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朔州市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经济特区的建立

B.国企改革的展开

C.中共十四大召开

D.包干到户的实施

2、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A.都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B.都建立起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C.都提出了明确的政治纲领

D.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

3、有一档案资料记载∶"1984年,根据中央的决定,全市撤销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及生产队,建立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人民公社出现在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十年文革时期

4、八年级同学在课上讨论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孙中山,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5、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 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 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 民主与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6、“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横批:天人合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为实现“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少数民族的发展问题完全由本民族自己解决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                              

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我国仍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正确指引

C.以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为代表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无私奉献

D.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高昂的建设热情

8、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

A. “扶清灭洋”   B. “自强”“求富”

C. “科学”和“民主”   D. “君主立宪”

9、“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最为典型的事件是(   

A.实行“大鸣、大放、大字报、大串联”

B.制造“刘少奇案”

C.九一三事件

D.镇压“四五运动”

10、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下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A.秋收起义

B.古田会议

C.长征开始

D.遵义会议

11、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该书内容的主旨。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标题: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节 抗美援朝

第三节 土地改革

A.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如图是1949-2008年外国与中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建国第一年出现建交高潮是由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正式建交直接导致1972年建交高潮的出现

C.1992年出现建交新高潮的原因是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建交国家的不断增加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提高

13、从1953年到2021年,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计划。济南市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项适合采用(       

A.港珠澳大桥

B.青藏铁路

C.武汉长江大桥

D.天问一号

14、太平天国的都城即今天的

A.天京

B.北京

C.南京

D.西安

 

15、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江苏的南通、连云港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16、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在

A.黄海海战中

B.辽东半岛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

D.黄海大东沟遭日本袭击

17、刘伯承和邓小平被誉为战场上的最佳搭档。1947年6月底,他们指挥的哪次军事行动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A.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转战陕北

C. 粉碎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

D. 发动渡江战役

1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19、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 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 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 人们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 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20、“日本刚刚投降……曾为日本人工作过的人……为汪精卫政权卖过命的人……贿赂往往容易奏效,可以使其免受铁窗之苦”。这体现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国民党政府贪污腐败

B.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先进

C.人民群众的支持

D.国民党将领的错误指挥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危机·突变】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割让____________给英国,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世界逐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小丽同学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后,整理了下列表格。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小丽完成该表格

时间

人物

国别

主要发明

1764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69年

瓦特

英国

 

1825年

 

英国

旅行者号蒸汽机车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

留声机、电灯、电影放映机等

19世纪80年代

卡尔本茨

德国

 

1903年

莱特兄弟

美国

 

 

 

23、观察图二,在下图方框内填出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

A.兴中会成立地点

B.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

 

24、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___________、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和路线,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25、__________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26、姓名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反映出时代的内涵特征。下列人物的姓名与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紧密联系。建国、援朝、跃进、文革四位同学的名字各取自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抗争: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________一带狙击敌人,迫使八国联军撤回天津。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________壮烈殉国,结果,义和团在________的镇压下失败。

28、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________年成立,以这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但不久后辛亥革命的果实被________窃取。

29、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30、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提出对台湾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 。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均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历史上称作“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2)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主题的会议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2、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结合所学,探究下列问题:

(1)文中的“道路”指的是社会主义道路,我国通过什么措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一制度建立于哪一年?由于缺乏经验,在前进的道路上出现了哪些急躁冒进的错误?

(2)哪一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

(3)中共十九大决定将哪一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80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什么?分该举措的作用是什么?

(5)作为青少年的你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呢?

33、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才更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曾颁布“蓄发令”,命令恢复古代男子束发不留辫的习俗,从而掀起了以头发为外在表现的又一政治斗争。对于拒绝蓄发者,太平军则予以严惩。

——《“辫子问题”与辛亥革命》

材料二:1872年派至美国的留学幼童一到新大陆,美国人就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的辫子,这使留美幼童大伤脑筋。有的幼童因此剪掉了辫子……辫子成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包袱。

——《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三:……在维新派的心目中,辫发是一种落后的习俗,既不利于机器生产,又不利于执枪跨马,还会阻碍富国强兵之路,因此需要改良。这反映了他们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保国、保种的急切心情。

——《清代辫发的身体政治史研究》

材料四:1911年冬春之际,剪辫风浪达到了高潮。清政府觉得已经无法抗拒,就于12月7日发布上谕:“凡我臣民,均准其自由剪辫。”此令一出,不少清廷官员纷纷剪辫。

——《中国近代史(上)》

(1)据材料一,指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颁布“蓄发令”出于什么方面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场“蓄发”斗争的结果如何?

(2)结合所学,材料二中“1872年派至美国的留学幼童”与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相关?据材料二分析,部分留美幼童会怎样对待自己的辫子?结合所学,判断清政府是否支持他们的行为。

(3)据材料三,归纳维新派要求改良辫发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发式变化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