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课文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朴实胜过了对仪容举止的修饰就会鄙陋,对仪容举止的修饰胜过了朴实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采搭配适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B.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实施仁德之治的,那么诸侯们都会甘愿为他所用。即使他想不称王,也不可能了。
C.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境界之中的人,那他还等待什么呢?
D.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因此,圣人方正而不会伤害人,有棱角而不会划伤人,正直而不冲撞冒犯别人,有荣耀而不炫耀。
2、下列各选项中的小说创作鉴赏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叙述腔调是指叙述人流露出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作家的腔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有些小说里,作者可以将自己惯用的腔调隐藏起来。
B.“扁平人物”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被创造出来的,“圆形人物”则性格较为复杂。后者的内涵更丰富,艺术性更强,其艺术价值也要远远高于前者。
C.长篇小说除了在局部支排上要和短篇小说一样缜密构思,也需要有一个适当的整体结构来容纳其庞杂的内容。适当的结构方式对七篇小说整个内容的表达有着深刻的影响力。
D.小说在处理情感上应该做到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这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适度的情感会使小说充满人性的温情,过度的情感则可能使读者反感。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汉字最初讲究的是实用功能,但随着时代发展,又被赋予了更多美学追求。这样,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也出现了。
综合来看,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简约之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讲究得意忘象,以有见无;讲究虚实结合,计白当黑。这些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渗透进书法、绘画、音乐等多个艺术领域,影响深远。汉字字体设计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追求简约是其美学基础。形象简洁、寓意丰富、线条朴素无雕饰便是现代汉字字体设计的基础。二是中和之美。中和即中正平和,字体设计中规中矩、敬正端明,枯润浓淡、断连藏露都十分恰当。在现代的各种字体类型中,最常见的字体如宋体、黑体、楷体、隶书等都能充分体现出字体的中和之美。汉字设计的另一个美学追求是意境之美。宗白华曾经这样评价意境:“造化和心源的凝合,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莺飞鱼跃,剔透玲珑,这就是意境,一切艺术的中心之中心。”在汉字字体设计中,意境美主要表现为整体美,给每一个字都赋予生命,给它充分的自由和多样性,并融入丰富的情感,让观看者沉浸在一种美妙的意境之中。
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还可从心理学视角进行分析。心理学视角是从观看者的心理层面考虑的。在设计汉字字体的时候,首先要关注人视觉思维的接受性。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感觉,人类认识这个世界就是从视觉开始的。传统的心理学认为,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视觉,通过视觉产生的第一反应是一个人最为直接的反应,也是人最为本能的反应。所以,在字体设计时要注重字体的美感,从而保证所设计的字体能够及时抓住观看者的眼球。其次,汉字字体设计还要关注内容的民族性。内容的民族性主要是指在设计字体时所用元素要考虑观看者的民族特性,以适应观看者的接受心理。比如,对于一些忧伤的内容要选择暗淡的颜色,对于一些喜庆的内容要选用热烈的红黄色等。第三,汉字字体设计还要重视形式的融合性。著名学者滕守尧在《审美心理描述》中曾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字体设计,他指出:“许多事实证明,在大多数人眼里,那种极为规则的图形是没有多大意思的。相反,那种稍微偏离一点的、稍不对称的、无组织性的、排列上有点零乱的图形似乎有更大的刺激性和吸引力。这种图形一般能唤起更长时间和更强烈的视觉注意和更大的好奇心。它的有趣恰恰就在这里,先是唤起一种注意和紧张,既而是对其积极的组织,最后是组织活动得以完成,开初的紧张消失。这是一种有始有终、有高潮起伏的经验,这样的经验当然不再是平直乏味的。”滕守尧先生的这段话很好地从心理学视角说明了汉字字体的设计原则。最后,汉字字体设计还要符合时代的需求。在现代社会里,个性张扬,中西文化融合,并且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有不同的社会新闻热点。在设计汉字字体时,若根据这些热点来设计汉字字体,赋予汉字字体以时代特征,能充分引发接受者的心理共鸣。
材料二
作为平面设计中信息传达的构成元素之一,字体设计在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中占有主导地位。设计师们在平面设计中对汉字的运用由来已久,他们不仅充分利用汉字的形、音、义特征,而且结合几千年来汉字书法的演变,用平面设计的形式美学加以提炼,设计出了许多既符合现代造型特征又融入图形创意元素的作品。综合起来看,常用的字体设计主要有印刷字体、手写字体和创意字体,这三种字体的美学风格各具特色。
印刷字体的设计更注重规整调和。印刷字体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因为书籍装帧、包装设计、海报招贴等很多都需要印刷出来,所以印刷字体的设计十分常用。印刷字体的设计法则是更加注重规整调和,它有传递画面主题、阐述思维方式、调和整个画面的作用。在整个作品设计中,印刷字体起着协调平衡、统一画面内容的作用,能够促使形式美的最终达成。
手写字体的设计更注重 。手写字体不同于印刷字体,手写字体表现出更多的随意性和亲切感。手写字体的设计没有太多固定规则的约束,优秀的设计作品中融入手写字体能够更有个性风格。手写字体的书写工具有很多种,如钢笔、毛笔、铅笔或者马克笔等。不同的书写工具传递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再加上字体书写的随意性,所以手写字体能够十分巧妙地传递一些个性化的思想和风格。
创意字体的设计更注重装饰传导。所谓的创意字体,就是借助印刷字体的结构对字体进行重新设计,重新修改,从而使整个字体产生新的特征。比如,对字体的笔画进行弧度、斜度上的调整,或者通过对笔画的变形使原来传统的字体变得更加特殊,更加新颖。这种新的字形能够吻合画面整体设计的风格,也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美学追求,同时还能够折射一定的时代特征。这些创意汉字字体的设计,在注重装饰性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应有的文化传导,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的美学追求并非与生俱来,是随时代发展慢慢出现的。
B.汉字字体设计的中和之美表现为不仅形象简洁还中规中矩。
C.富有意境美的汉字字体设计能让观看者沉浸于美妙的意境。
D.汉字字体设计的美学追求和中国独特的文化内涵高度一致。
