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2题,共 10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墙) 子无怒(愿,请)陈力就(职务) 养丧死(活着)

B. 罟(密) 自我尔(往)   女也不(差错) 有饿莩(同“途”)

C. 期(过) 填然之(击鼓)  弃甲兵(拖) 无咎言(大体上)

D. 洿池(池塘) 刃既接(士兵)  车帷裳(渐渐) 总角之(欢乐)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红楼》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址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读古代典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否定古代的一些人士,其实我们没有资格对古人嗤之以鼻,因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属于发昏之列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长河(节选)

沈从文

辰河中部小口岸吕家坪,河下游约有四里一个小土坡,名叫“枫树坳”,坳上有个滕姓祠堂。祠堂前后十几株老枫木树,叶子已被几个早上的严霜,镀上一片黄,一片红,一片紫。祠堂位置在山坳上,地点较高,向对河望去。但见千山草黄,起野火处有白烟如云。

祠堂前老枫树下,摆摊子守坳的,是个弄船老水手,好像在水上做鸭子漂厌了,方爬上岸来做旱鸭子。这一天,他听到两个赶路的乡人讨论城里的“新生活”,他虽说是个老江湖,“新生活”是什么,究竟不清楚。老水手不说话,向远处看,看到对河橘子园那一片橘树,和吕家坪村头那一簇簇古树。他想:“来就来你的,有什么可怕?”两个过路人走后,老水手却依然坐在阳光下想心事。

他预备过河去看看。对河萝卜溪村子里,住了个人家,和他关系相当深。他得把这个重要消息报告给这个一村中的带头人知道,好事先准备一番,免得临时措手不及,弄得个手忙脚乱。因此收拾了摊子,扣上门,向河边走去。

上了渡船,掌渡的认识他,正互相招呼,河边又来了两个女子。一个年纪较小的,穿了件葱绿布衣,月蓝布围腰。一条辫子盘在头上,背个小小细篾竹笼,放了些干粉条同印花布。一个年纪较大的,眼睛大,圆枣子形脸,穿蓝布衣印花布裤。年青人眼睛光口甜,远远的一见到老水手,就叫喊老水手:

“满满,满满,你过河吗?到我家吃饭去,有刀头肉,焖黄豆芽。”

老水手一看是夭夭姊妹,就说:“夭夭,你姊妹赶场买东西回来?我正要到你家里去。你买了多少好东西!”他又向那个长脸的女孩子说:“二妹,你怎么,好像办嫁妆,场场都是一背笼!……”老水手对两个女孩子只是笑,因为见较大的也有个竹笼,内里有好些布匹杂货,所以开玩笑,说是陪嫁用的。那个枣子形脸的女子,为人忠厚老实,被老的一说,不好意思,腮帮子颈脖子通红了,掉过头去看水。

掌渡船的说:“二姑娘嫁妆有八铺八盖,早就办好了。我听你们村子里人说的。头面首饰就用银子十二斤,压箱子十二个元宝还在外,是王银匠说的。夭姑娘呢,不要银的,要金的。谁说的?我说的。”

末后的话自然近于信口打哇哇,图个嘴响,不必真有其事。夭夭虽听得分明,却装不曾听到,回过头去抿着嘴笑,指点远处水上野鸭子给姊姊瞧。

老水手说:“夭夭,你一个夏天绩了多少麻?我看你一定有二十四匹细白麻布了。”

夭夭注意水中漂浮的菜叶,头也不回。“我一个夏天都玩掉了,大嫂子麻布多!”掌渡船的又插嘴说:“大嫂子多,可不比夭夭的好。夭天什么都爱好。”

夭夭分辩说:“划船的,你乱说。你怎么知道我爱好?”

掌渡船的装作十分认真的神气:“我怎么不知道?我老虽老,眼睛还上好的,什么事看不出。你们只看看她那个细蔑背笼,多精巧,怕不是贵州云南府带来的?值三两银子吧。你顶小时我就说过,夭夭长大了,一定是个观音,哪会错?”

