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青岛市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73年,我国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关于这些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开展文化大革命取得的成果

B.这是科学家克服“文革”的压力,艰难工作取得的成果

C.这是“大跃进”的产物

D.这些成就使我国科技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

A.

B.

C.

D.

3、中共八大对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历史证明这些成果对于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长远的重要意义。下列关于这次会议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 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 确立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主要任务   D. 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护国战争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遇刺

④袁世凯称帝

A. ④②①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③①

D. ③②④①

5、胡适曾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主张

A.提倡民主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科学

D.提倡新文学

6、它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中国的国家名称和年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建立的政权,也是当时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文中的“它”是(       

A.中国同盟会

B.中华民国

C.湖北军政府

D.北洋政府

7、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经查,幕后策划人是受袁世凯指使的国务总理赵秉钧,重金收买宋教仁不成而痛下杀手。袁世凯指使亲信刺杀宋教仁的目的是

A. 阻止宋教仁改组同盟会 B. 阻止宋教仁组织责任内阁

C. 彻底解散国民党 D. 让自己领导国民党

8、制作表格整理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下表是小明阅读教材后制作的表格,据此推断他所学习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1979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倡议两岸实现“三通”

1989

台湾回祖国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考察和经商的达40万人次

1990

两岸民间文往达100万人次,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1991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2015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军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美九在斜加城会面

A.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B.交往日益密切的海峡两岸

C.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

D.大陆对台方针的演变历程

9、所谓近代化主要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中国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10、帝国主义国家组织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A.迫使清政府妥协 B.维护清王朝统治

C.维护和扩大在华权益 D.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1、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是

A.上海

B.珠海

C.深圳

D.厦门

12、第二炮兵部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命名方式。长期以来,“ 二炮”实际上担负的是一个军种的职能任务,这个军种是(     

A.火箭军

B.陆军

C.海军

D.空军

1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A. 宣扬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 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C. 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 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14、“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材料中的“解放区”是(       

A.山东解放区

B.陕甘宁边区

C.中原解放区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5、读题下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学校名称

办学地点

1912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年

临时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

长沙

1938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1946年

北京大学

北平

A.外来侵略

B.政权更迭

C.国共合作

D.军阀割据

16、“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改革创新,科技强国

B.保家卫国,革命英雄主义

C.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D.上山下乡,扎根农村劳动

17、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讲话指出,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对应不正确的是(       

A.巴金—《家》

B.老舍—《骆驼祥子》

C.徐悲鸿—《愚公移山》

D.丁玲—《暴风骤雨》

18、在《庚子西狩丛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两宫微服出狩……”。这段文字叙述的是(  )

A.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太后、皇帝乔装外逃

B. 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清朝皇帝闻讯出逃

C.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太后、皇帝仓皇出逃

D. 义和团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19、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斗争的最终目标是(     

A.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

B.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

C.维护民主共和政体

D.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20、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中,有力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的有

①维新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2)近代史上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3)在中国近代史上,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极大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的条约是

(4)在中国开设使馆界的不平等条约是

22、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面对刽子手,   仰天长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   等人组织抗日游击队,抵抗日本的侵略。

(3)1940年,八路军以 为总司令发动了百团大战,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

(4)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 ”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23、__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条约―中英________

24、写出下列相应历史时期人民军队的名称。

(1)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民族抗战时期(1937—1945年):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____________________。

25、1915年,陈独秀在____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_____运动的号角。

26、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7、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鲁迅的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28、1992年召开的________(会议),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_________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29、李宗仁指挥的____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的意志和信念。

30、______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______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某校八年级同学以“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的变化”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 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3) 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

【分析对比】

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5) 1952年底,我国彻底废除了________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6)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____化的高潮,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农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7)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了严重的失误,农业生产遭受到严重破坏。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劫了中国农业的犬发展。

【历史认识】

(9)从这几次农村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在制定土地政镱时的依据是什么?你从中能碍到什么结论或启示?

3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3、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模范人物

(1)党的好干部:_____

(2)“铁人”工人:_____

(3)解放军好战士:_____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1)材料一与哪一事件有关?当时的蒋介石政府对此采取什么政策?

材料二:不应忘记的事实是:日军在投降前已经被中国人民的连续十四年、大小几十万次的战斗打得狼狈不堪了。日寇犹如一匹野兽,使他最后致命的可能只是一两支箭,但如果他不是在毙命前已经满身创伤呢?他还是会继续挣扎的。

——齐世荣《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军被打得狼狈不堪有哪些重要史实?材料中所说的“使他最后致命的可能只是一两支箭”指的哪些事件?作者认为日本法西斯灭亡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