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社稷之臣也 B. 纫秋兰以为佩
C.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 恐美人之迟暮
2、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燕王诚(果真)振怖 今王诚(如果)杀丹献之秦王 欲生劫(挟持)之 当
坐(治罪,办罪)者各有差
B.顾(只是)未有路耳 三顾(拜访)茅庐 微(无)太子言 微(暗中)
察公子
C.侯生曾(竟然)无一言半辞送我 赵孝成王德(感激)公子 公子亲数存(问候)之
D.资(蓄积)之三年 让(责备)公子曰 留军壁(营垒)邺 不宜有所过(访问)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鱼 骨
迟子建
他们说这条江在几十年前是用麻绳捕鱼的。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陶醉的光辉。
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冬天就谈论起关于这条江的故事。风雪像铠甲一样包围了镇子的时候,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望大地,都给人一种白茫茫的感觉。而逼人的寒冷也像瘟疫一样弥漫了整个小镇。
也记不得是哪一天了,总之是有那么一天,漠那小镇最敏感的女人旗旗大婶忽然向全镇的人宣告了一条重要的消息:镇长成山家门前晃着一堆鱼骨。其中有一根鱼脊骨像大拇指那般粗。它们是鲜鱼的鱼骨,鱼骨上缠着带着红色腥味的血丝。
于是,镇子上男女老少就像去赶着看一场露天电影似的,纷纷走出自家的门院,带着惊喜和疑惑去看那一堆鱼骨。
那真的是一堆鱼骨,旗旗大婶没有说错。它们很生动地躺在一片白雪地上,极北的太阳很冷清地照出它们象牙般的肤色。
“嗬呀,这么漂亮的鱼骨,一定是条二三十斤的大鱼!”旗旗大婶在人群中感慨着,然后把目光投在我的身上说,“外乡人,你没有见过这样的鱼骨吧?”
“这么粗的我见过,但这么漂亮的没见过。”
“是啊,这条江开了怀了!”有人跟着说。
这条江在几十年前,可以很随意地用麻绳系起一张网,撒在江中,然后鱼就像爬满了篱笆的葫芦似的钻了一网。起网时鱼尾翻卷,鳞光闪烁,那真是让人百思不厌的美好时光。
可是几十年后,江水不似往昔那般喧嚣,它平静而沉稳,就像个行将入土的人。而漠那小镇的人们,一到漫漫长冬的时刻,就热切地思恋起她的过去。
人们议论了一番,兴致就蓬勃起来了。大家纷纷回家,准备着捕鱼的工具。旗旗大婶很慷慨地把那块最精彩的鱼骨送给我了。
傍晚,天气骤然冷起来。白蒙蒙的江面上弥漫着无边的寒气。旗旗大婶凿好了第一口冰眼,将一张大网甩进江底。
平素寂静的江面霎时活跃起来了。远远近近的都是人影。近处的人影像被风摇摆的黑橡树,而远处的人影则模模糊糊,像夜空中的云彩。
一个小时过去后,旗旗大婶打算起第一片网了。
“这网头很轻,好像是……”旗旗大婶顾自说着,蹲在冰眼前熟练地拽起网来。
银白的渔网从黑沉沉的江水中被提出来了。一出水面,它们就变成了一块大花布。网上有的地方恰恰被火光照着,就成了一片霞光;有的地方隐在夜色中,就变成了灰蓝。 旗旗大婶沉默着,我沉默着,寒风也冷峭地沉默着,只有火盆热烈地响着,那些贪婪的火舌活跃地舔着夜色。
整片网起出来了,没有一条鱼。旗旗大婶一屁股坐在冰上,阴郁地抽起烟来。旗旗大婶抽烟抽得很凶。
我走上江岸,把皮袄裹紧,站在黑沉沉的柳毛丛中。此时的漠那小镇,在风雪中静静地沉睡了。镇子中听不见狗吠,所有的房屋都融在蒙蒙的夜色中,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而这条冰封的大江,却渔火点点,人影绰绰,全然一幅原始村落的平和的生活图画。
旗旗大婶起了三片网,基本都空,她忽然怀疑起那一堆鱼骨来。
后半夜是最难捱的时光。寒冷、饥饿、疲乏同时袭来。我觉得双腿已经冻得麻木不堪。夜空中的繁星好像离我们这般的近,又那般的远。
凌晨四点多钟,旗旗大婶已经起了十二片网了。冰面上扔着几条杂鱼。
天有些灰蒙蒙了,灿烂的群星也显得不那么灿烂。江面上泼墨似的摊着一堆堆火盆燃尽的残渣,而寒气把每个人的脸都弄得又红又粗的,像是松树皮。
旗旗大婶守了一夜,虽然哈欠连天,但精神却很饱满。她说这几条杂鱼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于是她又讲起这条江的过去。她说每次渔汛到时,捕上来的鱼摆满了江面,家家都要套上狗爬犁才能把鱼装回去。
江面上残灭的渔火忽明忽灭。而远方大山的轮廓却渐渐澄澈起来。八点左右,在东边天出现一团毛茸茸的太阳,被寒气包裹着的像堆羽毛的太阳。漠那小镇的上空升起了一缕缕迷茫的炊烟。
这时,镇长成山突然出现在江面上。他像巡逻兵似的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南,然后把江面上所有捕鱼的人召集在一起,庄重地宣布了一桩秘密。
那堆鱼骨是他故意摆在那的。因为他们接到了一个任务:要把这山林中的一头大黑熊活活捉住。他们已经多年不做这样的事了,他担心他们胜任不了猎熊的工作。所以,就试探着摆出鱼骨,看他们是否还像几十年前一样的敏感而有耐力。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外乡人,目睹了人们晚上冒着严寒在江面捕鱼却所获无多的情景,“我”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B. 小说对镇长成山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从他的三言两语中,我们却能看到一位决心带领全镇人们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基层领导人的形象。
C. 几十年前人们可以在“这条江”里轻松地捕到很多鱼,如今它却失去了活力,这是人类过度打渔造成的,小说借此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
D. 小说故事由主人公旗旗大婶发现一大堆漂亮而罕见的鱼骨而展开,她向人们宣告了她的发现,这激发了小镇人看鱼骨、前去捕鱼的热情。
E. 从鱼骨出现时漠那小镇人们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曾经的传统渔猎生活还是那般热切地憧憬、思恋,这体现了小镇人思想的顽固性。
【2】小说中画横线的三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以“鱼骨”作为题目,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是古代诗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意象,有的诗人借月表达哲理,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表现月一直不变;也有诗人借月抒发怀抱,比如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借洞庭月照耀陪伴来表达自己“______”的胸怀。
(2)文玩里有著名的“四不猴”,它是根据《论语·颜渊篇》中的内容制作的,下图中表现的是“______,______”两句。
(3)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有所体现,记录在《论语·雍也》中,是“______,______”两句。
5、名篇名句默写。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始皇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 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三类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礼记·礼运》一文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评价《离骚》“以小见大,言浅意深”的特点。