“你怎么知道观音爱好?”

“观音不爱好,怎么不怕路远,成天从紫竹林到南海去洗脚?多远一条路!”弄渡船的一面悠悠闲闲的巴船,一面向别的过渡人说:“我说知道就知道。我还知道宣统皇帝退位,袁世凯存心不良要登基,我们湖南人蔡锷不服气,一掌把他推下金銮宝殿。人老成精,我知道的事情多咧。”

几句话把满船人都逗笑了。

大家眼光注意到夭夭和她那个精巧竹背笼。那背笼比起一般妇女用的,实在精细讲究得多。

渡船到河中时,夭夭向老水手说:“满满,你坳上大枫木树,这几天真好看。叶子同火烧一样,红上了天,一天烧到夜,越烧越旺,总烧不完。我们在对河稻草堆上看到它,老以为真是着了火。”

老水手捉住了把柄说:“夭夭,你才说不爱好看的东西,别的事不管,你倒看中我坳上那枫木树。还有小伙子坐在枫木树下唱歌,你在对河可惜听不着。你家橘子园才真叫好看,今年结多少!树枝也压断许多吧。结了万千橘子,可不请客!因为好看,舍不得!”

夭夭装作生气样子说:“满满,你真是拗手扳罾。我不同你说了。”

两姊妹是枫木坳对河萝卜溪滕家大橘子团滕长顺的女儿。守祠堂的老水手也姓滕,是远房同宗。老水手原来就正是要到她家里去,找她们父亲说话的。

夭夭不作声时,老水手于是又想起“新生活”,他抱了一点杞忧,以为“新生活”一来,这地方原来的一切,都必然会要有些变化,夭夭姊妹生活也一定要有变化。

过完渡,几个人一起下了船,沿河坎小路向箸萝卜溪走去。

河边下午景色特别明丽,朱叶黄华,满地如锦如绣。回头看吕家坪市镇,但见嘉树成荫,千家村舍屋瓦上,炊烟四浮,白如乳酪,悬浮在林薄间。……看来一切都象征当地的兴旺,尽管在无章次的人事管理上,还依然十分兴旺。

(选自《长河》第二章“秋”,有删改)

文本二:

沈从文写的是下层社会人的日常生命状况,他探寻的是关于人的最为根本意义上的爱、真、美,他的小说具备生命力。他说他的作品是建一个希腊小庙。他通过对淳朴的爱恋的风土人情的描摹,营造了一个特殊精神空间,这个精神空间与作者所身处的特性空间形成强烈对照,这精神空间就是“希腊小庙”,庙里供奉的是一种充实人性和神性的爱。一方面他用作品经营着希腊小庙,一方面现实却是人欲横流,红尘滚滚,这样孰必然产生孤独和悲凉,他的作品又温馨又哀伤是自然而然的。我画莲喜欢画出藕、茎和花,莲花就是藕的精神之花,这朵花是艳丽的、洁净的,又艳丽和洁净得无比哀伤。

(贾平凹《沈从文的文学》,有删改)

【注】①满满:小叔叔通称。②八铺八盖:八床盖被,八床垫被,为最丰盛的陪嫁物。③爱好:喜欢精美。④拗手扳罾:言故意扭着。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写的是辰河中部吕家坪水码头及其附近小村萝卜溪的人与事,是作者继《边城》之后,关于湘西人物、风情的又一曲挽歌。

B.小说中多次出现的“新生活”,犹如一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河面,作者通过“老水手”这一人物对“新生活”的态度,传达了对未来的悲观态度。

C.小说中关于“新生活”的情节,既表现老水手善良、热情,关心乡里事情;又表现出他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一面。

