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文明与野蛮》从人最日常的吃饭穿衣说到弹琴写字,从中亚土人一分钟捉89个虱子说到法国国王坐在马桶上见客,从马赛伊人拿太太敬客说到巴黎医院里活人和死人睡一张床,上下古今,无一不谈,又无谈不妙。但本书带给人的  ②  有趣而已,读者  ③  能由此认识到“所谓文明人  ④  很野蛮,而所谓野蛮人  ⑤  倒很文明;认识到文明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民族的功劳,而是许多民族互相学习、共同创造的;认识到文化的宝贵遗产里掺杂了许多渣滓,要  ⑥  提高警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不仅 而且   有时 有时   处处

B. 可谓 不只是 还   有时 有时   时时

C. 那是 不只是 还   经常 有时   时刻

D. 真是 不仅 而且   有时 经常 /

2、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弊处靠山面海,风光优美,如果您有空,可前来小住,我在家扫席以待。

B. 我家兄弟俩,愚兄比我年长两岁,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书画家。

C. 今天在报纸上看到您关于儿童教育的拙作,我认真拜读了一下,受益匪浅。

D. 老师毕业时奉送我几句话,我牢牢地记在心里,非常感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任务重、工期紧、条件艰苦是水电建设的显著特性,对此,征战江河数十载,在水电站建设中屡建战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的员工早已__________

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_________。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看着自然保护区随意丢弃的塑料袋、竹签和啤酒瓶,再看看环卫工人疲惫的身影,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禁止烧烤的标牌在不断增加,可就是有那么一些人_________,自觉自律真就这么困难吗?

A. 习焉不察习以为常熟视无睹

B. 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熟视无睹

C. 熟视无睹习焉不察习以为常

D. 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习焉不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现在许多山村,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不仅所剩下的是荒芜的土地,还有许多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

B. 与过去相比,虽然粮食产量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我国的粮食生产依然不能自给自足,还得从国外大量进口。

C. 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出现了习近平的身影,响起了中国声音,为协议达成注入了中国动力。

D. 任何人只要肯开动脑筋,在灵机一动的时候,把握住灵感,并且马上付诸实施,就有机会帮助到我们。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读个好大学是孩子们努力学习的目的,也是很多家长的梦想,但是家长们总把这个目标挂在嘴边,让孩子们不胜其烦

②当地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业,宣布让有一定污染的国有企业迁出市区,一时间,很多国有企业的地皮待价而沽,卖不出去。

③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部署萨德反导系统,无异于火中取栗,得不偿失;萨德难以给韩国带来安全,对维护半岛局势稳定毫无益处。

④在世界杯预选赛上,肖智破门,武磊绝杀,中国队以2:1逆转卡塔尔,整个球场的中国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

⑤校园欺凌其实较为普遍,但社会对其危害性认知不足,学校不愿意张扬,家长们也投鼠忌器,这使得多数校园欺凌只能私了。

⑥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良心

亨利

“我始终没能使我的搭档安岱塔克就范,让他遵守纯诈骗的职业道德。”杰甫彼得斯有一天对我说。

“安岱太富于想象力了,以致不可能诚实。他老是想出许多不正当而又巧妙的敛钱的办法,那些办法甚至在铁路运费回佣制的章程里都不便列入。”

“至于我自己呢,我一向不愿意拿了人家的钱而不给人家一点东西——比如说包金的首饰、花籽、腰痛药水、股票证券、擦炉粉,或者砸破人家的脑袋;人家花了钱,总得收回一些代价。

“为了对我明哲保身和堂堂正正的观点作些让步,他提出,只要我积极参加我们可能采取的任何非法买卖,他就保证受害者花了钱能得到触觉,视觉,味觉和嗅觉所能感知的真实的东西,让我良心上也说得过去。他作过这种保证之后,我情绪好了些,便轻松愉快地参加了骗局。”

“一晚,安盛没有回旅馆吃饭。十一点钟光景,他来到我的房间。

“‘找到一个啦,杰甫’。他说,‘身价一千二百万。拥有油田、轧钢厂、房地产和天然煤气。他人不坏,没有一点架子。最近五年发了财。如今他聘请了好几位教授,替他补习文学、艺术、服饰打扮之类的玩意儿。’

