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是(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C.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训练新式军队,军队改用西方训练方式进行训练
2、《辛丑条约》当中的哪条内容说明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一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胜利的意义相同方面是
①沉重打击了日寇 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 ③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 ④提高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5、恩格斯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使中国版图由“葡萄叶”变成了“大公鸡”的侵略国家是
A. 英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国
6、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新文化运动中有这样一首清新直白的小诗广为流传: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提倡
A.马克思主义
B.工人运动
C.新道德
D.新文学
8、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据此判断其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可能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教育体制改革
9、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四五运动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手工业合作化
D.九一三事件
10、“这是一个大约13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这次会议确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
A.国家富强 B.共产主义
C.民主共和 D.民族独立
11、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C.1814年,史蒂芬孙研制出了第一辆蒸汽机车
D.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新一任的总统
12、“北上联军八国众,把我江山又赠送。白鬼西来作警钟,汉人惊破奴才梦。”这首诗( )
A.描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场景
B.创作于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C.表达了维新变法的强烈愿望
D.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13、1953年沈阳市开展了增产节约竞赛,170多个国营企业参与了竞赛,其中有95个单位提出在完成国家计划基础上增产节约1万亿元(旧人民币1万元兑换新人民币1元)的奋斗目标,同年鞍钢各生产厂矿也制订了增产节约8500亿元的计划。此类增产节约竞赛( )
A.有利于实施工业化战略
B.出现了冒进主义的倾向
C.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响应了公私合营的号召
14、“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该事件
A.打退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
D.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5、1853年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主要是为了()
A. 抵抗外国侵略者
B. 充实太平天国经济力量
C. 断绝清政府财源
D. 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
16、维新变法时期,要想了解外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和维新思想,可以查阅的报纸、书籍有( )
①《时务报》②《国闻报》③《民报》④《革命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7、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18、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近代史上,导致台湾及钓鱼岛与祖国分离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9、1947年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的主要依据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三民主义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天朝田亩制度》
20、五四爱国运动被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主要原因是( )
A.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C.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D.他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21、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
22、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形成了________制度,该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3、孙中山在《____》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____(会议)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4、新中国成立后,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_________.
(3)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____________。
(4)1986年,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计划纲要是_________。
25、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6、19世纪80年代,为应对列强在东南海疆的严重威胁,清政府初步建成多支新式海军,并于1885年,成立_____统一协调指挥;1895年初,日本海陆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北洋水师提督_______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7、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3)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
(4)洗雪了我国百年国耻——
28、中国近代史上为国捐躯的一位海军将领------
29、请根据下列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___________;
(2)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___________;
(3)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___________。
30、人类形成距今约________________年。
31、践行长征精神活动中,小历认为,长征途中八路军过草地这一历程,深深打动了他,他决定奋发图强认真学习。
(1)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小历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2、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2)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中“中国的声音”有哪些?这些声音是由哪位伟人代表中国政府发出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发生在哪一年?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辉煌的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3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让我们回顾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起步篇】
(1)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家的民主法治法治建设还没有健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让我国有了法治。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文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的性质如何?
【挫折篇】
(3)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不断巩固和完善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是在什么时期?它给我国带来了什么危害?
【感悟篇】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
3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通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材料四 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正面战场的战役。
材料五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材料六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号召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与材料一相关联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其影响。
(3)阅读材料三,指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4)依据材料四中的四次会战,请举出其中最能体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一次著名战役;请指出武汉会战的意义。
(5)阅读材料三、四、五、六并结合所学,请指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