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大钊发表的哪一文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
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 《庶民的胜利》
C.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 《劳动者的觉悟》
2、“年近七旬的老将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仍挥旗督战,力竭牺牲。”材料描述的事件发生在(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在天津,推动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民报》 D.《青年杂志》
4、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虽然没能达到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它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措施是
A.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一批近代企业
B.创办京师同文馆,“中西并用”“广育人才”
C.修建国货公司,废除科举制度
D.学习西方军事制度,建立海军衙门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由此可见,“大包干”( )
A.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纠正了“文革”的错误
7、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下列作家及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茅盾---《雷雨》 B.徐悲鸿---《愚公移山》
C.聂耳---《黄河大合唱》 D.冼星海---《义勇军进行曲》
8、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的条约是( )
A. 中英《南京条约》 B. 中英《北京条约》
C. 中英《天津条约》 D.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9、小历在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红色之旅》专题片时注意到这样一段解说词:“这里是“红色起点”,它凝固着一个“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3名革命先驱在这里启动了中国人民摆脱黑暗,驶向光明的航程。”专题片中的“这里”是( )
A.中共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旧址
C.延安窑洞
D.井冈山
10、徐州煤矿开采已有九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到十九世纪八十年才采用比较先进的新式方法进行生产,从而挤入了近代化的行列。与“徐州煤矿挤入近代化”相关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1、下列人物属于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是
A.曾国藩 李鸿章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 黄兴 D.陈独秀 李大钊
12、1988年4月11日,深发展股票首次在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挂牌,拉开了深圳股票交易的序幕。当时让储户配售认股证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消息称,深圳市政府为了支持深发展发行股票,让党员干部带头买股。这反映了
A.经济体制改革的困难重重
B.“大锅饭”的弊病被克服
C.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实行
D.“敢闯敢干”的特区精神
13、构建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横线处代表的历史人物是( )
A.石达开
B.李秀成
C.洪秀全
D.陈玉成
14、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
A.《国闻报》和北京大学
B.《知新报》和《新青年》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国闻报》和《知新报》
15、历史经验表明:国共两党和则两利,分则两伤。小明同学准备通过历史影片了解,国共两党“和则两利”的史实,你准备推荐下列哪一部影片给他( )
A.《南昌起义》
B.《长征》
C.《西安事变》
D.《大决战》
16、我国废除跪拜等有损人格的礼节,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是在( )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新中国成立后
17、以下人物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
A. 谭嗣同 B. 康有为 C. 刘光第 D. 杨锐
18、在维新变法中,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19、“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的投资,外资企业不但为中国政府提供了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
A. 发展过程 B. 建立目的 C. 建立的原因 D. 发挥的作用
20、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A.购买政策
B.赎买政策
C.公私合营
D.共同富裕
21、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1923年2月,____举行的大罢工将第一次中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22、2001年是中国外交成就突出的一年:中国上海承办了___________(组织全称)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加入___________(组织全称),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23、(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中国近代化的开端____。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____。
24、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海军成立;1966年我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______。
25、____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_____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6、为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及其他代表在北平召开了________。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通过了________,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
27、列表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活动,请填写表格空白部分。
时间 | 革命活动 |
1894年 | 在檀香山成立①,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
1895年 | 与陆皓东等人发动②起义,起义失败 |
③年 | 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
1912年 | 创建④,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
1913年 | 发动“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
1915-1916年 | 发表《讨袁檄文》,掀起⑤战争 |
1917-1918年 | 组织护法军政府,开展护法运动 |
1924年 | 召开国民党一大,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 |
⑥年 | 创立黄埔军校,培养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
1925年 | 病逝,终年59岁 |
请填写: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实现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结论——
(3)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4)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事件——
29、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____
30、爆发:________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__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___爆发。
结果:1916年3月,________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31、回顾百年历史,探究国共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进行的战争是什么?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2)写出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起义名称。
(3)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20世纪40年代,国共两党之间发生了哪一战争?
(5)从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有何感悟?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2)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4)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3、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950年废除地主阶级上地所有制的法律文献
(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在吉林省建成投产的工厂一例
(3)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34、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西方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5月23H,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签署了“十七条协议”。
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在协议书上签字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的哪一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实施的地域要求是什么?
材料三 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愿意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因为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对两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台湾同胞。两岸同胞要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共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