“‘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刚同一个钢铁公司的老板打赌,结果赢了一万元。在场的人都跟着他去酒吧,由他请客喝酒。他对我特别有好感,请我吃饭。’

“‘接着,他带我去看看他在自由街的单身公寓。他对我说公寓布置花了一万八千元,我相信这是实话。’

“一间屋子里收藏着价值四万元的油画,另一间收藏着两万元的古董古玩。他姓斯卡德,四十五岁,正在学钢琴。他的油井每天出一万五千桶原油。’

“‘然后他给我看一件小雕刻,’安岱接着说,‘谁都看得出那是件珍品。他说那是大约两千年前的文物,是用整块象牙雕刻出来的一朵莲花,莲花中间有一个女人的脸。斯卡德查阅了目录,考证一番。那是纪元前埃及一位名叫卡夫拉的雕刻匠做了两个献给拉姆泽斯二世的。另一个找不到了。旧货和古玩商在欧洲各地都找遍了,但是缺货。现在这件是斯卡德花了两千块钱买来的。’

“‘哦,够啦,’我说,‘在我听来,这些话简直像小河流水一般毫无意义。我原以为我们来这儿是让那些百万富翁开开眼界,不是向他们领教艺术知识的。’

“‘忍耐些。’安岱和气地说,‘要不了多久,我们也许能钻到空子。’

“第二天,安岱在外面待了一上午,中午才回来。他刚回旅馆便把我叫进他的房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鹅蛋一般大小、圆圆的包裹,解了开来。里面是一件象牙雕刻,同他讲给我听的百万富翁的那件收藏品一模一样。

“‘我刚才在一家旧货典当铺里,’安岱说,‘看见这东西压在一大堆古剑和旧货下面。当铺老板说,这东西在他店里已有好几年了,大概是住在河下游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或者什么外国人押当后到期未赎,成了死当。’

“‘杰甫,’安岱接着说,‘这同斯卡德的雕刻正是一对,一模一样。他准会把它收买下来,像吃饭时围上餐巾一般快。说不定这正是那个老吉卜赛刻的另一个真货呢!’

“‘确实如此。’我说,‘现在我们怎么挤他一下,让他自觉自愿地来买呢?’

“安岱早就拟好了计划,我来谈谈我们是怎样执行的。

“我戴上一副蓝眼镜,穿上黑色大礼服,把头发揉得乱蓬蓬的,就成了皮克尔曼教授。我到另一家旅馆租了房间,发一个电报给斯卡德,请他立即来面谈有关艺术的事。不出一小时,他赶到旅馆,乘上电梯,来到我的房间。

“‘嗨,教授!’他嚷道,生意可好?’”

我把头发揉得更蓬乱一些,从蓝镜片后面瞪他一眼。

“‘先生,’我说,‘你是宾夕法尼亚州匹茨堡的科尼利厄斯斯卡德吗?’”

“‘是的。’他说,‘出去喝杯酒吧。’”

“我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胃口,’我说,‘我可不做这种有害有毒的消遣。我从纽约来同你谈谈有关生——有关艺术的事情。’”

“‘我听说你有一个拉姆泽斯二世时代的埃及象牙雕刻,那是一朵莲花里的伊西斯皇后的头像。这样的雕刻全世界只有两件。其中一件已失踪多年。最近我在维也纳一家当——一家不著名的博物馆里发现了它,买了下来。我想买你收藏的那件。开个价吧。’

“‘嗨,老天爷,教授!’斯卡德说,‘你发现了另一件吗?你要买我的?不。我想科尼利厄斯斯卡德收藏的东西是不会出卖的。你那件雕刻带来了没有,教授?’

