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2题,共 10分)

1、下列选项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妪,先大母婢也;②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③岂独伶人也哉

B.①大块假我以文章;②行刑者先俟于门外;③浴乎沂,风乎舞雩

C.①求,尔何如;②吾又罢去;③皆轻系及牵连佐证法所不及者

D.①惟兄嫂是依;②及仇雠已灭;③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因:于今无会因   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B. 之:牛何之   之二虫又何知

C. 其:其若是,孰能御之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 相:及时相遣归   嬉戏莫相忘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神话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成果,也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见证。在中华文明发轫之时,神话几乎蕴含着各类生产生活知识,成为探源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库。

当今社会要培育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一个重要路径就是通过文化探源寻找文化基因。一般而言,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精神产品往往会有某些烙印。这些烙印会以多种含义固化在特定的文化现象中,因其具有相对可再现性和稳定性,从而形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的价值理念或人文精神,故此称之为文化基因

神话作为人类早期文化记忆的经典代表,是人类史前文明的重要载体,在表达与记忆人类文化基因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神话最早的创作者可能是巫师、祭师、首领这样的个体,但其一经产生并需要流传下来时,则一定会得到群体认可,并自觉地接受、参与再创造与持续传承。这也是民间文化作为集体智慧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华神话经历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无一不是许许多多古老文化的真实或者镜像式的记忆。虽然一些内容和形象会发生扭曲变形,但它根植于客观历史文化背景是毋庸置疑的。当然,神话作为文化基因的载体并不仅仅停留在表象式的语言文字记录之中,其精髓最终要体现在民族精神的培育之中。

中国神话蕴含着敢于创新、勇于创造与文化担当的精神信念,蕴含着中华民族勤劳追梦的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献身精神,许许多多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都可以在中国神话基因库中找到。尽管所面对的情形不同,但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过程中都显示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无限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具有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摘编自王宪昭、熊惠《论中国神话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

材料二:

广义的民间故事泛指流传在民众中与民间韵文相对的民间散文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等。对民间故事的跨媒介叙事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应当代文化生态变迁的讲述和传承的新方式,打造经典IP系列品牌,从而实现民间故事的资源转化和活态传承。

原始形态的民间故事以口头语言传播的方式存在于人们口耳相传的记忆里,进入书写时代之后,民间故事才开始以更稳定的书面文本为媒介进行传播传承。纸质文本打破了单一口语媒介传播的时空限制,在记录保存口头民间故事的同时,极大提高了民间故事的传播效率。

民间故事文本的写定是将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民间故事直接转化为书面文本,这是与口传民间故事的原始形态最为接近的一种。不少作家汲取民间故事的营养,创作了众多优秀的作家文本。民间文学偏于趋同,作家文学则注重求异民间文学偏于传统,作家文学则注重现代。这些作家文本沟通了底层民众、市民阶层和精英阶层。民间故事还与图画相结合转化为图文文本,民间经典的神话、传说等转化为便于儿童阅读的绘本图书,在纸媒出版走向衰落、全民阅读量堪忧的背景下,儿童绘本图书的销量并不算低。在纸质书籍市场走势低迷的形势下,青少年对于纸质漫画书的喜爱有增无减。民间故事的每一次文本化都实现了传播范围的扩大。

民间故事资源的影像化可分为三种类型:真人影视、动画影视、电子游戏。不论是真人影视还是动画影视都表现出了对某些母题的偏爱,如女扮男装母题、异类婚母题等。电子游戏与动画影视的区别首先在于游戏的互动性,玩家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故事的结局,接受者是故事的体验者,甚至是故事的构建者。其次,大多数的民间故事影视化作品都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构造作品,但电子游戏并不追求与民间故事情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游戏开发者将不同时代的故事人物、毫无关联的故事情节融合在一部游戏作品中,虚构新的游戏世界。

民间故事在舞台、景区等场景中通过多种媒介延伸再造,助推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民间故事的展演化为演艺产业和旅游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活力。

民间故事在新媒体时代语境下,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跨媒介叙事策略强调的就是传统向现代的转化、资源向资本的转化、产品向产业的转化,无论媒介如何更迭创新,新媒体时代语境下的经典民间故事都应得到更深的挖掘和更好的诠释。

(摘编自徐金龙《跨媒介叙事:民间故事资源的转化策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早期文化记忆的中国神话,是中华文明发轫时各类生产生活知识的重要载体,从而成为探源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库。

B.根植于客观历史文化背景的中国神话不消失,许多古老文化可能就不会丢失,但如果没有群体的参与,神话就无法流传下来。

C.书面文本媒介具有时空限制小、传播范围广、受众类型多、文本形态丰富等特点,比口语媒介更能提高民间故事的传播效率。

D.游戏开发者在虚构新的游戏世界时,虽然也是以一个民间故事情节为主线,但是并不追求与民间故事情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富的中国神话是一种兼具变化性和稳定性,同时又具备教育功能的文化成果。

B.若没有民间故事文本的“写定”,我们可能就无法读到原始形态的口传民间故事。

C.鲁迅的《奔月》《补天》《理水》等“故事新编”注重对现代生活的批判与思考。

D.借助电子游戏影像化后的民间故事可以由玩家参与构建,也可以拥有多个结局。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画线句的一项是(     

A.包含女娲、后羿、鲁班等故事人物的《王者荣耀》蝉联全球手游畅销榜冠军。

B.《新白娘子传奇》通过报恩、游湖、借伞等经典情节展示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C.联合国采用源自观音传说的中国舞蹈《千手观音》舞台照发行了限量版邮票。

D.《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化着烟熏妆、露着大门牙的哪吒个性张扬、逆天改命。

【4】源头为北朝民歌《木兰诗》的“木兰传说”,在明代有戏文《雌木兰替父从军》,在现代有豫剧《花木兰》,1998年有袁咏仪、赵文卓主演的电视剧《花木兰》,2005年有单机游戏《花木兰》。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在当下,如何挖掘民间故事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诗经·氓》

(3)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4)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5)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

(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短歌行》

(7)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8)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兰亭集序》

(9)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10)有志矣,不随以止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5、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曾说:“大音希声”。白居易的《琵琶行》里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佳句。

(2)“学”与“思”密切相关,荀子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也有相关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长干行》开篇:“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此与《氓》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境相近。

6、(1)在《<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2)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同时家庭也是社会的细胞。《大学之道》中强调对待国家与家庭关系我们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虽然在政治上很不得意,但内心仍充满自信,其《将进酒》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明证。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自然万物欣欣向荣生长的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

(2)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4)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5)穷且益坚,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7)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

(8)聊乘化以归尽,____________

9、情景默写。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2)《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月光下的桂树交杂错落的影子随微风吹拂的美好状态。

(3)《离骚》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4)《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词后问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人生几度新凉?”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B.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C.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D.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忧:母丧的婉辞。“丁父忧”“丁母忧”,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应考。

B.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领”等。

C.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军事方面的知识。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叹奖,倪思认为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同意见。危稹因被他弹劾而离职。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2)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号召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随后,“赓续”一词便迅速活跃于各大主流媒体。

“赓续”既强调持续不断,也强调在延续的基础上有新的收获,相比“继续”一词,它承载着更多厚重的内涵。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赓续" 这个词语给予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呢?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