(3)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边塞阴惨的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释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对于通过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有着鲜明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中孔子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3)《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人们常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会过去,要好好珍惜。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直抒胸臆,看似矛盾,实则深情的句子“______,______”。
(2)《书愤》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追诉早年抗金杀敌的英雄事迹,有力地烘托出作者“气如山”的气魄,表达了一种高昂的战斗情绪。
(3)《将进酒》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短暂、韶华易逝是“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①
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③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④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张孝祥:张孝祥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这首词作于孝宗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当时,他被谗落职,从广西经洞庭湖北归。②青草:湖名,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③明河:银河。④岭表:指从五岭至海南之间的广东、广西地域,即岭南地区。
【1】上阕“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
【2】下阕“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抒发了复杂的情感,试结合全篇加以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阳侯舜谕指。舜既见,太后怒骂之曰:“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因涕泣而言,旁侧长御以下皆垂涕。舜亦悲不能自止,良久乃仰谓太后:“臣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及莽改号太后为新室文母,绝之于汉,不令得侍元帝。堕坏孝元庙,更为文母太后起庙,独置孝元庙故殿以为文母篹①食堂,既成,名曰长寿宫。以太后在,故未谓之庙。莽以太后好出游观,乃车驾置酒长寿宫,请太后。既至,见孝元庙废彻涂地,太后惊,泣曰:“此汉家宗庙,皆有神灵,与何治而坏之!且使鬼神无知,又何用庙为!如令有知,我乃人之妃妾,岂宜辱帝之堂以陈馈食哉!”私谓左右曰:“此人嫚②神多矣,能久得祐乎!”饮酒不乐而罢。自莽篡位后,知太后怨恨,求所以媚太后无不为,然愈不说。莽更汉家黑貂,著黄貂,又改汉正朔伏腊日。太后令其官属黑貂,至汉家正腊日,独与其左右相对饮酒食。太后年八十四,建国五年二月癸丑崩。三月乙酉,合葬渭陵。太后崩后十年,汉兵诛莽。司徒掾班彪曰:及王莽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飨国六十余载,群弟世权,更持国柄,五将十侯,卒成新都③。位号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犹握一玺,不欲以授莽,妇人之仁,悲夫!
(选自《汉书·元后传》,有删改)
【注】①篹,同“馔”,安排食物。②嫚,轻视,轻慢。③新都,王莽被封为“新都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B.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C.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D.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详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乘便利时”与“因利乘便”(《过秦论》)两句中的“乘”字含义相同。
B.“狗猪不食”与“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两句中的“食”字含义相同。
C.“绝之于汉”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D.癸丑,干支名称,可用来纪年、纪月、纪日,这里是纪日,后一天是甲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莽即位后,指使安阳侯王舜向太后传达其意,请求太后交出传国玺。太后先是拒绝了,后在王舜的劝说下答应了其请求。
B.王莽将太后的尊号改为新室文母,毁坏了孝元皇帝的寝庙,重新给文母太后修建寝庙,命名为长寿宫,这引起了太后的不满。
C.王莽在长寿宫摆设酒宴,请太后前去。太后看到孝元庙不堪入目的破败景象,感慨万千,认为王莽轻慢她,最后不欢而散。
D.王莽篡汉后,更改了汉家侍中穿黑貂的制度,侍中都身着黄貂。太后反对这种做法,心念汉朝,让自己的手下人都身穿黑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
②自莽篡位后,知太后怨恨,求所以媚太后无不为,然愈不说。
【5】对孝元后的一生,司徒掾班彪进行了怎样的总结和评价?请简要说明。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好莱坞电影总是充满了浪漫的英雄气息,巨石强森、钢铁侠、阿汤哥……在那些虚构的场景中单枪匹马,力挽狂澜,拯救人类于危亡,他们总是让人在惊叹之余膜拜不已。
云南森林消防队支援重庆,“到了山上后,看了一眼火势,就进去了”。既没有摆拍,也没有作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他们身上迸发的英雄气也让我们动容。
2021年4月30日,新疆男孩小阿普杜拉的胳膊被拖拉机绞断,需紧急前往乌鲁木齐进行接臂手术。于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救援就此展开。“英雄并非从天而降,伸手也能创造奇迹”。极限8小时,跨越1400公里,在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的齐心协力救助下,小阿普杜拉成功接上了胳膊。这些平凡英雄给了小阿普杜拉新生,他们值得我们用最大的敬意赞美。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