“‘我拿出来给斯卡德。他翻来覆去看了几遍。’”

“‘正是这玩意儿。’他说。‘和我那件一模一样,每一根线条都丝毫不差。我把我的打算告诉你。他说,我不会卖的,但是我要买。我出两千五百块钱买你的。’”

“‘你不卖,我卖。’我说,‘请给大票子。我不喜欢啰唆。我今晚就得回纽约。明天我还要在水族馆讲课。’

“斯卡德开了张支票,由旅馆付了现款。他带着那件古董走了,我根据约定,赶紧回到安岱的旅馆。

“安岱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不时看看表。”

“‘怎么样?’他问道。”

“‘两千五百块,’我说,‘现款。’”

“‘还有十一分钟,’安岱说,‘我们得赶巴尔的摩-俄亥俄线的西行火车。快去拿你的行李。’

“‘何必这么急?’我说,‘这桩买卖很规矩。即使是赝品,他也要过一段时候才会发现。何况他好像认为那是真东西。’”

“‘是真的。’安岱说,‘就是他自己家里的那件。昨天我在他家里看古董时,他到外面去了一会儿,我顺手牵羊地拿了回来。喂,你赶快去拿手提箱吧。’”

“‘可是,’我说,‘你不是说在当铺里另外找到一个———’

“‘噢,’安岱说,‘那是为了尊重你的艺术良心。快走吧。’”

(有删改)

【注】①拉姆泽斯二世:公元前1292—前1225年在位的埃及法老。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语言富有讽刺意味,如“职业道德”“明哲保身和堂堂正正的观点”等词一本正经地用在两个骗子身上,写出了杰甫的道貌岸然。

B.象牙小雕刻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既是斯卡德的收藏品,也是安岱和杰甫行骗的工具,在情节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小说中用“一副蓝眼镜”“黑色大礼服”“头发揉得乱蓬蓬的”这些外貌描写刻画杰甫装扮成的皮克尔曼,符合那一时代教授的特征。

D.小说靠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如“我”与斯卡德的对话中,“我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胃口”写出了“我”的清高与不合群。

【2】作者为什么以杰甫的口吻讲述故事?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3】欧•亨利的小说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请你找出小说中对出乎意料结尾的三处暗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_____”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文人学者为了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常从名篇佳句中选字取意,命名书屋或居室。如柳亚子有一书房曰“磨剑室”,即取意于贾岛的诗句“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请判断下列书屋名称取意于哪些名句。(任选一个)

“十驾斋”取意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镜庐”取意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8、(1)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____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4)吾尝跂而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____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如今 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鱼肉 。(司马迁《项羽本纪》)

(7)但愿人长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8)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郑风·子衿》)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屈原在《离骚》用“美人”作喻来表达自己遭朝廷小人妒忌陷害的苦闷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用“__________”写出了诗人惜春的感叹,用“__________”的行为以表现伤春。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两句追溯了蜀秦隔绝、互不相通的漫长历史。

(2)李煜《虞美人》词中运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3)屈原《离骚》中写自己委屈心志,压抑情感,忍痛把谴责和耻辱一起承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写国仇家难使得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悲愁无法排遣的悲凉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侧面描写客之箫声悲凉幽怨、凄切婉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借擅长翻山越岭的飞禽走兽的处境来写蜀道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马说》里,写名马找不到伯乐,而只能承受“________________”,最终“不以千里称也”的悲惨结局。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时令,“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②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色两个角度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画面,渲染了沉重、紧张的氛围。

③王安石《登飞来峰》中通过虚写在高塔上见到的辉煌景象来言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春十三首(其一)

张耒

春郊草木明,秀色如可揽。

雨余尘埃少,信马不知远。

黄乱高柳轻,绿铺新麦短。

南山逼人来,涨洛清漫漫。

人家寒食近,桃李暖将绽。

年丰妇子乐,日出牛羊散。

携酒莫辞贫,东风花欲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马”一句,统领下文诗人所见盎然春景,表现诗人轻松自在的心情。

