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
A.仲尼亟称于水//何取于水
B.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伯夷辞之以为名//有碑仆道
D.蚓无爪牙之利//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B.襟三江而带五湖
C.水击三千里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一般而言,消费升级是人们消费生活的范围扩展和品质提升,以及消费方式的革新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在从经济起飞阶段向大众消费阶段,国家产业结构正在转型升级,居民消费结构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各阶层的消费倾向总体上呈现出从生存性消费到发展性费的特征,一波又一波的消费升级使我们开始进入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和消费的时代,可以说这些用消费品由点到面、由示范到模仿的普及过程,不只是反映了个人或家庭消费结构升级这一简单的事实,而且也是一场全方位的日常生活的变革,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迁过程。
②当然,消费升级并不是到现代社会中才出现的消费现象,人类社会每一次生产技术的变革,都会带来日常生活领域的消费升级。例如,宋末元初黄道婆对手工棉纺织技术的革新改变了以前“富可穿丝穷穿麻”的穿衣传统,缩小了服饰原料之间的等级差别,普通百姓的日常着装得到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消费升级。不过这种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消费升级是一个线慢的过程,它既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也不可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诉求,与现代市场经济中极速的消费升级不可同日而语。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生活水平的现代化是老百姓对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诉求,没有日常生活的消费升级,就不会有现代化的生活水平。
③因此,消费升级可以说是一场日常生活现代化的运动,它已超越个体日常生活层面成为一个国家层面的发展话语:一方面,只有通过不断的消费升级才能让广大居民达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生活标准:另一方面,通过消费升线来扩大内需是实现国家产业结构向现代化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策略,受无疑问,在一系列政策性动力机制的促发之下,中国社会将迎来新一轮消费升级的浪潮,这将一步步把我们带入丰盛的消费社会之中,而消费社会的到来也必将加快我们消费升级的步伐,满足我们对现代化生活的想象与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社会阶层的界限,实现日常消费的民主化。
④但是,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需要我们警惕的是,在消费增长过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会不断出现消费生活的阶层分化,从个体层面来看,一部分人将会在消费升级的大道上越走越远,而另一部分人则很可能跟不上消费升线的步夜,者根本就没有能力实现消费升级。从国家层面来看,通过消费升级来扩大内需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愿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落差,样的后果,不仅不利于释放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也不利于增进全体居民的消费福利。因此在看似增长的消费升级中,消费不平等的态势也进一步加剧了。或者,用波德里亚的话来说,就是“某种过去一直是一成不变的不平等,今天在增长的过程中通过增长又重新出现了”。
(摘编自林晓《增长中的不平等:从消费升级到消费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众消费阶段,耐用消费品将逐渐得到普及,一普及过程不再是个人或家庭层面消费结构的升级,而是社会变迁的复杂过程。
B. 消费升级不是现代社会特有的消费现象,在人类社会进程中,出现的每一次生产技术变革,都会带来日常生活领域的消费升级。
C. 不管是自然经济还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消费升级,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消费结构,体现特定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
D. 生活水平的现代化是当代中国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要实现这一愿景,需要借助多渠道政策促发来加快日常生活消费升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当代中国正向大众消费社会为前提,从个体、国家两个角度深入论证消费升级带来的社会变化。
B. 文章述了现代消费升级的特点,意义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说理透彻。
C. 文章综合运用例证、引证等论证方法,深入浅出,将较为抽象的观点阐述得通俗易懂有利于读者的接受。
D. 文章第二段用黄道婆改进棉纺技术的例子,意在证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消费升级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消费升级不可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诉求,原因在于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消费结构。
B. 当前丰盛的消费社会,加快了消费升级的步伐,打破了社会阶层界限,实现了日常消费民主化,具有积极意义。
C. 社会结构的分化将会不断带来消费生活的阶分化,这也将影响到市场潜力的释放和全体居民消费福利的增进。
D. 消费升级固然能够提高人民的现代化生活水平,但是同样也决定了社会结构的分化加剧了消费不平等的态势。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有力地讽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
(2)《锦瑟》一诗中,诗人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凭箜篌引》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物写人,想象空旷山野上的浮云凝神驻足、忘记流动,仿佛在俯首谛听来衬托箜篌演奏的美妙乐音。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走势,一直通到咸阳。
(2)《论语·泰伯》中,曾子认为士人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诉我们,能了解、认识别人的人是智慧的,能了解、认识自己的人是聪明的。
6、补写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_____。
(2)鹏之徙于南冥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也。
(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灵动的水,往往触发或见证着古人的诗情,各有意趣。它有时清幽宁静,“谢公宿处今尚在,__________________ ”陪伴着李白瑰奇的梦境;有时浩荡汹涌,“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引起杜甫韶光易逝的悲感:有时惊心动魄,“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起苏轼怀想古代英雄人物的豪情。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古代文人与酒有不解之缘。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写出了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两鬓白发日多,悲愁难遣的状态。
(2)白居易《琵琶行》一诗中,“______,____”用十分具有面面感的细节描写,暗示了琵琶女的纵情享乐的日子。
