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过程中常见的素材。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C.“大跃进”运动
D.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2、南京静海寺,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之功而建。寺名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然而在1842年,清王朝代表被迫和英国侵略者在这里议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材料中的“不平等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一组图片反映的信息,最恰当的主题是( )
A.伟大的历史转折
B.改革开放的启航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经济建设的辉煌
4、西方列强的枪炮声,惊醒了沉睡的中国,中华民族屈辱抗争的近代史开始了。这里说的“枪炮声”开始于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5、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历史事件与孙中山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成立兴中会 B.参与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C.指挥太平天国运动 D.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6、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7、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其主要依据是( )
A.制定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
8、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至少造成中国无辜同胞遇难达( )
A.20万人以上
B.30万人以上
C.40万人以上
D.50万人以上
9、1979年1月1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文中提及的“中国新时代”应始于:( )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此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 )
A.拨乱反正
B.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C.实事求是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马关条约》签定后,俄国的一份杂志里写道:“中国的借款是欧洲渗入到中华帝国的内部,为欧洲贸易和工业开辟广阔的天地的工具”。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列强争做中国债主的根本目的在于
A.帮助清政府渡过财政危机 B.输出资本
C.取得高额利息 D.进一步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12、《马关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一项内容是
A. 赔偿白银二亿两
B.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增辟通商口岸
D. 开辟内河新航运
1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开始实行资本主义
B.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成为近代史的开端
D.形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4、有学者评论新中国初期的一次外交会议说:“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为刚刚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新中国树立起了民族尊严与民族自信心,这次会议是中国和亚非拉国家达成共识的重要里程碑”。这次外交会议召开于
A.1950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55年
15、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
A.发动鸦片战争
B.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火烧圆明园
D.对华倾销商品
16、“它在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因而受到了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材料描述的是下列哪一事件的影响(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亚非万隆会议的召开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7、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采取的反动举措有( )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改组国民党
C.加强北洋军
D.加强南方革命军
18、2020年12月,圆明园管理处启动“修复1860”第三期文物修复工作,计划修复20余件在____时期遭到破坏的艺术珍品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新中国建设中有无数个“第一”,下列各项“第一”中,哪一项不是“一五”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
A.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问世
B.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C.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20、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福建拥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特殊意义和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下列选项发生在福建的是( )
A.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四下基层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古田会议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D.瓦窑堡会议的召开
2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提出的八字方针的内容是调整、_____、充实、提高。
22、______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20年夏,______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3、结果:________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__”。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__________,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__________会议,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2)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历史事件是 。
(3)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25、填充题:
(1)_______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__平方千米领土。
(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分别是“_________”和 “_______”
(3)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_”。
(4)到19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________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_______统一协调指挥,同年在__________建立行省。
(5)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_________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_________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____________。
(6)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制度的终结。
26、下图是_____在_____会议上作报告。
27、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2)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_________。
(3)1492年,___________(国别)航海家哥伦布,从____________ (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他认为到达的地方是____________,所以称当地居民为_________。
(4)1497年,__________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____________。
28、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以_______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________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9、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黄海海战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__。
30、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______》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1、辛亥革命的结果怎么样?它的伟大功绩有哪些?
32、想一想:解放战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解放战争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33、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3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依次指出上面四幅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谁。
(2)在某次展览活动中,工作人员将四人的照片放于同一展室内,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展览的主要内容同历史上的哪一事件有关?如果请你为本展室确定一个名字,你确定的是什么?
(3)请选择其中的一位,谈谈他在此次运动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