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战战兢兢 滑稽可笑 听信谗言 下缀题名
B. 哀声叹气 吃荤吃素 噩梦连连 消遣娱乐
C. 没精打采 通霄做梦 安然无恙 令人难堪
D. 兴高采烈 性情孤癖 心神不定 周济穷人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②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③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④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⑤伴着落白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生。
⑥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来。一时间网络平台泥沙俱下,多数作品恐难称文学之名。
A. ②④⑥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④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双鞋
叶骑
这是雪后的第三天。
天空已经没有纷飞的雪花,地上的积雪也开始融化,这儿一块白,那儿一块白,四周成了家里的棉花地。
我出门的时候很早,天才刚刚蒙蒙亮。走出家门那瞬间,自己不经意打了个哆嗦,天气很冷,比下雪的那天更冷,融雪需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这是我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然后像一扇门一样,紧紧地关上,让你永远不知道山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所以,从走进校门那天起,“走出大山”就成了老师们灌输给我的第一个人生信条,而现在,我正走在这条人生道路上,去乡里的小学上学。
然而,在今天的路途中,我却遇到了一点麻烦,我的胶鞋上有一条缝。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双胶鞋应该是三年前买的,能穿到今天,我跟家人都很满意。但现在它的使用年限到了,鞋底也已经裂开了,这让我有些手足无措。
融雪打湿了路面,没多久,混合着雨雪和黄土的泥水,通过裂缝渗进鞋里,我的噩梦就此开始。
起初,我觉得有很多蚂蚁在我的脚板和脚趾头上叮咬,接着,这种感觉成了用母亲纳鞋底的锥子在脚上戳,再然后,这些感觉全部消失了,自己的脚跟鞋融为了一体,鞋即是脚,脚即是鞋。
当然,这种感觉并不好受,所以我在中途停下来,在路边找到一些干燥的枯草放进鞋底。一开始,我觉得自己似乎踩在了家里的棉被上,但没多久,这些枯草也放肆起来,跟我的身体套起近乎,成了我脚掌的一部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到学校的,像是走,也像是飘。但不管如何,当站在校门口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承受力已经到了极限,于是,我决定脱下鞋,光着脚走进教室,开始一天的学习。
就在这时,我的眼前闪过一道白光,一个我并不认识的人对着我拍了一张照。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们市里一家报社的记者,那天,他正好到学校采风,报道乡下学校在雪后坚持学习的情况。
一个乡村小孩,背着书包,赤着脚,提着胶鞋,走进校门,身后是一片茫茫白雪。
据说,这张照片一发布,就在网上引发了大轰动,很多人在新闻下面留言,说自己很感动,有的还打电话到报社,问这是哪所学校?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要捐款救助。
没几天,大批的新闻记者赶到我的学校,有这个社,那个社;有这个报,那个报。他们要采访我、报道我,问我那天上学遇到了什么情况,以后长大了有什么梦想。
我的老师,还拿来一张报纸,对我说,这是全国很知名的报刊,上面发了我的照片,还配了一篇评论,评论说:孩子,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
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胀,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
“来,小朋友,你提着胶鞋上学的照片,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家很关注你,也很关心你,你有什么话想跟大家说吗?”
我抬起脑袋,看着眼前大大小小的镜头。
我更紧张了,战战兢兢、一字一顿地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它让我学会坚韧、学会坚强,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段话,是董老师写给我的,据说他给我前,还让校长看过。
记者们满意地离开了。放学时,我逃一般跑出了学校。
一路上,我一直想着那天上学的情景,想着蚂蚁,想着锥子,想着那些放肆的枯草,它们让我不寒而栗。
我不喜欢它们,我不愿意赞美它们。
“其实,我想要一双鞋。”
因为,我走在重重群山里,山很大,一直蔓延到你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
(原载《北京文学》2019年第9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叙事亲切,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便于抒情。
B.小说运用几处细节描写,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主人公穿着开裂的胶鞋走在泥雪地里的痛苦。
C.从“我迷迷糊糊的,脑袋有些发涨,每天还要面对很多不认识的记者,人更加糊涂了。”可以看出由于照片被刊登出来以及记者们的采访,“我”因为兴奋而一时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
D.小说中用“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与“我不愿意赞美它们”对比,揭示本文主旨:相比于大量的宣传报道,感人的豪言壮语,解决实际问题才更直接,更有效,更有意义。
【2】文中划线的句子在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它们分别有何含义和作用?
【3】请结合文本简述小说以“一双鞋”为标题的好处。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控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与六国的灭亡史常被后人用来针砭时弊,杜牧《阿房宫赋》以“_____________”批评了后代统治者的错误做法,苏洵《六国论》则以泱泱大国“____________”表达对重蹈覆辙的忧虑。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和井两个星宿,分别为蜀和秦的分野。蜀道山势高峻,道路险阻,给人感觉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
(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唐肃宗的失望。
6、根据情景,在横线上填写出恰当的句子。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也曾出现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7、名句默写、解词。
(1)四围山色中, 。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 _。
(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5)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表明自己写《史记》的目的是:亦欲以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6)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
(7)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
(8)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家于衢。致仕:
(9)盘之土,可以稼。稼:
(10)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卓卓: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__________”。
(2)《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
(5) 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山居秋暝》中表现诗人决心远离官场,洁身自好,归隐山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时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醉歌(其九)
汪元量①
南苑西宫棘露牙,万年枝①上乱啼鸦。
北人②环立阑干曲,手指红梅作杏花。
注:①汪元量:南宋诗人。②万年枝:冬青树。③北人:这里指元朝士兵。
【1】前两句诗描写了一种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
【2】诗人在第四句集中写一个细节,有何深意?请简要概括。(6分)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未,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
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封通少子雄为召陵侯。每幸南阳,常遣使者以太牢祠通父冢。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选自《后汉书·李王列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 当:认为适当
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期:约定
C.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 节:节操
D.每幸南阳 幸:驾临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以此不乐为吏 ②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
B.①是为宁平公主 ②征通为卫尉
C.①及相见,共语移日 ②特见亲重
D.①因复备言其计 ②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通在王莽为政时不愿为官,自免而归,就是因为平素听到李守所说的预言吉凶得失的话“刘氏复兴,李氏为辅”。
B.最初光武帝与李通相见之时,两人很有共同语言。但光武帝对李通并不完全信任,而且还对他心存戒备,这说明光武帝很谨慎。
C.李通能守能征。光武帝出征之时让他镇守京师,后来,他又率军攻打围剿汉中贼寇,并最终击溃了敌人的援军。
D.尽管光武帝对李通器重,优待有加,但在天下大略平定以后,李通还是以病为由,上书乞身告退,但没有被皇上接受。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
(2)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
(3)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感通首创大谋,每优宠之。
1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厨师烧菜,喜欢大火爆炒,油温要高,火力要猛,速度要快。膳夫煲汤,总是小火慢炖,汤水要足,温度要恒,时间要长。大火,为的是加热;小火为的是出味。爆炒的菜,脆嫩爽口,色正味美;慢炖的汤,汤澄色清,醇正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