(3)李白在《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湍、瀑等多种意象飞快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让人目不暇接,从而造成-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醒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老子认为,人不但要了解别人,也要了解自己,即“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以提高自身修养。
(2)《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 。
(3)《论语·里仁》中写与别人相处要扬长避短的句子是 :_____ ,____________。
(4)《论语·泰伯》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_____ ,___ 。
(5)《论语·卫灵公》孔子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______ ,__________ 。
9、名句填空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的两句: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我们经常用《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4)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韦绚烂的秋景图:_____,_______。
(5)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6)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也曾出现过。
(7)庄子在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展开对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作者举“现实生活中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
(11)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2)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3)《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14)《陈情表》作者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____,_____。”
(16)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俩句是“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庙
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
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
正统不惭传千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1】对以上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蜀相》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向往,描绘出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 《武侯庙》首联描写了祠外的美丽风光,《蜀相》颔联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这些都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 《蜀相》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和鞠躬尽瘁,《武侯庙》颔联表达了对诸葛亮统一中原愿望未能实现的遗憾。
D. 《蜀相》尾联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惋惜和遗憾的情感,《武侯庙》尾联表达了不以成败论英雄及对武侯的崇敬之情。
E. 两位诗人都以诸葛亮自况,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表达了哀伤之情。
【2】“南阳祠宇空秋草”一句中的“空”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含意一样吗?你认为这两句诗哪一句写得好?请说出理由。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元昊寇鄜延,破金明,内侍黄德和引兵走,大将刘平战死,德和诬其降贼。弼请按竟其狱,德和坐要斩。庆历二年,为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堂吏有伪为僧牒者,开封不敢治。弼白执政,请以吏付狱,吕夷简不悦。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弼开怀与语,英感悦,亦不复隐其情,弼具以闻。帝唯许增岁币,仍以宗室女嫁其子。三年,拜枢密副使,辞之愈力,改授资政殿学士兼传读学士。岁余,加给事中、移青州。兼京东路安抚使。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仓廩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廩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钱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慕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熙宁元年,徙判汝州。明年二月,召拜司空兼待中,赐甲第,悉辞之,以左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安石用事,雅不与弼合。弼度不能争,多称疾求退,章数十上,神宗将许之,问曰:“卿即去,谁可代卿者?”弼荐文彥博,神宗默然。青苗法出,弼以谓如是则财聚于上,人散于下,持不行。弼言:“新法,臣所不晓,不可以治郡,愿归洛养疾。”许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弼虽家居,朝廷有大利害,知无不言。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仓廩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B.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仓廩/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C.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仓廩/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D.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仓廩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僧牒,僧尼出家,由官府发给的作为凭证的度牒。有牒者得免地税、徭役。
B.岁币,两国议和后一方向另一方每年年交纳的钱币。文中指宋辽和议之后,宋被迫每年向辽缴纳岁币。
C.元年,可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也可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熙宁元年”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D.致仕,表示官员任职,类似的说法还有“致事”“致政”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富弼为人坦荡,恪尽职守。黄德和诬陷刘平向敌投降,富弼请求查办追究此案,黄德和被腰斩;富弼纠察京师刑事案件,因请求惩罚伪造僧牒的堂吏一事令吕夷简不满。
B.富弼勇敢无畏,忠君爱国。契丹索要关南土地,朝中大臣因情势难测不敢出使,吕夷简推荐后,富弼接受委任;他与萧英开怀畅谈,得知实情上报皇帝,最终没有割地给契丹。
C.富弼虑事周全,救民水火。河朔水患,饥民遍野,富弼多方举措,救活五十余万人,招募流民为兵的数量可以万计;富弼立下的法则简便周详,天下相传作为准则。
D.富弼抵制新法,临终犹谏。富弼认为王安石的青苗法,对朝廷上下都无益处而不执行,后以养病为由告老回乡;但朝廷有大事发生,他仍知无不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弼白执政,请以吏付狱,吕夷简不悦。
(2)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5】课内文言文翻译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的诗句。诗中的“雪”和“梅”的比较,总会引发我们的联想或感悟。请你根据自己读这几句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