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一、选择题(共2题,共 1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B. 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没有吃不了的苦和忍不下的气,眼前的这个男人面对严峻的生活早已安之若素

C. 身处高三的我们踌躇满志,意气昂扬,为了改变落后的局面,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家都做着不懈的努力。

D.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扶助他人的热肠,做善事,行义举,从善如流,这些美好的品德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被贬黄州时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

B. 孙犁的作品具有清新隽永的地方特色,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他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家.

C. 曹雪芹,清代著名的小说家.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内容丰富,塑造了具有典型性格的众多女性形象,堪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高峰.

D. 《左传》,相传春秋中叶左丘明所作,又名《春秋左氏》,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冲击世界尖端,必须舍弃必须付出

我干任何事情,我要作哪些牺牲,事先我都要想通了。我总觉得,搞我们这一行,就是世界尖端,搞世界尖端的东西,就必须得舍掉些什么。如果我认为亲情、友情、金钱对于我很重要,我就不干排球。我选择干,必须把这些全放下。我回来接手女排,放弃家庭,放弃女儿,一定要放掉,我想好了才回来干。我知道一旦回来,又回到从前,就是排球,一点一线:体育馆——食堂——宿舍,哪儿也别想去,等于没有生活。

这种“等于没有生活”的生活,在郎平十七八岁、二十来岁的时候要去经历,要去承受,似乎还不是太困难,因为,在那个年代,大的环境是这样,大部分人的生活也这样单调和艰苦。但是,郎平回国执教是1995年,她在美国,已经有一幢三百多平方米、带两个院子的房子,而回到国家训练局,她这个主教练的宿舍和女排队员一样,一间十平方米的小屋,小屋里一张单人的、矮矮的小铁床,国家训练局运动员的洗澡房,竟然比一般工厂的浴室还简陋:外间有一排放衣服、放鞋子的铁架,而里间的淋浴设备,就是一圈水管上装着一个个水龙头。

郎平早有思想准备,回来就是“回到最初当运动员的生活”。她最初拿到的一套两室的房子,就是她当运动员时北京市委奖励她的,那房子被一片自由市场包围着,从早到晚闹哄哄,她的一扇防盗铁门也防不住强盗,先后被撬了两次。女儿从美国回来探亲,母亲来帮郎平带小孩,一老一小经常睡地铺。1996年,郎平的美国挚友劳尔来北京,去郎平家做客,看到她住这样的房子,一连问了好几声:“詹妮,你就住在这里?就住这里?你回来工作,国家没给你房子?”

1998年,郎平才搬进新房子,房子大了许多,是广东丽珠药业集团解决了郎平的住房问题,也聊表这个企业对中国体育事业的支持。

我刚回来,早有人提醒我,劝告我:“你已经是‘五连冠’功臣,你那么辉煌了,再回来干什么,女排是这个状况,你还是保住你自己那点名气算了,别把那点荣誉路毁了。”这次世界锦标赛,打成现在这局面,似乎要被这些“提醒”和“劝告”说中了。

因为我有海外八年的生活经历,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身上早就没有了“五连冠”的包袱,倒是大家还在把“五连冠”当一回事。我可以想象,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一直留在中国,我的心态肯定也降不下来。但我拥有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感受,使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又成熟了许多,我不会再受外界干扰,去计较别人会怎么看我。这次冲世界锦标赛就算不能如愿,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到东西,不能把我四年的工作一笔勾销,我竭尽全力,也敢于向自我挑战,这不也是一种成功?

输给了古巴队,我还是要求队员们去认真观看韩国队与保加利亚队的比赛,要准备下一场我们和保加利亚队的对阵。我还是重申这句话:进不了前四,也要争取第五!

(摘自郎平、陆星儿《郎平传》等)

【相关链接】排球协会一个电传一个电传的发到郎平工作的新墨西哥大学,郎平犹豫着。直到球类司司长给她发来电传: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作为一个人,我们其实都很渺小,但是,当有人代表国家对你说——国家需要你!你还能无动于衷吗?”郎平说道。

和签约球队解约,赔偿了违约金,房子、院子、汽车都留给了丈夫和女儿,郎平发现自己忙了十年,忙得两手空空,只有两个装行李的箱子。在回国的飞机上,郎平把脸埋在美国好友送的玫瑰花束里,泪落如雨。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郎平回到国家女排队任主教练,又回到了最初运动员三点一线的生活,她的母亲和小孩一起在训练局的房子里打地铺。

B. 受大环境的影响,郎平在年轻的时候可以承受那种“等于没有生活”的生活,但是她1995年回国执教就难以忍受这种生活了。

C. 郎平做事认真严谨,她在干一件事件之前,都要想通了,即使有所牺牲,只要想通了,就会果断做出决定,并全力以赴。

D. 郎平得到朋友和企业的关心。美国朋友劳尔对她的住宿条件表示惊讶,因此,广东丽珠药业集团决定解决她的住房问题。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郎平舍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她在美国住在大房子里,回到国内和运动员一起住在十平米的宿舍里,生活上也很不方便。