【2】根据材料一,对汉字字体设计美学追求的心理学视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心理学视角既包括了字体设计者的心理角度也包括观看者的心理角度。
B.关注视觉思维的接受性主要因为人的内心感觉首先是通过视觉产生的。
C.关注内容的民族性主要是从适应观看者的接受心理这一角度来考虑的。
D.重视形式的融合性是因为不规则图形能带来更有趣的经验,避免乏味。
【3】根据材料二,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字字体设计融入了得意忘象、有以见无、虚实结合、计白当黑等哲学理念,有简约之美。
B.汉字的字体设计要符合时代需求是因为根据社会热点设计的字体更容易引起观者心理共鸣。
C.作为信息传达构成元素之一的汉字能在平面设计中占主导地位,是因为汉字有表意的特征。
D.虽然印刷、手写和创意这三种字体的美学风格各有侧重,但使用范围最广的还是印刷字体。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李白《将进酒》中,诗人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不被理解的普遍现象的两句是“____, 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里写自己回乡后喜话家常,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荣辱不惊是一种人生境界,《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宋荣子看淡荣辱,不受外界评价影响而更加勤勉。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指出宋荣子已能够将世人的“誉”和“非”置之度外,他已经达到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但他仍未达到逍遥游的真正境界。
(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词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因其才智功业而流芳千古,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__”句写后世英雄对诸葛亮的凭吊,陆游《书愤》“________________”句则颂赞诸葛亮无人可比肩的气概。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瀑布飞泻、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4)《诗经•卫风•氓》中用淇水、池沼有岸,反衬男子心意无常、没有拘束限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2)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
(3)夜深忽梦少年事,___________。
(4)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6)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7)___________,黄芦苦竹绕宅生。
(8)____________,妆成每被秋娘妒。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感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刻不容缓。
(2)李白《蜀道难》中引用神话传说,暗示古代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开辟出蜀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侧面描写突出洞箫声的悲怆凄凉。
(4)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5)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以“______,______”两句简洁地描述了阿房宫被烧毁的情形。
(6)杜鹃又名子规、望帝等,传说为蜀帝杜宇魂魄所化,鸣声凄切。《琵琶行》借它抒发悲苦哀怨之情,提及这个意象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7)《师说》中指出“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气势。
(9)杜甫在《登高》中感叹自己白发日多、因病戒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裴迪①
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无他。
陶令五男曾不有,蒋生三径②枉相过。
芙蓉曲沼春流满,薜荔成帷晚霭多。
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
【注】①裴迪,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王维来往频繁,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②蒋生三径:东汉蒋诩,廉直有名声。王莽摄政,诩称病免官,隐居乡里,舍前竹下辟三径,唯故人羊仲、求仲与之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简要交代生活环境,“青松白屋”突出其志趣高雅,“更无他”,突出其生活俭朴。
B.颔联化用陶渊明、蒋诩典故,与吕逸人形成对比,暗含了吕逸人超越前人的隐逸情怀。
C.颈联写荷花颜色艳丽,薜荔香味浓郁,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凸显出诗人的高洁品质。
D.尾联用词精准到位,“闻说”对应“不如”,吕逸人穷尽挽留之意,诗人极言愿留之情。
【2】这首诗多处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全诗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 军:驻军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以乱易整 易:交换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庞然大物
C.且贰于楚也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子亦有不利焉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A.且贰于楚也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越国以鄙远
【6】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项有关中学生压力的问卷调查表明:约80%被调查同学的压力来自对成绩的忧虑。友谊的获得与失去,也是学生在学校压力的来源之一。一些学生为了保持住不错的排名,只顾努力学习,与周围的亲友逐渐关系疏远。约60%被调查同学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压力,“父母不理解”高频出现。还有40%被调查同学的压力来自自己。自己的期望太多、太高,完不成会强烈自责,甚至自我否定很久。经常参与“比较”,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还有大约30%的被调查同学感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压力。便捷的网络媒体让学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和思潮,令部分同学对未来产生恐慌,思想出现混乱。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感悟,并提出合理建议。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