B.“逼”用字精炼,生动刻画南山高耸、迫近行人的动态美,有锤炼之功。

C.本诗展现一幅农家生活素描,或全面铺开,或个别细描,层次错落分明。

D.“莫辞贫”表现农民乐观积极的精神状态,虽然不宽裕,但仍热爱生活。

【2】苏轼曾评价张耒的诗作“气韵雄拔,疏通秀明”(《曲洧旧闻》卷五引),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请从语言和情感角度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薛收,字伯褒,蒲州汾阴人。年十二,解属文。大业末,郡秀才,固辞不应。义旗起,遁于首阳山,将协义举。蒲州通守尧君素知收谋,乃遣人迎收生母王氏置城内,收乃还城。秦府记室房玄龄荐之于太宗,即日召见,问以经略,收辩对纵横,皆合旨要。授秦府主簿。时太宗专任征伐,檄书露布,多出于收。言辞敏速,还同宿构,马上即成,曾无点窜。太宗讨王世充也,窦建德率兵来拒,诸将皆以为宜且退军,以观贼形势。收独建策曰:“世充据有东都,府库填积,其兵皆是江淮精锐,所患者在于乏食,是以为我所持,求战不可。建德亲总军旅,来拒我师,亦当尽彼骁雄,期于奋决。若纵其至此,两寇相连,转河北之粮以相资给,则伊、洛之间战斗不。今宜分兵守营,深其沟防,即世充欲战,慎勿出兵。彼以疲弊之师,当我堂堂之势,一战必克。建德即破,世充自下矣。若退兵自守,计之下也。”太宗纳之,卒擒建德。东都平,太宗入观隋氏宫室,嗟后主罄人力以逞奢侈。收进曰:“窃闻峻宇雕墙,殷辛以灭;土阶茅栋,唐尧以昌。秦增阿房之饰,汉罢露台之费,故汉祚延而秦祸速,自古如此。”太宗悦其对。及军还,授天策府记室参军。太宗曾侍高祖游后园中,获白鱼,命收为献表,收援笔立就,不复停思。尝上书谏猎,太宗手诏曰:“览读所陈,实悟心胆,今日成我,卿之力也。今赐卿黄金四十铤,以酬雅意。”七年,寝疾,太宗遣使临问,相望于道。寻命舆疾诣府,太宗亲以衣袂抚收,论叙生平,潸然流涕。寻卒,年三十三。太宗亲自临哭,哀恸左右。

(删节自《旧唐书·薛收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固辞不应 举:中举。

B.蒲州通守尧君素知收谋 潜:暗中。

C.言辞敏速,还同宿构 宿:预先。

D.则伊、洛之间战斗不已:停止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薛收有文才的一组是( )

①年十二,解属文 ②收辩对纵横,皆合旨要 ③檄书露布,多出于收 ④马上即成,曾无点窜 ⑤收援笔立就,不复停思 ⑥今日成我,卿之力也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收讲究孝道,为母亲改变选择。有人举旗反隋,他躲进首阳山准备帮助义军,蒲州通守派人把他的生母安置在城内,他只好离开首阳山回城。

B.薛收思虑缜密,见识独到。太宗讨伐王世充时,窦建德率兵助敌,众将领认为应退兵,薛收仔细分析形势,提出不同意见,太宗采纳后,果然获胜。

C.薛收把握时机,劝谏太宗。太宗进入东都观看隋朝宫室,为炀帝极度讲究奢华而叹息,薛收趁机劝谏太宗汲取前朝奢败俭兴的教训,得到太宗赞赏。

D.薛收受到太宗的特别礼遇。薛收病后,太宗先是派人在薛收出行的途中问候他,不久又亲自到薛收府上慰问;薛收病逝后,太宗更是亲往吊唁。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德亲总军旅,来拒我师,亦当尽彼骁雄,期于奋决。

(2)秦增阿房之饰,汉罢露台之费,故汉祚延而秦祸速,自古如此。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年初,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大三的学生小王携带零食进入上海迪士尼乐园时被园方工作人员翻包检查,并加以阻拦。小王认为园方制定的规则不合法,导致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便一纸诉状将上海迪士尼乐园告上了法庭。2019年9月6日,在华东政法大学4名学生的司法诉讼,以及媒体与网民共同的质疑声中,上海迪士尼终于在禁止游客自带食物入园问题上作出了妥协,对相关规定进行了调整。调整后,除去有刺激性气味、需要再加工的个别食品类目之外,大多数原来不许入园的食品饮料都不再会受到影响。

生活中我们会面对很多这样不公平、不合理的霸王条款,大多数人都选择屈服于这些条款,或是从侧面迂回。然而,越是屈服,制定“霸王条款”的企业越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只有极少数像小王一样爱“较真”的人,他们花时间、花精力在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上,可正是他们改变了局面、解决了问题。

你是愿意做屈服的大多数,还是愿意做那爱“较真”的极少数呢?请以“屈服与较真”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