B. 中国女排输给了古巴队后,郎平要求队员观看韩国队与保加利亚队的比赛,准备了下一场对阵,从而保证了中国队进入前五名。

C. 有人劝告郎平,认为郎平已经是中国排球的大功臣,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再回来执教状态不佳的女排,会毁掉郎平的声誉。

D. 郎平认为,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所行动。她回国时,舍弃了很多东西,在飞机上情不自禁地掉泪。

E. 排球协会给在新墨西哥大学工作的郎平不断发来电传,郎平有些犹豫,但是,她想到中国女排正处于低谷时期,毅然回国。

3面对人们的“提醒”和“劝告”,郎平为什么能够放下“五连冠”的包袱?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4、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重视学习对改变自我的重要性,《劝学》中“_______________”强调要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自己;《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___”强调虚心学习可以匡正自己。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斥责秦的统治者对百姓毫无限度地搜刮,自己却挥霍无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时空中,而无需有所待。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巨大的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师说》中,韩愈用“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了教师的职责。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始终以“好修”为乐,并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即使遭受极刑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决心。

(2)杜牧《阿房宫赋》结尾总结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的感叹。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来写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述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表达了作者对保持清白、为正义而死的光辉忠贞人格的崇尚。

(2)苏轼《赤壁赋》中的“主客互动”非常多,比如,当作者饮酒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游之客即吹起洞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刘裕这样的北伐英雄,他的历史遗迹,如今也是同样难寻了,只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原句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 中,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子占卜顺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用凶猛的鸟与普通的鸟对比,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等,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筹笔驿①

罗隐②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③,两朝冠剑恨谯周④。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注:①筹笔驿: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师伐魏,曾驻此地筹划军事,书写公文,因而得名。②罗隐,唐代诗人,应进士试屡试不中,史称“十上不第”。③孺子,指蜀国后主刘禅。④谯周:蜀国大臣,力主投降魏国,蜀亡后受到魏国封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称颂诸葛亮鞠躬尽瘁,离开南阳一心辅佐刘备,为蜀国大业用尽良谋。

B.颔联说当时孙刘联军比不上曹操大军,后依靠长江之险,又借东风,利用天时地利才取得胜利。

C.颈联写诸葛亮死后,后主刘禅听信谯周的话投降,蜀国人民轻视孺子阿斗,憎恨谯周。

D.本诗咏史怀古,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流畅,不着痕迹。

2诗的尾联写岩下流水,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方腊者,睦州青溪人也。世居县堨村,托左道以惑众。初,唐永徽中,睦州女子陈硕真反,自称文佳皇帝,故其地相传有天子基、万年楼,腊益得凭籍以自信。县境梓桐、帮源诸峒皆落山谷幽险处,民物繁夥,有漆楮、杉材之饶,富商巨贾多往来。

时吴中困于朱勔花石①之扰,比屋致怨,腊因民不忍,阴聚贫乏游手之徒。宣和二年十月,起为乱,自号圣公,建元永乐,置官吏将帅,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无弓矢、介胄,唯以鬼神诡秘事相扇訹,焚室庐,掠金帛子女,诱胁良民为兵。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十一月陷青溪,十二月陷睦、歙二州。南陷衢,杀郡守彭汝方;北掠新城、桐庐、富阳诸县,进逼杭州。郡守弃城走,即陷,杀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纵火六日,死者不可计。

警奏至京师,王黼匿不以闻,于是凶焰日炽。兰溪灵山贼朱言吴邦、剡县仇道人、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归安陆行儿皆合党应之,东南大震。发运使陈亨伯请调京兵及鼎、澧枪牌手兼程以来,使不至滋蔓。徽宗始大惊,亟遣童贯、谭稹为宣抚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以东,且谕贯使作诏罢应奉局。三年正月,腊将方七佛引众六万攻秀州,统军王子武乘城固守,已而大军至,合击贼,斩首九千,筑京观五,贼还据杭。二月,贯、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腊复焚官舍、府库、民居,乃宵遁。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四月,生擒腊及妻邵、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四年三月,余党悉平。进贯太师,徙楚。

——(节选自《宋史·方腊传》)

注:①指宋时的“花岗石”之事。宋徽宗酷爱花石,遂由朱勔主持苏杭应奉局,专门索求江浙一带的奇花异石,运往京城开封,运送花石之船,十船为一“纲”,史称“花岗石”。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B.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C.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D.人安于太平/不识兵革/闻金鼓声即敛手/听命不旬日/聚众至数万/破杀将官蔡遵于息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二年”,古代年号纪年法。汉武帝开始有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几个不同的年号,也可以只有一个年号。

B.“州”,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分天下九州。宋时州已很多,睦州就是其一。

C.“畿”,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如果京畿连用,就是指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D.“国”,可指处所、地域,如王维《相思》中“红豆生南国”;也可指国都、京城,如本文中的“徙国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腊反抗压迫,秘密发动群众。由于“花岗石”之忧,人心思乱,方腊乘此于宣和二年十月,宣布起义。

B.方腊挥师进攻,起义军节节胜利。方腊率领的起义队伍发展迅猛,势如破竹,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攻克了若干州县,杀人众多。

C.义军骤然兴起,京师大为震动。义军势力不断壮大,他们进逼杭州,令徽宗很是震惊,故郡守弃城而逃,义军很快攻入杭州。

D.方腊行事不周,起义最终失败。朝廷军不断攻击,起义军终于不敌,最好方腊本人、其妻儿、丞相等人被俘于梓桐石穴中。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警奏至京师,王黼匿不以闻,于是凶焰日炽。

2)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热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诗和远方。

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累了可以躺平歇会儿,可不敢一直躺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

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上述材料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