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项中作家、作品及相关信息搭配有有误的一项是( )
A.朱自清——《荷塘月色》—— 散文
B.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说明文
C.刘 鹗——《明湖居听书》——小说
D.曹 禺——《雷雨》——戏剧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 少年天才王子安,列“初唐四杰”之首,其余三杰“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骈文《滕王阁序》乃其绝唱。
B. 人称“东床快婿”的王羲之,以一次雅集后微醺中写下的《兰亭集序》,在文学史和书法史上流芳千古。
C. 《渔父》选自宋玉等主编的《楚辞》,这是继《诗经》以后又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这里的屈原形象成为司马迁写《屈原列传》的重要素材。
D. 元杂剧是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剧本由唱、科、白组成。其中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元杂剧按角色分,有旦、末、净、丑等,丑俗称“大花脸”。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睡在天堂的爱
一天,父亲开口跟我要钱了。最初的借口是身体不太好,要做全身检查,我便寄钱给他。
几天后,他又来了电话,说想买个电动三轮车。他好像听出我的迟疑,说:“你给我出一半,我自己出一半,把家里羊卖了,现在羊又涨价了。”我又如数把钱汇过去,心里却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趁着公休,我决定带女儿回家去看看他。
事先并没有告诉他,以免他担心——以前每次说回去,他晚上都睡不着。
门锁着,隔壁的三叔说他去放羊了。我牵着女儿去坡上,远远地看见小小的羊群 近了才看见他:坐在一棵树下打眩睡,旁边铺着块塑料布,上面放着吃了一半的饼儿、一小袋咸菜,还有一壶水……心里一酸,喊了声“爸”。
他激灵一下睁开眼睛,半天才反应过来:“丫头,你怎么回来也不先说一声?”女儿抢着说:“给您个惊喜。”
他的确很高兴,顾不得跟我多说什么,拉着外孙女回家找“稀罕物”——那些女儿爱吃的红薯干、柿饼……都是他自己做的。女儿吃着东西,院子里有些杂乱。
角落里,放着他骑了很多年的脚蹬三轮车。“爸,你买的电动车呢?”我随口问。有些慌张:“我……还没买呢,人家说下月电动车降价。”
我收拾院子,听见他给弟弟打电话:“你姐回来了,你们晚上也回来吃饭吧。”又小声叮嘱一句,“多买点儿好吃的。”
我想说什么,但又住了口。那些年,心里始终介意父母的偏心。因为年少的嫉妒,
我对弟弟刻意疏远了,后来赌气般地考上了一所好大学,毕业后又进了一家不错的外企,做了白领,而弟弟最后勉强读完职业中专,进了县城一个小工厂,对我更是仰视中又多了些敬畏。
下午,弟弟两口子带了孩子早早回来,还买了很多东西。
父亲亲自下厨,让弟弟打下手,做了很多我爱吃的菜。很意外,他竟然把每一道菜都做出了母亲的味道。吃着吃着,我几乎流下泪来。
晚上,弟弟提议让我们去他家住,可我还是决定留在家里。我在院子里陪他说话。他说其实弟弟一直很牵挂我,弟妹还给我女儿织了毛衣……他说村里正在统一规划,又说母亲生前想重新翻益房子……绕了很大的圈子,才最后试探着问:“你们要是手头不那么紧,能不能……你知道的,你弟弟他们……”
我打断他:“爸,韶盖房子需要多少钱?”心里,忽然有一丝说不出的伤感。
“大概,大概要两万块吧……”他的声音低下去,又赶快补充,“我的羊要是都卖了,也能卖好几千块钱。”
我愣了一下,去年金融危机开始后,薪水不升反降,而城里消费却日渐高涨……我啜嚅着:“爸,我回去看一看再说,应该不是太大问题。”
他低下头:“丫头,难为你了。看看能有多少,爸年纪大了,别的事也不会花钱了……”
我笑了笑。月光暗暗的,他一定看不出我的笑容有些苦涩。
在我把钱汇给父亲快一个月后,老家一个亲威来城里办事来访家里。闲聊起老家房子翻盖的事,他有些诧异:“没听你爸说要翻盖房子啊。”然后他想起来什么,“对了,你爸把羊都卖了,帮你弟弟买了辆小客货车,你弟不在工厂了,给人开车送货呢,不少赚钱……”
我的心里,像瞬间被凉水浇透。原来,他始终是偏着弟弟。我终于忍不住把自己关在洗手间,借着哗哗的水声哭了一场。之后好些天,我都没有主动给他打电话。
后来是他先打了电话来,我只是淡淡应付着,他只好讪讪地挂了电话。三天后,我接到弟弟电话,说他去世了,心肌梗塞。猛然想起他三天前电话里那些琐碎的叮嘱和我的冷淡,犹如一块重石砸在心上。我没有想到,那竟然是我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赶回家去,第一次我和弟弟抱在一起痛哭,安置了后事,走的时候,弟弟送我去车站说:“姐,要常回来,爸妈都不在了,家还在。”一句话,我干涸的跟中忽然再度充满了泪。我想也许以后,这个所谓的家,我不会常回了吧。过了好久,我才从他的离去中平淡下来。
但是人生,真的竟是这样祸不单行。冬天过了一半的时候,老公经营的一家小出口公司被一个客户骗走了全部资金,我们家顿时陷入窘境。
没想到弟弟知道后竟然坐了火车,第三天一大早就赶了过来,进了门,什么都不说,从怀里掏出报纸包着的一沓钱来:“姐,这是5万块,不多,先拿着应急。”
我吃惊不已:“你哪来的钱?”“这几个月开车拉货赚了一部分,用房子抵押贷了3万,县城里房子不值钱,只能贷这么多……”
我心里一热,把钱推给他:“我不能用你的钱。”弟弟急了:“姐,去年工厂倒闭,我和你弟姝都下岗。你给了爸4万块,让他给我,还不让爸告诉我是你的钱。”
我呆住了,弟弟依然在说:“爸说了,小时候你总让着我,因为我是弟弟,现在我要保护你,因为你是女人。爸还说,有一天他不在了,我就是你娘家……
“爸!”我一转头,泪如而下。我这个薄情的女儿啊,他是早就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吧,他是知道生性高傲的我,连亲情都不会索取和依赖吧。所以,他要替我预订未来的爱和守护。原来他最爱的孩子还是我啊!
