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B.“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是项羽的名。古人幼时命名,成年时取字,对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自称和对平辈则称名。

C.“是寡大之过也”中的“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 诸侯王自己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对对方的敬称。“吾不能早用子”中韵“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D.按照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所以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北面”。宾主之间宴席酬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六世之余烈(振作);②官盛则近(阿谀,奉承);③秦无亡矢镞之费(丢失);④邻国之民不少(更);⑤则或其欲出者(责怪)

B.①而吾与子之所共(享有);②所以兴怀,其一也(到达);③击空明兮流光(顺流而下);④盖音也(错误);⑤不农时(违背,这里指耽误)

C.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饿死的人);②虽有槁(晒干);③才能不及中人(一般人);④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⑤君子不齿(并列,排列)

D.①术业有专(研究,学习);②名城(毁坏);③木直绳(合乎);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查);⑤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寻常)

3、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错误的一项是( )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  勃

B.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  维

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  白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拾金不(mèi)   惊鸿一(piè)   轻怕重(niān)   本色当(háng)

B.难填(hè)    浑身(jiě)   情不自(jìn)    有成效(zhuó)

C.浅尝(zhé)   挑拨离(jiàn)  悲天(mǐn)    义愤填(yīng)

D.心急如(fén)   摇摇欲(duò)   如火如(chá)    彬有礼(bīn)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所有曾经的烦恼, 的人际关系,不堪回首的悲苦,还有   的愿望,都像被船桨切断的海草,   而去。只有让人灵魂出窍的蔚蓝色,由于深达几千米的摞叠,化作了近乎黑色的铁幕,襁褓一样包裹着生灵   的灵魂。

A. 复杂  层出不穷  飘荡  孤寂

B. 芜杂  层出不穷  漂浮  孤寂

C. 芜杂  不一而足  漂浮  寂寞

D. 复杂  不一而足  飘荡  寂寞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哨兵北舞

曾剑

绿皮列车终于摆脱京城的喧嚣,钻出夜色,钻进晨雾,在莽莽丛林间穿行。

韩泽中觉得,这趟驶向军营的列车,将是他辉煌人生的开始。

列车把他们带到一个小县城,他们换乘汽车,辗转到一个小镇。在这里,他开始了他的军营生活:站军姿,走队列,跑步,周而复始,亦步亦趋。

一个月后,韩泽中被一辆“勇士”接走。山路漫长,车行颠簸,“勇士”钻出大山,进入一片江湾,远远地,一抹红色跳入眼帘,那是飘扬在哨所塔楼上的五星红旗。这面红旗,骤然把他一路颠落的力气召唤了回来。

欢迎仪式,其实就是自我介绍。

“我叫韩泽中,来自山东临沂。”

“简历上说你是在读大学生,哪个大学?”

“北舞。”他说。

“‘北舞’是哪里?”一个老兵问。

“北京舞蹈学院。”他的声音极轻极细,好像来自那儿,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啊!”老兵们发出感叹。他们恍然大悟,难怪这么瘦弱,这么白净。

第二天清晨,韩泽中到哨所的第一班岗。真枪实弹,双人双岗。班长将自己与他排在同一班,不知是关切,还是不放心。

不过,这不重要。国旗如此之近,就在头顶飘扬。他觉得这是世上最醒目最好看的国旗。

离国界线只一步之遥,两道红漆画的线,上面是齐腰高的不锈钢栅栏。他,一个舞者,抬腿就能过去但他不能,他是战士!

夜班岗如期而至,哨所的夜是寂静的,只有江声被风吹送过来。一只壮实的军犬伴在他身旁,隔一段时间,它会摇晃一下尾巴,巡视一圈,然后重回哨位。

哨所兵少,白天一班岗,晚上一班岗,时而穿插些巡逻任务。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寂寞伴随着单调和重复袭来,尤其在站岗的时候,白天,秋日的阳光直射下来,晒得他脖颈生疼。夜里,站在哨位上,他会下意识寻找北极星,那璀璨的星光让他感到一丝焦虑,这就是他盼望的“光辉岁月”?回北舞后,怎么跟同学们说起他的军旅生涯?难道对他们说,自己就像“北舞”门口的保安一样,天天站岗?而他们,在他离开的这两年时光,在舞台上是多么风光无限。

