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②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③行李之往来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约为婚姻 ⑥莅中国而抚四夷
⑦徘徊于斗牛之间 ⑧虽然,每至于族
A.①③⑤⑥⑧
B.①②③⑦⑧
C.②③④⑥⑧
D.①③④⑥⑦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5年,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党纪处分条例》的修订出台,标志着反腐在治本征途上,迈出关键一步。这必将为政治生态赢得一个更加山清水秀的未来。
B.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对母亲、祖母的细节刻画,以及结尾处对枇杷树的描写,事细而情深,如泣如诉,悲恻动人,令人不忍卒读。
C.在现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一个人不学无术、身无长物,那么他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
D.在本次“文学艺术联合会德艺双馨奖”的颁奖会上,我见到了许多仰慕已久的老前辈,他们的教诲,让我如坐春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领导干部学习应始终本着学无常师的态度,多方请教,不断学习,做到“专”与“博”结合,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个人素质全面提升。
②这款吸顶灯,水晶的垂饰超显浪漫,而亮灯时的光也是浪漫的紫色,给人冰清玉洁的美好印象,让家也显得温馨了。
③优秀的诗文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
④针对道路交通的拥堵问题,很多政协委员认为,政府不应安堵如故,而应积极作为,多方联手打造城市通畅交通圈。
⑤随着微博平台的勃兴与壮大,微博营销风生水起,已日渐规模化与制度化,业务范畴也越发“开疆辟土”,商家生意越做越大。
⑥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生活在雾霾环境中,即使敛声屏气,也免不了吸入有害物质,使身体受到伤害。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为选举官吏的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选拔官员的重要来源。
B. “典边”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册封、奖励边防将士,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C. “邮驿”是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者及转运物质的任务。
D.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5、下面是2018年6月公布的中国游学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图1:游学学生所处学段 图2:游学用户规模和增速
A.图1显示,硕士以下随着学段的提高,游学学生占比不断提升。
B.图2显示,2015年至今,我国游学用户规模和增速都在持续增长。
C.根据图2,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游学用户规模、增速有望逐年上升。
D.游学正在从少数家庭消费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更常规的“普遍性需求”。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一些地方,野生动物仍然被奉为餐桌美味。一些食客或是为了尝鲜,或是为了所谓滋补,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野生动物食用。然而舌尖的一时“任性”,却潜藏巨大风险。从SARS病毒到鼠疫、H7N9禽流感,再到埃博拉病毒、MERS病毒,都与野生动物有关。专家学者早已证实,很多要命的急病、怪病都是人在吃野生动物时传染到人身上的,许多疑难杂症的元凶就是寄生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细菌和病毒。面对这些血与泪的教训,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决不能忽视其严重危害。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刻不容缓。
饮食习惯以及由此形成的饮食文化,并不简单是私人的事情,而是关系大众健康的公共问题。一些地方长期以来形成了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文化,有的人认为吃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别人管不着。但必须看到,在现代社会中,一旦有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因为食用不安全、不卫生的食物而致病,就可能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更大范围的危害。这警示我们必须把区域乃至个人的卫生和健康问题,放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审视。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每个人管住自己的嘴,不仅是对自身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和整个社会负责。我们尊重、鼓励不同地区形成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美食文化,但任何一种文化都应建立在对公共卫生和生命健康权利负责任的基础上。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在更深层次上体现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价值和态度。如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和实践的课题。在证实蝙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时,研究团队也发现蝙蝠身上携带一系列对人类有害的病毒。但即使如此,在研究者看来,一方面这些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蝙蝠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生态平衡的维护功不可没,决不能因为携带病毒就消灭它们。因此,研究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对蝙蝠进行无侵害采样,采样完成后将蝙蝠放归自然。这样的例子生动说明,与大自然相处的最好方式就是顺应自然规律,不能肆意破坏自然,更不应把野生动物轻易端上餐桌,否则最终受惩罚的还是人类自己。
避免野生动物带来的社会风险,最有效的方式是对活体动物的交易市场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对于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必须严厉打击、坚决取缔。当年因非典疫情,广东省宣布取缔野生动物交易,关闭野生动物市场,对于后续疫情的控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三部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强隐患排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相信这样的举措会进一步降低潜在的疫病风险。大家要形成这样的共识,加强市场的规范和管理要形成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堵住漏洞,防范病从口入,守护全社会的健康与安全。
(摘编自彭飞《舌尖之“鲜”别成社会之“险”》,《人民日报》2020年2月7日)
材料二 在我国,有着保护野生动物的优良传统。在“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美丽诗句中,在“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兼爱动物的主张里,都体现出这种传统文化理念。同时长期以来,也存在着在“野味”名义下捕捉、饲养、销售、食用野生动物等顽固陋习。科学研究表明,加工食用野生动物并没有神奇养生功效,反而会带来病毒、寄生虫、重金属等健康安全风险,甚至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
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不仅要有集体认同,更要见诸持久的人人行动。这就需要,在加强保护野生动物的宣教之外,以更加完善、更大力度的法律来强力加持。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从立法到执法、司法,各方面各环节齐发力,依法保护野生动物,声音响亮,行动严厉。国家层面,立法上,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火线列入今年立法计划;执法上,疫情防控期间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将严格处罚;司法上,严惩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战疫中这些保护野生动物的系列举措,迅速显著地彰显了法治的力量。
“徒法不足以自行。”保护野生动物,是一场全民法治课,也是一场人与文化陋习的持久战。保护野生动物,是每一位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人人积极主动走在依法保护野生动物的前端,就会缓冲末端惩戒治理的压力,减小末端惩戒倒逼的成本。为此,不仅要学法,更要守法用法,不做清谈客,争当行动派。
(摘编自茅亩《依法保护野生动物,人人当做“行动派”》,“南方网”2020年3月12日)
材料三 在卫生健康领域,有研究表明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尽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尚未确定,但源于野生动物的致病风险始终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确凿无疑的。在实践中,对一些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人工繁育、人工饲养,原本目的是挽救珍贵、濒危物种,其中一些却进饭馆上餐桌成为“野味”。有些动物制品难以辨别是来自野外生长还是人工驯养的动物,这就为市场上鱼目混珠、欺骗牟利的现象提供了条件,甚至出现将偷猎的野生动物拿到饲养场“洗白”后高价出售的情况。这些乱象不仅危害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而且存在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听之任之后患无穷,确实已经到了不能置之不理的时候了。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暴露出我国在公共卫生安全、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为有效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回应社会重大关切,必须发挥法律制度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保护闸”“安全阀”的作用,坚持以法治手段管源治本,紧紧抓住“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这个突破口,切断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传染源,把公共卫生安全的这一道至关重要的闸门筑牢守好。