我转回身紧紧抱住弟弟,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紧紧抱住。
我想,此刻睡在天堂的他,一定是安心了。
(取材于网上同名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爱如山,父亲平常生活简朴,但为了培育儿女间的亲情关系,让亲人在他离世后还有爱可以依赖和守护,他开口跟女儿要钱,即使被女儿误解也毫无怨言。
B.本文善以细节传神。父亲放羊时的塑料布上放着的饼、水、威菜等,揭示了父亲生活的艰辛;文中两次写和弟弟“抱”在一起,暗示了“我”对家人的心态在渐渐转变。这些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文中借“月光暗暗的”环境描写,渲染环境氛围,借以掩饰“我”笑容中隐含的苦涩,并直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D.标题命名“睡在天堂的爱”,揭示了深沉厚重的父爱,父亲深深了解儿女的性格,为儿女考虑至微至细,却极少当面说出,用心良苦,直到把这份爱带到天堂。
【2】“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结合故事相关情节,简要分析“我”对父亲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4、名句名篇默写。
(1)《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诗句与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望海潮》中,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写出了杭州湖山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表达归心似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郭橐驼说自己种树种得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氓》中以女主人公的专一反衬氓婚后变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离骚》中表明自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不失正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一句以昆虫为例,“________”一句以古代两位圣者的问答为例来证明“小年不及大年”。
(3)李煜在《虞美人》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词人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用典故表现李密至死都要竭尽所能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达对权臣贵戚的鄙弃。
(3)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应顺从心愿而行。
(2)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江南水乡夕阳西下,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轻舟、微风来表现作者的归心似箭。
(4)《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的是辽阔的山岭、平原充满人们的视野,纡回的河流、湖泽使人看了吃惊。
9、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①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风飘飘而吹衣”写出“无官一身轻”的轻松。
②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日常游于园中,时时昂首远望的惬意情景。
③身临天高水阔、秋霞绚丽之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庄子《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想象力:“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
⑤《陈情表》中李密用“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道出母孙二人实难相离的苦衷。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
陆游
午枕初回梦蝶床,红丝小磑①破旗枪②。
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③汤。
岩电已能开倦眼,春雷不许殷枯肠。
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④香?
[注]①磑:石磨。②旗枪:茶叶。③蟹眼:水煮到特定温度会产生形如蟹眼的气泡。④蒙山紫笋:指四川的蒙顶茶。
【1】下列对这首 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午睡初醒后开始用石磨碾茶,其中运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B.颔联描绘了煎茶的过程,“龙头鼎”“蟹眼汤”说明诗人注重制茶的细节。
C.颈联以“岩电”“春雷”比拟茶的功效,饮茶可使人消除疲劳,明目清心。
D.尾联以茶为吟咏对象,表现人生浮沉,写出了身世之叹,让人感慨万分。
【2】本诗尾联中赞美了蒙顶茶,在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中也提到了茶,请分析二者在寄托情感上的异同。
11、文言文二
五代史 宦者传论
欧阳修
①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②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 )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③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④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己。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1】填入第②段括号里的汉字,最恰当的是( )
A.盖
B.夫
C.而
D.故
【2】根据文章内容第①②段,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宦官善于揣摩人主的心意,使得人主必然信赖亲近他们。
B.在人君心中,忠臣比不上侍奉饮食起居陪伴左右的宦官可亲可信。
C.一旦人君的势力孤单,宦官就害怕有一天失去倚仗,大祸降临。
D.如果人君被宦官把持日益牢固,国家的安危就取决于宦官的喜怒。
【3】关于第③段,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想要和大臣关系恢复亲密,无论行动缓急都不合适。
B.史书中记载,由宦官引发的祸患不仅影响一代君王,还会延及后面几世的君王。
C.作者一步步推断,最终很可能两败俱伤,大的话会让国家灭亡,小的话也会让皇帝丧命。
D.最终英雄会替之前的人主诛杀宦官,大快人心。
【4】对第④段理解正确的是( )。
A.文章的结尾,又重提女娲之祸害,再一次与宦者之害作对照,以强调宦者之祸“深于女祸”的论点,并与开篇相呼应。
B.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而是国内形势突然发生变化才不得已为之。
C.唐昭宗之事有力地直接论证了中心论点“深于女祸者”。
D.从文章可以推论,唐昭宗成功平定了宦官之乱,且唐昭宗不近女色。
【5】梳理本文的行文思路。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2022年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鲁迅
(3)而每一个你我,绝不躺平,绝不由天,要努力在时代与命运的罗盘上刻下印记,以千万个一粟聚成洪流,汇于沧海。——《南方周末》2022年新年献词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参加华夏中学举办的以“青年与时代”为主题的“国旗下的演讲”活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书写,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