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这表明,五四运动(     

A.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B.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C.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

D.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15、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写道:“1400—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贸易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对这一时期白银的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

A.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棉花、棉布

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C.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的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

D.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

16、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以下主张属于荀子的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D.“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17、《论语·乡党篇》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怎么样,而是首先问伤人没有。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思想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18、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9、下表为1956~1961年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这些反思与突破

时间

反思与突破

1956年

提出应在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基础上去发展重工业

1958年

提出“两条腿走路”: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

1959年

提出安排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思想

1961年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A.优化了工业发展方针

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

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D.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

20、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不少菜肴的做法来自外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政权更替频繁

B.封建国家分裂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

21、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亲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叶剑英元帅1979年故地重游,感慨系之,写下“西安捉蒋翻危局,内战吟成抗日诗。楼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风雪立多时。”其中“内战吟成抗日诗”是指(       

A.抗日游击战争

B.北伐战争

C.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反蒋抗日

22、1927年8月,湖南省委决定把湖南秋收起义区域划分为湘中、湘南、湘西和西南四个区。这个计划遭到毛泽东等的坚决反对。湖南省委最终决定“放弃其他几个中心”,只举行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中四围各县的暴动”。这说明当时

A.毛泽东对秋收起义有正确的认识

B.湖南省委“左"倾思潮强烈

C.秋收起义使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

D.共产党革命领导经验的不足

23、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A.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遍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24、从已发掘的汉代冶铁遗址来看,西汉初年并不普及的铸铁脱碳钢工艺,在西汉中、晚期得到迅速推广,工艺较先进的铸铁柔化处理技术也被普遍采用。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政府对冶铁业的直接管理

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C.国内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D.休养生息政策的效果显著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6、________)是羌族的一支,唐朝时迁居甘肃东部及陕西北部。1038年首领(________)称帝建国,定国号为(“________”),都城设在(________)。

 

27、赫鲁晓夫针对粮食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把   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28、  ____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9、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开展“________”,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________》,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30、东汉烧出成熟的________,北朝烧出成熟的________

 

31、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成科学。

 

32、________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3、1912—1919年期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其中________________两个行业发展速度最快。

 

34、________》的诞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经济政策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以来,面对社会的动荡或剧变,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相继进行了改革。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30年代,当西方世界陷入危机之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枝独秀”?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什么样的理论成果?

36、促进科学技术新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7、红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建功立业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而组织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据此请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给下列地点列出其作为红色旅游地的理由。

地点

理由

上海

 

南昌

 

井冈山

 

延安

 

 

 

(2)如果在长征途中选择一个地点作为红色旅游的景点,你会选择哪里?理由是什么?

38、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张是什么?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是什么?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分为哪几个阶段?具体的措施和结果又是怎样的?

39、两极格局的形成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