他怕荒废了专业,偷偷练功,他不能大张旗鼓地练,这里只有哨兵,没有舞者。

他站得没有刚开始那么笔直了,腰有些松懈。哨长发现了这个问题。

那天午饭后,哨长带着他上了山。荆棘丛生的山路,又陡又窄,韩泽中虚汗直冒,几次不留神,脚下一滑差点滚落下去。他们走了很久,直把头顶的太阳走到西边去了,才到达山顶。这里是一个废弃的瞭望哨,哨长讲起一个叫沈海洋的兵。十四年前,沈海洋与另一个战士被分到这里。无水无电、条件艰苦。后来同伴被抽调去边防团,得再派一个人上山,沈海洋申请让妻子余香义务当哨兵。余香支持丈夫,辞掉了工作,一守就是六年,韩泽中问哨长,你说的是咱们班长沈海洋?哨长说,是他。现在科技发达,设了电子监控,“夫妻哨所”成了历史,但它像一座灯塔,在这边地上闪亮着。

回哨所的路上,韩泽中一直在回想,他说不清是哪一步促使他走进军营,像是偶然,像是一时冲动,更像是冥冥中的必然。第一学期专业课考核,同学说他秀气,建议他男扮女装,跳一段“贵妃醉酒”。他当时没想太多,只是想挑战一下。他成功了,收获了鲜花与掌声。然而,喜悦太短暂,同学们随后喊他“韩媚娘”。他们并无恶意,但他听着刺耳。那个夜晚,敏感而脆弱的他一夜未眠,天亮后,去食堂,路旁的征兵标语攫住了他的心:“想成为男子汉吗?到军营去!”就是在那一刻,他萌发了从军的想法,而且那么强……但,这好像又不是最初始的缘由。他记得,小时候爷爷常指着电视上国旗护卫队说,你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从“夫妻哨所”回来后,韩泽中开始严格要求自己。他学习控制情绪,让自己变得阳刚沉稳:他开始主动工作,从细小工作开始。

这里是雪的故乡,大地有三四个月被白雪覆盖。那晚大雪,他站在岗亭外,一动不动,一股来自体内的力量告诉他,战胜严寒其实是战胜自己。他就那么笔挺地站着,上级察看视频,以为是假人,来电责问,哨长说,是真人呢,是我们的韩泽中在站岗。上级说这么冷的天可以进岗亭,提高警惕就行。可韩泽中不进去。他觉得这样的时刻,哨兵岗位是不平凡的。他站得笔挺。

边防急需驾驶员,哨长让韩泽中去学。“可是,我晕车。”他怯声道。“学完汽训,就不晕了。”哨长说。那是一段紧张的日子,让他自己都不解的是,他竟然无数次想念那个让他寂寞得落泪的哨所。回到哨所,已是第二年春天,他的肌肉强壮了,还长高了两厘米。没有比这身材更适合跳舞的了,他骄傲地想。他依然站岗,偶尔巡逻时,他驾驶“勇士”,穿行在林海间。果然,他不再晕车了。

一切都在改变,他身上已有老兵的味道了。那张脸黝黑,比刚入伍时棱角更分明。先前嘴唇上不易觉察的汗毛,已全然成了黑色的胡须。细嫩光洁的双手也粗砺了,骨节变大,但他觉得用这样的手向国旗敬礼,更神圣。他比以前成熟了,哨长和班长都这么说,他自己也这么觉得。

天黑下来,他来到哨位,持枪上岗。

以前,他习惯遥望北极星;现在,他的目光总被边境线上家家户户的点点灯火吸引。他想,正是因为他们的守卫,它们才那么恬静地亮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小说注重环境描写,如莽莽丛林、漫天风雪、璀璨星光等,既展现了边境独有的风光,也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阔大的舞台,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B.全篇以主人公韩泽中这一特定视角讲述故事,借他的眼睛来观察边地环境和哨所官兵,通过他内心深处隐秘的情绪波动,真实生动地展现其蜕变过程。

C.哨长说“是我们的韩泽中在站岗”,话语中透着关爱和自豪,他和在艰苦环境中坚守奉献的班长一样,是主人公成长的引路人,也是边防官兵群体的代表。

D.小说使用了很多简短的句式,叙述简洁有力,节奏鲜明生动,既符合军营生活内容简单、作风硬朗的特色,又能加快故事情节的推进,具有独特的韵味。

E.小说通过一名北舞大学生到普通哨兵的成长,讴歌青春的价值,引导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时代主题中,建奇功、立伟业,成就辉煌人生。