(摘编自王晨《依法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人民日报》2020年3月1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食用野生动物不仅会让个人遭遇病毒、寄生虫入侵等健康风险,更可能会引发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威胁整个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B.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应当得到足够的尊重与鼓励,但必须以不对公共卫生和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威胁为基本前提。
C.如果人人都依法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会缓冲法律末端惩戒治理的压力,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人类健康与安全问题。
D.保护野生动物的安全是关乎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要事,只要“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就能切断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传染源。
【2】下列对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一段由食用野生动物现象入手,接着指出潜在风险,然后指出专家学者的权威论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B.材料一第二段指出了食用野生动物的饮食文化的存在,但更主要的是指出其存在的巨大隐患,体现出客观、理性的态度。
C.材料一第三段以对SARS病毒自然宿主蝙蝠无侵害采样后放归自然为例,证明人类不应利用自然,而应学会顺应、敬畏自然。
D.材料三立足于保障全民生命健康安全,以新冠肺炎的防疫为依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证明我国自古就有保护野生动物的优良传统的一项是( )
A.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
B.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经·伐檀》
C.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荀子·王制》
D.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礼记·月令》
7、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曹刿在战前准备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
(2)《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青年人心怀家国、蔑视权贵的青春激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中,孔子以松柏作比,讲述君子的坚毅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望岳》中写到凝望着那云雾缭绕的泰山,自己的心胸都变得无限开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作者听着琵琶女第二次弹琴时,自己的内心涌起难以抑制的悲伤凄切之情,因而不禁泣下沾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2)在《蜀道难》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引用五丁开山这一传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只有“ , ”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2)杜甫在《登高》中,用“ , ”两句写自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的风格。
(3)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 , ”两句表达了诗人 “晚春时节的烟柳满城比不上早春景色”的观点。
11、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
(3)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
(4)___________,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5)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不宜异同。(《出师表》)
(7)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______________,有所广益。(《出师表》)
(8)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_______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10)凡在故老,________________,况臣孤苦,特为尤甚。(《陈情表》)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老师,老师也不必一定比弟子贤能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逝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既表达了惆怅又达观的复杂情感,又体现出生活哲理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各题。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
苏 轼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注)本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潘、古、郭三人是作者在黄州结识的好友。岐亭,在今湖北麻城西南,苏轼在黄州期间时常往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诗人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是一片嫩绿。
B. 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既拟写了溪流潺潺之声,又描写了小草新绿之色,写出了春的生机。
C. 颈联是写送别的情形,作者用“留”“待”两字表达了朋友们为其饯行的深情厚谊。
D. 尾联的“细雨梅花正断魂”,写出了去年的今日,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时的悲伤心情。
【2】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尾联貌似与送别没多大关系,实际扣送别很紧,请对尾联进行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注】①绛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 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 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礼记•曲礼•上》提出“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八,笄而字”。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称人用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
C. 谏,主要指规劝君主、尊长,对其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使改正错误。从春秋时齐桓公开始,我国历代统治者都设有谏官,如汉朝的“谏大夫”, “谏议大夫”,唐朝的左、右拾遗均是谏官。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君主提意见。
D. 皇后,皇帝的正妻。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古代皇后所居的寝宫多位于后宫正中央,因此皇后寝宫可称为正宫或中宫。中宫、正宫也就成了皇后的别称。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 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任命官员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 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中原。
C. 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 “壬子”是干支纪日法。古人用干支依次、循环地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辰。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盎出身卑微,父亲曾当过强盗,吕后掌权时,他还是寄身吕禄门下的家臣,孝文帝时靠哥哥保任他为中郎。
B. 袁盎直言敢谏,他曾在孝文帝面前说周勃的坏话,要文帝坚守君臣礼节,致使周勃很恨他,但在周勃被无辜下狱时,他又替周勃辩说,使周勃因而获释,两人又成了好朋友。
C. 孝文帝一次带着皇后和慎夫人到上林苑打猎,举行皇家宴会,袁盎拉慎夫人入座,惹慎夫人很生气,不肯入座,皇帝也很恼怒,起身进入内室。后来经袁盎解释原因,皇上和慎夫人原谅了他。
D. 袁盎有些行为可以说公私兼顾。宦官赵同受文帝宠幸,因为他常常忌恨袁盎,袁盎对他也头痛。于是找机会当面羞辱了赵同,但文帝因他所言符合礼的规矩,只能笑一笑,让赵同下车。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2)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
15、请以“我相信”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题目自拟。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