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大庆油田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这里的“他”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2、高淳县城小甘村有一处抗日阵亡烈士墓,合葬着72名烈士遗骸。当年,我县圩区127名群众,奋起抗战,猛烈攻打日伪军盘踞的高淳县城,毙日军2名,伪军10多名,在战斗中,72名烈士壮烈牺牲。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战斗发生在下列哪个阶段
A.1840年—1842年 B.1894年—1895年
C.1937年—1945年 D.1946年—1949年
3、它的签订是袁世凯为了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而以国家利益为代价争取日本支持的结果,条约使我国丧失了大量权益,同时也为袁世凯的倒台埋下了伏笔。“它”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中华民国约法》
D.“二十一条”
4、下列口号可能出现在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的是( )
A.“取消内战,联共抗日” B.“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5、毛泽东回忆道:“(会议)本来是在上海开的,因为巡捕房要抓人,跑到嘉兴南湖,在船上开的。”该会议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七大
D.七届一中全会
6、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警卫员给毛主席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主席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反映了人民解放军( )
A.粉碎了敌人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的计划
C.取得了三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7、今年90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这篇习作写于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 北伐战争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8、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9、下面示意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B.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C.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D.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10、“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
D.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1、新中国成立前期,讨论如何建设新中国的问题的会议应该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2、《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拆毁大沽炮台
B.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
D.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3、1945年8月,民主人土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
A.西安事变
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
D.三大战役
14、1912年4月,孙中山提出:“今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资本家之流弊则不能不防备”“至贫富相均之谓,乃谓富者不能以专制剥削民财,贫者乃能以竞争分沾利益。”孙中山旨在( )
A.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B.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提倡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D.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15、中国近代,棉布、火柴等日用生活必需品大都来自西方,所以人们称棉布为洋布,火柴为洋火。改革开放以来,洋布、洋火这些名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消失了。这说明
A.中国人不再崇洋媚外
B.语言的变化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C.中国脱离了世界市场
D.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高
16、峥嵘岁月,涌现多少劲旅!“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汉,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首府南昌。”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百团大战
1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虽然艰难曲折,但在1912-1919年期间也出曾现过“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有何深远的影响?( )
A.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B.民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D.资产阶级力量得到增强
18、“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一国两制”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19、“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国最早建立的王朝是
A.夏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2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势力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维新派发动了人民群众
21、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22、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就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________年5月4日,“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革命的转折点。
24、1950年10月,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目的是__________。
25、派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的皇帝是______。洋务派在中央以______为代表。
26、近代化探索。
27、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_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________的转折点。
28、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离不开中国。根据提示写出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的名称。
(1)1991年我国加入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
(2)2001年6月中、俄等六国在上海结成的新型区域性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3)2001年12月加入的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
29、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割地最多的条约是《______》。
30、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时间是____年1月,失败于____年夏。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原来的土地制度”有什么消极作用? “A”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实行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4)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32、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时间、领导人及失败原因是什么?
33、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出现了很多失误,主要失误有哪些?
34、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材料二: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年)
材料三: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是如何“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请列举两例)
(4)材料四中,习主席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经济全球化”。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请问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的国际经济组织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你认为一个国家外交活动的开展(或外交政策的制定)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