D.两个湘西女子的形象同中有异,二姑娘“掉过头去”是害羞,而夭夭“却装不曾听到”则表现她的泼辣和对这个话题的反感。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辰河流域一个小小的水码头作背景,文中“掌渡船的”是个友善热情、幽默风趣的人,职业的原因,使得他见多识广。

B.小说主要以对话形式展开,通过对话,既展现湘西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乡土人情,又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使情节淡化,叙述散文化。

C.从某种程度看,夭夭就是翠翠的化身,她们都暗合传统的真善美,人性向善。但翠翠是外向灵动的,而夭夭是内向文静的。

D.文本结尾对吕家坪的回望,与开头部分的景物描写相呼应,使小说的节选部分更具诗情画意。

【3】赏析画线句的语言特色。

【4】文本二指出,沈从文的作品是要“建一个希腊小庙”。请依据《边城》的“三美”(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阅读经验,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建一个希腊小庙”这一特点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题,共 30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在《扬州慢》中虚写昔日扬州长街繁华景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实写眼前扬州凄凉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回家途中因摆脱束缚、重返自然而心情欢快舒畅。

(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庄生和望帝两位名人典故,体现了其诗作引典精辟、譬喻精深的特点。

(2)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侧重从人们的主观感受侧面描写阿房宫错综复杂的建筑特点。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项脊轩志》写作者在阁中读书放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向晋武帝表示心愿达成后,将为国献身、报君大恩。

(3)《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自述得不到娘家亲人的理解:“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也有类似倾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3)《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男女主人公有过愉悦的往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他们小时候欢乐相处的描写。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的现状,这与当年顽强抗争的情形构成了鲜明对比。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诗人愿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卒章显志,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后的第一个中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引《古今词话》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1下列对本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感叹人生的虚幻与短促。以梦喻世事,不仅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还概括了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厌倦。

B.“新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是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变幻莫测。这句话把自然与人生结合起来,寄意深刻,韵味悠远。

C.“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作者撷取萧瑟秋风、纷飞落叶这两个典型的秋色秋景,慨叹被贬后的无聊,以哀惋的笔调道出人生百无聊赖之情。

D.本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2本首词与《赤壁赋》为苏轼同一时期作品,《赤壁赋》中作者的内心已趋于平淡、释然,本词的思想感情是否与其相同,试结合“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句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1】在第①段方框处填入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也

B.矣

C.哉

D.焉

【2】为第②段画线句加上标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B.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C.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D.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3】下列对文章相关语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呜呼”起笔,语气迂曲舒缓,表达了作者对伶官误国的深沉感慨。

B.“遣、请、盛、负、纳”五个动词,凝练生动地写出庄宗复仇征战的情况。

C.“一夫夜呼……泣下沾襟”,写庄宗亡国败逃时的衰颓之景,颇具画面感。

D.第③段末用两个反问,表达对“得难失易,成败于人”的肯定,语势强烈。

【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出中心论点观点:盛衰之理,在天命,更在人事。统领全文。

B.第②段言“忧而盛”,第③段言“逸而衰”,对比鲜明,抑扬有致。

C.末尾议论由个别到一般,使文章主题升华,具有更广泛的醒世意义。

D.本文意在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5】有人认为本文对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论证并不充分,你怎么看?请简述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深圳一5岁小女孩罗一笑患白血病入院治疗,其父罗尔利用某网络捐款平台为女儿募捐,共收到捐款270万余元。随后,网友质疑该众筹事件为带血营销,并在网上发布包括罗一笑治疗费用和保险报销清单在内的相关消息。深圳卫计委、深圳儿童医院表示网传消息不实,将及时向公众公布罗一笑病情及费用明细。后来,声称不堪网络骚扰的罗尔退回了大部分捐款,但依然有网友指责其没有全力救助其女(称其没有卖房救女)。最后,小女孩在人们的关注和舆论的喧嚣离开了人世。网络消息的虚虚实实让人们难辨真假,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网络世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呢?

  请根据材料内容,思考并阐述你的看法或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