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C.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2、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抑或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 清军战斗力不强 B. 清政府内部不团结
C. 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 D. 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
3、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邓小平理论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4、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了这次湘赣边界的起义,从此走上了领导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军事生涯。这次起义的发动沉重打击了湘赣两省的反动势力,也由此揭开了中国革命斗争由城市转向农村,进行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这次起义是
A.金田起义 B.南昌起义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5、美国密勒氏报评论:“(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个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材料反映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作战方针正确
B.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民心焕散
C.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顽强
D.解放区土地改革激发革命热情
6、观察上面的折线图,造成1958—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折线图
①土地改革的进行 ②“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推行 ④自然灾害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在人民解放军进入南通之前,大生一厂已经宣布停产。解放军进驻南通之后,帮助厂方恢复生产,但该厂连续亏损。直到1953年,该厂终于扭亏为盈,当年盈利60.8万元。大生一厂扭亏为盈得益于
A.公私合营的政策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新中国的成立
D.国家给予资金支持
8、有一副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种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写作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9、中山陵的平面呈“警钟形”,意在“唤起民众”,孙中山为“唤起民众”制定的革命纲领,其核心是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0、习近平在会见连战一行时,发表重要谈话。谈话中提到“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无论他之前做过什么,只要他现在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审视两岸关系,下面解读错误的是
A.坚决反对台独势力
B.不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11、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巴黎和会会议操纵国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C.中国以战败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
D.巴黎和会被英、法、美等列强操纵
12、十九世纪末期,有人在北京城门上题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其中“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场战争中失败:(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某位同学依据其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应该是( )
A.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B.国家实行的“一五”计划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4、下面所示是某同学学习八年级历史某单元的目录,该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第9课辛亥革命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
A.近代化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下图纪念章反映的历史事件
A.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C.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推翻了国民党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
16、我国的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
A.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B.各自权限不同
C.社会制度不同
D.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17、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
18、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马关条约》签订后
C.《辛丑条约》签订后
D.洋务运动后
19、鲁迅先生写的白话文小说是( )
A.《愚公移山》 B.《屈原》
C.《狂人日记》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0、中共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是
A.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
C. 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D.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21、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最可爱的人”是指________。
22、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____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3、袁隆平的___________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药学家_______________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4、_____________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_____________胜利结束。
25、为实现皇帝梦,袁世凯甚至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的大部分内容以换取日本的支持;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________爆发。
26、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________。这次活动轰动京、沪,拉开了________的序幕。
27、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皖系这三大派系。
28、____(人物)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____(人物)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29、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实现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得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结论——
(3)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4)使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事件——
3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平解决。
31、170多年前,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越的近代史诗。
【屈辱历史】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1)根据材料一,请你回答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如图)
(2)图一惨景的制造者是谁?看到该图片你有何感想?
(3)图二反映的史实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顽强抗争】(如图)
(4)如图两幅图片中的历史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请写出他们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忧患意识】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导致近代中国屈辱的原因有哪些?并联系自己的体会写出“我的感悟”。
32、问答题:会议名称: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主要内容: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2)历史意义:
33、下图人物?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大会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材料二: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
(1)材料一是哪次会议的内容?
(2)除材料所述内容外,这次会议在首都,国歌,国旗,纪年等方面还作出了哪些重大决定?
(3)材料一中的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4)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情景?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