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白城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 《本草纲目》   B. 《开工开物》

C. 《农政全书》   D. 《资治通鉴》

2、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口口口,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口口口口中填写

A.以法治国

B.无为而治

C.顺应自然

D.以德治国

3、明朝后期出现的“农业百科全书”,其作者是(

A. 贾思勰   B. 李时珍

C. 宋应星   D. 徐光启

4、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

A. 澶渊之盟

B. 靖康之变

C. 宋金和议

D. 南宋灭亡

5、我国拥有灿烂的青铜文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三星堆青铜面具

B.四羊方尊

C.利簋

D.司母戊鼎

6、       )的完成,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

7、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隋唐的科举制

C.元朝开创行省制度

D.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8、下列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A.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B.唐朝和明朝一样亡于农民起义

C.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

D.五代十国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9、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以便把握内容的主旨。下图目录展现的内容主旨是

■唐朝著名书法家   颜真卿   ……

■唐朝著名画家       阎立本   ……

A.频繁的政权更替

B.活跃的对外交流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繁盛的国家经济

10、“中国文武制度,事实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工业

C.近代海军

D.新式学堂

11、科学证明,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

A. 劳动   B. 直立行走   C. 使用文字   D. 使用火

12、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上颁布了通用全国的文字。统一后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13、“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材料中有一个历史典故源自(     

A.国人暴动

B.武王伐纣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之争

14、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部不朽的史学巨著,对这本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由司马迁主持编写

②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③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④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列战役中,决定着秦王朝失败命运的战役是

A.垓下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16、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容就义。请问他是

A.辛弃疾

B.岳飞

C.李自成

D.文天祥

17、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C.逃避募役法的义务

D.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18、蒙古政权建立于(       )。

A.1271年

B.1206年

C.1272年

D.1279年

19、据史料记载,长安在盛唐时期人口总数约70万,其中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在京官吏约3万余,禁军和附近驻军约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的读书人1万,共需粮食580万石左右,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据此可以推知盛唐时期(  

A.长安已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对东南地区粮食需求增加

C.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局面

D.坊市制度瓦解速度加快

20、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由博士任教授,学生称为“博士弟子”。太学初建时有50位学生,王莽时增至10000人。如果你是那时的一名“博士弟子”,你将学习到(  )

A. 儒家的经典 B. 法家治国之道

C. 墨家的学说 D. 天文算术之理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___________,经过不懈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__》,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2、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

23、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享有“诗仙”美誉的诗人是_____;杜甫的诗反映了某些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有“_____”之称。

24、《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中A处代表的是________遗址;《三国鼎立形势图》中B处________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5、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速亡的教训,采取了______的政策。到汉文帝、汉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

26、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人是______

(2)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______主持修建的。

(3)为沟通中外文明,开辟“丝绸之路”的人是______

27、请你按表格要求完成“科举制度创立发展及影响”的网络知识。

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影响

主要贡献

皇帝

科举制度的诞生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隋文帝

 

隋炀帝

科举制度的完善

扩充国学规模,增加考试人数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科举制度的废除

(写出朝代即可)

 

 

 

28、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___________ 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 ”。

 

29、朝代接龙,将缺失的朝代名称,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夏→____→西周→春秋→______→秦→西汉→东汉→______→西晋→东晋→南北朝

30、明朝时,手工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____,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等。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连线题

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争,传递出了宝贵的战争思想和智慧。

(1)前207年,巨鹿之战 (1)东晋与前秦进行的战役,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200年,官渡之战 (2)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8年,赤壁之战 (3)曹操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4)383年,淝水之战 (4)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朝走向衰亡。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朝代。

(1)科举制确立的朝代——

(2)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3)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一中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有何用途?

材料二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   图片两幅

(2)材料二的“伟大僧人”是谁?材料三中的两个人物,哪一个是他?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五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外国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改编自朱汉国主编《历史》

(4)根据材料四、材料五,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

(5)以上材料表明了唐朝时期社会发展最显著特点的是什么?

(6)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