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一位民族英雄下令当众销毁了英美商人交出的110多万千克鸦片,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郑成功 C.戚继光 D.岳飞
2、1948年,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动包括辽沈战役在内的三大战役。下列关于辽沈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
A.辽沈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先打响的战役,始于1948年9月
B.辽沈战役是由陈毅等人指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进行的
C.辽沈战役攻占天津后和平解放了北平,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D.辽沈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其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职业教育
B.高等教育
C.学前教育
D.九年义务教育
4、下图为某校历史社团举办的图片展,该展览反映的主题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C.武装反抗反动派的斗争
D.人民解放战争
5、近日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依法对一起贩卖毒品罪刑事案件进行一审宣判。据悉,该案是广州市首例宣判的“上头电子烟”涉毒案。广东在近代是禁毒先驱地区,下列被誉为“禁毒第一人”的民族英雄是( )
A.光绪帝
B.李鸿章
C.谭嗣同
D.林则徐
6、2021 年 4 月 23 日,海军三型主战舰艇——长征 18 号艇、大连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交接入列活动并登上舰艇视察。回顾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7、阅读表格,你认为人均口粮和人均收入发生变化是因为
A.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8、“圆明园从权力和艺术的中心变为残阳下的如烟荒草,进而成为树立在每个国人心中的耻辱图腾。”使圆明园发生这一变化的罪魁祸首是( )
A.英法联军 B.沙俄军队 C.八国联军 D.侵华日军
9、在我州独山大河口有一个地层断裂留下的世界级标准地质侧面,它将地质演化、运动的历史清晰地展现.这进一步印证了地质力学理论的科学性,请问地质力学的创建者是( )
A. 李四光 B. 侯德榜 C. 钱学森 D. 冯如
10、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开篇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此,某校八年级学生准备开展研学活动,以下地点最合适的是( )
A.北京
B.上海
C.武汉
D.广州
11、“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指的是( )
A. 英国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危害 B.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危害
C. 虎门销烟的影响 D.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12、鲁迅有一篇文章叫《纪念刘和珍君》,“君”是一种称呼,表示对人的一种尊重。你知道这种称呼在中国的普及应该是在( )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后
C. 新中国成立后 D. 中华民国时期
13、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认为中英战争借口具有偶然性
B.肯定中国反抗侵略正义性
C.科学表述了鸦片战争性质
D.指出中国战败具有必然性
14、“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
A.十二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届四中全会
D.十一届四中全会
15、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6、19世纪末,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撰文:“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这阐述了其思想主张是
A.革新吏治
B.变法图强
C.君权至上
D.物竞天择
17、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常态化的科学论断。这里的“新常态”不包括( )
A.速度变化
B.质量提高
C.结构优化
D.动力转换
18、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光复会
C. 中国同盟会
D. 中国国民党
19、对西欧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A.自11世纪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B.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C.庄园的耕地分为“自营地”和“份地”
D.庄园法庭只是维护领主的利益,佃户不能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
20、观察图片,从中可以看出八路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 )
A.毁坏日伪据点交通线
B.夺取沦陷区的大城市
C.在正面战场与敌对峙
D.发起对日寇最后一战
21、1949年10月1日下午,_______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______________”成立,标志着“___________”的诞生。
22、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2001年,中国成为______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3、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4、《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中②处是___________。
25、1917年俄国发生________。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时间:__________。领导人:______。政权巩固: 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_______,建立社会主义______;废除土地_______,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26、金田起义: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太平军”。
27、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____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8、长征中标志着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 。
29、___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_____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0、1978年12月,______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9月,邓小平在______(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72周年庆典反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可是,随着列强的入侵,近代中国也曾陷入过落后、屈辱的境地。铭记历史,才能知耻而后勇。
(1)请依据表格中提示,完成填空
战争名称 | 侵华国家 | 主要条约 | 影响 |
鸦片战争 | ① | 《南京条约》 | 中国开始变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英、法 | ② | 进一步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③ | 日本 | 《马关条约》 | 大大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俄、英、美、日、 德、法、意、奥 | ④ | 中国完全陷入 ⑤ 的深渊 |
(2)从近代中国屈辱史的学习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2、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法战争(1883—1885年)结束至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爆发,此前屡遭西方列强蹂躏的清政府,在这十年时间,几乎风平浪静。但是除了洋务运动稳步推进外,清政府更加偏离世界发展大势。面对蓄谋侵华已久、虎视眈眈的日本,慈禧太后玩弄权术,打压光绪帝,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大搞生日庆典;主战派与主和派盲目争斗内耗;李鸿章寄希望于外国调停,不做积极备战;部分士兵贪生怕死,听闻要去前线就嚎啕惊叫;普通民众不知有国不愿当兵……
——摘编自《人民网·文史频道》
材料二
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写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图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该事变有何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33、探究中华民国历史。
(1)中华民国建立于哪一年?临时大总统是谁?在哪个城市就职的?
(2)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是谁?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4)列举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的两次斗争。
34、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但到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请回答:
(1)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之中;”的依据?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是指 ?
(3)“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