【2】小说反复提及“北极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有人说,结构的艺术是小说的最高艺术。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文在情节设置的特点。

【4】请赏析这篇小说的标题“哨兵北舞”。

【5】小说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回荡着青春的旋律。请结合文本,从“青春的价值”角度谈谈作品的意蕴。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情景默写。

(1)《劝学》中的“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之所以北伐是想取得“_______”的功绩,但是其结局却是“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即便是在芳香与污浊混杂的环境里也要保持品格的高洁,以此体现其“不忘初心”的决心。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作者表明当时人们随意歪曲、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度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其被贬浔阳后低湿荒凉的居住环境。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认为如果军营中的事都去问将军向宠的话,皇帝就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标。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有许多著名的文化符号,洞庭湖就是其中之一,杜甫和张孝祥分别在《登岳阳楼》和《念奴娇·过洞庭》中极力描绘了洞庭湖的宽阔浩大,杜甫说:“____________”,张孝祥说:“____________”。

(2)关于荆轲刺秦的利弊对错,文人向来众说纷纭。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比喻来表现阿房宫楼阁院落稠密层叠、不计其数的景象。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国君对祖国的疆土毫不爱惜,像扔草一样送给别人。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作者问道于行人,埋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

(3)杜甫很擅长在诗歌中运用时空对举的方法,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运用反问、比喻的手法形容长桥的形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运用反问、想象的手法描写通道的美丽的一句是“_________”。

(2)《赤壁赋》中的客人因“___________”,而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苏轼从不变的角度得出“___________”的结论,以开导客人。

(3)屈原《离骚》中,诗人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和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男子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3)孔子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荀子·劝学》篇中,也有两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崔氏东山草堂①

杜甫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②底芹。何为西庄王给事③,柴门空闭锁松筠。

【注释】①东山:即玉山,又名蓝田山。崔氏草堂与王维的蓝田辋川别业邻近。②白鸦谷、青泥坊:地名,皆位于蓝田。③王给事:指王维。此时王维在朝中任给事中之职,而其辋川别业“柴门空闭”。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首句中的“汝”指“崔氏”,本诗是诗人到崔氏东山草堂做客而作。

B.作者在山中偶闻钟磬之声,日落时分望见暮归的渔樵,宁静祥和。

C.颈联写山中日常餐食难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隐居生活的简朴粗陋。

D.前三联从所闻、所见、所食等多角度写山中生活,尾联发出感慨。

【2】杜诗中“柴门空闭锁松筠”一句和朱庆馀《归故园》(见下)中“柴门无事日常关”一句都写到了“柴门关闭”。结合诗句内容,简析两诗中这一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朱庆馀《归故园》)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及武王即住,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工。其后武王既,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夷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沭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限骄人。”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歔歔如畏然。及成王用事,恐成王壮,治有所淫佚,乃作《多士》,作《毋逸》。《毋逸》称:“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多士》称曰:“自汤至于帝乙,无不率祀明德,帝无不配天者。在今后嗣王纣,诞淫厥佚,不顾天及民之从也。其民皆可诛。”作此以戒成王。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周公在丰,病,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史记·鲁周公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B.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C.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D.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宁淮夷东土/二年而毕定/诸侯咸服宗周/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古代爵位名称。周代有五等爵位,即公、侯、伯、子、男。春秋时,也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如晋文公。

B.崩,帝王或王后的死。“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严格的等级制度。

C.践阼,“践”,登;“阼”,东阶,是为主人之位。践阼,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后来就引申为帝王即位、登基。

D.国,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等于现在说的“全国”。此处“国”指武王被封赏之地,与“时国王骄奢”中的“国”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忠诚无私,心系周朝。周灭殷商后武王大封功臣,把辅政有功的弟弟旦封到曲阜,但是旦没有到封地去,而是留下辅佐武王。

B.周公尊重贤士,爱惜人才。在洗头时,三次捉起头发,吃饭时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匆忙地起来礼待贤士,怕失去了天下的贤人。

C.周公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虽然天下安定了,但周朝的官吏制度还未安排得当,于是他制定了官吏职责次序,天下的百姓很高兴。

D.成王尊重周王,知恩谦让。周公去世后,成王未按照他的遗嘱把他葬在成周,而是葬在毕邑伴随文王,表明白己不敢把周公当臣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2)为人父母,为业至长久,子孙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为人子可不慎乎!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清代诗人袁枚赞美青苔的小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材料二:

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请综合两则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